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國內論文
文崇一(1990) 台灣居民的休閒生活,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朱淑儀(2003) 國民中學教師其生活型態與休閒參與之關係研究—以台北市為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錦吉(2003) 中高級集合住宅共用空間休閒設施使用與管理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碩士論文。沈興志(2004) 消費者生活型態與外部資訊搜尋關係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東泰(1994) 都會地區成人及青少年休閒認知和態度調查表。教育部社教司委託中華民國民意測驗協會。林育丞(2002) 鄉村社區居民幸福感與休閒行為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吳明隆(2009) SPSS統計應用與實務,台北市,松崗出版社。
翁國超(1993) 中庭式集合住宅「共用空間」使用與管理問題之研究---以台中市第四、五期重劃區為例 東海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崔正鋼(2002) 從都會區生活型態探討家庭資源回收設備設計之研究,大葉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梁玉芳(2004) 彰化地區國中教師休閒活動參與和休閒阻礙因素之探討,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許瓊文(1991) 生活型態與休閒行為有關變項之研究---以台大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詹凱婷(2006) 休閒阻礙、休閒活動類型與參與頻率及工作滿足之關係--以台中地區飯店女性員工為例,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學系碩士論文。曾柏勳(2008) 銀髮族生活型態、休閒智能與公園使用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陳水源(1983) 觀光遊憩計畫導論,台北市,淑馨出版社。
陳君圻 (2008) 生活型態、旅遊型態與旅遊路線之研究—以花蓮地區旅遊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陳欣怡(2001) 職業成就與休閒行為、休閒態度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欣宏 (2004) 臺中市中老年人休閒阻礙與休閒需求之調查研究. 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宗瑞 (2005) 眷村改建後中老年人居住者休閒需求與休閒阻礙關係之研究. 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陳英仁 (2005) 老人休閒動機、休閒參與及休閒環境偏好關係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陳信安(1999) 休閒參與的知覺自由與阻礙之研究∼以台北縣淡水鎮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南琦(2003) 青少年休閒無聊感與休閒阻礙、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彰儀(1989) 工作與休閒,從工業心理學觀點探討休閒像況與理論,台北市,淑馨出版社。
陳麗華 (1991) 台北市大學女生休閒運動態度與參與狀況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靖怡(2003) 居民永續生活型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惠芬 (2006) 原住民女性的生活型態與休閒現況之探究—屏東縣三地門為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東寅(2001) 休閒住宅之「用後評估」以休閒設施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張順興 (1999) 心理學: 台北;東華書局。
張翠珠 (2001) 高屏地區大學生休閒參與.休閒教育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葉佳宜 (2002) 大型購物中心之區位與消費者生活型態對消費行為之影響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碩士論文。葉美玲 (2007) 休閒酒莊遊客之生活型態、遊憩特性與遊憩體驗間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蔡菊花(1998) 休閒式住宅市場購屋與使用行為之研究--「地中海」與「百年大鎮」個案探討,中興大學都市計畫所碩士論文賴子敬 (2003) 台中市高爾夫參與者參與動機和參與行為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賴正能(1997) 從隔週週休二日制探討公務人員的休閒行為─以高雄市政府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賴家馨 (2002) 休閒阻礙階層模式之驗證--以Crawford & Godbey之休閒阻礙三因子為例,國立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賴榮平、江哲銘、張瑪龍(1996) 公寓大廈共用部份設施管理手冊之研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中華民國建築學會辦理。
賴榮俊(1993) 公寓大廈住宅共用設施之研究—以生活及休閒設施為限 台灣大學城鄉所碩士論文。禤啟基(2007) 大學生生活型態與學校宿舍空間性質需求關係之研究—以成功大學為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鄭明仁(1987) 都市公園規劃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成大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鄭順璁 (2001) 大學生生活型態、休閒動機與休閒餐與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謝文真(2001) 公務人員休閒態度之研究---以臺北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鍾偉志 (2006) 認真性休閒參與動機、休閒阻礙關係之研究--以網球活動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戴遐齡 (1995) 台北市高爾夫練習場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與行為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學系碩士論文。二、國內期刊
王梅香 (2003) 台北市青少年休閒動機與休閒參與之研究,北體學報, 11,203~216.
江奇真 (2008) 以度假生活型態區隔台灣潛在休閒住宅購買吸引力之研究,休閒、遊憩、觀光學術研討會暨國際論壇,第十屆。
江金山 (2006)) 屏東市居民休閒需求與休閒阻礙之研究. 運動專業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第五集.。
李志峰 (2003) 大葉大學學生運動性休閒參與動機之研究. 大葉學報, 12, 99~108。李素馨(1996) 都市女性休閒類型和休閒阻礙,戶外遊憩研究,第10卷第1期,43~68。林金杉 (2004) 逢甲大學教職員工休閒行為之研究,逢甲人文社會學報,8,327~356.吳慶烜 (2004) 民眾參與休閒運動選擇行為關聯分析—以台南市公共休閒運動空間為例. 嘉南學報, 30,341-357.陳皆榮 (1996) 動機與休閒活動之相關性研究. 台北技術學院學報, 29(1),203-219.三、國外文獻
Beard, J. G., & Ragheb, M. G. (1983) Measuring leisure motiv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5(3),219-228.(引用自陳英仁,2005)
Crawford, D. W. & Godbey, G. (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9(2),119-127.
Engel, F. J., Blackwell, R. D. & Miniard, P. W. (2001) Consumer Behavior, 9th Ed. New York: The Dryden Press.
Assael, H. (1992)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Action. PWSKENT, Boston, MA.
Hirschman, E. C. (1985) A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content preference for leisure-time media.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7,28-39.
Iso-Ahola , S. E., & Allen, J. R. (1982) The dynamics of leisure motivation:the effects of outcome on leisure need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s, 53(2),141-149. (引用自鄭順璁,2001)
Nasar, J. L. & Julian, D. A. (1995) The Psychological Sense of Community in the Neighborhoo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61(2),178–184.
Plummer, J. T. (1974) 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Life Style Segmentation,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38(1), 33-37.
Kaplan, M. (1976) Leisure: Lifestyle and Lifespan, Perspectives for Gerontology. Philadelphia, PA, W.B. Saunders.
Kelly, G. A. (1955) 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 Constructs, New York, Norton. (引用自鄭順璁,2001)
Kelly, J. R. (1972) Work and Leisure: a simplified paradigm.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4(1), 50-62.
Kelly, J. R. (1990) Leisure.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Kelly, J. R. (1996) Leisure ,4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Kotler, P. & Armstrong, G.. (1990) Marketing:An Introduction, New York:Prentice - Hall.
Lazer, W. (1963) Life Style Concepts and Marketing: toward Scientific Marketing. Stephen Cresyser (Ed). Chicago, AMA.
Lounsbury, J. W. & Hoopes, L. L. (1988) Five-years stability of leisure activity and motivation factor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0(2), 118-134. (引用自鄭順璁,2001)
Manfredo, M. J., Driver, B .L .,& Tarrant, M .A .(1996). Measuring leisure motivation : a meta-analysis of the recreation experience preference scal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8(3), 188-213.
Mannel, R. & Klelber, D. (1997) A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Maslow A.(1970)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 370~396.
Ragheb, M .G. (1980)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leisure participation leisure satisfaction and leisure attitud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2), 138-149.
Weissinger, E., Caldwell, L.L., & Bandalos, D. L.(1992) Relation between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boredom in leisure time. Leisure Sciences, 14, 317-325.
Wells, W. & Doug, T. (1971) Activities, interests and opinion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11: 27-35.
William B. Davidson & Patrick R. Cotter (1993) Psychological sense of community and support for public school taxes.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21(1),59-66.
Witt, P.A., & Bishop, D.W. (1979) Work and Leisure: situational antecedents to leisure behavior.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1),64 -77. (引用自鄭順璁,2001)
Wind, Y. and Green, P. E. (1974) Some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analytical problems in life style research. In William D. Wells (Ed.),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108.
四、網路資料
1.東方線上,網址:http://www.isurvey.com.tw/ 檢索日期:09/06/21
2.SRI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sric-bi.com/VALS/presurvey.shtml 檢索日期:09/06/21
3.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檢索日期:09/06/21
4.內政部營建署,網址:http://www.cpami.gov.tw/web/index.php檢索日期:09/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