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中華民國環境綠化協會,2003,自然生態工法之應用植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2004,水土保持局工程預算書編製原則及工料分析。
3.李振卿、單明揚,2005,水域生態工法規劃設計之研究-本土化案例研析,景觀論壇-永續景觀研討會論文集。
4.李素馨、侯錦雄、陳韻如,2000,居民對都市河岸景觀設計之偏好,造園學報,6(1/2):55-69。5.沈錦吉、曾俊達、龔清志,2005,台灣遊憩地區生態工法應用案例,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七屆第一次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
6.汪靜明,1999,河川生物多樣性的內涵與生態保育,環境教育季刊,38:34-44。7.汪靜明,2003,生態工法之生態評估模式探討,國際水利生態工法研討會。
8.汪靜明,2004,河川生態,台灣溪流生態保育種子教師研習會。
9.林晏州,2002,生態工法之設計,九十一年度生態工法講習會論文集。
10.林信輝,2002,野溪自然生態工法評估指標及設計參考圖冊建立期末報告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11.林信輝,2003,工程週邊應用植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12.林政儒,2006,河溪生態護岸工程規劃評估架構之研究,碩士論文,中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13.林烈輝,2004,水土保持工程構造物之美質評估,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14.吳萬益,2005,企業研究方法 (二版) ,台北,華泰書局。
15.林煥鈞,2000,休閒農場溪流之親水設施研究,碩士論文,臺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研究所。16.林憲德,2001,城鄉生態,詹氏書局。
17.林鎮洋,2001,生態工法技術參考手冊,經濟部水資源局。
18.林鎮洋,2002,生態工法與土木工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土木系暨環境所。
19.林鎮洋、邱逸文,2001,生態工程與生態工法,造園季刊,40:25-38。20.林鎮洋、邱逸文,2003a,生態工法概論,台北,明文書局。
21.林鎮洋、邱逸文,2003b,生態工法之緣起與演變,生態工法講習會講義。
22.林鎮洋、陳彥璋、吳明聖,2004,河溪生態工法,台北,明文書局。
23.林鎮洋、游繁結、吳明聖,2005,以雷達圖法引導溪流生態工法之研究,中華水土保持學報,36(1):89-99。24.林鐵雄,2003,生態工法安全觀,高雄市生態工法推廣研究─生態工法研習手冊。
25.林鐵雄,2004,水土保持與生態工法之結合,高雄市山坡地加強水土保持管理安全講習會。
26.柳文成、胡通哲、謝文雄,2004,溪流生態工法之規劃-以霧社溪為例,聯合學報,24:73-104。27.柴鈁武、梁大慶,2003,自然生態工法於水域景觀之案例分析,中州學報,18(2):203-214。28.章俊華,2005,規劃設計學中的調查分析與實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9.陳信雄、吳佐川、林麗英,2003,治山防災工程考量因子分析之研究,台大實驗林研究,17(1):11-24。
30.陳湘媛、陸仕傑,2005,生態工程設計原則應用於施工成本分析之研究,國際生態工程及水利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二)。
31.陳榮河,洪勇善,林世偉,莊鴻榜,林又青,2001,考量生態之工法研析,土木工程技術,5(3):29-40。32.陳賜賢,2000,生態工法與水利工程,生態工法-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
33.陳鴻烈,2002,工程技術運用生態工法之探討-以河川生態工程為例,九十一年度生態工法講習會論文集。
34.郭瓊瑩,1995,流域河川生態設計準則,私立文化大學景觀設計系。
35.黃連茂、陳俶季,2002,河川生態工法規劃及建立資料庫之探討,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九十一學年度碩士專班研究成果發表會。36.楊天護,2003,生態工法考量因子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37.楊天護、顏敏仁、羅維,2004,生態工法評估架構與考量因子之研究,第一屆營建產業永續發展研討會。
38.鄒宗儒,2003,生態工法實務應用,生態工法講習會講義。
39.鄒宗儒、林建章,2002,自然生態工法規劃設計理念探討,自然生態工法實務研討會論文集。
40.鄭光炎,2002,生態工法之工料分析,九十一年度生態工法講習會論文集。
41.鄭振源、曾國雄,1989a,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27(6):5-22。
42.鄭振源、曾國雄,1989b,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下),中國統計學報,27(7):1-20。
43.蔡再傳,2004,生態工法之綜合評估-以道路邊坡工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44.劉欣樺,2005,河川生態之影響因子研究,碩士論文,義守大學土木與生態工程學系。45.蕭智文,2005,都市河川生態工法選擇之專家決策支援系統,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都市設計研究所。46.鍾弘遠,2002,水岸工程之生態處理模式,自然生態工法實務研討會論文集。
47.薛方杰、周正明,2005,以溪流狀況指數討論河川護岸設計成效,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七屆第一次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
48.吉村元男、 芝原幸夫共著,昭和60,水邊の計畫と設計,鹿島出版會。
49.Li, M-H and Eddleman, K.E.(2002).Biotechnical engineering as an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methods:A biotechnical streambank stabilization design approach.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60, 225–242.
50.Mitsch, W.J.and Jorgensen, S.E.(1989).Ecological Engineering:An Introduction to ecotechnology.Wiley, New York.pp.3-12.
51.Odum, H.T.(1971).Environment, power, and society.New York:Wiley-Interscience.pp.274-303.
52.Odum, H.T.(1989).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self-organization.In Mitsch, W.J. and Jorgensen, S.E.(eds).Ecological engineering:An introduction to Ecotechnology.Wiley, New York.pp.79-101.
53.Saaty, T.L.(1990).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Planning, priorty setting, resource allocation.Pittsburghpp.Pa.:RWS.pp.1-54.
工程圖例
1. 水土保持局第二工程所,2002,茅埔溪大汾田段野溪治理工程。
2. 水土保持局第二工程所,2004,中正村食水嵙溪整治二期工程。
3. 台中縣政府,2006,和平鄉平等村中124線復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