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志剛譯(1983)。管理學導論。台北:華泰書局。
王青祥(1985)。組織溝通、決策參與、個人特質、角色壓力與工作態度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春源(1995)。對角色性格差異、角色壓力、工作投入與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4(1),121-185。
王秋絨(1981)。國中組織環境對教師壓力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淑霞(2004)。組織政治知覺、組織氣侯、角色壓力、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嘉義縣稅捐稽徵處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王瑋等人譯(1991)。人類發展學(下)。台北:華杏出版社。
朱岑樓譯(1967)。Broom, Leonard & Selznick, Philip合著,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江欣霓(2002)。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情緒智慧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何永福、楊國安(1995)。人力資源策略管理。台北:三民書局。
何雪真(2002)。國立大學人事人員角色知覺、角色壓力與壓力反應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明清(2001)。教育向前跑-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圖書公司。
吳敏綺(2001)。國民小學女性主任自我概念、角色壓力與生涯發展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清基(1989)。教育與行政。台北:師大書苑。
吳朝舜(2006)。國民小學教務主任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北部四縣市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敬文(2007)。樓管業組織支援與事務管理人員之角色壓力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以大台中地區社區總幹事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吳靜吉、潘養源、丁興祥(1980)。內外控取向與工作滿足及績效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學報,41,61~74。宋鎮照(1997)。社會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李中正(2008)。國小體育組長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相關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國立台灣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慧芬(2007)。高雄市國中教師角色壓力、情緒管理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慕華、林宗鴻譯(1996)。工商心理學導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清波(2006)。國民中學訓導主任角色壓力,人際關係與壓力因應策略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嬪嬙(2005)。國民小學事務組長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研究:以台灣北部三縣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桂枝(1995)。國民小學教師體育教學決定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官湘玲(2005)。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房美玉(2000)。半導體產業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競爭力之研究:由人力資源管理與薪酬制度對工作動機及工作表現的角度來探討(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9-2416-H008-022)。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林天印(2007)。國民中小學行政人員人格特質、資訊素養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高雄:巨流圖書公司。
林君勵(2007)。校長領導型態與學校主計人員溝通風格對其工作滿足、角色壓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地區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清江(1971)。教師角色理論與師範教育改革動向之比較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3,45-107。
林清江(1980)。國中畢業生升學與就業意願之影響因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2,129-188。
林瑞欽(1990)。師範生任教職志之理論與實徵研究。高雄:復文書局。
林澄貴(2001)。知識管理、工程專業人員核心能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中鋼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世昌(1987)。我國會計人員角色壓力與工作滿足、組織承諾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妙臻(2007)。國民小學女性主任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郁絲(2000)。組織變革中國民小學教師角色壓力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瑞錫(2001)。國民小學校長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義凱(2005)。國民小學資訊組長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皓政(2003)。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邱義烜(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侯望倫(1984)。工作壓力的實證研究-組織氣候、角色特性、人格特質與壓力症狀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裕錡(2006)。人格特質、工作態度與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台中地區文理補習班員工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施春明(2006)。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柯樹青(1979)。台灣地區高工學生就業意願之研究。人與社會,7(5),59-78。洪秀熒(2004)。高雄縣國民小學行政人員資訊素養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洪黃祥(2005)。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洪慧芬(1996)。幼兒圖畫書中父親與母親角色之內容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洪靜惠(2005)。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專任行政人員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倪小蓁(1977)。鄉村青年職業選擇意願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玉雪、李秀芳(1992)。高雄師大學生任教意願之調查研究。教育文粹,21,127-155。時蓉華(1988)。社會心理學詞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高中膺(2004)。學習型學校教師個人教師專業、知識管理與工作績效之研究-以高雄市某私立中學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景志(2005)。國民小學訓導人員角色壓力、人格特質與工作效能之相關研究-以高高屏地區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義展(1997)。國民小學學校教師會組織功能、影響型態與學校校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張火燦(1997)。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永杰(2006)。台中縣市高中職教職員之人格特質、主管領導行為與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張秀玉(2007)。桃竹苗四縣市公立國民小學訓導人員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明輝(1999)。企業組織的革新對學校組織再造的啟示。教師天地,98,10-16。張春興(1983)。從師大學生的求學心態檢討師教法「加強師範生專業精神」構想的成效。教育心理學報,16,1-28。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家禎(2007)。雲林縣國小兼任行政職務級任教師角色壓力、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淑雲(2002)。國小教師面對九年一貫課程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張德銳(1995)。教育行政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輝雄(2001)。台北市立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校務決定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曉春(1983)。專業人員工作疲乏研究模式-以社會工作員為例(下)。思與言,21(2),179-201。張曉春(1983)。專業人員工作疲乏研究模式-以社會工作員為例(上)。思與言,21(1),66-79。梁瑞安(1990)。國小教師組織溝通、角色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媜夙(1999)。角色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投入之關連性研究:以資訊從業人員為例。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許士軍(1990)。管理學(十版)。台北:東華書局。
許孝麟(2001)。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決定與學校行政效能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校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許清福(2006)。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組織氣氛與行政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郭丁熒(1995)。我國國民小學教師角色知覺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郭生玉(1997)。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出版社。
郭為藩(1971)。角色理論在教育上的意義。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3,15-43。
郭騰淵(1991)。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陳俐伶(1988)。已婚職業婦女之角色期望、現代與傳統取向與其角色衝突的關係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奎熹(1982)。教育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陳建陽(2005)。人格特質、知識管理認知、專業能力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以員警機關交通事故處理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昭儒(2003)。工作動機、工作投入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某鋼鐵公司KT廠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陳貞芳(1996)。花東地區六班國小教師行政工作角色壓力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庭獅(2004)。台北市國小教師兼任學校行政工作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桂津(2002)。國民小學教師網路教學意願與障礙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淑蘭(2002)。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學校行政工作意願之研究。國立台中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甦彰(1981)。組織成員工作壓迫感之個案的實證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舜霓(1994)。專科學校視聽教育人員角色期望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教學科技組碩士論文。陳傳宗(2003)。國民小學總務主任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台北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新文(2005)。教師對行政工作的角色定義與兼任意願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地區國中教師為樣本。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義勝(1983)。組織行為。台北:華泰書局。
陳碧雲(2006)。新竹市國民中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德宗(2005)。學校人事人員的角色期望、角色壓力、角色踐行、組織承諾與工作倦怠之關聯性研究-以嘉義縣市高中職國中國小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彭懷真等譯(1991)。社會學辭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書局。
黃建安(2004)。國小兼組長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黃彩霖(2003)。醫院行政人員的人格特質、工作壓力、工作投入、專業承諾及工作績效之相關性研究。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敏榮(2003)。高級中學行政兼職教師角色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黃惠瑩(2004)。工作特性、工作負荷與工作任務對行政人員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高職護理學校改制專科前後比較。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論文。
黃鶴嶺(2005)。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務主任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霩晨(1998)。體育教師角色之探討。大專體育,38,82-88。葉椒椒(1995)。工作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董秀珍(2002)。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廖貴鋒(1986)。國中教師角色衝突、角色不明確與工作倦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趙美鈴(1997)。國小已婚女教師工作特性知覺、角色壓力與其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趙雅博(1984)。意志的修練。中央日報,10版。
劉明德譯等(1998)。管理學:競爭優勢。台北:桂冠出版社。
劉仲成(1996)。南投縣國小教師體育教學態度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美惠(2004)。探討保全人員生涯管理、人格特質及組織氣候對工作滿足、自我效能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市保全公司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孟珍(2001)。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試辦九年一貫課程之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蔡欣嵐(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蔡純姿(1997)。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改革之工作壓力因應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鄭仁忠(2004)。國民小學主任角色壓力、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鄭得臣(1985)。領導型態、角色壓力、核心生活興趣與組織承諾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蕭靜宜(1999)。護理人員工作特徵、角色壓力、人格特質對組織與專業承諾之影響-H醫院的個案研究。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賴尚義(2003)。國小實習輔導教師控制信念與角色壓力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賴俊哲(2004)。領導型態、工作特性、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縣市主計人員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謝天德(1998)。國小教師工作投入、團體凝聚力與社會閒散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謝侑真(2007)。國民中學校長完全領導、領導效能與行政人員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謝承慶(2001)。彰化縣國民小學擔任行政工作教師角色壓力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謝玫芸(2008)。高雄市國小教師外向性人格、角色壓力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謝金青(1992)。國民小學行政兼職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程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俊雄(2007)。大學行政人員內部行銷、工作滿足及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某大學為例。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茉莉(1989)。工作角色壓力、性格特質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以助人專業者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鍾任琴(1995)。影響實習教師教育專業信念之實習學校環境因素探討。刊載八十四學年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501-528頁)。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韓繼成(2002)。國民中學訓導人員角色壓力、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的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簡瑟芬(1994)。組織報酬與員工工作意願之研究-從個人屬性來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魏國贈(2008)。高雄縣國小教師兼任行政工作角色壓力與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蘇奕娟(2005)。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蘇珍蓉(2003)。地方教育行政機關組織文化、人員角色壓力、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蘇進棻(1991)。國民中小學校長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蘇義祥(1999)。中華電信專戶服務部門領導型態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服務人員特質及成熟度的調節作用。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饒見維(1998)。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黨宗元(1997)。角色壓力與工作產出關係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英文部分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Biddle, B. J. & Thomas, E. J.(1966). Role theory: Concepts and research. New York: Wiley.
Biddle, B. J.(1979). Role theory:Expectations ,indentities and behaviors. New York:Academic Press.
Borman, W. C., & S. J. Motowidlo. (1993). Expanding the criterion domain to include elements of contextual performance. In N. Schmitt & W .C. Borman (Eds.). Personnel selection in organizations(71-98).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Campbell, J. P. (1983). Some Possible Implications of “Modeling”for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Measurement, In Landy, F., S. Zedeck & J. Cleveland(Ed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Theory. Hillsdale, NJ: Lawrence.
Campbell, J. P. (1990) . 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 Psychology, In Dunnette M.D. & L.M. Hough(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 Psychology (2nd ed.),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1, pp.687-732.
Campbell, J. P., Gasser, M. B. & Oswald, F. L. (1996). The substantive nature of job performance variability. In K. R. Murphy(E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be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pp.258-299).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Gatewood, R. D., & Field, H.S. (1998). Human Resource Selection. TX: Dryden.
Getzels, J. W., Lipham, J. M., & Campbell, R. F. (1968).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s a social process. New York:Harper & Row.
Greenberg, G., & Baron, R. A. (1997).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Englewood Clifts, NJ : Prentice-Hall.
Hardy, M. E., & Conway, M. E.(1978). Role theory:Perspectives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New York:Appleton-Century-Corfts.
Herzberg, F., Mausner,B., & Synderman, B. S.(1959).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 York: Wiley & Sons.
Hoy, W. K., & Miskel, C.G. (1987).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 The research ,practice (2nd ed.) . New York: Random House.
Ivancevich,J.M, & Motteson M.T.(1977).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Santa Monica, CA: Goodyear.
Kahn, R. L., Wolfe, D. M., Quinn, R. P., Snoek, J. D., & Rosenthal, R. A.(1964). Organizational stress: Studies in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New York: John Wiley.
Kane, J. S. & Lawler, E. E. (1976). Performance appraisal effectiveness: Its assessment and determinants. In B. Staw(Ed.),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425-478). Greenwich, CT: JAI Press.
Katz, D., & Kahn, R. L.(1978).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 New York:Wiley.
Korman, A.(1977). Organization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Linton, R.(1936).The Study of Man. New York: Prentice-Hall.
Miller, S. L.(1981).Teacher burnout.(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04-317).
Newcomb, T. H.(1950). Social Psychology. New York: Dryden Press.
Newman, J. E.(1977).Understanding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job attitude relationship through perceptions of the work environment.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4(3). 371-397.
Parsons, T. (1961).An outline of the social system. In T. Parsons et al. (Eds.).Theories of Society: Foundations of modern sociological theory (pp.41-43).New York:Fress Press.
Rizzo, J. R., House, R. J. , & Lirtzman, S. I.(1970).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in complex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5(51),150-163.
Robbins, S. P. (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8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
Sarbin, T. R. (1968).Role. In D. L. Sills(Ed.).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Vol.13, pp.546-547.New York:Macmillan & The Free Press.
Sargent, S. (1951).Concept of role and ego in contemporary psychology. In J. Rohru & M. Sherif(Eds.). Social Psychology at the Crossroads. New York:Harper and Brothers.
Schermerhorn, J. R., Hunt J.G. & Osborn, R.N.(1999) . Managing Organizationl Behavior (3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Schneider, B., & Alderfer, C. P. (1973).Three studies of needs satisfaction in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8, 489-505.
Seashore, S. E., & Taber, T. D.(1975).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 American Behavior & Scientist, 18, 346.
Short, P. M., & Johnson, P. E. (1994). Exploring the links among teacher empowerment leader power and conflict. The Pennsylvania State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Alabama.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72-004).
Steers, R. M.(1988). Work and stress 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uman Performance, 32, 160-177.
Vansell, M. ,Brief, A. P. & Schulere, R. S. (1981).Role conflict and roleambiguity:integration of the literature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Human relations, 34, 43-71.
Venkatraman, N., & Ramanunjam, V. (1986). Measurement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Strategy Research: A Comparison of Approach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1(4), 801-814.
Weber, A. L.(1995). Social Psychology (趙居蓮譯).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Weiss, H. M., & Adler, S. (1984). Personality and rganizational behavior.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 1-50.
Williams, T. H .(1972) .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Longitudinal evidence on their development in Canadianyouth .Social Education , 45(spring),108 .
Zanden, J. W. (1993).Sociology:The core(3rd ed.). New York: McGraw-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