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8 19:0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增平
論文名稱:小提琴腮托彈性製造方法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RESEARCH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VIOLIN CHINREST
指導教授:王明忠王明忠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明新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精密機電工程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機械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1
中文關鍵詞:小提琴腮托逆向工程人因工程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快速成型
外文關鍵詞:Violin ChinrestErgonomicsReverse EngineeringCAD/CAMRP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114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小提琴演奏者在拉奏小提琴時,需透過腮托的輔助,讓演奏者用下顎夾著腮托固定住小提琴,方能進行小提琴的拉奏。腮托雖僅為一個具有曲面的木塊,卻是小提琴拉奏的夾緊關鍵元件,不可謂不重要;當今所用的腮托,沿襲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但由於它的曲面部份在設計上仍不符人因工程,使得常常造成小提琴演奏者頸部的皮膚有大塊瘀傷,使演奏者感覺非常不舒服,甚至影響到演奏品質。而現有腮托的缺點為腮托上曲面無法與演奏者的下顎完全配合,造成夾緊小提琴的應力會集中在一小塊接觸區域,若下顎與腮托彼此表面輪廓配合度良好,則上述應力集中的現象會獲得改善,而每個人的下顎又不盡相同,故本研究結合人因工程、逆向工程及CAD/CAM/CAE、快速成型等技術,彈性製造出適合個人專用的腮托,來改善演奏的舒適感及提琴的夾緊程度,除了可延長演奏者的練琴時間,亦提升了小提琴演奏者穩定的聲音品質。
Violinist uses his lower jaw to hold the violin at the chinrest while he is playing the violin. Chinrest is very important because it is the key component for the violinist to hold the violin, thought it is only a piece of wood component. The chinrests have been used on violin over one hundred years ,but the surface deign of chinrests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ergonomics, making the violinist uncomfortable and have bruise on the skin of neck, even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performance. The major defect of current chinrest, causing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at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chin and chinrest, are the surface contour of chinrest do not match the surface contour of violinist’s chin.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can be improved if both the surface contours of chin and chinrest can match to each other perfectly. In this research,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reverse engineering, CAD/CAM and RE/RP are used to manufacture the custom-made chinrest, which make the violinist net only be able to practice playing violin longer but also enhance the sound stability of violin playing.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謝
目錄
表目錄
圖目錄
第一章 簡介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逆向工程與CAD/CAM之應用
2.2 人因工程之相關研究
2.3 小提琴腮托相關文獻
第三章 新腮托設計與製造
3.1 新腮托之人因工程要求
3.2 下顎模型製造
3.2.1 印模材料
3.2.2 印模步驟
3.3 下顎曲面建立
3.3.1 量測系統
3.3.2 掃描步驟
3.4 新腮托模型的電腦輔助設計
3.4.1 A型腮托CAD設計
3.4.2 B型腮托CAD設計
3.4.3 C型腮托CAD設計
3.4.4 D型腮托CAD設計
3.5 新腮托製作
3.5.1 製程設備
3.5.2 腮托製造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1 下顎曲面量測系統之選用
4.2 腮托製作方法之選用
4.3 新腮托的設計
4.4 新腮托的改善
4.4.1 A型腮托改善
4.4.2 B型腮托改善
4.4.3 C型腮托改善
4.5 舒適度評估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5.1 結論 32
5.2 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1.謝俊銘,應用人因設計分析學生宿舍衛裕設備之探討,樹德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中華民國九十五年。
2.P. M. Chivate and A. G. Jablokow, “Review of surface representations andfitting for reverse engineering”,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 pp. 193~204, 1995.
3.林聖秉,逆向工程之三角網格研究處理,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中華民國九十二年。
4.鄭元寧,NURBS曲線和曲面在逆向工程的應用,國立中正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國八十四年。
5.林依恩,逆向工程-從既有的工件上獲得CAD資料,自動化科技第119期,第65~68頁,中華民國八十三年。
6.翁文德,逆向工程之曲面模形重建發展,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中華民國八十八年。
7.賴朝鍵,逆向工程重建CAD模型之研究與實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中華民國九十一年。
8.吳田瑜,未來科技的新思維,新設計、新思維國際學術研討會-設計組論文集,銘傳大學,中華民國九十年。
9.Groovier, M. P. and Zimmer, E. W. ,“CAD/CAM: Computer-Aid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Prentice-Hall Inc, pp. 26~36, 1984.
10.徐恩普,知識工程與專家系統,松崗電腦圖書公司,中華民國八十九年。
11.陳振哲,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整合應用於太陽能電動船之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台灣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學系,中華民國九十九年。
12.魏秋建、陳啟斌、陳永杰,自動化產品設計系統,輔仁管理評論第六卷第一期,第95-120頁,中華民國八十八年。
13.朱柏穎,CAID的發展趨勢,設計共合-設計專欄,中華民國九十一年。
14.陳政宏,人因工程-船舶設計及研究的新方向,國立成功大學造船及船舶機械工程學系,中華民國九十六年。
15.Husain T.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some pressure effects on tissues, with reference to the bedsore problem.”, Journal of pathology and Bacteriology, pp. 347-358, 1953.
16.X. Wu、S. Rakheja、P. E. Boileau, “Distribution of human-seat interface pressure on a soft automotive seat under vertical vibr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24, pp. 545~557, 1984.
17.陳世昌,以座壓探討不同自行車種及人因尺寸之座墊設計研究,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中華民國九十年七月。
18.Aure, Leopold. “Violin Playing as I Teach It.”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1980 .
19.涂惠民,專利名稱:中、小提琴腮托套之構造,專利公報資料庫,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六月。
20.琴寶企業有限公司 http://www.chinbow.com.tw/C3/c3p1.htm。
21.張一岑,人因工程學,揚智文化出版,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九月。
22.林榮泰,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科學發展第368期第33頁,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八月。
23.高嘉澤,牙科用印模材精確性之比較,中山醫學大學牙科材料研究所碩士論文。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一月。
24.亞勁實業 http://www.algins.com.tw/asp_box/。
25.林清安,逆向工程與3D CAD/CAM整合應用與研究開發系列報導-點資料量測系統與點資料平滑化處理,機械月刊,第二十三卷第十一期p. 331-342,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
26.賈大慶,小提琴面板CAD模型重建與製造之應用,國立嘉義大學農學院林業暨自然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
27.馬路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rat.com.tw/index.htm。
28.湯定九,小提琴指南,世界文物出版社,中華民國八十五年。
29.S. C. Park, and B. K. Choi, “Tool-path planning for direction parallelarea milling”, Computer-Aided Design, Vol.30, No.2,pp. 17~25, 2000.
30.吳志信,CAD/CAM應用軟體,中華民國八十年十二月。
31.機械技術雜誌,PC及CAM系統探討與設計,pp. 147-151,中華民國八十九年
32.Kodama, H. “Automatic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Three Dimensional Plastic Model with Photo Hardening Polymer”,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Vo1. 52, No 11, 1981 .
33.黃仲儀、劉大銘,粉未型快速成型機之成型性質探討,大葉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六月。
34.陳彥名、許來興,應用CAD軟體API與快速成型技術製作義肢承筒,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論文,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
35.通業技研 http://www.git.com.tw/。
36.Yoji, M. ,and Takayuki, K. ,“Manufacturing sacrificial patterns for casting by salt powder lamination”, Rapid Prototyping journal, Vol. 10, No.5, pp. 281, 2004 .
37.邱文科、羅友鴻、游志雲,應用三度空間人體掃瞄技術於皮表面積模式之探討,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十一卷第二期第152~159頁,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六月。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