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
毛仁傑 (民77),個人生活型態理財觀念與理財行為-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王正治 (民93),風險趨避程度對醫師業務責任險需求影響之研究,
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維元、鄭鎮樑、范姜肱、張邦茹 (民92),我國產險行銷通路未來發展趨勢,初版,台北: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王韻茹 (民89),「電視購物前景堪慮?」,動腦,第293期, 58-61頁。
江宏祥 (民84),有線電視購物頻道消費決策模式之研究,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宜靜 (民95),電視購物頻道國外旅遊商品購買意願研究,
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瑞雲、郭德進 (民95),保險法:理論與實務,四版,
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吳萬益 (民97),企業研究方法,三版,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李秀珠 (民88),有線電視購物頻道與觀眾特性研究,台北:文化總會電研會。
貝佩怡 (民93),探討電視購物行為之購買動機,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東森購物專家 (民94),購物專家一本通,初版,台北:布克文化出版事業部。
林聖瀧 (民93),電視購物消費者行為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大學生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邱皓政 (民95),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三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洪來發 (民93),行為財務學:財務管理之心理學取向,一版,
台北:華立圖書。
凌氤寶、康裕民、陳森松 (民92),保險學理論與實務,四版,
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張庭維 (民94),國軍人員對電視購物行銷保險商品消費行為研究,
國防管理學院國防財務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淑安 (民94),電視購物消費者決策過程研究,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瓊丹 (民93),電視購物環境、產品屬性對消費者電視購物意願之影響,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所碩士論文。
許哲銓 (民96),消費者風險態度與人格特質對人身保險購買行為之研究,
逢甲大學保險所碩士論文。
許維玲 (民92),個人金融商品選擇模式之研究,
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忠慶 (民79),個人理財手冊,台北:遠流出版社。
陳建興 (民95),台灣地區保險行銷通路之研究─以電視行銷保險為例,
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雲中 (民93),保險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滄河 (民74),我國職業會計師風險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瑞慶 (民93),電視購物消費者收視行為、滿意度與再購買意願關係之研究, 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曾鈐潮 (民89),大學生購物方式偏好行為之研究,
國立中央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少梅 (民84),我國執業會計師風險態度與專業保險意願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惠華 (民95),電視購物頻道保險商品廣告訴求對衝動性消費行為影響之
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登維 (民94),電視購物頻道銷售金融商品的關鍵成功因素,
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西柏 (民96),消費者居住地區和風險態度對投資型保險商品購買行為之 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葉華鏞 (民90),有線電視收視戶對於「購物頻道」收視動機、收視行為與
購買行為之關聯性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乃毓 (民96),電視購物資訊對消費意向影響之分析,
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蔡國棟 (民84),有線電視購物頻道的媒介環境之研究-媒介系統依賴論之
觀點,國立交通大傳播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筱翎 (民97),電視購物節目區塊分析及與消費者購買行為關連性:「東
森得易購」個案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邦彥 (民93),電視購物之消費者行為研究,
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Aragon survey, A. (1997), Shopping from the sofa, American Demographics.
Auter, P. J. and Moore, R. L. (1993), Buying from a friend: A content analysis of two TV-shopping Programs, Journalism Quarterly , 70(2), pp. 425-436.
Bagozzi, R. P. and Burnkrant, R. E. (1979), 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the 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7(6).
Donkers, B., Bertrand M., and Arthur van S. (1997), Estimating Risk Attitudes Using Lotteries: A Large Sample Approach, Discussion Paper, 12, Tilburg University,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
Engel, James F, Warshaw, Martin R., Thomas, C. Kinnear, and Bonnie, B. Reece (2000), Promotional Strategy, 9th edition, Pinnaflex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C: Cincinnati OH.
Hillson, D. and Murray-Webster, R. (2005),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risk attitude, Gower.
Kahneman, D. and Tversky, A. (1979),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Econometrica.
Kogan, N. and Wallach, M. (1967), Group Risk Talking as a Function of Members’Anxiety and Denfensiven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March.
Lefcourt, H. M. (1972),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revisited: Recent developments. In B. A. Maher (Ed.), Progress in experimental personality research, 6,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Lewis, D. and Bridger, D. (2002), The soul of the new consumer: authenticity: what we buy and why in the new economy, 1st edition, Taipei: Facial mask publication.
Morwitz, V. G. and Schmittlein, D. (1992), Using segmentation to improve sales forecasts based on purchase intent: Which intenders’actually buy?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9(4).
Solomon, B. (1994), TV shopping comes of age, Management Review, 83(9).
Stanforth, N. F. and Lennon, S. J. (1996), Clothing consumption via television: The Women''s perspectiv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ird Conference on Gender, Marketing, and Consumer Behavior, Salt Lake City, UT.
Warneryd, K. E. (1996), Risk Attitudes and Risky Behavior,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17(6).
Zeithaml, V. A., Berry, Leonard L. Parasuraman, A. (1988), The Nature and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Expectations of Service,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1.
三、網站
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資料庫網站:www.dgbas.gov.tw,搜尋日期:2008年12月12日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網站:www.iiroc.org.tw,搜尋日期:2008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