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
(一) 書籍:
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2006年8月。王志誠,企業組織再造法制,元照,2005年11月。
王泰銓、王志誠,公司法新論,三民,2006年10月。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元照,2006年3月。
柯芳枝,公司法論,三民,2008年。
柯芳枝,公司法專題研究,自刊,1976年。
陳彥良,公司治理法制─公司內部機關組織職權論,台灣財產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2007年1月。
陳繼盛,勞工法論文集,陳林法學文教基金會,1994年6月。
曾宛如,公司治理與資本市場法制專論 (二) ,元照,2008年1月。
葉銀華、李存修與柯承恩,公司治理與評等系統,智商文化,2002年11月。
楊敏華,企業與法律─公司治理之監事制度研究,社團法人中華公司治理協會,2004年2月。廖大穎,公司法原論,三民,2006年6月。
劉連煜,公司監控與公司社會責任,五南,1995年9月。
劉渝生,公司法制之再造─與德國公司法之比較研究,新學林,2005年6月。
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作者自版,2006年2月。
賴英照,賴英照說法─從內線交易到企業社會責任,聯經,2007年。
賴源河,新修正公司法解析,元照,2002年3月。
(二) 期刊:
王文宇,法人股東、法人代表與公司間三方法律關係之定位,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4期,2000年9月。王文宇,從公司治理論董監事法制之改革,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4期,2002年5月。王文宇,董監事酬勞之種類與分配,月旦法學教室第33期,2005年7月。王志誠,美國公司經營機關之改造與啟發─兼論我國引進外部董事制度之基本課題,證券暨期貨管理雜誌第16卷第11期,1998年11月。王志誠,員工參與經營機關之法理與論爭【中】─企業法與經營學之交錯領域─,集保月刊第52期。余雪明,台灣新公司法與獨立董事 (上) ,萬國法律第123期,2002年6月。何曜琛,公司治理與公開發行公司董事之告知義務─以美國法為中心,華岡法粹,第30期, 2003年12月何曜琛,公司慈善捐贈之研究─以美國法中心,台灣法學第110期, 2008年8月。吳光明,勞工參與企業經營之探討─德國與我國現行制度之檢討,中興法學第37期,1994年5月。林仁光,公司治理之理論與實踐─經營者支配或股東支配之衝突與調整,收錄於台灣法學新課題 (一) ,元照,2003年。林佳和,戰鬥的法律人─科西 (Karl Korsch) :法、勞動法與階級鬥爭,收錄於林山田教授退休祝賀論文集,元照,2003年。
林國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之資格、選任與解任,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6期, 2002年7月。林國全,董事報酬請求權,月旦法學雜誌第135期,2006年8月。
周明錦、蔡文雄,台、美員工持股信託制度對公司之影響 (上),會計研究月刊第238期,2005年9月。邵慶平,董事的報酬請求權,月旦法學教室第49期, 2006年11月。洪秀芬,董事會獨立經營權限及董事注意義務,政大法學評論,第94期,2006年12月。徐美麗,獨立董事與內部董事監督權責差異之探討,司法週刊第1360期,2007年10月。高崇耀,員工入股制度─以美國為例,勞工研究季刊第110期,1993年1月。高靜遠,公司法上法人股東代表人人數之規範探討,證券暨期貨管理雜誌第20卷第4期, 2002年4月。莊永丞,「公司社會責任」學術研討會 (二) 從公司治理觀點論我國上市上櫃公司之慈善捐贈行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4期,2007年5月。郭宗雄,從台肥案談政府股東及法人股東,實用稅務第301期, 2000年1月。陳良榕,勞工董事爲產業民主嗆聲,天下雜誌第314期,2005年1月。
陳俊仁,「公司社會責任」學術研討會 (二) 論公司本質與公司社會責任─董事忠實義務之規範與調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4期,2007年5月。陳俊仁,由企業併購法第五條與第六條論我國忠實義務規範的缺失,華岡法粹第33期,2005年6月。
陳俊仁,忠誠義務─論公司負責人之競業禁止規範,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5期,2007年3月。陳俊仁,從美國ERISA論我國勞工退休金條例忠實義務規範的缺失,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5期,2005年10月。陳俊仁,論公司治理的發展趨勢─企業弊案後之反思,律師雜誌第310期,2005年7月。陳俊仁,論股東於公司之地位─超越「企業所有與企業分離」之迷思,華岡法粹第35期,2006年7月。陳俊仁,論勞動三權理論基礎與我國工會法修正方向─以美國工會法制發展角度觀察,成大法學第15期,2008年6月。陳彥良,公司治理面向下共同決定之探討─德國法的啟示,財產法暨經濟法第17期, 2009年3月。
陳彥良,由公司治理面向看中國時報集團裁員,台灣法學雜誌第110期,2008年8月。陳彥良,由企業社會責任看勞工董事、獨立董事之新定位,台灣勞工雙月刊第11期,2008年1月。陳彥良,企業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於股份有限公司中交錯實踐之可行性─德國股份法中企業利益對董事會職權影響之初探─,台灣法學雜誌第111期,2008年9月。陳彥良,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於德國公司治理法典中法規範地位之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89期,2006年2月。陳彥良,德國公司治理概論─德國公司治理法典導論及內容,月旦民商法雜誌第9期,2005年9月。郭玲惠,產業民主制度所涉及的法律問題─兼簡介德國之制度,中興法學第43期,1997年12月。陳錦隆,勞工所有、勞工參與與勞工董事,全國律師雜誌第9卷第2期,2005年2月。陳麗娟,全球化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當大陸法遇到英美法:兩岸公司治理的危機與轉機,中原財經法學第20期,2008年6月。陳麗娟,從美國Sarbanes-Oxley法探討獨立董事制度,兼論我國引進獨立董事制度之成效,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5期,2008年4月。陳麗娟,從德國「公司治理規約」論我國監察人制度,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8期,2006年1月。彭百崇,勞動關係與我國勞資協議立法之研究,勞工研究第3卷第2期,2003年12月。曾宛如,董事忠實義務之內涵及適用疑義─評析新修正公司法第二三條第一項,台灣本土法學第38期,2002年9月。黃北豪,產業民主實施背景及法規條件之探討,公營事業民營化快訊第9期,1995年8月。
黃虹霞,政府或法人股東代表當選為公司董監事相關法律問題,萬國法律第110期, 2000年4月。
游啟璋,「公司社會責任」學術研討會 (一) 從公司法的實踐看公司社會責任,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3期,2007年4月。黃銘傑,公司監控與監察人制度改革論─超越「獨立董事」之迷思,收錄於氏著公開發行公司法制與公司監控─法律與經濟之交錯,元照,2001年。楊君仁,公司治理與企業社會責任─德國法觀點─,台灣法學雜誌第109期,2008年8月。楊敏華,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的起源與發展,全國律師第10卷第11期,2006年11月。楊通軒,勞工參與企業經營在我國合憲性之研究,勞資關係月刊第16卷第11期,1998年3月。楊通軒,德國勞工參與制度之研究,勞工研究第3卷第2期,2003年12月。廖大穎,日本法學的現況與發展─企業經營危機與公司法制之省思,月旦法學雜誌第38期,1998年7月。
廖大穎,論公司與董事間之非常規交易與利益衝突─淺釋日本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條之規定,月旦法學雜誌,第54期,1999年11月。衛民,從德國共同決定制度論我國勞工董事制度的定位,政大勞動學報12期,2002年7月。劉連煜,「公司社會責任」學術研討會 (一) 公司社會責任理論與股東提案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3期,2007年4月。劉連煜,公司負責人之忠實及注意義務,月旦法學教室,第7期,2003年5月。劉進興,從產業民主論勞資關係之新展望,月旦法學雜誌第14期,1996年6月。賴英照,「公司社會責任」學術研討會 (一) 從尤努斯到巴菲特─公司社會責任的基本問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3期,2007年4月。賴英照,論全球盟約與公司社會責任,法令月刊第58卷第2期,2007年2月。(三) 研究報告:
黃世鑫研究主持,勞工董事制度之理論與實務,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出版,2004年。
(四) 研討會發表文章:
陳俊仁,超越興利防弊功能之迷思-獨立董事與審計委員會地位之再建構,「資本市場與企業法制」學術研討會,東海大學法律學系主辦,2009年4月29日。(五) 碩博士論文:
王志誠,論公司員工參與經營之制度,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沈宜鈴,我國與德國勞工董事制度之比較研究,中正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陳美如,從公司治理論勞工董事之角色與功能,中國文化大學勞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二、英文文獻:
(一) 書籍:
ANDRÉ HABISCH & JAN JONKER & MARTINA WEGNER & RENÉ SCHMIDPETE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ROSS EUROPE (2005).
BAUMAN, JEFFREY D. CORPORATIONS AND OTHER BUSINESS ASSOCIATIONS STATUTES, RULES AND FORMS (2007).
BAUMAN, JEFFREY D. & PALMITER, ALAN R. & FRANK PARTNOY, CORPORATIONS LAW AND POLICY- MATERIALS AND PROBLEMS (2007).
BERLE ADOLF A. & GARDINER C. MEANS,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1982).
BROWN, WILLIAM D. PH.D. BOARD OF DIRECTORS CORPORATE GOVERNANCE- LAPDOG OR WATCHDOG? (2007).
CHARLES DICKENS, A TALE OF TWO CITIES (16TH 1991).
COX, JAMES D. & THOMAS LEE HAZEN, COX & HAZEN ON CORPORATIONS (2007).
MALLIN, CHRISTINE A. CORPORATE GOVERNANCE (2007).
VAN FREDERIKSLSUT, RUUD A. I. & ANG, JAMES S. & SUDI SUDARSANAM, P.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RPORATE FINANCE- A EUROPEAN PERSPECTIVE (2008).
STEVE WILLIAMS & DEREK ADAM-SMITH, CONTEMPORARY EMPLOYMENT RELATIONS-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2006).
(二) 期刊:
Bagchi, Aditi Varieties of Employee Ownership: Som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Corporate Law and Labor Law, 10 U. Pa. J. Bus. & Emp. L. 305 (2008).
Baums, Theodor & Scott, Kenneth E. Taking Shareholder Protection Seriously?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53 Am. J. Comp. L. 31 (2005).
Bellace, Janice R. The Role of the Law in Supporting Cooperative Employee Representation Systems, 15 Comp. Lab. L. J. 441 (1994).
Blaurock, Uwe Berger Lecture: Steps Toward a Uniform Corporate Law in the European Union, 31 Cornell Int'l L.J. 377 (1998).
Bohinc, Rado & Stephen M. Bainbridge,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Post-Privatized Slovenia, 49 Am. J. Comp. L. 49 (2001).
Branson, Douglas M. The Globalization of Corporate and Securities Law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Larg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16 Transnat'l Law. 121 (2002).
Branson, Douglas M. The Very Uncertain Prospect of "Global" Convergenc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34 Cornell Int'l L.J. 321 (2001).
Burch, Regina F. The Myth of the Unbiased Director, 41 Akron L. Rev. 509 (2008).
Buschmann, Rudolf Workers Participation and Collective Bargaining in Germany, 15 Comp. Lab. L. J. 26 (1993).
Butler, Susan-Jacqueline Models of Modern Corporatio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erman and U.S. Corporate Structures, 17 Ariz. J. Int’l & Comp. Law 555 (2000).
Cahn, Naomi & Anthony Gambino, Towards a Typology of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in Different Governance Contexts: What to Do in the Absence of Responsible Country Governance?, 39 Geo. J. Int'l L. 655 (2008).
Clarke, Donald C. Three Concepts of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32 Del. J. Corp. L. 73 (2007).
Conard, Alfred F. Comparative Law: The Supervision of Corporate Management: A Comparison of Developments in European Community and United States Law, 82 Mich. L. Rev. 1459 (1984).
Currie, David P. Republication - Lochner Abroad: Substantive Due Process and Equal Protection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9 German L.J. 2179 (2008).
Dinh, Viet D. Symposium: Team Production in Business Organizations: Codetermin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a Multinational Business Enterprise, 24 Iowa J. Corp. L. 975 (1999).
Eisenberg, Melvin A. Corporate Law and Social Norms, 99 Colum. L. Rev. 1253 (1999).
Esq., David Monsma, & John Buckley, Esq., Non-Financial Corporate Performance: The Material Edges of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11 U. Balt. J. Envtl. L. 151, 190-1, (2004).
Freed et al., Mayer Unions, Fairness, and the Conundrums of Collective Choice, 56 S. Cal. L. Rev. 461 (1983)
Gelter, Martin The Dark Side of Shareholder Influence: Managerial Autonomy and Stakeholder Orientation in Compara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50 Harv. Int’l L. J. 129, (2009).
Gevurtz, Franklin A. Disney in a Comparative Light, 55 Am. J. Comp. L. 453 (2007).
Gifford, Daniel J. Labor Policy in Late Twentieth Century Capitalism: New Paradoxes for the Democratic State, 26 Hofstra L. Rev. 85 (1997).
Gruson & Meilicke, The New Co-Determination Law in Germany, 32 Bus. Law. 571 (1977).
Hamilton, Robert W.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America 1950-2000: Major Changes but Uncertain Benefits, 25 J. Corp. L. 349 (2000).
Hansmann, Henry When Does Worker Ownership Work? ESOPs, Law Firms, Codetermination, and Economic Democracy, 99 Yale L. J. 1749 (1990).
Harshbarger, Scott & Goutam U. Jois, Looking Back and Looking Forward: Sarbanes-Oxley and the Futur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40 Akron L. Rev. 1 (2007).
Hopt, Klaus J. New Way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European Experiments with Labor
Representation on Corporate Boards, 82 Mich. L. Rev. 1338 (1984).
Kim, Samuel S. Mutual Funds: Solving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Response to Advisory Self-Dealing Through Use of the Undue Influence Standard, 98 Colum. L. Rev. 474 (1998).
Licht, Amir N. International Diversity in Securities Regulation: Roadblocks on the Way to Convergence, 20 Cardozo L. Rev. 227 (1998).
Licht, Amir N. The Maximand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 Theory of Values and Cognitive Style, 29 Del. J. Corp. L. 649 (2004).
Loewenstein, Mark J. Stakeholder Protection in Germany and Japan, 76 Tul. L. Rev. 1673 (2002).
Merrifield, Leroy S. Worker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s within Undertakings, 5 Comp. Lab. L. 1 (1982).
Mickels, Alissa Beyo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conciling the Ideals of a For-benefit Corporation with Director Fiduciary Duties in the U.S. and Europe, 32 Hastings Int’l & Comp. L. Rev. 271, (2009).
Nance, Mark E. & Bernd Singhof, Banking’s Influence over Non-Bank Companies after Glass-Steagall: A German Universal Comparison, 14 Emory Int’l L. Rev. 1305 (2000).
Richardi, Rheinhard Worker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s Within Undertakings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5 Comp. Lab. L. 23, 42 (1982).
Rippey, Linda L. Alternatives to the United States’ System of Labor Relatio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the Labor Relations Systems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Japan, and Sweden, 41 Vand. L. Rev. 627 (1988).
Streeter, III, Benjamin A. Co-determination in West Germany – Through the Best (and Worst) of Times, 58 Chi.-Kent L. Rev. 981 (1982).
Weill, Rivka Declassify the Classified, 31 Del. J. Corp. L. 891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