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李順仁(2007)。資訊安全。台北:文魁資訊。
吳明隆、涂金堂著(2008)。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林佳瑩、徐富珍等譯(2006)。Earl Baabbie著。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台北:新加坡商湯姆生亞洲私人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原書於2004年出版)。
郭明瓚(2006)。資訊安全管理認知與IT治理實務。台北:旺文社。
海洋事務法典編輯委員會(2005)。海洋事務法典。台北:行政院海巡署。
秘密客(2004)。反追蹤駭客指南。台北:文魁資訊。
陳向朋(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市:洪葉。
張博竣(2004)。資訊安全管理實務。台北:文魁資訊。
張春興(200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黃瑞琴(1997)。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游乾賜(2006)。海巡署成長與變革。台北:黎明文化。
程秉輝、John Hawke等著(2005)。網路釣魚、側錄間諜、詐騙、毒駭。台北市:旗標。
葉重新(2000)。心理學。台北:心理。
榮泰生(2005)。企業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樊國楨等(2003)。資訊安全管理系統與稽核。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
鍾聖校(1990)。認知心理學。台北:心理。
(二)期刊
何依玟(2008)。主動出巡資安總動員。資安人,57,24-28。
徐正(2007)。組織導入BS7799後之資訊安全管理成效研究。資訊管理展望,9(2),67-86。
陳亮宏(2007)。解析本署資通安全政策目標。海巡雙月刊,28,18-23。
陳亮宏(2009)。海巡署打造資安巡防艦。資安人,60,76-79。
黃湘武(1980)。皮亞傑認知心理學與科學教育。科學教育雙月刊,37,12-17。黃湘武(1993)。皮亞傑理論在科學教育上的應用研究。西方社會科學理論的移植與應用,53-62。
曹明玉(2007)。資訊安全認知評量表之研究。資訊安全管理展望,9(1),71-93。
潘慧玲(1994)。角色取替的探討。教育研究所集刊,35,193-207。
樊國楨、黃健誠(2008)。資訊安全管理認知框架簡述。資安人,57,96-99。
(三)學位論文
吳倩萍(2006)。政府機關個人資訊安全認知與行為之探討。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孟範(2007)。知識地圖對資安認知學習成效影響之探討。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縣。侯皇熙(2004)。植基於BS7799探討政府部門的資訊安全管理—以海關資訊部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南市。曹明玉(2006)。資訊安全認知評量表之研究。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縣。(四)電子媒體
朱漢琳(2007)。ISO 27001 資訊安全管理系統—主導稽核員。2009年3月7日取自http://www2.nuk.edu.tw/lib/e-news/20070701/index.htm#03。
行政院海巡署中部地區巡防局(2009)。中巡局現行組織架構。2009年5月13日,取自http://www.cga.gov.tw/middle/intro3.html。
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2009)。國家資通安全通報應變作業綱要。2009年5月21日,取自http://www.fengyuan.gov.tw/service/FormDownload/%B8%EA%A6w%A7@%B7~%BA%F5%ADn.doc。
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2009)。國家資通訊安全發展方案。2009年5月22日,取自http://www.hdais.gov.tw/13/0104726A00_ATTCH1.pdf
林欣瑩(2009)。認知與溝通。2009年4月18日,取自http://page.phsh.tyc.edu.tw/downtext/upload/%BB%7B%AA%BE%BBP%B7%BE%B3q.doc。
南方網(2008)。社交工程學----駭客中的駭客。2009年1月7日,取自http://www.southcn.com/it/itpeople/200201071079.htm。
許承宏、蔡秉義、陳柏州(2003)。書寫系統與認知結構:認知心理學與神經語言學的發現。2009年4月20日,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34/34-37.htm。
精誠資訊(2009)。FAQ:什麼是ITIL?。2009年3月7日,取自http://www.ulstek.com.tw/itil/page01.htm#1。
瑞商遠東公證股份有限公司(2005)。ISO 27001 vs. BS 7799。2009年2月8日,取自http://www.tw.sgs.com/zh_tw/mini_site_iso27001_tw_1-1。
趙郁竹(2008)。全民資安健檢:大眾對網路釣魚認知稍差。2008年11月11日,取自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47804。
維基百科(2009)。2008年3月10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B3%87%E8%A8%8A&variant=zh-tw。
鍾德桂(2003)。PDCA循環。2009年4月20日,取自http:/inews.cna.com.tw/report/02.htm。
(五)會議及座談會的會議紀錄
林致瑋、林永順(2007)。鷹架理論對技術教學的省思—以機械實習為例。中華民國品質學會第43 屆年會暨第13 屆全國品質管理研討會,台北市: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六)未出版的著作或手稿
陳同孝(2009)。中部地區巡防局98年上半年度資訊安全講習課程講義。海巡署中巡局資訊安全講習,未出版手稿。
(七)報紙
朱小明、夏嘉玲(2009,3月30日)。鬼網竊103國機密文件 台灣也受害。聯合報, AA版。
二、英文部分
Chandler, M. J. (1977). Social cognition: A selective review of current research. Knowledge and development, 2,12-18.
Hans, M. T. & Kjell, R. S.(2005). Creating a security culture.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Security, Telektronikk 1: 15-20.
International Register of ISMS Certificates.(2009). Certificates Register. Register Search February 15, 2009, from http://www.iso27001certificates.com
Kohlberg, L. &Mayer, R.(1972).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Development asthe Aim of Educatio, 42, 449-496.
NIST. (199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Training Requirements: A Role- and Performance-Based Model. February 20, 2009, from http://csrc.nist.gov/publications/nistpubs/800-16/800-16.pdf
Piaget, J. & Inhelder, B.(1969).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New York, Basic Books.
Vygotsky, L. S. (1962). Thought and language. E. Cambridge, MA: MIT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