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典
姚秦鳩摩羅什譯,《梵網經菩薩戒略疏》,《卍續藏》,冊38,NO.691。
唐般剌蜜諦譯,《楞嚴經要解》,《卍續藏》,冊11,NO.270。
唐佛陀多羅譯,《圓覺經》,《大正藏》,冊17,NO.842。
兆涼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大正藏》,冊12,NO.374。
二、當代中文著作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著,張美惠譯,《EQ》,台北:時報文化,1996年。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著,張美惠譯,《破壞性情緒管理》,台北:時報文化,2003年。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主編,李孟浩譯,《情緒療癒—SQ與EQ》,台北:立緒,1998年。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著,楊大和、杜仲傑、曾光佩合譯,《心智重塑—自欺人生新解讀》,台北:時報文化,1997年。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著,閻紀宇譯,《SQ—I–You共融的社會智能》,台北:時報文化,2007年。
布蘭特.蔻特萊特(Brant Cortringht),易之新譯,《超個人心理學治療—心理治療與靈性轉化的整合》,台北:心靈工坊,2005年。
安東尼.貝特曼(Anthony Bateman)、丹尼斯.布朗(Dennis Brown)、強納森.佩德(Jonathan Pedder)合著,陳登義譯,《心理治療入門》,台北:心靈工坊,2003年。
李安德(Andre Lefebvre)著,若水譯,《超個人心理學—心理學新典範》,台北:桂冠,1992年。
克萊兒.西維雅/威廉.諾瓦克合著,賴慈芸譯,《換心》,台北:台灣英文雜誌,1997年。
克莉絲汀.蔻威爾(Christine Caldwell)著,廖和敏譯,《身體的情緒地圖》,台北:心靈工坊,2004年。
杜聲鋒著,《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台北:遠流,1988年。
阿瑪斯(A.H.Almaas)著,胡因夢譯,《鑽石途徑Ⅰ—現代心理學與靈修的整合》,台北:心靈工坊,2004年。
阿瑪斯(A.H.Almaas)著,胡因夢譯,《鑽石途徑Ⅱ—存在與自由》,台北:心靈工坊,2004年。
阿瑪斯(A.H.Almaas)著,胡因夢譯,《鑽石途徑Ⅲ—探索真相的火焰》,台北:心靈工坊,2005年。
阿瑪斯(A.H.Almaas)著,胡因夢譯,《鑽石途徑IV—無可摧毀的純真》,台北:心靈工坊,2009年。
艾倫伯格(Henri F. Ellenberger)著,廖定烈、楊逸鴻合譯,《發現無意識:動力精神醫學與歷史演進第三冊,佛洛伊德與榮格—浪漫主義動力精神醫學》,台北:遠流,2002年。
安東尼.貝特曼、丹尼斯.布朗、強納森.佩德,陳登義譯,《心理治療入門》,台北:心靈工坊,2003年。
吉登.葛瑞(Gerald corey),《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施》,王麗斐、張蕊苓、藍瑞霓、洪若和、謝明昆、許維素合譯,台北:心理出版社,1991年。
杜克.齊德瑞&霍華.馬汀著,陳素貞譯,《HQ 心能量開發法》,台北:時報文化,1999年。
克里希那穆提著(J.Krishnamurti),廖世德譯(1994),《心靈自由之路》,台北:方智。
伯萊安.索恩(Brian Thorne)著,陳逸群譯,《羅傑斯》,台北:生命潛能,2000年。
芭芭拉.安吉麗思,汪芸譯,《愛是一切的答案》,台北:天下遠見,2001年。
創古仁波切著,帕滇卓瑪譯,《轉心四思維》,台北:眾生出版,1996年。
創古仁波切著,帕滇卓瑪譯,《止觀禪修》,台北:眾生出版,1997年。
彼得.聖吉(Peter Senge)、奧圖.夏默(C. Otto Scharmer)、約瑟夫.賈渥斯基(Joseph Jaworski)、貝蒂蘇.佛勞爾絲(Betty Sue Flowers)合著,汪芸譯,《第五項修練V—修練的軌跡–引動潛能的U行理論》,台北:天下文化,2006年。
詠給.明就仁波切(Yongey Mingyur Rinpoche)著,艾瑞克.史旺森(Eric Swanson)執筆,江翰雯/德噶翻譯小組合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台北:橡實文化,2008年。
亞伯.艾里斯(Albert Ellis)著,廣梅芳譯,《別跟情緒過不去》,台北:張老師文化,2002年。
約瑟夫.顏古拉(Josrph Yankura)、溫蒂.德萊登(Windy Dryden),陳逸群譯,《艾里斯》,台北:生命潛能,2001年。
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著,若水譯,《事事本無礙》,台北:光啟文化,1992年。
肯.布蘭查(Ken Blanchard)、潔西.史特(Jesse Stoner)合著,子玉譯,《願景的力量》,台北:藍鯨出版,2004年。
肯恩.戴特沃德(Ken Dychtwald)著,邱溫譯,《身心合一—肢體心靈和諧的現代健康法》,台北:生命潛能,1998年。
彼得.班克特(C.Peter Bankart)著,李宏昀、沈夢蝶合譯,《談話療法—東西方心理治療的歷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年。
柯勒(Wolfgang Kohler)著,李珊珊譯,《完形心理學》,台北:桂冠,1998年。
東杜法王(Tulku Thondup)著,丁乃竺譯,《無盡的療癒—身心覺察的禪定練習》,台北:心靈工坊,2001年。
托瓦爾特.德特雷福仁(Thorwald Dethefsen)、呂迪格.達爾可(Rudiger Dahlke)合著,易之新譯,《疾病的希望—身心整合的療癒能力》,台北:心靈工坊,2002年。
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 Frankl)著,趙可式、沈錦惠合譯,《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台北:光啟文化,1995年。
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 Frankl)著,鄭納無譯,《意義的呼喚》,台北:心靈工坊,2001年。
黃國勝著,《佛教與心理治療》,北京:宗教文化,2003年。
陳仲庚主編,黃月霞審訂,《心理治療與諮商》,台北:五南,1990年。
費若奇(Piero Ferrucci)著,若水譯,《明日之我》,台北:光啟文化,1991年。
費若奇(Piero Ferrucci)著,黃美基譯,《高峰經驗—柳暗花明又一村》,台北:光啟文化,1997年。
Zare Houshand Robert B. Livingston、B Alan Wallace 合編,鄭振煌譯,《意識的歧路—達賴喇嘛與六位腦科學家的對話》,台北:立緒,2002年。
傑瑞米.海華、法蘭西斯可.瓦瑞拉合編 ,靳文穎譯,《揭開心智的奧秘》,台北:眾生文化,1996年。
羅傑.渥許(Roger Walsh)、法蘭西絲.方恩(Frances Vaughan)合著,易之新、胡因夢合譯,《超越自我之道—超個人心理學大趨勢》,台北:心靈工坊,2003年。
陳永儀著,劉華編撰,《壓力是敵人,還是朋友》,台北,時報出版,2007年。
游乾桂著,《用佛療心》,台北:遠流出版,1998年。
羅洛.梅(Rollo.May)著,吳文舜、鄭秋琪合譯,《心理輔導的藝術—助人助己的心理諮商法》,台北:遠流出版,2005年。
智德法師編,《21世紀圓滿智慧講義—5Q系列》,(此講義尚未出版僅提供5Q課程使用),羅東:中華民國全國生命共好協會,1—52期,創始1999年。
三、佛教與心理學期刊
王萬清,〈唯識學在心理諮商與治療上之運用〉,《台南師院國民教育研究集刊》第三期, 1997年6 月。
林德賢,〈心靈品質指標的建立〉,《生命品質研究》,第1期, 1998年6月。Wawrytko Sandra A,〈禪與西方精神治療—涅槃超脫與生死固執〉,《中華佛學學報》,第4期,1991年7月。
袁之琦,〈由六根、六識、六塵到知覺心、認知心與認識心〉,《應用心理學報》, 1993年6月。廖偉舟,〈佛教六波羅蜜的超個人心理學意義及對人的影響之探討〉,《應用心理學報》, 1996年9月。
曾錦坤,〈從科學邁向宗教—法蘭克的意義治療學上、下〉,《中國佛教》,第34期,1990年一至四月。馮公夏,〈佛教與近代超常心理學之關係〉,《香港佛教》,第249及250期,1981年3月。張展源,〈超心理學與現代佛教上、下〉,《菩提樹》,第464及465期,1991年7月、8月。黃稽興,〈唯識心理學分析在教育的應用〉,《明倫學報》,第4期,2000年4月。黃俊威,〈自我觀念的癥結〉,《內明》,第213期,1989年12月。陳玉璽,〈西方心理學的靈性治療研究-以詹姆斯、榮格與弗蘭克為例〉,《新世紀宗教研究》,第七卷,第一期,2008年,9月。陳玉璽 ,〈建構佛教心理學的新典範—唯識學八識學說的現代省思〉,《新世紀宗教研究》,第五卷,第二期, 2006年,12月。陳玉璽 ,〈科學與宗教重新會合對佛教的意涵—從宙意識到普世價值的開展〉,《新世紀宗教研究》,第四卷,第四期, 2006年,6月。陳玉璽,〈超個人心理學意識研究對佛性觀的啟發〉,《新世紀宗教研究》,第三卷第二期,2004年,12月。
鄭金德,〈現代心理學淺釋上、下〉,《中國佛教》,第24及25期,1998年9月、10月。鄭石炎講,陳冠佑紀錄,〈佛教心理學觀〉,《慧炬》,第295期,1989年1月。
普獻講,淨音錄,〈從自我肯定到自我超越〉,《菩提樹》,第409期,1986年12月。
四、英文部分
Walsh, Roger N. and Frances Vaughan (Eds.)(1980). Beyond Ego: Transpersonal Dimension in Psychology. Los Angeles: J.P. Tarcher, Inc.
Welwood, John (2000). Toward A Psychology of Awakening. Boston: Shambhala..
Wilber, Ken (1996). A Brief History of Everything. Boston: Shambhala.
Wilber, Ken (1998).The Marriage of Sense and Soul: Integrating Science and Religion. N. Y.:Random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