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文獻部份:
【1】HEMiDEMi黑米共享書籤
http://www.hemidemi.com/bookmark/info/570506
【2】大陸高速公路業評析
http://stock.yam.com/rsh/article.php/626221
【3】中央社http://n.yam.com/cna/life/200801/20080103180364.html
【4】中央選舉委員會網站http://210.69.23.140/cechead.asp
【5】公共工程 http://blog.1-apple.com.tw/landscapeecolog/
【6】公視新聞網
http://www.pts.org.tw/php/news/new_view.php?TBTIME=70&NEENO=6951&NEDAT=2007-10-20
【7】方英祖,「核能四廠興建計畫決策模式之探討(民國69-90年):政策網絡途徑」,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7月。【8】毛治國,決策,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3月31日出版。
【9】王亮鈞,「建構能源灰決策支援系統」,立德管理學院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6 年6 月
【10】王瑜璟,「台商赴華中地區設置物流中心之區位選擇問題決策模式」,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11】王榮祖、朱銀鈴,民國95年,「航空貨運倉儲業營運績效之評估」,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21屆論文研討會。
【12】交通部,「交通政策白皮書:運輸」,交通部出版,民國91年1月。
【13】交通部規劃研究院 戴東昌,「新時期我國公路交通發展的戰略選擇」投影片,2005年8月20日。
【14】吳瑞安,「永續運輸時代『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計畫』之評估模式探討」,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4年7月。【15】李克聰,運輸規劃,鼎漢國際工程股份顧問有限公司,民國84年8月,一版。
【16】李宏隆,「大學申請入學之模糊多準則決策模式」,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8年。【17】李孟洲,從大陸「十一五」規劃看外商投資佈局
http://www.fcu.edu.tw/~itra/trade/file/76.doc
【18】李祈衛、麥錦豪、蘇俊堂、甫英雄,民國91年5月,「近十年來高雄市重大建設計劃之評估研究 」,畢業專題成果發表。
【19】林仕宜,「從公共政策理論看我國警政策略的形成-以家庭暴力防治法及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社區警政方案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8年。【20】林瀚威,民國96年6月,「考量方案間相關性問題之多準則評估模式─以長榮海運經營策略評估為例─」,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21】邱炳銓,「以反模糊重心距離法及因素評比法建立之模糊多準則決策模式」,中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4年7月。【22】洪淑宜,「我國交通建設決策過程之研究-台北捷運系統(木柵線)及台灣高速鐵路之個案分析」,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博士論文,民國89年7月。【23】胡延鈺,「運輸建設計畫永續性評估系統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4年。【24】翁振益、周瑛琪等,決策分析方法與應用,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6年1月初版。
【25】高永哲,「中華電信工會因應民營化行動策略之分析」,國立中正大學勞工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1年。【26】國工局 蘇花高專區。
【27】張永明,「我國重大交通建設決策過程之研究:以國道五號蘇花段高速公路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4年6月。【28】張有恆,運輸學,華泰書局。
【29】張有恆、傅耀南,「台灣地區整體運輸政策之評析」,工程,第71卷,第7期,2-22頁,民國87年。【30】張勝雄,民國97年8月10日,「從運輸規劃的角度看蘇花替」,運輸人通訊,第七十八期,第3頁-第5頁。
【31】張景泰,「我國社會工作師法合法化過程之研究」,國立政治作戰學校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6年。【32】張智全,「桃園地區國中教師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1年。【33】張欽澤,「媒體影響地方公共政策過程之研究:以花蓮更生日報對北濱外環道政策之影響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6年7月。【34】許宇勝,「公路與軌道建設環境影響評估因素差異性之研究」,逢甲大學交通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6年6月。【35】郭淑娉、陳璟葵,民國97年5月23日,「高鐵台南車站接駁公車路線之評選指標權重分析-應用層級分析法」,第三屆航空產業創新發展學術研討會。
【36】陳文玉,「政策制訂過程之研究-台北縣開放教育政策個案分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5年。【37】陳佩欣,「結合資料探勘與約略集合理論建構以顧客問題為導向之動態常見問題集」,中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38】陳武正,2008年9月10日,「蘇花高之評議」,運輸人通訊,第七十九期,第5頁-第6頁。
【39】陳治明,「彰化縣交通管理政策評估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4年。【40】陳俊男,「國道五號蘇花高速公路個案探討」投影片,2007年。
【41】陳婉瑜,「挑戰民粹:從國道五號高速公路蘇澳花蓮段興建政策觀察環保團體與綠色政黨的關係」,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學系,民國95年8月。
【42】陳惠國,2008年5月10日,「公共交通工程與事業問題現況之探討」,運輸人通訊,第七十五期,第3頁-第8頁。
【43】陳惠國,2008年6月10日,「公共交通工程幕後影響力分析」,運輸人通訊,第七十六期,第3頁-第4頁。
【44】陳雅玲,2007年3月19日,「大建設 大崩壞!」,商業周刊,第1008期。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mag.php?id=1039
【45】陳雅雯,「都市運輸政策績效評估架構之建立」,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46】陶治中、劉文龍,民國97年3月,「多準則評估法應用於都市交通現場設備之無線通訊網路方案評選」,運輸計劃季刊,第三十七卷,第一期,第39頁-第78頁。【47】曾秀雄,「新十大建設之決策模式研究-以肉桶立法觀點釋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4年6月。【48】湯秋宜,「規劃行為對垃圾桶組織決策過程之影響-以土地開發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3年。【49】馮正名、邱裕鈞,研究分析方法,建都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3年6月出版。
【50】黃台生,2007年5月10日,「由蘇花高建設爭議看交通建設規劃工作之應有變革」,運輸人通訊,第六十三期,第2頁-第3頁。
【51】黃承傳、林智偉,民國95年,「灰色理論應用於港埠作業民營化績效評估之研究」,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21屆論文研討會。
【52】黃金山,「垃圾桶決策理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0年。
【53】黃敏維,「概略集合理論應用於構建永續運輸評量指標系統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4年4月。【54】黃榮堯、葉政黌、許維庭,民國95年,「道路建設綠營建評估指標系統之研究」,技術學刊,第二十一卷,第一期,第19頁-第30頁。【55】葉名山,英文書報討論上課講義投影片,2008年。
【56】葉名山,運輸政策上課講義投影片,2008年。
【57】趙翊瑾,「汐止地區坡地開發之研究-災難事件對山坡地住宅開發的衝擊」,國立臺灣大學森林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1年5月。【58】鄭詩音,「我國水污染防治制度之比較研究-高屏溪流域之應用」,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7月。【59】鄧振源,計畫評估:方法與應用 第二版,海洋大學運籌規劃與管理研究中心,民國94年9月二版。
【60】鄧振源、張浩鈞,民國88年3月,「我國小型汽車發展策略之多準則決策分析」,中華管理評論,第二卷,第二期,第19頁-第31頁。【61】賴威利,「利用約略集合理論預測燒燙傷患者死亡率」,南台科技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4年7月。【62】環境資訊中心,2008年7月18日台北訊。
【63】環境資訊中心,2008年7月8日。
【64】環境資訊中心,2008年7月8日台北訊。
【65】鍾佩勳,「中華電信民營化政策之分析-AHP觀點」,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公共行政組碩士論文,民國91年。【66】顏進儒,運輸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8月,二版一刷。
【67】蘇花高速公路議題探討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5/HGSH/b.htm
【68】蘇衍如,「大眾傳播媒體贊助公益活動之決策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7年。國外文獻部份:
【69】B. Walczak, D.L. Massart.(1999),“Rough sets theory”, 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Vol. 47,pp.1–16.
【70】David M. Waguespack.(2006),“Reconciling garbage cans and rational actors: Explaining organizational decisions about environmental hazard management”, Transportatio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35,pp. 40–59.
【71】Hiroshi Okada, August 2007,”High-Speed Railways in Asia: High-Speed Railways in China”, Japan Railway & Transport Review 48, p22-p29.
【72】Jhieh-Yu Shyng, Fang-Kuo Wang, Gwo-Hshiung Tzeng and Kun-Shan Wu.(2007),“Rough Set Theory in analyzing the attributes of combination values for the insurance market”,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32, p56–p64.
【73】Michael Hill.(2003),“The Policy Process in the Modern state”, 偉伯文化,林鐘沂等譯.
【74】Qiang Wei, Tetsuo Sawaragi, Yajie Tian.(2005), “Bounded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on among multiple agents using an organizational decision model”, 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19,pp. 67–78.
【75】Ron Vreeker and Peter Nijkamp.(2005),“Multicriteria evaluateon of transport policies”,Handbook of Transport Strategy, Policy and Institutions,pp.507-525.
【76】Sudhakar Yedla and Ram M.Shrestha.(2003),“ Multi-criteria approach for the selection of alternative options for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transport system in Delhi”,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37,pp.717-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