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部份:
1.大前研一(2006),創新者的思考,商周出版。
2.王朝琴(2005),休閒事業經營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以走馬瀨農場為例,國立成功大学,碩士論文。3.余家成(2006),宅配服務經營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4.沈建宏(2008),企劃市公車有魅力的服務屬性之實證研究-以台中市區统聯公車為例,東海大學,碩士論文。5.沈士涼譯(1986),KJ法應用實務,清華管理科學圖書中心。
6.沈佳穎(2003),以聯合分析法探討消費者對忠誠方案屬性之偏好,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7.吳栩(2005),台灣中小型半導體通路商之成功關鍵因素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8.林瑋君(2008),企劃醫院門診新型服務方式提升患者滿意度之實證研究–以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為例,東海大學,碩士論文。9.林義舜(2007),企劃TOEIC數位學習教材創造顧客價值之研究,東海大學,碩士論文。10.林傑斌、林川雄、劉明德(2004),SPSS12統計建模與應用實務,博碩文化。
11.林傑斌、陳湘、劉明德(2004),SPSS11統計分析實務設計寶典,博碩文化。
12.邱皓政(2003),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五南圖書。
13.周志恆、何易霖(2007),半導體設備業 邁向新里程,經濟日報,2007/07/16。
14.許士軍(1998),創新的研發組織,能力雜誌,頁 24-30
15.陳德華(2007),以個案研究探討半導體設備供應商之備用零件供應鏈管理,交大碩士論文。16.陳耀茂(2002),商品企劃七工具1,中衛發展中心。
17.陳耀茂(2002),商品企劃七工具2,中衛發展中心。
18.陳耀茂(2002),商品企劃七工具3,中衛發展中心。
19.陳耀茂(2002),商品企劃與開發,華泰文化。
20.陳耀茂(2006),聯合分析的SPSS使用手冊,茂鼎圖書。
21.陳耀茂(2006),聯合分析的SPSS使用手冊,鼎茂圖書。
22.黃惇勝(1995),台灣式KJ法原理與技術,中國生產力中心。23.黃維鈞(2007),利用P7改善連鎖藥局店舖經營方式創造顧客價值之研究,東海大學,碩士論文。24.張瑩(2005),組織創新前置因素、組織創新與組織績效之相關性研究-以台灣製藥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5.張之德(2001),協力廠商参與產品創新之類型探討-台灣工具機業的實證研究,東海大學,碩士論文。
26.莊立民、王鼎銘(2004),企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方法之應用,雙葉書廊。
27.楊政學(2005),實務專题製作–企業研究方法的實踐,新文京開發。
28.楊政學(2005),企業研究方法,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
29.楊錦洲(2001),顧客服務創新價值,中衛。
30.鄭小龍(2004),綜觀DSP新興市場及未來走向,取自:http://www.china-gold.com/microunit/products/jswk018.asp
31.趙新銘(2007),服務創新、規範性評估、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小客車租賃業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32.劉俊岷(2006),服務創新、情绪體驗與忠誠意圖之關係–以主題餐廳為例,輔仁大學,碩士論文。33.廖偉伶(2003),知識管理在服務創新之應用,成功大學,碩士論文。34.經濟部(2008),半導體產業分析及投資機會,經濟部。
35.潘明科(2008),購物中心服務創新影響消费者再購意願之研究–以統一夢時代為例,雄科大,碩士論文。36.蔡啟通(1998),組織因素、組織成員整體創造性與組織創新之關係,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二、 英文部份:
1.Betz, F.(1993), ”Strategic Technology Management”. NewYork: McGraw-Hill.
2.Bolton, Ruth N. and James H. Drew.(1991),A multistage model of customers assessments of service quality and valu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7, pp. 375-384。
3.Cooper,D.R.& Schindler,P.S.(2007),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4.Danneels, E, & Kleinschmidt, E.J.(2001), “Product Innovativeness From the Firm’s Perspective: Its Dimensions and Their Eelation with Project Selectin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roduc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Vol. 18,pp 357-373.
5.Drucker, P. F.(1985), “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New York: Harper and Rew
6.Gallouj, F (2002), Innovation in service and the attendant old and new myths,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31, 137-154.
7.Higgins, J. M., (1996), “The Core Competence: Innovation”, Planning Review, Vol.23, No. 6, pp.32-35.
8.Holt, K.(1983), “ Production Innovation Mmanagement”. Butterworth, pp. 50-51.
9.Leavy, B. (1998),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in the strategy field",Management Learning, Vol. 29 No.4, pp.337-66
10.Schon D. A. (1967), Technology and Change: The new Heraclitus. New York: Delacorte,.。
11.Schumpeter, J.A. (1934),”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2..Voss, C. A.(1992), “Measurement of Innovation and Design Performance inServices”, Design Management Journal, pp. 40-46.
三、 網路部份:
1.技術在線http://big5.nikkeibp.co.jp/china/news/semi/semi200811200112.html
2.半導體科技.先進封裝測試http://ssttpro.acesuppliers.com/semiconductor_news/hi_tech_enews_NewsId_2359.html
3.電子工程專輯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551025_480102_NT_904352e4.HTM
4.中華民國經濟部http://www.moea.gov.tw/~ecobook/cynex/sae14.htm#2
5.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產業協會,http://www.semi.org/ch/index.htm
6.IC INSIGHTS,http://www.icinsights.com/
7.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http://www.sipa.gov.tw/index.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