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02:0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家蓉
論文名稱:宜蘭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參與動機、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about the fifth & sixth grad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es participations motiv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well-being in Yilan city
指導教授:陳憶芬陳憶芬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佛光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教育學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社團參與動機人際關係幸福感
外文關鍵詞:extracurricular activityparticipating motivation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well-be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9
  • 點閱點閱:198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5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7
本研究係以宜蘭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社團參與動機、人際關係及幸福感之研究,旨在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參與動機、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關係,以供有關單位做為未來規劃國小社團活動之參考。
本研究首先經有關文獻的分析及相關研究的探討,了解學童社團參與動機、人際關係及幸福感之相關因素,以做為研究設計的依據;其次參考國內外學者相關研究的工具,發展「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參與動機、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調查問卷」,採問卷調查法,針對宜蘭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進行調查,共發出385份問卷,回收問卷380份,經扣除作答不完整及問題填答一致的無效問卷共16份,實際有效樣本共364人,有效樣本回收率為94.55%,並以SPSS for Windows12.0版進行統計分析,統計分析獲致結論如下:
一、國小高年級學童的社團參與動機呈中上程度,其中以「興趣學習」層面最高。
二、國小高年級學童人際關係呈現中上程度,其中以「與同儕關係」層面最高。
三、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幸福感呈現中上程度,其中以「生活滿意」層面最高。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高年級學童在社團參與動機上有不同的差異情形。
五、不同背景變項的高年級學童在人際關係上有不同的差異情形。
六、不同背景變項的高年級學童在幸福感上有不同的差異情形。
七、國小高年級學童的社團參與動機與人際關係有顯著相關。
八、國小高年級學童的社團參與動機與幸福感有顯著相關。
九、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人際關係與幸福感呈現正相關。
十、參與不同類型社團的學童其個人基本變項、參與動機與人際關係對幸福感具有預測力。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本研究分別就學校、家長、學童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具體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participations motiv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well-being for the Fifth & Sixth Grade student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recommendations were provided to related organizations in planning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for the Fifth & Sixth Grade Students.
This study was done with questionnaires by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in Yilan city. 385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and 380 were returned. The total number of valid questionnaire was364. After analyzing the data, the conclusions were as the following:
1.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participations motive of the fifth & sixth grade students reaches a high-intermediate level, especially in “interest study. ”
2.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the fifth & sixth grade students reaches a high-intermediate level, especially in “relates with the associates.”
3. The well-being of the fifth & sixth grade students reaches a high-intermediate level, especially in “life satisfaction.”
4. When students on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participations hav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participations motive vary.
5. When the fifth & sixth grade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vary.
6. When the fifth & sixth grade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well-being vary.
7.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cipations motiv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o the fifth & sixth grade students.
8.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cipations motive and well-being to the fifth & sixth grade students.
9.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well-being to the fifth & sixth grade students.
10. The background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participations different type of the fifth & sixth grade students, participations motiv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well-being.
Finally,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propose it to the school, parent and,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and follow-up concrete suggestion of relevant.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次-----------------------------------------------------III
圖次-----------------------------------------------------V
表次-----------------------------------------------------V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名詞釋義---------------------------------------------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社團活動之內涵與相關研究------------------------------ 7
第二節 參與動機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 17
第三節 人際關係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 25
第四節 幸福感之理論與相關研究--------------------------------3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45
第二節 研究假設--------------------------------------------47
第三節 研究對象--------------------------------------------49
第四節 研究工具--------------------------------------------53
第五節 研究實施程序----------------------------------------66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6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參與動機、人際關係及幸福感之現況分析--70
第二節 國小學童背景變項對參與社團動機、人際關係及幸福感之差異分析----------------------------------------------------------74
第三節 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參與動機、人際關係、幸福感之相關分析---105
第四節 國小高年級學童幸福感之多元迴歸分析---------------------11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21
第二節 建議-----------------------------------------------12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27
西文部分--------------------------------------------------135
附錄
附錄一---------------------------------------------------137
附錄二 (專家效度用)---------------------------------------138
附錄三 (預式問卷)-----------------------------------------146
附錄四 (正式問卷)-----------------------------------------150
王克先(1987)。學習心理學。台北市:桂冠。
王佳禾(2006)。國小學童情緒能力、控制信念、幸福感與成就動機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王瓊玉(2006)。臺南縣市國民中小學專任行政人員人際關係與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田瑞良(2003)。雲林科技大學學生社團活動參與態度及阻礙因素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朱宏偉(2008)。國民小學樂樂棒球校隊教練參與動機、領導行為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彰化縣為例 。大葉大學運動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朱敬先(1992)。健康心理學。台北:五南。
江淑玲(2006)。國小未婚教師之婚姻態度、人際關係對其擇偶偏好影響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何名娟(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氣質、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何進財(2000)。社團指導老師的角色。訓育研究,39(1),1-3。
余作庸(2006)。探討大學生選擇社團之主要因素-以中華大學為例。中華大學應用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呂秋慧,洪國峰(2002)。大學社團活動與潛在課程之關係探討研究。訓育研究,41(1),34-39。
呂敏昌(1993)。國中學生的生活壓力、因應方式與心理社會幸福感之關係。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宋美妹(2001)。大專學生社團組織發展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李小融編(2003)。教育心理學。台北:新文京開發。
李世元(2000)。大專校院運動性社團功能目標與營運管理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李旭旻(2005)。台北縣立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法琳(2003)。大台北地區大學服務性社團學生參與志願服務之動機與滿意度研究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素菁(2002)。青少年家庭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台中市立國中生為例 。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淑娟(2002)。團體諮商對父母離婚兒童的人際關係及生活適應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李嵩義(2003)。主觀幸福感理論初探及其對高齡者之啟示。成人教育,74,42-51。
沈慧聲(譯)(1998)。Joseph A. Devito著。人際傳播(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ook)。台北:揚智文化。
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第二版)。台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邱皓政(1996)。大學社團活動與學生心性發展:一個發展心理學的觀點。訓育研究,35(3),37-42。
邱政皓(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屈寧英(2004)。高中生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行為模式與幸福感相關性之研究--以台北市立某女子高級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子雯(1996)。成人學生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文聰(2004)。國中學生之家庭功能、學校適應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至善(2000)。學生社團之輔導與發展。訓育研究,39(1),6-15。
林淑華(2002)。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怡君(2006)。國小中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依附關係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曉怡(2005)。台南市國小游泳團隊學童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麗玲(2006)。青少年家人關係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侯季宜(2006)。國小學童自我概念、人際衝突、休閒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姜淑華(2003)。台東師院學生社團參與及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施瑞綿(2005)。服務性社團的大學生構築生命意義之研究─以世界觀和生活目標為取向。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洪秀梅(2007)。台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方式、情緒覺察能力、自我概念對人際關係之影響 。台南科技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胡心怡(2001)。大學社團帶動國小社團發展之實施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彩淑(2004)。社團參與態度、社團凝聚力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參與社團國中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高德瑞(2000)。社團活動的實務建議。北縣教育,36,16-20。
張火木(1992)。對大專院校課外活動發展感想與展望。訓育研究,31(3),84-87。
張宏文,邱文芳(1996)。實用人際關係學。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張伯謙(2005)。台北市國小學校運動代表隊學童參與動機之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沂浴(2004)。高職學生社團活動參與程度與學習成就相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張惟亮(2003)。人際關係之班及輔導活動實施效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張斐雲(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自我概念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3)。心理學原理。台北市:東華。
張宏文,邱文芳(1996)。實用人際關係學。台北:商鼎。
張豐盛(2004)。台南市國小民俗體育團隊學童參與動機之研究 。國立臺南大學體育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康筆舜(2006)。中部大學生社團參與活動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台北市:作者。
許仲毅(2008)。國小學生網路成癮、從眾行為與人際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許明遠(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自我概念、人際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兩所國小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碧章(2006)。台北縣國民小學手球團隊學童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勝雄(1980)。如何促進良好的人際關係。台灣教育,354,31-34。
許龍君(2002)。大學生社團參與及其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郭啟瑞(2005)。國小學童依附關係與人際關係、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陳一惠(1998)。父母婚姻關係、兒童性別角色與兒童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 。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志銘(2006)。大學生參與社團活動之自我導向學習歷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陳春美(2004)。生命教育課程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知覺表現、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陳柔蓁(2005)。北台灣地區國小兒童依附關係、自我效能、害羞與人際關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陳美現(2004)。北區大專校院體育性社團運作現況與發展影響因素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陳皎眉(1995)。美好的人際關係。學生輔導,36,18-23。
陳皎眉,鄭美芳(2002)。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大中國圖書。
陳鈺萍(2004)。國小教師的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淑萍(2000)。大學生電子郵件的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之探討。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騏龍(2001)。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人際關係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建宏(2008)。台北市國小扯鈴隊選手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陳嬿竹(2002)。網路與真實人際關係、人格特質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麗如(1998)。生活目標與心理健康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傅木龍(2000)。校園學生社團活動之發展與輔導。訓育研究,39(1),16-24。
曾貝露(2000)。青少年宗教態度、價值導向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之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曾愛淑(2003)。公務人員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黃大峰(2006)。國小學童自尊、人際關係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黃天中(1995)。天涯規劃概論—生涯與生活篇。台北:桂冠。
黃明進(2006)。國民小學跆拳道社團學員參與動機之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黃俊博(2008)。國小學童依附關係、同儕關係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淑芬(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生命態度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黃惠惠(1996)。自我與人際溝通。台北:張老師。
黃惠琪(2007)。國小學生國樂學習對於人際關係、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以台中縣國樂團為例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黃資惠(2002)。國小兒童幸福感之研究 。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黃鈺程(2004)。中部地區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黃瀗瑱(2006)。國小學童父母教養方式、學習壓力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楊素卿(2005)。師院生社團參與態度與教學自我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淑惠(2005)。中等學校跆拳道社團學員參與動機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亞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楊極東(1977)。我國大專院校學生課外活動現況調查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廖松圳(2006)。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活動參與、自我概念、社團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廖梓辰(2002)。家庭人際互動與家庭和諧、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蒲逸生(2005)。台北市國民中學籃球校隊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淑利(2006)。國民小學教師子女家庭氣氛與幸福感之研究─以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潘慧玲(2004)。教育論文格式。台北:雙葉書廊。
蔡培村(2000)。人際關係。高雄:復文。
蔡季樺(2005)。「預期-不確認」理論在國小扯鈴社團之應用。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佩芬(2000)。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台北:揚智文化。
鄧清如(2005)。國中生社團參與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盧浩傑(2007)。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偏差行為、學業成就之相關性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賴科位(2003)。大專院校學生社團負責人之經營管理能力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錢家慧(2006)。台北市內湖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參與學校運動社團動機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戴惠美(2004)。國民小學藝術社團的運作與經營-以高雄市鹽埕國小為例。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薛春光(2000)。國中社團活動實施之現況與檢討,北縣教育,36,34-37。
謝明華(2003)。國小學童之父親參與、幸福感及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謝美香(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人格特質、學校生活適應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簡素枝(2004)。嘉義縣市高齡學習參與者與非參與者在人際關係、生活滿意度之比較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顏秀芳(2007)。兒童樂觀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高年級學童為例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顏映馨(1999)。大學生的生活風格、人際親密和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羅佳芬(2002)。國小兒童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人際關係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羅華貞(2008)。國小學童人際關係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羅麗雲(2001)。大學生社團參與態度及其評價之研究-以逢甲大學為例。中華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二、外文部分
Andrews, F. M., & Withey, S. B. (1976). 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 New York: Plenum.
Brammer, L. M.(1993).The Helpering Relationship:Process and Skill. New
York:Allyn & Bacon
Campbell, A. (1976). Subjective measures of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31, 117-124.
Costa, P. T., & McCrae, R. R. (1980). Influence of extraversion and neuroticism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 Happy and unhappy peop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38, 668-678.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 542-575.
Harter, S. (1978). Effectance motivation reconsidered. Human Development﹐21﹐34-64.
Heady, B., & Wearing, A.(1989). Personality, life even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oward a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7, 731-739.
Kotler, P. (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Maslow, A. H.(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McClelland, D.C. (1961). The achieving society. Princeton, N.J.: Van Nostrand.
Noll, R. (1996). Peer relationships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of youngsters with sick cell disease. Child Development,67, 423-436.
Schutz, W. B. (1986). The interpersonal underworld . Palo Alto, CA :Science and Behavior Books.
Selman, R. L. (1980). The growth of interpersonal understanding: develop- mental and clinical analyse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Veenhoven, R. (1994). Is happiness a trait? Test of the theory that a better society does not make people any happier.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32, 101-16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何進財(2000)。社團指導老師的角色。訓育研究,39(1),1-3。
2. 何進財(2000)。社團指導老師的角色。訓育研究,39(1),1-3。
3. 李嵩義(2003)。主觀幸福感理論初探及其對高齡者之啟示。成人教育,74,42-51。
4. 李嵩義(2003)。主觀幸福感理論初探及其對高齡者之啟示。成人教育,74,42-51。
5. 邱皓政(1996)。大學社團活動與學生心性發展:一個發展心理學的觀點。訓育研究,35(3),37-42。
6. 邱皓政(1996)。大學社團活動與學生心性發展:一個發展心理學的觀點。訓育研究,35(3),37-42。
7. 林至善(2000)。學生社團之輔導與發展。訓育研究,39(1),6-15。
8. 林至善(2000)。學生社團之輔導與發展。訓育研究,39(1),6-15。
9. 高德瑞(2000)。社團活動的實務建議。北縣教育,36,16-20。
10. 高德瑞(2000)。社團活動的實務建議。北縣教育,36,16-20。
11. 陳皎眉(1995)。美好的人際關係。學生輔導,36,18-23。
12. 陳皎眉(1995)。美好的人際關係。學生輔導,36,18-23。
13. 傅木龍(2000)。校園學生社團活動之發展與輔導。訓育研究,39(1),16-24。
14. 傅木龍(2000)。校園學生社團活動之發展與輔導。訓育研究,39(1),16-24。
15. 薛春光(2000)。國中社團活動實施之現況與檢討,北縣教育,36,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