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 (2001)。教育研究法(六版),台北:五南書局。
王育群 (1996)。生態觀光-國際發展現況。戶外遊憩研究,9(4),19-30。王佩蓮 (1995)。"戶外教學教師成長團探索",教師天地,75,12-22。王俊秀 (1997)。環境正義:國家公園內的生態旅遊。(國科會專案報告,計畫編號:NSC85-2412-H007-003)。
王靜如 (1991)。高屏地區國小戶外教學現況困難之調查分析。屏師學報,3,363-396。王鑫 (1995)。戶外教學發展史及思想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臺北市:行政院。
王鑫 (2000)。生態旅遊與永續旅遊。推動永續觀光生態研討會論文集,25-41。
王鑫 (2001)。生態旅遊與永續旅遊。載於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舉辦之生態旅遊推廣講義(頁17-29),臺北市。
田耐青 (1995)。建構論的學習理念-以瞎子摸象故事為例。研習資訊,13(6),89-90。交通部觀光局 (2002)。生態旅遊白皮書。台北市:交通部觀光局。
任莉穎 (2004-11-20)。環境保護中的公眾參與。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網 http://www.pku.edu.cn。
朱芝緯 (2000)。永續性生態旅遊遊客守則之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朱瓊芬 (1997)。安龍里居民對參與梅川河岸空間規劃態度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臺中。行政院 (2002)。行政院民國九十一年一月十六日第二七六九次會議。2002 年2月15日,取自http://www.ey.gov.tw/web/ menu_talk/meet2769.htm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國土分組 (2005)。生態旅遊白皮書,台北:行政院。
余宗翰 (2000)。花蓮縣國小教師運用戶外環境教育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吳忠宏 (2004)。國小教師與學生對生態旅遊納入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吳忠宏、李永信 (2002)。生態旅遊與戶外教學結合可行性之論述。2002年環境教育研討會暨環境教育學會年會之論文集,614-621。
吳忠宏、黃宗成、洪常明 (2005)。澎湖居民對生態旅遊知覺與發展生態旅遊態度關係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8(3),1-30。吳明隆 (2000) SPSS使用實務。臺北市:松崗。
吳明隆 (2006)。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吳敏惠 (2001)。遊客對生態觀光態度及行為認知差異之研究-以關渡自然公園賞鳥活動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吳統雄 (1985)。態度與行為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理論、應用、反省。民意學術專刊,夏季號,29-53。
吳運全 (2002)。環境態度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以綠島生態旅遊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呂雅芸 (2007)。以生態旅遊為基礎探討國小學童校外教學考量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國小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硏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呂適仲 (2000)。「雪霸國家公園武陵遊憩區發展生態旅遊之遊憩資源效益評估」,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台中。宋秉明 (1995)。生態觀光之規畫架構。觀光研究學報,1(3),45-52。
宋秉明 (1998)。台灣地區生態觀光的發展在國際上的角色。中華台北APEC通訊,7,41-46。宋秉明 (2001)。永續/生態觀光的規劃模式-以賞鯨活動為例。載於國立高雄餐旅學院舉辦之第一屆觀光休閒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研討會論文集(頁1-12) ,高雄市。
宋瑞、薛怡珍 (2004)。永續發展的旅遊-生態旅遊的理論與實務。臺北縣: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永信 (2002)。利用生態旅遊進行國小學生鄉土環境教育之研究設計與推廣-以大甲溪流域谷關地區為例。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教育部九十一年度中小學科學教育計畫專案成果報告)。
李永信 (2004)。臺中縣國民小學教師利用生態旅遊進行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李素馨 (1996)。觀光新世紀-永續發展的選擇。戶外遊憩研究,9(4),1-17。李崑山 (1996)。國民小學戶外教學理論與實務初探。環境教育季刊,29,62-69。李晶 (2001)。國小教師對休閒農場提供資源實施校外教學活動之評估研究。師大學報,46(1),93-110。沈進成、林玉婷 (2002)。阿里山鄉山美社區營造永旭觀光發展沿革之分析。(2002)生態旅遊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台北市: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
汪家夷 (2002)。生態旅遊之土地分區研究-以惠蓀林場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台中。汪靜明 (2001)。生態旅遊的生態觀。載於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主編),進入生態旅遊的世界 (頁30-33)。台北: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
周巧玲 (2002)。遊客生態旅遊認知對環境衝擊敏感度影響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碩士論文,台中。周儒、黃淑芬譯 (1994)。Rillo, Thomas J.著。戶外教育的精義。環境教育,20,52-63。
林士揚 (2007)。南部地區國小教師對生態旅遊認知及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環境生態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林清平 (1995) 師範學院學生能源態度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6,307-336。林智慧 (2001) 台中地區現職國小自然科教師在校園中實施自然科戶外教學之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林暉月 (2001)。居民的社區意識與社區公共事務參與態度及方式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林鴻忠 (2002)。向森林走去-生態旅遊之基本理念與推廣策略。大自然,75,72-77。邱廷亮 (2003)。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村鄒族住民對生態旅遊態度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邱皓政 (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洪常明 (2004)。澎湖地區居民生態旅遊認知與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之研究。國立臺中師院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洪慎憶 (1995)。影響遊客對生態旅遊態度因子之探討: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紀承維 (2003)。國小學童家長對學校實施戶外教學之調查研究-以台中縣市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胡安慶 (1997)。影響國小教師利用學童農園從事戶外教學活動意願之因素研究。農業經營管理,3,1-38。
唐嘉才 (2006)。居民對休閒農業區推動生態旅遊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桃園縣中壢大崙自然生態休閒農業區計劃案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台北市。
徐治霜 (2006)。臺南市國民小學實施戶外教學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中。徐榮崇 (1996)。國小戶外鄉土地理教學之設計與分析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翁晏琪 (2005)。高海拔山區原住民對生態旅遊及國土復育政策態度之研究-以梨山地區為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縣。耿志華 (1995)。台北縣國民小學實施戶外教學初探。國民教育,35(9、10),32-36。張玉明 (2005)。遊客生態旅遊認知與生態旅遊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台南縣曾文溪口北岸黑面琵鷺動物保護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張明洵、林玥秀 (2002)。解說概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
張春興 (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曹正偉 (1995)。遊憩對景觀的衝擊。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曹正偉、王鑫 (1996)。觀光區的自我毀滅理論與永續發展。載於交通部觀光局舉辦之八十五年度永續觀光研討會論文集(頁9-20),臺北市。
許民陽 (1993)。近三年來桃園縣地球科學鄉土教學資源調查及研習的實施與檢討。國小自然鄉土教學資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13。
許立樺 (2005)。環保人士參與生態旅遊行為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郭生玉 (1996)。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縣:精華書局。
郭岱宜 (1999)。生態旅遊-21世紀旅遊新主張。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郭建池 (2001)。阿里山地區原住民對其觀光發展衝擊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郭柏村 (1994)。觀音山風景區居民對觀光開發影響認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陳明川 (2003)。社區居民對生態旅遊衝擊認知與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之研究-以嘉義縣山美村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碩士論文,臺中市。陳榮輝 (2002)。從學童戶外情境偏好與環境議題關切探討環境教育之機會。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臺中。
童文志 (2006)。台南地區國民中學學生對禽流感認知和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環境生態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黃尹鏗 (1996)。綠島地區生態觀光之發展:遊客與居民之態度分析。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黃宗成、吳忠宏、郭建池 (2001)。阿里山地區原住民對其觀光發展衝擊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公共事務評論,2(2),91-122。黃桂珠 (2003)。居民對環境衝擊認知與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之研究-以玉山國家公園梅山地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臺中縣。黃朝恩 (1991)。中學地理科戶外教學活動的編寫與實施。中等教育,42(1),30-43。
黃慧子 (2002)。環境教育對環境效果探討-以生態旅遊為例。載於行政院農委 121 會林務局、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舉辦之2002生態旅遊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頁 217-227),台北。
楊文燦、葉冠瑩 (2001)。原住民對其保留地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4(4),27-49。楊佳璇 (2004)。國小生態旅遊景點評選指標之建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楊冠政 (1990)。環境價值教育的理論基礎。環境教育季刊,8,3-14。楊冠政 (1998)。環境教育。台北市:明文出版社。
葉冠瑩 (2001)。原住民對其保留地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葛樹人 (1994)。心理測驗學,桂冠書局。
彰化縣教育局網站:2008 年11月2日取自http://www.boe.chc.edu.tw/
廖秀梅 (2001)。生態旅遊的地方認知-以台南七股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熊湘屏 (2002)。屏東縣國小教師實施戶外鄉土教學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趙芝良 (1996)。森林生態旅遊地選址評估模式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碩士論文,臺中市。劉吉川 (1994)。生態觀光及其在觀光發展上所面臨之問題。野生動物保育會報及通風,2(1),13-17。劉吉川 (1997)。生態觀光與社區發展。野生動物保育會報及通訊,5(3),2-8。劉家明 (1998)。觀光旅遊的另類革命-生態旅遊及其規劃的研究進展。大自然,58,92-97。
歐聖榮 (2002)。台灣地區生態旅遊之研究回顧與展望。載於吳忠宏(主編),2002中美澳三國環境解說與生態旅遊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64-209)。
蔡居澤 (1996)。國民中學戶外教育課程實施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蔡淑惠 (2005)。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生態旅遊認知及以生態旅遊進行戶外教學意願之研究。花蓮師範學院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花蓮。
賴明洲、呂適仲、薛怡珍 (2000)。雪霸國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之遊憩資源效益評估--以武陵遊憩區為例。東海學報,41,175-186。賴威任 (2002)。環境態度、生態觀光認知、人口統計變數對生態觀光產品選擇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賴雅芬 (1996)。校園戶外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0,76-84。謝鴻儒 (2000)。國小教師戶外教學現況與障礙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顏宏旭 (1994)。金門地區觀光發展衝擊認知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碩士論文,台中。鍾聖校 (1990)。認知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蕭倩慧 (2008)。八卦山風景區居民生態旅遊認知與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學碩士論文,台北。二、英文部分
Blamey, R. K. (2001). "Principles of ecotourism. In: Weaver. D. B. (Eds).The encyclopedia of ecotourism", New York: CABI, pp.5-22。
Boo, E. (1990). Ecotourism: The potentials and pitfalls (Vols. ols. Ⅰand Ⅱ). Washington
DC: World Wildlife Fund Report.
Buckley, R. (1994). A framework for eco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1(3), 61-669.
Ford, P. M. (1981).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outdoor/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Fitzpatrick, C.N. (1973) Philosophy and goals for outdoor education. In Donald R.Hammerman, Willam D.Stark, and Malcolm D.Swan (Ends.), Research in Outdoor Education.
Hater, N. D. (1965). Environment, tourism, culture. Links (July): Reprint in Ecosphere (1970), 1(2), 1-3.
Iozzi , L. A.(1989). What research says to the educator-Part on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the affective doma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0(3), 3-9.
Kaiser, H. F. (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 39 , pp:31-36.
Masberg, B. A.,&;Morales N. (1999). A case analysis of strategies i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Aquatic Ecosystem Health and Management, 2, 289-300.
Miller, M. L., &; Kaae, B. C. (1993). Coastal and Marine Ecotourism: A Formul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rends, 30(1), 35-41.
Nash, R. (1980). Editorial-widerness educ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1(3), 4-13.
Orams, M. B. (1995). Using interpretation to manage nature-based tourism,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4(2), 81-94
Priest, S. (1986). Redefining outdoor education: A matter of many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7(3), 13-15.
Scheyvens, R. (1999). Ecotourism and the Empowerment of Local Communities. Tourism Management, 20(2), 245-249.
Smith, P. R. (1987) Outdoor Education and its Educational Objectives. Geography, 72(3), pp.209-216.
Valentine, P.S. (1993).Ecotourism and Nature Conservation-A Definition with Som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Micronesia. Tourism Management, 4(2), 107-115.
Vincent, V.C., &; Thompson, W. (2002). Assessing Community Support and Sustainability for Ecotourism Development.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41(2), 153-160.
Wall, G. (1997).Is Ecotourism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Magement, 21(4), 483-491.
Wallace, G.N., &;.Pierce, S.M. (1996).An Evaluation of Ecotourism in Amazonas,Brazil.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3(4), 843-873.
Wight, P.A. (1993).North American Ecotourism Markets: Motivations, Preferences, and Destination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5(1),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