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中文書籍
1、王作榮:《王作榮談李登輝》,(台北:稻田出版有限公司,
初版,1995年10月)。
2、王力行:《寧靜中的風雨-蔣孝勇的真實聲音》,(臺北:天
下文化出版社,初版,1997年11月)。
3、石之渝:〈政治文化與政治人格〉,(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
股份有限公司,初版,2003年4月)。
4、石田浩:《臺灣民主化與中台經濟關係─政治內向化與經濟外
向化》,(台北縣;財團法人自由思想學術基金會,一版,2007
年7月)。
5、阮銘、林若雩、祝政邦、呂佳陵:《民主在台灣》,(台北:
遠流出板社,初版,2001年1月)。
6、江丙坤:〈我國當前南向政策之檢討〉,《立法院經濟委員
會報告》,(台北),1994年12月28日。
7、李松林:《蔣經國的臺灣時代》,(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
初版,1993年3月)。
8、李登輝:《經營大台灣》,(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
司,1995年3月,初版)。
9、李金松譯,司馬遼太郎原著:《台灣紀行》,(台北:台灣東
販出版社,初版,1995年6月)。
10、李登輝:《台灣的主張》,(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1999年6月,三版)。
11、李登輝、中?嶺雄著,駱文森、楊明珠合譯:《亞洲的智略》
,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初版,2000年11月。
12、施敏輝:《台灣意識論戰選集》,(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初版,1995年7月)。
13、林瑞榮:《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
大學苑,1997年8月)。
14、林水吉:《憲政改革與民主化:寧靜革命的歷史見證》,(
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初版,1998年5月)。
15、武奎煜:《傾聽人民的聲音─李登輝總統十年建樹,破舊立
新》,(台北:正中書局,初版,1998年5月)。
16、卓榮泰:《守護台灣 開創新局─陳水扁總統執政八年向人
民報告》,(台北市:總統府,初版, 2007年9月)。
17、胡佛:《政治學的科學研究(五):憲政結構與政府體制》
,(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初版,1998年1月)。
18、高天生:《陳水扁執政的滋味》,(台北市:希望出版公司
,初版,1995年7月)。
19、高朗:《中華民國外交關係之演變(1972-1992)》,(台北:
五南出版社,初版,1994年4月)。
20、高格孚:《風和日暖:台灣外省人與國家認同的轉變》,(
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初版,2004年1月)。
21、施敏輝:《台灣意識論戰選集》,(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初版,1995年7月)。
22、施正鋒.張學謙:《語言政策及制定『語言公平法』之研究
》,(台北:前衛出版社,初版,2003年5月)。
23、孫慶餘:《兩個國民黨》,(台北:日知堂,初版,1992年7
月)。
24、陳水扁:《台灣之子 :我的成長歷程、經營哲學和國家願景
》,( 臺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初版,1999年12月)。
25、陳添壽•蔡泰山:《揭開致富面紗:台灣經濟發展史略》,
(台北市:立得出版社,初版,2006年9月)。
26、陳伯璋:《意識型態與教育》,(台北:師大師苑有限公司
,初版,1988年10月)。
27、陳坤森,廖揆祥合譯,Leon P Baradat原著:《政治意識型
態與近代思潮》( Political Ideologies:Their Origins and
Impact),(台北市: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一版,1998年6
月)。
28、黃政傑,李隆盛:《鄉土教育》,(台北:漢文出版社,初版
,1988年6月)。
29、黃崑輝:《國家發展會議實錄,上輯》,(台北:國家發展
會議秘書處,初版,1997年12月)。
30、黃子華:《李登輝的治國理念與政策》,(台北市:黎明文
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初版,2006年8月)。
31、黃俊傑:《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台北:台灣大學出版
中心,初版,2006年11月)。
32、張明貴譯,Alan Angel原著:《意識型態與現代政治》
(Ideogies and modern politics)(台北:桂冠書局有限公司
,初版,1981年3月)。
33、張慧英:《李登輝1988-2000年執政12年》,(台北:天下遠
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初版,2000年5月)。
34、張慧英:《超級外交官:李登輝和他的務實外交》,(台北: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初版,1996年1月)。
35、張炎憲等:《李登輝先生與臺灣民主化》,(臺北:玉山出
版社,初版,2004 年4月)。
36、楊照:《困境台灣─我們還能怎麼辦?》,(台北縣:INK印
刷出版有限公司,一版,2006年12月)。
37、趙明義:《當代國家安全法制探討》,(台北:黎明文化事
業,初版,2005年6月)。
38、賴香吟譯,若林正丈原著:〈蔣經國與李登輝〉(台北市: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初版,1998年12月)。
39、藍博洲:《共產青年李登輝》,(台北市:紅岩出版社,初
版,2000年2月)。
40、鐘喜亭:《鄉土教材的設備》,(台北:漢文出版社,初版
,1995年5月)。
41、蕭新煌:《新世紀的沉思─政黨輪替前後的觀察與建言》,
(台北: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初版,2002年2月)。
42、蕭新煌:《台灣與東南亞:南向政策與越南新娘》,(台北
: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初版,2003年12月)。
43、鄒景雯採訪記錄:《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台北:INK
印刻出版有限公司,初版,2001年5月)。
44、葉啟政:《社會學和本土化》,(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初版,2001年6月)。
(二)、政府出版品
1、立法院:〈立法院公報〉,《立法院第2屆第2會期外交及僑
政、經濟、國防三委員會第1次聯席會議記錄》,(台北:立法
院,初版,1993年12月)。
2、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加強對東南亞地區經貿工作網領〉,
(台北:經濟部國際貿易局,1994年3月。
(三)、學位、研討會論文與期刊
1、胡育仁:《國小社會科教科書本土化之分析》,台北師範學
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2、高湘韻:《鄉土教育融入九年一貫新課程之研究-以花蓮縣
國民小學鄉土在地課程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文化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3、陳玲月:《九年一貫課程中的鄉土教育─新舊課程之比較
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4、陳宏賓:《解嚴以來(1987∼)台灣母語教育政策制定過程
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6月。
5、黃玉冠:《鄉土教材發展與實施之分析研究─以宜蘭縣為例
》,台北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6、曾祥榕:《地方層級課程發展之探討─以宜蘭縣國民中學鄉
土教學活動課程為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0年6月。
7、邵宗海:《陳水扁「一邊一國」的主張分析與兩岸關係的影
響》,「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
2002年11月23日~11月24日。
8、陳麗華:〈九年一貫課程七年級社會課程本土化之質與量分
析〉,本土教育研討會,台北市立師範學院,2003年11月22-
23日。
9、黃德宗:〈高中歷史教學的回顧與檢討〉,台灣歷史學會─
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學術研討會,台灣國際會館,2002年
5月25日。
10、宋國誠:〈這就是我們要的本土化嗎〉,《新新聞》,(
台北市),865期,頁56,(2003年5月)。
11、李登科:〈我國務實外交之回顧與展望〉,《問題與研究》,(台北市),34卷7期,頁3-6,(1995年8月)。
12、林碧炤:〈務實外交的理論與實際〉,《理論與政策》,(台北市),10卷2期,頁84-95,(1996年4月)。
13、夏黎明:〈鄉土定義分析〉,《台東師範學報》,(台東市),創刊號,頁283-299,(1988年9月)。
14、高朗:〈論我國經貿外交〉,《理論與政策》,(台北市),11卷1期(1996年9月)。
15、徐永明:〈轉型正義在台灣〉,《台灣智庫通訊》,(台北市),第23期,頁4,(2007年11月30日)。
16、張希哲:〈南向改革與海外華人學街座談會記錄〉,《東
南亞季刊》,(台北市), 第2卷第2期,頁83,(1997年4月)。
17、陳惠邦:〈從國際化與本土化的兩難困境談語言教育問題〉,《竹縣文教》,新竹縣),24期,頁1-5,(2001年7月)。
18、蔡順達:〈從「對臺小額貿易」到兩岸「小三通」之路〉,《經貿風向台》,(台北市),66 期,頁14-17,(2000年
12月)。
19、蕭怡靖、游清鑫:〈施政表現與與投票抉擇的南北差異─
2006年北高市長選舉的探討〉,《台灣民主季刊》,(台北
市),第五卷第二期,頁3,(2008年6月)。
(三)、報紙與網站:
1、陳盛山:〈阿扁最擔心的一件事〉,《明日報》,2000年
.6月19日,第三版。
2、聯合報:社論,〈本土化、民主化與全球化-臺灣政策動
向、臺灣經濟發展一向以國際經貿為主軸應從全球化架構
思考兩岸關係客觀面對大陸〉,2003 年3 月29 日,15版。
3、中國評論新聞網:〈台灣應有超越"台灣主體意識"的積極
論述〉,2007
年7月13日。網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瀏
覽日期:2008年12月17日)。
4、中時電子報:〈制訂新憲法完成第二階段政治改革─民主
進步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先生憲政政策白皮書發表講稿〉,
1999年12月20日。網址:http://forums.chinatimes.com.
tw/report/newgov/paper/520-5.htm#a(瀏覽 日期:2009
年2月28日)。
5、中時電子報:〈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專輯─跨
世紀中國政策白皮書〉,2000年5月20日。網址:http://
forums.chinatimes.com.tw/report/newgov/paper/520-2.
htm(瀏覽日期:2009年2月28日)。
6、中央日報網路報:〈大陸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
1979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網址:http://www.
cdnews.biz/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07&
docid=100624067 (瀏覽 日期:2009年2月28日) 。
7、今日新聞:〈許惠祐:跨黨派小組共識 對兩岸復談有正
面意義〉,2000年11月27日,網址:http://www.ettv.com.
tw/2000/11/27/328-283780.htm(瀏覽日期:2009年3月12日)。
8、主進步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網址:http://www.dpp.
org.tw/(瀏覽 日期:2009年2月28日)。
9、外交部:〈重大政策─我國推動南向政策面臨之問題與解決
之道〉,網址:http://www.mofa.gov.tw/webapp/fp.asp?x
Item=10484&ctnode=1137&mp=1
(瀏覽日期:2009年3月12日)。
10、行政院大陸工作委員會:〈新聞稿〉,網址: http://www.
mac.gov.tw/(瀏覽 日期:2009年2月28日)。
11、行政院文建會:〈1998年文化白皮書〉,網址:http://web
.cca.gov.tw/intro/1998YellowBook/index.htm(瀏覽 日期:
2009年2月28日)。
12、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年文化白皮書〉,網址:
http://web.cca.gov.tw/intro/2004white_book/(瀏覽日期:
2009年2月28日)。
13、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政策歷史資料〉,網址:http:
//www.mac.gov.tw/(瀏覽日期:2009年3月1日)。
14、李家泉:〈「台灣意識」發展的危險趨向〉,《中國評論
新聞網》(),2007年11月27日。網址:http://www.tourtai
wan.org/doc/1005/0/1/5/100501552.html?coluid=33&kind
id=535&docid=100501552&mdate=1127105658 (瀏覽日期:
2009年3月1日) 。
15、花俊雄:〈台灣新政府的大陸政策〉,《海峽評論》,
2000年7月115期,網址:http://www.haixiainfo.com.tw/
FF/115-3755.html(瀏覽日期:2009年3月12日)。
16、永山英樹 :〈親台派大集結-「日本李登輝之友會」〉
網址://www.geocities.com/taioanhakhau/lth.htm(瀏覽
日期:2009年1月30日)。
17、自由電子新聞網:〈2002年11月17日「探索南向政策新
精神」座談會〉,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
tw/2002/new/r-south.htm(瀏覽日期:2009年3月12日)。
18、自由電子新聞網:〈林保華專欄─呂秀蓮印尼行,外交
奏捷〉,2002年 8月19日。網址: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aug/19/
today-int5.htm(瀏覽日期:2009年4月10日)。
19、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2年7月30日國政
評論─南向 殷鑑不遠 零和 不如整合〉,網址:http:
//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1/NS-C-091-351.
htm(瀏覽日期:2009年3月12日)。
20、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永光─臺灣第七次
修憲後兩岸關係的可能發展〉,網址:http://old.npf.
org.tw/PUBLICATION/CL/094/CL-C-094-076.htm (瀏覽日
期:2009年2月28日)。
21、國策研究院:〈蕭新煌─從全球化觀點定位南向政策〉
,網址:http://www.inpr.org.tw/publish/pdf/169_7.
pdf(瀏覽日期:2009年3月12日)。
22、國策研究院:〈李登科─對南向政策的初部評估〉,
網址:http://www.inpr.org.tw/publish/pdf/146_3.
pdf(瀏覽日期:2009年3月2日)。
23、許嘉文:〈台灣鄉土教育發展史〉,《網路社會學通
訊期刊》,第45期(2005年03月15日),網址:http://
mail.nhu.edu.tw/~society/e-j/45/45-16.htm(瀏覽日
期:2009年2月28日)。
24、教育部:〈教育大事年表〉,網址:http://history.
moe.gov.tw/milestone.asp(瀏覽日期:2009年2月28日)。
25、教育部:〈教育部部史〉,網址:http://history.moe
.gov.tw/policy.asp?id=2 (瀏覽日期:2009年2月28日)。
26、黃嘉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篇修訂要
點及其意涵〉,《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http://www
.isst.edu.tw/s2/lecture/data/data.doc(瀏覽日期:
2009年2月28日)。
27、陳明通:〈我國大陸政策的檢討與前瞻〉,財團法人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台海安全的新視野研討會,台大校友會館
四樓大會廳,2004年12月18日,網址:http://www.taiw
anncf.org.tw/seminar/20041218/1218-6.pdf(瀏覽日期
:2009年2月28日)。
28、陳智華:〈教育部:5000詞不強制書商改〉,《聯合
新聞網》,2007年7月22日。網址:
http://mag.udn.com/mag/news/printpage.jsp?f_ART_
ID=77423 (瀏覽日期:2009年2月28日) 。
29、張麟徵:〈等待陳水扁大陸政策變:等等果陀?〉,《海峽評論》,132期(2001年12月號),網址:http://
www.adanstar.com/FF/132.html(瀏覽日期:2008年
12月10日)。
30、新世紀論壇:〈新聞稿〉,2007年1月31日。網址:
http://www.ncforum.org.hk/news_image/20070131
%A7%DC%C4%B3%A5x%B1%D0%BFy%A7%EF%BE%FA%A5v-%B7s%
BBD%BDZ.pdf(瀏覽日期:2009年2月28日)。
31、蔡宗哲:〈我國本土文教政策與中共「文化台獨」概
念〉,《中山大學全球資訊往第二站》, http://www2
.nsysu.edu.tw/macs/3_activity/2004a/20040510.doc
(瀏覽日期:2009年2月28日)。
32、漢寶德:〈國家文化政策之形成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1年7月27日),網址:http://
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0/EC-R-090-006.
htm(瀏覽日期:2009年2月28日)。
33、劉佳雁:〈臺灣當局在教育領域推動"漸進式台獨"的
主要表現〉,《中國網》,http://www.china.org.cn/
chinese/2003/Sep/405452.htm(瀏覽日期:2009年2月
28日)。
34、聯合新聞網:記者楊濡嘉,《去蔣、廢蔣公誕辰、
逝世紀念日》,2007年6月7日,http://mag.udn.com/
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81597 (瀏覽日期:
2009年2月28日) 。
35、總統府:〈李前總統重要言論〉,網址:http://www.
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imp.php4?iss
ueDate=&issueYY=&issueMM=&issueDD=&title=&content
=%B2%CE%A4@%BA%F5%BB%E2&_section=7&_pieceLen=50&_
orderBy=issueDate%2Crid&_desc=1&_re cNo=41(瀏覽日
期:2009年2月28日) 。
36、總統府:《陳水扁總統重要言論》網址:http://www.
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speak.php4?_sec
tion=4&_recNo=854 (瀏覽日期:2009年2月28日) 。
37、總統府公報:《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宣誓就職典禮致
詞》,第6341 期,2000年5月24日,網址:http://www.
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paper.php4?issu
eDate=&issueYY=&issueMM=&issueDD=&title=&content=
&NumberVol=&category=19&_section=6&_pieceLen=50&_
orderBy=numberVol%2Ccategory+asc&_desc=1&_recNo=5
(瀏覽日期:2009年2月28日)。
38、總統府公報:《中華民國96年國慶總統講話》,第
6766 期,2007年10月17日,網址:http://www.presid
ent.gov.tw/php-bin/prez/showpaper.php4?issueDate=
&issueYY=&issueMM=&issueDD=&title=&content=&Numb
erVol=&category=19&_section=6&_pieceLen=50&_order
By=numberVol%2Ccategory+asc&_desc=1&_recNo=5(瀏覽
日期:2009年3月12日)。
39、總統府:〈新聞稿〉,網址:http://www.president.
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issueDate=&issu
eYY=&issueMM=&issueDD=&title=&content=%A4T%B3q&_s
ection=3&_pieceLen=50&_orderBy=issueDate%2Crid&_d
esc=1&_recNo=183(瀏覽日期:2009年3月12日)。
40、總統府:〈憲法簡介: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網
址:http://www.president.gov.tw/1_roc_intro/law_
intro.html(瀏覽日期:2009年2月28日)。
二、英文部分:
(一)、報紙與期刊部分:
1、Converse , D. E.,"The Nature of Belief System in
Mass Politics" in D.E. Apter (ed.), Idelogy and
Discountent (Newyork: The Free Press of Glencoe,
1964).
(二)、英文書籍:
1、George,Vic.& Wilding, Paul. British Society and
Social Welfare: Toward a Sustainable Society
(London: Macmillan,
First, 1999).
2、Marx,KarlandEngels,Friedrich,The German Ideology.
Large version, (New York: C. Arthus.Lawrence &
Wishart. First, 1965).
3、Makeham,John and Hsiau,A-Chin.Cultural, Ethnic,
and Political Nationalism in Contemporary Taiwan.
Bentuhua (New York, N.Y.: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4、O'Sullivan,Noel,The Structure of modern ideology: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social and political
theory (Brookfield, Vt., USA: Gower Pub. Co.,
First, 1989).
5、Tsai,Shih-Shan Henry,Lee Teng-hui and Taiwan's
Quest for Identity(New York, N.Y.: Palgrave
MacMillan,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