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2 11:4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孟如
研究生(外文):Meng-Ju Huang
論文名稱:台灣私立雙語小學學校行銷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Marketing of the Private Bilingual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wan
指導教授:黃坤錦黃坤錦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un-Jin Hau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原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9
中文關鍵詞:學校行銷私立雙語小學
外文關鍵詞:school marketingprivate bilingual elementary schoo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53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台灣私立雙語小學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私立雙語小學學校行銷策略之現況,並分析私立雙語小學家長及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策略的認知重要程度與現況滿意度間的差異情形。
研究中採用問卷調查法輔以半結構式訪問,以台灣私立雙語小學為母群體,實際有效樣本84位家長及112位教育人員。使用的工具為「台灣私立雙語小學學校行銷策略調查問卷」,先分別探討私立雙語小學學校行銷之認知重要程度與現況滿意度之現況,及其之間差距情形;並考驗不同背景變項之私立雙語小學之教育人員與家長對學校行銷之認知重要程度及現況滿意度是否有差異,而後更近一步調查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實施之困境,同時訪談部分教育人員了解實際學校行銷之情況及因應策略。

研究結果如下:

一、 台灣私立雙語小學學校行銷認知重要程度達「重要」程度,以「人員策略」的重要程度最高。
二、 台灣私立雙語小學學校行銷現況滿意度達「中上」程度,以「人員策略」的滿意度最高。
三、台灣私立雙語小學學校行銷認知重要程度與現況滿意度間存在差距,在通路策略方面達顯著差異。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家長在學校行銷認知重要程度及現況滿意度之部分及整體層面達顯著差異。
五、不同背景變項之教育人員在學校行銷認知重要程度及現況滿意度之部分及整體層面達顯著差異。
六、 私立雙語小學教育人員認為學校行銷部份困境仍有待克服。


根據上述所得知結果,提出本研究對教育行政機關、私立雙語小學與未來研究之建議。
A Study on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the Private Bilingual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wan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iscuss the degrees of recognition and satisfaction in school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the perceptions of the problems involved in school marketing for the teachers and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staff’s.
The method of this research was mainl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questionnaire employed here was”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the private bilingual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wan questionnaire”.
The samples of this research were 84 from the parents and 112 from the teachers and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staff of the private bilingual schools in Taiwan. As for the discussion, the first focus 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upon parents、teachers and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staff’s degrees of recognition and satisfaction in school marketing strategies. Next, the researcher further invesgates how parents、teachers and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staff differ in terms of their bachground. The perceptions of the problems involved in school marketing for the teachers and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staff’s will then be studied closely.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were:
1. The degrees of recognition in school marketing strategies is “important”, and the “people strategy” received the highest level of approval.
2. The degrees of satisfaction in school marketing strategies is over the average, and “people strategy” received the highest level of approval.
3.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cognition and the satisfaction is significant on place strategy.
4. The parents’ recogni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school marketing strategi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hen considering the parents’backgrounds, such as age, job, and the location of their children’s schools.
5. The teachers and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staff’s recogni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school marketing strategi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hen considering of their background, such as sex, job, seniority, and the location of their schools.
6. The teachers and school administrative staff considered that some school marketing status quos left much to be desired, and some obstacles have to be overcom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above,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 private bilingual elementary schools, and future research.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辭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6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私立雙語小學沿革與內涵 9
第二節 學校行銷理論 38
第三節 學校行銷之相關研究 7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8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89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對象 9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9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100
第五節 資料處理 10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105
第一節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105
第二節 私立雙語小學學校行銷策略認知重要程度之現況分析 107
第三節 私立雙語小學學校行銷策略現況滿意程度之現況分析 113
第四節 學校行銷認知重要程度與現況滿意度之差距分析 119
第五節 不同背景變項受試者對學校行銷策略差異情形之分析 122
第六節 私立雙語小學學校行銷困境與訪談結果分析 143
第七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14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7
第一節 結論 157
第二節 建議 160
參考文獻 164
壹、中文部分 164
貳、英文部分 168
附錄 170
附錄一 台灣私立雙語小學學校行銷調查問卷(教育人員正式問卷) 170
附錄二 台灣私立雙語小學學校行銷調查問卷(家長正式問卷) 173
附錄三 台灣私立雙語小學學校行銷調查問卷(預試問卷) 175
附錄四 台灣私立雙語小學學校行銷調查問卷(專家問卷) 178
附錄五 專家意見調查彙整 184
附錄六 台灣私立雙語小學學校行銷調查訪談大綱 191

圖目錄

圖2-2-1 服務行銷策略金三角 45
圖2-2-2 策略規畫關係圖 50
圖2-2-3 教育行銷程序圖 52
圖3-1-1 研究概念架構圖 89
圖3-4-1研究程序圖 102


表目錄
表2-1-1 雙語教育與外語教育比較 16
表2-1-2 私立雙語小學經營現況與困境 21
表2-1-3台灣私立雙語小學一覽表 31
表2-2-2學校行銷定義 41
表2-2-1 私立雙語小學外部行銷策略組合 67
表2-3-1國內學者學校行銷之相關研究彙整表 72
表2-3-2國外學者學校行銷之相關研究彙整表 84
表3-2-1正式問卷抽樣 93
表3-3-1認知重要程度預試問卷信效度分析表 98
表3-3-2現況滿意度預試問卷信效度分析表 99
表3-4-1 研究問題與資料處理 104
表4-1-1 家長背景資料分析表 106
表4-1-2 教育人員背景資料分析表 107
表4-2-1學校行銷認知重要程度整體分析表 108
表4-2-2 產品策略認知程度統計分析表 109
表4-2-3 推廣策略認知程度統計分析表 110
表4-2-4 通路策略認知程度統計分析表 111
表4-2-5 價格策略認知程度統計分析表 112
表4-2-6 人員策略認知程度統計分析表 112
表4-3-1現況滿意度量表整體分析 113
表4-3-2家長及教育人員對「產品策略」現況滿意度統計分析表 115
表4-3-3家長及教育人員對「推廣策略」現況滿意度統計分析表 116
表4-3-4家長及教育人員對「通路策略」現況滿意度統計分析表 117
表4-3-5家長及教育人員對「價格策略」現況滿意度統計分析表 118
表4-3-6家長及教育人員對「人員策略」現況滿意度統計分析表 119
表4-4-1認知重要程度與現況滿意度整體和各行銷層面之t值摘要表 120
表4-4-2認知重要程度與現況滿意度各題項平均數差距分析 121
表4-5-1家長之身分差異對認知重要程度各層面之t值摘要表 123
表4-5-2家長之就讀學校差異對認知重要程度各層面之t值摘要表 124
表4-5-3家長之年齡差異對認知重要程度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25
表4-5-4家長之最高學歷差異對認知重要程度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26
表4-5-5家長之職業差異對認知重要程度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27
表4-5-6性別差異對認知重要程度各層面之t值摘要表 128
表4-5-7現任職務差異對認知重要程度各層面之t值摘要表 129
表4-5-8學校位置差異對認知重要程度各層面之t值摘要表 130
表4-5-9 服務年資差異對認知重要程度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31
表4-5-10招生情況差異對認知重要程度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32
表4-5-11身分差異對現況滿意度各層面之t值摘要表 133
表4-5-12就讀學校位置差異對現況滿意度各層面之t值摘要表 134
表4-5-13年齡差異對現況滿意度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35
表4-5-14最高學歷差異對現況滿意度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36
表4-5-15職業差異對現況滿意度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37
表4-5-16性別差異對現況滿意度各層面之t值摘要表 138
表4-5-17現任職務差異對現況滿意度各層面之t值摘要表 139
表4-5-18學校位置差異對現況滿意度各層面之t值摘要表 140
表4-5-19服務年資差異對現況滿意度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41
表4-5-20招生情況差異對現況滿意度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42
表4-6-1 私立雙語小學在整體行銷上所遭遇的困境次數、百分比分析摘要表 144
表4-6-2訪談相同意見歸納摘要表 145
壹、中文部分
尤秀貞(2005)。台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行銷策略認同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王緻軒(2006)。私立雙語小學之行銷策略研究-以台中市一所私立小學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江長雄(2005)。學校行銷組合策略與組織績效之關係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2008年10月30日擷取自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porm。
何福田(2004)。學校特色與自我行銷。研習資訊,21(6),1-6。
吳國泰(1997)。行銷組合形象在非營利成人教育機構推展教育活動上的策略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翠華(1996)。價格軟化以客為主。突破雜誌,127,56-62。
呂惠美(2001)。私立中等藝術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李小芬(2001)。學校行銷。社教雙月刊,2,55-56。
李萬吉(2000,12月15日)。再別傳統教育的康橋雙語學校。康軒教育雜誌,42。2008年10月26日,取自http://www.knsh.com.tw/magazine/01/042/4201.asp
狄志遠(1999)。優質私校家長的新選擇。教育資料文摘,43(3),38-40。
周志宏(2001)。私人興學自由與私立學校法制之研究。台北:學林文化。
林天祐(民2000)。教育行政革新。台北:心理。
林建志(2003)。高雄市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振春(1993)。民間組織辦理成人教育的策略-市場行銷。成人教育雙月刊,13 ,17-22。
林照真(2004)。英語焦慮症,蔓延全台灣。天下雜誌,311,102-112。
林慶川(200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與家長對教育行銷實施現況之知覺與態度。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靜宜(2002a,3月15日)。康橋國民小學:用心紮根,培養本土國際兼容的人才。康軒教育雜誌,46,2008年4月26日,取自http://www.knsh.com.tw/magazine/01/046/4615.asp
林靜宜(2002b,6月15日)。家長一致的選擇:康橋小學,無可替代的學習殿堂。康軒教育雜誌,47,2008年4月27日,取自http://www.knsh.com.tw/magazine/01/047/4717.asp
林瓊惠(2004)。台東縣國民小學家長對學校行銷策略與學校滿意度之研究。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邱天助(1996)。推展社區學校教育落實終生教育理念。教育部八十三學年度成人教育研討會,96-107。
邱玉淳(2006)雙語學校外部行銷策略管理之研究--以台中地區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邱俊欽(2008)。台南縣國民小學家長會成員對學校行銷知覺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金武鳳(2001)。中市常春藤國中小學 1學期逾8萬元。聯合晚報。2005年5月18日,取自http://issue.udn.com/DAILY/9002/26/
施以明(2007)。語言資本和英語學習。英語教育電子期刊,32。
施懿津(2007)。國民小學外部行銷策略之研究---以「A」學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洪文政(2005)。學校行銷策略運用於偏遠地區國民中學招生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洪慶順(1991)。理念行銷的分類與策略。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苗如茵(2001)。成人高等教育行銷策略之研究:以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韋端(1996)。教育資源的現況與檢討。教改通訊,16,131-137。
夏惠汶(2004)。從社會變遷看私立學校的發展與未來。師友月刊,2,23-26。
徐明珠(2004)。正視私校營運危機。國政評論。2008 年10 月27 日取自http://www.npf.org.tw/main.htm
徐諶(2004)。走出傳統另闢佳境--創造吸引學子就讀的行動。師友月刊,2,14-18。
張明輝(1997)。學校本位管理的高參與模式。中等教育,48(5),21-30。
張啟隆(2000)。雙語教育在台灣之施行及展望─以雲林縣私立維多利亞雙語小學為例。國民教育,40(3),52-57。
張瑛真(2004)。學校行銷策略在國民小學之應用—一所台中市國民小學之個案分析。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許士軍(2001)。許士軍為你讀管理好書。台北:遠見。
許長田(1998)。行銷學-競爭策略個案。台北:生智。
許舒翔、周春美、沈健華(2002)。技職院校教育行銷策略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69(6),9-13。
許詩旺(200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郭喜謀(2005)。國民小學學校行銷策略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君卿(1997)。美國雙語教育研究考察。行政院研考會。
陳家儀(2007)。私立國民小學有型化行銷策略之探討。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陳添旺(1997)。以行銷導向提昇學校競爭力之探索性研究-以私立高職為例。私立大葉工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陳德華(1993)。私立學校法。載於陳益興編,我國主要教育法規釋論(頁397-452)。台北:五南。
彭曉瑩(2000)。師範校院教育行銷現況、困境及發展策略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曾忠成(2007)。嘉義縣國民小學學校行銷策略運作與家長學校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湯堯(2001)。學校經營管理策略 大學經費分配、募款與行銷。台北:五南。
黃乃熒(1997)。父母選擇教育系統的教育政策意涵對提昇教育機會均等的分析。中等教育,48(3),41-47。台北:台大。
黃士嘉(2002)。私立學校之問題、成因及其改善之道。教育資料與研究,47,94-99。
黃明月(1995)。成人教學專業化的發展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教學專業化研討會手冊,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教育中心。
黃俊英(2000)。行銷管理-策略性的觀點。台北:華泰 。
黃宣範(1994)。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北:文鶴。
黃政傑(2001)。私立學校的發展與展望。師友月刊,6,4-9。
黃春騰(2003)。雙語小學在台灣。英語教育電子月刊,2。
黃雅鳳(2001)。體檢私立學校體質。師友月刊,6,10-13。
黃義良、謝水乾、許詩旺(2004)。國小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策略認知及其實際運作之研究-以南部五縣市之國民小學為例。新竹師院學報,18,43-72。
黃曉芬(2003)。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以三所私立國小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楊惟曾(1997)。台灣地區成人教育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楊朝祥(2002)。私校情節宜解不宜結。國政研究報告。2008 年11 月27 日取自http://www.npf.org.tw/kirby/e-tech.htm
楊麗巧(2008)。公私立小學的家長對學校行銷策略認知與對學校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市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詩禮(1998)。私校教育跨世紀。師說,119,36-38。
蓋浙生(1991)。教育大餅應如何分配—我們對私立學校權益的關注。師說月刊,37, 9-13。
趙淑君(2006)。國小英語教師對小一英語課程與教學銜接看法之調查研究。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劉仲成(2004)。教育市場化下學校經營的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57,45-49。
潘秋文.任潔芳(2001,9月15日)。培育雙聲帶的下一代 :華人世界雙語學校巡禮--首部曲。康軒教育雜誌,44。2008年10月26日,取自http://www.knsh.com.tw/magazine/01/044/4415.asp
蔡幸娟(2007)。私立中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國彬(2000)。揮灑私立學校發展空間。高中教育,14,49-51。
鄭琦蓉(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對學校行銷策略與學校形象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鄭禎佩(2002)。師範學院教育行銷研究--以屏東師院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賴秋江(2006)。國民小學學校行銷、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投入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繆敏志(1988)。移民子女及山地兒童的教育問題-評我國雙語教育。中華民國教育,4,47-48。
謝國平(1993)。從語言規畫看雙語教育。教師天地,67,16-21。
鍾華(2000)。社會公平得以彰顯—私校收費自由化研究方案報告。師說,137,28-29。
蘇復興(1998)。兒童英語教育不是雙語教育。國立編譯館通訊,11(4),50-60。


參、英文部分
Andrew, L., & Others, A. (1981). Marketing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Eighti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01280) Retrieved February 22, 2009, from ERIC database.
Ballew, J. L. (1993). Marketing methods: Perspectiv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t th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evel.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
Banach, W. J., & Frye, E. T. (1996). Bound for glory., Thrust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26(3), 18.
Beder,H.(1986). Market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Boone, Edgar J. (1985). Developing program in adult education. 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
Carolyn R. Carson.(1989). Choosing the best location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programs. in R. G. Simerly(ed), Handbook of marketing educa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Cazden,C.B.& Snow, C.E.(1990). English plus: Issues in bilingual education. London: Sage.
John L. Crompton & Charles W. Lamb, Jr.(1986). Marketing government and social services.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Engel, J.F., Blackwell, R.D. & Miniard, P.W.(1990).Consumer behavior, 6th ed., Illinois: Hort,Rinehaort and Winston.
Fischer, R. B.(1987). Successful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in Q.H. Gessner(Ed.), Handbook continuing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Macmillan Inc.
Gary, L.(1991). Marketing education.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Harding, L. B. (1987). A design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image of a school. Unpublished do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Abstract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lib.umi.com/dis-sertations/.
Hodgkinson, J. & Lyman, R. W. (1992). The future of thenonprofit sector, Challenges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 19.
Malcolm S. Knowles.(1980).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Chicago:Fallett Co.
Kotler,P.&Andreasen,A.(1987)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EngIewood Cliffs:Prentice-Hall, Inc.
Kotler, P., & Fox, K. F. A.,(1994).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NJ:Prentice-Hall.
Lamoureux, Marvin E. (1976). Marketing continuing education:A study of price strategies. British Columbia University. , Vancouver. Center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Leon, R. J. (1996). Implementing a district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plan. , Thrust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25(4), 32.
Lovelock, C.H. and Rothschild, M.L.(1980). Uses, abuses, and misuses of marketing in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Mason , R. C.(1986). Locat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programs. In H.Beder(ed), Market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atthews, M. J. (199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ceived quality of selected state universities in ohio and students' application sets,(CD-ROM).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Abstract from:http://www.lib.umi.com/dis-sertations/
Oplatka, I., Foskett, N., & Hemsley-Brown, J. (2002). Educational matketisation and the head’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 speculative conceptualisation.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419-441.
Rados, D. L.(1981). 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Boston:Auburn House.
Rene Apple & Pieter Muysken (1987). Language contact and bilingualism. Great Britain: Chapman and Hall, Inc.
Riggs,J.K.(1989).Determining an Effective Marketing Mix.in Simerly R.G.(ed), Handbook of Marketing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Robenstine, C. (2000). School choice and administrators: Will principals become markers? The Clearing House, 74, 95-98.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AN 3696767)
Shapiro, B. P.(1973). 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Harvard bossiness Review, Sep-Oct, 123-132.
Strother, & Klus.(1982). Administration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BeInont:Wadsworh.
Thomas, D. R. E. (1978). Strategy is different in service business. Harvard Review, 56, 158-165.
Trueba, H. T.,& Barnett-Mizrahi,C.(1979). Bilingual multiculture educa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MA: Newbury House.
Waugh, C. A. (1998). School marketing 101. excellent marketing.
Willard, Joyce C. and Lee A. Warren.(1986). Developing program offerings. In H. Beder(ed), Market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Zeithaml, V. A., Berry, L. L. & Parasuraman, A. (1988).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processes in the delivery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52(April), 35-48
Zivic, L. J. (1989). Evaluation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New England colleges: A descriptive study. (CD-ROM)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Peabody College for teaches of Vanderbilt University.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何福田(2004)。學校特色與自我行銷。研習資訊,21(6),1-6。
2. 何福田(2004)。學校特色與自我行銷。研習資訊,21(6),1-6。
3. 李小芬(2001)。學校行銷。社教雙月刊,2,55-56。
4. 李小芬(2001)。學校行銷。社教雙月刊,2,55-56。
5. 林振春(1993)。民間組織辦理成人教育的策略-市場行銷。成人教育雙月刊,13 ,17-22。
6. 林振春(1993)。民間組織辦理成人教育的策略-市場行銷。成人教育雙月刊,13 ,17-22。
7. 邱天助(1996)。推展社區學校教育落實終生教育理念。教育部八十三學年度成人教育研討會,96-107。
8. 邱天助(1996)。推展社區學校教育落實終生教育理念。教育部八十三學年度成人教育研討會,96-107。
9. 韋端(1996)。教育資源的現況與檢討。教改通訊,16,131-137。
10. 韋端(1996)。教育資源的現況與檢討。教改通訊,16,131-137。
11. 夏惠汶(2004)。從社會變遷看私立學校的發展與未來。師友月刊,2,23-26。
12. 夏惠汶(2004)。從社會變遷看私立學校的發展與未來。師友月刊,2,23-26。
13. 徐諶(2004)。走出傳統另闢佳境--創造吸引學子就讀的行動。師友月刊,2,14-18。
14. 徐諶(2004)。走出傳統另闢佳境--創造吸引學子就讀的行動。師友月刊,2,14-18。
15. 張啟隆(2000)。雙語教育在台灣之施行及展望─以雲林縣私立維多利亞雙語小學為例。國民教育,40(3),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