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辭典
Castairs Do͘glas. 1873.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Amoy,with the Principal Variation. of the Chang-chew and Chin-chew Dialects. London: Glasgow.《廈英大辭典》。古亭書局複印:台北。收錄tī《閩南語經典辭書彙編》第3冊。
Elihu Doty. 1853.Anglo-Chinese Manual with Romanized Colloquial in the Amoy Dialect.《翻譯英華廈腔語彙》。
G.. Mackay. 1893.Chinese romanized dictionart of the Formasan Vernacular.《中西字典》。
Honorable East India Company's Press, Macao, China. 收錄tī《閩南語經典辭書彙編》第3冊。
John MacGowan. 1869. A manual of the Amoy colloquial.《英華口才集》。
John MacGowan. 1883.English and Chinese dictionary of the amoy dialects.《英廈字典》。
Language, According to the Reading and Colloquial Idioms. 1837.《福建方言字典》。
Lin, Alvin. 1999:53.Writing Taiwanese: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written
Taiwanese .Sino-Platonic Papers 98. Philadelphia: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Rev.John.Van.Nest.Talmage D.D. 1852.《T£g uē huan jī tshoo-hãk》《唐話番字初學》。
Rev.John.van.Nest.Talmage D.D. 1894.《E-mng-im e jī-tián》《廈門音字典》
Warnshuis,A.Livingstone and H.P. de Pree,1911,Lesson in the Amoy vernacular.
Thomas Barclay. 1923.Supplement to Dictionary.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Amoy《廈英大辭典增補》Shanghai: The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Van der Loon, Piet. 1966. The Manila incunabula and early Hokkien studies (Part 1). Asia Major 12: 1-43.
William Campell.1913 A Dictionary of the Amoy Vernacular Spoken thro͘ghout the Prefectures of Chin-chiu,Chiang-chiu and Formosa《E-mng-im Sin jī-tián》《廈門音新字典》。台南教會公報社:台南。
Walter H.Medlhurst.1837 A Dictionary of the Hok-keen Dialect of Chinese.
Van der Loon, Piet. 1967 The Manila incunabula and early Hokkien studies.
(Part 2).Asia Major 13: 95-186.
專冊
Band, Edward. 1972. Barclay of Formosa. Taipei: Ch'eng Wen Publishing Company.
王育德。1982。《台灣語入門》。風林書房:東京。
王育德。1983。《台灣語初級》。日中出版:東京。
王育德。1987。《台灣語音歷史ê研究》。第一書局出版:東京。
王育德。1993。《台灣話講座》。黃國彥 譯。自立晚報出版社:台北。
王育德。2000a。《台語入門》。黃國彥譯。前衛出版社:台北。
王育德。2000b。《台語初級》。黃國彥譯。前衛出版社:台北。
王育德。2002a。《台灣–苦悶ê歷史》。前衛出版社:台北。
王育德。2002b。《台灣語研究卷》。李淑鳳、黃舜宜譯。前衛出版社:台北。
王育德。2002c。《台灣話の記述的研究はどこまで進んたか》。前衛出版社:台北。
王育德。2002d。《台灣語常用語彙》。陳恆嘉譯。前衛出版社:台北。
王炳耀。1956。《拼音字譜》。文字改革出版社:北京。
克里斯托(David Crystal)著,宋偉航譯。2001。《死亡的語言》LANGUAGEATH。
貓頭鷹出版社:台北。
村上直次郎。1933。《新港文書》。帝國大學(南天出版社重新出版):台北。
呂訴上。1961。《台灣電影戲劇史》。銀華出版部:台北。
呂興昌。1999。《台語文學運動論文集》。前衛出版社:台北。
林央敏。1997。《台語文學運動史論》。前衛出版社:台北。
拓牧。1939。《中國文字拉丁化全程》。三聯書店有限公司:香港。
卓南生。1998。《中國近代報發展》。正中書局出版社:台北。
吳文星。1992。《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中正書局:台北。
柯志明。2001。《番頭家:清代台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中央研究院社:台北。
胡適。1977。《中國新文藝大系論戰1集》。大漢出版社:台北。
洪惟仁。1992a。《台語文學kap台語文字》。前衛出版社:台北。
洪惟仁。 1995a。《台灣語言危機》。前衛出版社:台北。
洪惟仁。1995b。《台語文學與台語文字》。前衛出版社:台北。
施炳華。2000。《談歌仔冊的音字與整理》。成大中文學報出版:台南。倪海曙。1948。《中國拼音文字運動史(簡編)》。時代書報出版社:上海。
梁淑慧。2005。《當上帝開口說台語--台語聖經三種版本的比較》。人光出版社:台南。
徐謙信。1995/3版。《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北。
陳水螺 (Walter Chen)編譯。2004。《台灣歷史》。前衛出版社:台北。
許逸之。1984。《中國文字結構說彙》。台灣商務印書館:台北。
許錟輝。1989。《文字學簡編基礎篇》。萬卷樓出版社:台北。
許極燉。1992。《台語文字化ê方向》。自立晚報出版社:台北。
許極燉。2000。《台灣話通論》。南天書局出版社:台北。
黃武東、徐謙信。1995。《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年譜》。人光出版社:台南。
黃宣範。1995。《語言、社會kap族群意識:台語語言社會學ê研究》。文鶴出版社:台北。
張妙娟。2005。《開啟天眼--台灣府城教會報kap長老教會ê基督教教育》。人光出版社:台南。
張裕宏。2001。《白話字基本論:台語文對應&相關議題淺說》。文鶴出版社:台北。
張學謙。2003。《行向多文字ê台語文--文字型態kap政策論文集》。睿煜出版社:台東。
崔詠華。1987。《詞彙文字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北京出版社:北京。
彭瑞金。2004。《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春暉出版社:高雄。
葉石濤。2003。《台灣文學史綱》。春暉出版社:高雄。
楊麗祝:2000。《歌謠與生活:日治時期台灣的歌謠的采集及其時代意義》。稻香出版社:台北。
楊麗祝。2007再版2刷。《歌謠與生活》。稻鄉出版社:台北。
賈德、戴蒙 (Jared Diamond)著。1998:235。《槍砲、病菌kap鋼鐵》。王道環、賴月娟譯。時報文化出版社:台北。
賴永祥。1990。《教會史話第一輯》。人光出版社:台南。
賴永祥。1995a。《教會史話第二輯》。人光出版社:台南。
賴永祥。1995b。《教會史話第三輯》。人光出版社:台南。
賴永祥。1998。《教會史話第四輯》。人光出版社:台南。
賴永祥。2000。《教會史話第五輯》。人光出版社:台南。
蔡培火。1925。《十項管見》《Chãp-Hāng Koán-Kiàn》。新樓冊房出版社:台南。
蔡培火。2000。《台灣語言相關資料(上)》,收錄tī《蔡培火全集》。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台北。
鄭良偉。1987。《台語與國語字音對應規律的研究》。台灣學生書局:台北。
鄭良偉。1989。《走向表準化的台灣話文》。自立晚報出版社:台北。
鄭良偉。1990a。《演變中的台灣社會語文---多語社會及雙語教育》。自立晚報出版社:台北。
鄭良偉。1990b。《演變的臺灣社會語文》。前衛出版社:台北。
鄭良偉等。1990c。《生活台語》。自立晚報出版社:台北。
鄭良偉。1992。《台語ê語音kap詞法》。遠流出版社:台北。
鄭良偉。1997a。《台語ê語音kap詞法》。遠流出版社:台北。
鄭良偉。1997b。《台、華語ê接觸kap同義語ê互動》。遠流出版社:台北。
鄭良偉。1997c。《台、華語ê時空、疑問kap否定》。遠流出版社:台北。
鄭良偉。1997d。《台、華語ê代詞、焦點kap範圍》。遠流出版社:台北。
鄭良偉等。2000。《大學台語文選》。遠流出版社:台北。
鄭連明。1995。《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南。
潘稀祺。2003。《為愛航向福爾摩沙—巴克禮博士傳》。人光出版社:台南。
羅常培。1934。《國音字母演進史》。商務印書館:上海。
羅常培。1993。《廈門音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台北。
碩、博士論文
林艷枝。1988。嘉靖本《荔鏡記》。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耀中。2006。《清代文獻反映平埔族群語言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黃佳惠。2000。《白話字資料中的台語文學研究》。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溫良。2004。《晚清漢字拼音化運動》。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妙娟。2000。《Tuì《Tâi-uân hú-siânn Kàu-huē-pò》kap清季台灣長老教會ê白話字教育》。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蔣為文。1999。《Language Attitudes toward Taibun,the Written Taiwanese. 》(《台語書面語ê語言態度調查》)。美國德州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為文。2003。《Learning Efficiencies for Different Orthographies:A Comparative Study of Han Characters and Vietnamese Romanization》(《台灣漢字kap越南羅馬字ê學習效率比較》)。美國德州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蔡承維。2002。《清朝田寮地區新港社人ê地權演變(1736-1895)》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期刊、論文集
Henning Kloeter。2002。<The History of PEH-OE-JI>。收錄tī《台灣普羅大眾ê語言》楊允言、張學謙主編。台語羅馬字協會:高雄。
巴克禮牧師。1885年11月。《Tâi-uân hú-siânn Kàu-huē-pò》,第一期(發刊詞)。
王順隆。1993。<談臺閩「歌仔冊」的出版概況>,《台灣風物》(台北:台灣風物雜誌社)。王順隆。1994。<閩台「歌仔冊」書目•曲目>,《台灣文藝》(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王順隆。1996。<「歌仔冊」書目補遺>,《台灣文藝》(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林鳳歧。1931。<我的改造台灣鄉土文學的提案>《台灣新民報》393號。
林央敏。2005。<文學不可逃避語言的界定---台灣語言代表台灣文學>。收錄tī《台灣文學正名》。國立成功大學:台南。
李勤岸。2005年10月:1-2。<蔡培火白話字散文集《十項管見》ê關鍵:論述中ê譬論>。收錄tī《2005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國家台灣文學館:台南。
李勤岸、李淑鳳。2007。<台語羅馬字拼音演化史論>。收錄tī《台灣語言學1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念語言學先驅小川尚義教授》。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
洪惟仁。1992b。〈日據時代的台語教育〉。前衛出版社:台北。高俊明。1990。<蔡培火先生ê詩歌>。收錄tī《蔡培火ê詩歌kap hit-ê時代》。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台北。
賴建銘。1958年8月。<清朝台灣歌謠(上)>。收錄tī《台南文化》第6卷第1期。台南文獻委員會:台南。
梁淑慧。2006。<台語書寫文字形式ê比較>。收錄tī《中山醫學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第一屆台灣語文暨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上)》。中山醫學大學:台中。
黃典誠。1953。<從閩南白話字看出拼音文字的優點>。收錄tī《中國語文》7月號。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
陳兆南。<台灣歌仔冊綜錄>論台灣歌仔冊所呈現ê發展沿革《逢甲大學中文學報》
第二期.逢甲大學中文系:台中。
張裕宏。1992。<台灣話不是bô文字ê語言>。收錄tī《台灣文藝》。台灣語文學會:台北 。
張我軍。<請合力拆下這座敗草叢中的舊殿堂>。收錄tī《台灣民報》1925/1/1 3卷1號。東京。
蔣為文。1996。<廢漢字chiah有chai-tiau獨立>。收錄tī《海翁》。台笠:台北。
蔣為文。1997。<漢字文化圈ê脫漢運動>。北美台灣研究會議( NATSC ):北美洲。
蔣為文。2005a。《語言、認同去殖民》《Language,ldentity and Decolonization》。國立成功大學:台南。
蔣為文。2005b。<語言、文學kap民族國家ê建構:台語文學運動史初探>。收錄tī《台語文學正名》。國家台灣文學館:台南。
蔣為文。2006a。<漢字迷思ê形成tuì台灣文學、文化發展ê影響>。收錄tī《中山醫學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第一屆台灣語文暨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上)》。中山醫學大學:台中。
蔣為文。2006b。<語言kap民族國家ê建構:台語文學運動史初探>收錄tī《台灣文學正名》。台灣海翁台語文教育協會:台南。
魯迅。1990。<門外文談>。收錄tī《且介亭雜文》。風雲時代出版公司:台北。
鄭良偉。2000。<就語言教育ê關鍵問題之ㄧ書面語kap標音系統之間>。收錄tī《第
六屆世界台語文化營》附錄1。
網路
http//www.un.org/Overview/rights.html。
搜尋日期:2008/10/09。
<新港文>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82202899
搜尋日期:2008/12/01。
《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n Cultural Diversity
http//www.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2/001271/127160m.pdf。
搜尋日期2008/10/09 。
《台灣青年》
http://iug.csie.dahan.edu.tw/taigu.asp。搜尋日期2008/09/10。
《萬國公報》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搜尋日期2008/08/11。
<以資訊促進雙語讀寫>
http://iug.csie.dahan.edu.tw/iug/Ungian/ungian.asp。搜尋日期2008/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