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ng, M. 2003,王志弘等譯,文化地理學,臺北,臺灣: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Crawford, T. W. 2005, “Stability and Change on the American Religious Landscape: A Centrographic Analysis of Major U.S. Religious Groups”, Journal of Cultural Geography 22(2):51-86.
Sinha, A. 2006, “Cultural Landscape of Pavagadh: The Abode of Mother Goddess Kalika”, Journal of Cultural Geography 23(2):89-103.
Sopher, D. E. 1967, Geography of Relig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opher, D. E. 1981, “Geography and Religions”,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5:510-524.
Thomas, R. N., O. H. Horst, and J. M. Hunter. 2002, “Pilgrim Networks of the Holy Shrine of Esquipulas, Guatemala”, Journal of Cultural Geography, 20(1):27-49.
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2009,2007臺灣基督教會教勢報告,朱三才主編,http://www.ccea.org.tw。
王惠姬,2004,真耶穌教會臺灣傳教史(1926-2002年),刊於高級班教材第七冊,臺中,臺灣:真耶穌教會臺灣總會教牧處。
王順民,1998,戰後臺灣宗教福利服務模式的探討──西方宗教與本土宗教的對比,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36(2):19-54。王順民,1999,宗教福利,臺北,臺灣:亞太圖書。
王順民,2000,有關社會福利資源開拓與整合的若干想法──以宗教類組織為例,社區發展季刊,89:78-93。王順民,2001,當代臺灣地區宗教類非營利組織的轉型與發展,臺北,臺灣:洪葉文化。
史文森(Swanson, A. J.),1975,自立自養的方法、獨立教會,刊於七十年代之教會──教會自立自養專集,殷穎主編,頁1-13、34-91,臺北:道聲出版社。
史文森(Swanson, A. J.),1977,臺灣的獨立教會,刊於基督教入華百七十年紀念集,林治平主編,頁243-273,臺北:宇宙光出版社。
史文森(Swanson, A. J.),1981a,臺灣教會面面觀──1980的回顧與前瞻,臺北,臺灣:臺灣教會增長促進會。
史文森(Swanson, A. J.),1981b,基督教在臺灣,刊於近代中國與基督教論文集,林治平主編,頁397-426,臺北:宇宙光出版社。
史文森(Swanson, A. J.),1986,補網──80年代臺灣教會增長與信徒流失之探討,臺北,臺灣:臺灣教會增長促進會。
吳明真,2008,真耶穌教會「五大教義」及神觀教義的歷史探討,臺中,臺灣:真耶穌教會神學研究所畢業論文。
吳惠巧,2005,臺灣宗教社會觀察,臺北,臺灣:大元出版。
宋光宇,1985,宗教與社會,臺北,臺灣:東大圖書。
李亦園,1978,宗教人類學理論的發展,刊於信仰與文化,頁169-183,臺北,臺灣:巨流圖書公司。
卓新平,1990,西方宗教學研究導引,北京,中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卓新平,2003,基督宗教在當代中國社會的作用及影響,新世紀宗教研究,2(2):36-54。周尚意等,2004,文化地理學,北京,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世華等譯,2005,社會科學研究法──量化與質化取向,臺北,臺灣:心理出版社。
林永基,1995,教會增長的動向,臺中,臺灣:棕樹出版社。
林永基,2002,教會增長實務,臺中,臺灣:腓利門出版。
林金定等,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3(2):122-136。
林素鈴,2002,基督教衛理公會在臺灣的擴展及其空間性之詮釋,臺北,臺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獻生,1981,真耶穌教會史,臺中,臺灣:真耶穌教會臺灣總會。
姜道章,2004,歷史地理學,臺北,臺灣:三民出版。
姜道章,2006,現代地理學的概念與方法,臺北,臺灣:文津出版社。
姚麗香,1984,臺灣地區在光復後宗教變遷之探討,臺北,臺灣: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查時傑,1996,四十年來的臺灣基督教會,刊於基督教與臺灣,林治平主編,頁157-182,臺北:宇宙光出版社。
查時傑,1996,臺灣光復前後的基督教會(1940-1948年),刊於基督教與臺灣,林治平主編,頁135-155,臺北:宇宙光出版社。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臺灣:巨流圖書公司。
徐宗國譯,1997,質性研究概論,臺北,臺灣:巨流圖書公司。
真耶穌教會,1976,真耶穌教會臺灣傳教五十週年紀念刊,臺中,臺灣:真耶穌教會臺灣總會。
真耶穌教會,1981,真耶穌教會嘉義教會成立五十週年紀念特刊,嘉義,臺灣:真耶穌教會嘉義教會。
真耶穌教會,1983,真耶穌教會高雄區教會成立三十五週年紀念特刊,高雄,臺灣:真耶穌教會高雄小區策劃小組。
真耶穌教會,1985,真耶穌教會花蓮教會成立五十週年紀念特刊,花蓮,臺灣:真耶穌教會花蓮教會。
真耶穌教會,1986,真耶穌教會臺灣傳教六十週年紀念刊,臺中,臺灣:真耶穌教會臺灣總會編審委員會。
真耶穌教會,1991,真耶穌教會嘉義教會成立六十週年紀念特刊,嘉義,臺灣:真耶穌教會嘉義教會。
真耶穌教會,1993,真耶穌教會高雄小區成立十週年紀念特刊,高雄,臺灣:真耶穌教會高雄小區聖工策劃推展小組。
真耶穌教會,1995,真耶穌教會花蓮教會成立六十週年紀念特刊,花蓮,臺灣:真耶穌教會花蓮教會。
真耶穌教會,1996,真耶穌教會臺灣傳教七十週年紀念刊,臺中,臺灣:真耶穌教會臺灣總會。
真耶穌教會,1999,真耶穌教會大林教會七十週年紀念特刊,嘉義,臺灣:真耶穌教會大林教會。
真耶穌教會,2001a,真耶穌教會教勢一覽表,臺中,臺灣:真耶穌教會臺灣總會。
真耶穌教會,2001b,真耶穌教會嘉義教會七十週年紀念特刊,嘉義,臺灣:真耶穌教會嘉義教會。
真耶穌教會,2001c,真耶穌教會羅東教會成立七十週年紀念特刊,宜蘭,臺灣:真耶穌教會羅東教會。
真耶穌教會,2004,2003年教會教勢與事工調查,臺中,臺灣:真耶穌教會臺灣總會教勢調查研究小組。
真耶穌教會,2005,真耶穌教會臺灣總會規章細則彙編,五版,臺中,臺灣:真耶穌教會臺灣總會。
真耶穌教會,2006a,真耶穌教會臺中教會八十週年紀念特刊,臺中,臺灣:真耶穌教會臺中教會。
真耶穌教會,2006b,真耶穌教會清水教會八十週年紀念特刊,臺中,臺灣:真耶穌教會清水教會。
真耶穌教會,2006c,真耶穌教會臺北教會七十週年紀念特刊,臺北,臺灣:真耶穌教會臺北教會。
真耶穌教會,2007,真耶穌教會臺南教會成立八十週年紀念特刊,臺南,臺灣:真耶穌教會臺南教會。
張峻嘉,2003,部落與教堂──以阿里山鄒族部落為例,人文藝術學報,2:127-158。曹康、徐鈞,2005,宗教地理學研究內容與發展動態,當代宗教研究,2:25-31。
莫南,1979,基督教會概覽,臺北,臺灣:道聲出版社。
莊吉發,2001,清代臺灣基督教的教堂分布及其活動,臺灣文獻,52(4):41-63。莊芳榮,1987,臺灣地區寺廟發展之研究,臺北,臺灣:私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郭秀光,2000,成功阿美的教會活動及其教育意義,臺東,臺灣: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曾敏菁,1999,阿美族長老教會與真耶穌教會之比較研究──以成功地區為例,臺北,臺灣: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黃志弘,2005,宗教地理學研究趨勢之探討,社會科教育研究,10:155-172。黃志弘,2006,天主教在臺擴展及其區域特性之研究,臺中,臺灣: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黃恩霖,2002,改宗、世俗化與復振──一個城市真耶穌教會的研究,新竹,臺灣: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楊森富,1968,民國成立以後的基督教,刊於中國基督教史,頁293-300,1991再版,臺北,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
楊森富,2001,臺灣真耶穌教會史略及發展原因分析,臺灣文獻,52(4):87-149。楊森富,2006,中華基督教本色化論文集,臺北,臺灣:宇宙光出版社。
聖靈月刊,2003,從臺灣基督教會的興衰談真耶穌教會的堅持,聖靈月刊,304,http://www.joy.org.tw/holyspirit.asp?num=851。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重修臺灣省通志──住民志宗教篇,頁563-870,南投,臺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趙天恩等,1988,植堂與拓展,臺北,臺灣:中國與福音出版社。
劉世閔主編,2006,質性研究資料分析與文獻格式之運用,臺北,臺灣:心理出版社。
潘朝陽,1980,宗教、寺廟、後龍溪谷地通俗信仰的區域特色,師大地理教育,6:79-93。
潘朝陽,1986,臺灣民俗宗教分布的意義,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2:143-178。
潘朝陽,1996,臺灣宗教現象地理學研究之回顧,思與言,34(2):1-20。蔡主恩,1986,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擴展研究,臺北,臺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蔡主恩,1990a,宗教地理學,臺北,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叢書。
蔡主恩,1990b,評宗教地理學(”Geography of Religions” by Sopher, D. E.),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1):200-208。
蔡主恩,1994,宗教地理學的過去發展與未來研究趨勢,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5(1):162-177。蔡主恩,1995,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之地理分布及其土地使用之研究,臺北,臺灣:私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蔡源林,2001,臺灣宗教研究的趨勢分析,文化視窗,36:70-76。鄭志明,2005,宗教組織的發展趨勢,臺北,臺灣:大元書局。
瞿海源,1981,我國宗教變遷的社會學分析,刊於我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朱岑樓主編,頁357-395,臺北:三民書局。
瞿海源,1982,臺灣地區基督教發展趨勢之初步探討,中國社會學刊,6:15-28。
瞿海源,1990,臺灣教會本色化與場合化的一些觀察,刊於基督教與中國本色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林治平主編,頁636-639,臺北,臺灣:宇宙光。
瞿海源,1992,基督教各教派的發展趨勢,刊於重修臺灣省通志──住民志宗教篇,頁647-711,南投,臺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瞿海源,1997,臺灣地區宗教變遷之探討,刊於臺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臺北:桂冠。
瞿海源、姚麗香,1986,臺灣地區宗教變遷之探討,刊於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瞿海源、章英華主編,頁655-685,臺北,臺灣:九合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瞿海源主編,1999,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劃,第三期第四次調查計劃執行報告,臺北,臺灣: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