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5 19:1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靜芳
研究生(外文):Ching-Fang Yang
論文名稱: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社會服務品質及其成效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social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effectiveness for development delayed children with early intervention
指導教授:黃源協黃源協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an-Shie Hwang Ph.D.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社會工作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0
中文關鍵詞:早期療育社會服務品質個案管理成效
外文關鍵詞:early interventionsocial service qualitycase managementeffectivenes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1
  • 點閱點閱:679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3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0
早期療育乃透過社會福利、衛生及教育等專業人員的共同合作,提供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相關服務,以改善或減輕兒童的遲緩現象,並提升家庭面對發展遲緩兒童問題的解決能力。社會工作者在早期療育服務輸送系統中,對於家庭所需各項資源的提供與支持有其重要的角色與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討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社會服務之品質,瞭解社會工作者的介入對家庭及兒童的服務成效。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資料蒐集,由研究者編制之問卷為主要內容,以民國九十七年四月以前由台中市通報轉介中心派案至個案管理中心之個案為研究樣本,共寄出615份問卷,有效問卷為205份。經統計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1.早期療育社會服務品質的重要性及符合程度分別與服務介入對家庭影響的符合程度有正相關存在。但在早期療育社會服務品質與早療服務介入對家庭影響之重要性高於符合程度。
2.社工人員的服務頻率在社會服務品質對家庭的重要性及符合程度、早療服務介入對家庭影響的符合程度有差異存在。
3.發展遲緩兒童的年齡、是否領有身心障礙手冊及父母親的教育程度對於早期療育服務使用情形有差異存在。
4.發展遲緩兒童家庭的每月家庭收入、父親的教育程度對於社會服務品質的重要性及符合程度有差異存在。
5.發展遲緩兒童的性別、家庭每月收入、父親的教育程度對於早期療育服務介入成效有差異存在。
6.早期療育社會服務品質在參與及伙伴/合作關係的重要性,可以有效解釋17.6%的服務介入對家庭影響的符合程度;在彈性、公開性及可近性三個要素的符合程度可以有效解釋69.3%的服務介入對家庭影響的符合程度。
基於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相關的研究建議:(1)政策層面—重視早期療育個案管理服務的內涵;針對發展遲緩與身心障礙兒童規劃不同層面的服務;建立早期療育社會服務品質監督機制,有助於服務品質之提升。(2)在實務層面--提升社工人員在家庭服務的內涵,以增強家庭權能;增強社工人員社會服務品質之知能,以增進其在服務品質之自我檢視能力;提供早期療育社會服務時,應重視家長支持團體方案之設計。(3)服務使用面--主動積極參與早期療育相關服務;提高主要照顧者自我情緒之關照。(4)在學術層面--積極投入早期療育社會服務品質之研究;建構早期療育社會服務品質量表;重視早期療育社會工作教育。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s are provided by specialists in social welfare, health care, and education through joint cooperation to help developmentally delayed children as well as their families. These services are intended to improve or alleviate developmental delays in these children and enhance their families’ abilities to cope with problems arising from developmental delays. In the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 transmission system, social work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viding and supporting various resources needed by the children’s familie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y of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s for developmentally delayed children and underst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social workers’ intervention services.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er. The subjects were cases referred by Taichung City Government before April 2008 to the early intervention case management center. A total of 615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and 205 valid responses were obtained.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following findings were obtained:
1. The importance and conformance of the quality of early intervention social services are respective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formance of service intervention with family needs. However, the importance of the quality of early intervention social services and early intervention for family is higher than their conformance with family needs.
2. The service frequency of social workers affects the importance and conformance of social service quality and conformance of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s with family needs.
3. The age of developmentally delayed children, possession of the Handbook for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Impaired Persons, and parents’ education background will all affect a family’s use of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s.
4. Family monthly income and father’s education background affect the family’s perception of the importance and conformance of social service quality.
5. The gender of the developmentally delayed children, family monthly income, and father’s education background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s.
6. The importance of participation and partnership/cooperation in early intervention social services could effectively explain 17.6% conformance of service intervention with family needs. The conformance in flexibility, publicity, and accessibility could effectively explain 69.3% conformance of service intervention with family needs.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1) In the policy aspect—The content of early intervention case management should be emphasized; different aspects of services should be planned for developmentally delayed and physically or mentally impaired children; a service quality supervisory mechanism should be set u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tervention services. (2) In the practical aspect—The content of social workers’ family services should be enhanced to reinforce family power and functions; social workers’ knowledge of social service quality should be improved to develop their ability to examine their service quality; when providing early intervention social services, parental support group plans should be emphasized. (3) In the service use aspect—Users should proactively participate in services related to early intervention; primary caregiv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elf-control of emotions. (4) In the academic aspect—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research the quality of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s, develop a service quality scale for early intervention,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 of early intervention social work.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6
第二章文獻探討 8
第一節發展遲緩兒童與早期療育的內涵 8
第二節發展遲緩兒童與家庭之關係 15
第三節早期療育服務輸送系統之探討 24
第四節早期療育社會服務品質及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31
第三章研究方法 41
第一節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 41
第二節研究對象 42
第三節研究測量工具設計 43
第四節資料分析方法與統計分析 49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分析 51
第一節樣本描述性分析結果 51
第二節展遲緩兒童及家庭特質與早期療育服務使用情形關聯分析 63
第三節早期療育社會服務品質之平均數考驗與關聯分析 73
第四節早期療育服務介入成效之平均數考驗與關聯分析 79
第五節早期療育社會服務品質與早期療育服務介入成效之迴歸分析 94
第四章研究結論與建議 100
第一節研究發現 100
第二節研究討論 106
第三節建議 112
第四節 研究限制 117
參考文獻 119
附件一: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社會服務品質及成效評估研究調查問卷 125
中文部份
王國羽 (1996)。障礙兒童早期療育政策的相關理應模型與台灣法令之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333-349。
王天苗 (1996)。台灣地區心智障礙幼兒早期療育服務供需及相關問題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刊,14,21-44。
內政部兒童局 (2006)。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實施方案。民國97年10月20日,摘自http://www.cbi.gov.tw/CBI%5F2/internet/main/index.aspx。
內政部兒童局 (2007)。台閩地區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概況表。民國97年10月20日,摘自http://www.cbi.gov.tw/CBI%5F2/。
內政部兒童局 (2008)。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通報轉介中心。民國98年3月12日,摘自http://www.cbi.gov.tw/CBI%5F2/。
台中市早療季刊 (2007)。台中:台中市政府社會處,未發行。
白亦方、呂金燮、李乙明、林玉霞、林玟秀、侯育銘、盧明、鐘莉娟譯 (2004)。Jack P. Shonkoff & Samuel J. Meisels著。早期療育手冊。台北:心理。
朱鳳英 (2007)。臺北市早期療育服務社區照顧經驗。護理雜誌,54(5),18-22。
汪俐君 (2003)。學前身心障礙子女母親親職壓力與社會支持相關因素之探討。台北: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何華國 (2001)。特殊兒童親職教育。台北:五南。
宋民麗 (2003)。失落的案主:影響發展遲緩兒童現身和接受服務遞送的因素探討。二十一世紀兒童及少年福利與醫療服務學術研討會,台中。
宋冀寧、宋麗玉 (2001)。社會福利機構服務品質相關因素探討之研究—以老人自費安養護機構為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5(2),175-220。
李慧玲 (2003)。高雄失能老人自費使用居家服務品質之探討。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周月清 (2001)。障礙福利與社會工作。台北:五南。
周月清、朱鳳英、許昭瑜、劉玉珊、蔡秀妹、黃玲雅、黃淑文 (2001)。協助拒絕接受服務之家庭進入早療體系。臺大社工學刊,4,97-161。
林惠芳 (1998)。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個案管理。南投:社會福利雙月刊,134,
62-64。
林幸君 (1997)。台北市臨時托育服務對心智障礙者之主要照顧者影響之研究。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林明禎 (2007)。老人日間照顧服務輸送品質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
學系博士論文。
林雅雯 (2003)。台北市身心障礙兒童早期療育需求與服務體系之研究。台北:國防大學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碩士論文。
林明禎 (2004)。談老人社區照顧服務品質輸送。社區發展季刊,106,141-150。
林初穗 (2002)。桃園縣早期療育服務執行成效研究。中原學報,30(4),489-504。
林貞慧 (2003)。居家服務督導功能有效性品質之探討。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施行細則,民國 93 年 06 月 03 日發佈。
洪素英 (1999)。發展遲緩幼兒之家庭生活素質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俞人鳳 (2003)。臺北縣早期療育服務需求、供給、及輸送之現況分析。台北: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郭煌宗 (1996)。發展遲緩兒童的早期療育。中兒雜誌,37A,19-27。
郭煌宗 (1998)。麻煩小天使—發展遲緩兒童與早期療育教育。台北:遠流。
施怡廷 (1998)。發展遲緩兒童家庭對兒童照顧需求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陳嬿如 (2003)。我國早期療育政策過程研究:以倡議團體之角色分析。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碩士論文。
陳明聰 (2000)。特殊教育相關法規。林寶貴主編: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189-224。台北:心理。
陳賢明 (2000)。早期療育整合服務實施方案評估—以高雄市發展遲緩兒童為例。南投: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陳凱琳 (2000)。影響發展遲緩幼兒家庭社會支持因素之研究。高雄: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秀玉 (2003)。早期療育社會工作。台北:揚智。
張秀玉 (2006)。正向角度的思維:發展遲緩兒童家庭優勢評量之概念與面向的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14,173-190。
張秀玉 (2007)。影響早期療育家庭使用資源之相關因素。社區發展季刊,120,233-251。
張秀玉 (2008)。早期療育服務滿意度之研究。東吳社工學報,19,81-115。
張淑美 (2004)。早期療育通報轉介中心社工人員的工作限制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張韶文 (2005)。南投縣早期療育服務輸送與滿意度探討。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許素彬、王文瑛、張耐、張菁芬 (2003)。特殊需求嬰幼兒之家庭需求分析與研究。靜宜人文學報,18,127-158。
許素彬、張耐、王文瑛 (2006)。身心障礙幼兒家長支持團體運作之研究與評估:以領航父母為例。臺大社工學刊,13,1-40。
許素彬 (2007)。家長-個管員夥伴關係對早期療育服務成效之影響研究。臺大社工學刊,17,43-92。
傅秀媚、林巾凱 (2006)。本土早期療育對兒童及家庭照顧者之影響評估研究。內政部兒童局。
黃英琪 (2004)。早期療育服務使用者及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台以台縣發展遲緩兒童家長為例。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黃源協、陳伶珠、童伊迪 (2004)。個案管理與照顧管理。台北:雙葉。
黃源協 (2005)。民主觀點社會服務品質的內涵與管理措施之探討。臺大社工學刊,11,45-88。
黃淑文 (2000)。早期療育服務介入對心智障礙兒童家庭影響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萬育維、莊凰如 (1995)。我國發展遲緩兒童之早期療育制度之規度。社區發展季刊,72,48-61。
萬育維 (1996)。從發現到安置—談發展遲緩兒童基本權益的保障。社會建設,94,66-73。
萬育維 (2000)。社會福利服務—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
楊玲芳 (2000)。早期療育服務個案管理者執行工作內涵與困境相關因素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淑文 (1999)。心智障礙兒童家長早期療育服務使用研究。台中: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系碩士論文。
鄭夙芬、鄭期緯、林雅琪。 (2005)。以充權為觀點的早期療育家庭之家庭功能探討。臺灣社會工作學刊,3,51-95。
蔡淑桂 (2002)。發展遲緩幼兒之家長親職教育實施成效對幼兒發展能力之研究。生活應用科技學刊,4(1),19-29。
蔣明珊、沈慶盈 (2000)。早期介入。林寶貴主編: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651-711。台北:心理。
劉素珍 (2006)。學齡前中重度以上智能障礙者福利供需之研究。南投: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戴瑩瑩 (2006)。老人居家服務品質管理之研究。南投: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西文部份
Austin,D.M. (1991).Understanding the service delivery system.In R.L. Edward and J.A.Yankey(Eds.)Skills for effective human service management (p.27-43).Washington DC:NASW Press.
Bailey,D,B.,&P.M, Blasco. (1990).Parent’ perspectives on a written survery of family needs.Journal of Early Intervention,14(3),196-203.
Barry ,C. M. (1997).Empowering Parents The Use of the Parent as Researcher Paradign in Early Intervention.Jounr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6(4):391-398.
Bagnato ,J. S. & T. J. Neisworth (Eds.) (1991).Assessment for Early Intervention:Best Practices for Professionals. 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
Francis,J. & A.Netten, (2004).Raising the Quality of Home Care:A Study of Service Users’ View. Social & Administration,38(3):290-305.
Mahoney,G. ,& A. Powell (1998).Modifying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Enh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Handicapped Children.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22 (1),82-96.
Moullin,M. (2002).Delivering Excellence in Health and Social Care, Maidenhead:Open University Press.
Harreit,H. (2006).Parenting:A Relationship-Oriented and Competency-Based Process.Child Welfare,85 (5),767-784.
Marsh ,D.T. (1992).Families and mental retardation:New directions in professional practice. New York:Praeger
McLean, M. E.,& S. L. Odom (1993).Practices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disabilities: A comparison of DEC and NAEYC Identified Practice. 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13(3), 274-293.
Poston, D., A., J. Park, H. Mannan, J. Marquis, & Wang, M. (2003).Family quality of life: A qualitative inquiry. Mental Retardation, 41(3),313-328.

Saube,S.R. (1983).The Human Service Delivery Syste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yt Press.
Turnbull,A.P. & H.R.Turnbull,Ⅲ (2001).Families, Professionals, and Exceptionality- collaborating for empowermen(4ed).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國羽 (1996)。障礙兒童早期療育政策的相關理應模型與台灣法令之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333-349。
2. 王天苗 (1996)。台灣地區心智障礙幼兒早期療育服務供需及相關問題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刊,14,21-44。
3. 朱鳳英 (2007)。臺北市早期療育服務社區照顧經驗。護理雜誌,54(5),18-22。
4. 宋冀寧、宋麗玉 (2001)。社會福利機構服務品質相關因素探討之研究—以老人自費安養護機構為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5(2),175-220。
5. 林惠芳 (1998)。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個案管理。南投:社會福利雙月刊,134,
6. 林初穗 (2002)。桃園縣早期療育服務執行成效研究。中原學報,30(4),489-504。
7. 林貞慧 (2003)。居家服務督導功能有效性品質之探討。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8. 張秀玉 (2006)。正向角度的思維:發展遲緩兒童家庭優勢評量之概念與面向的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14,173-190。
9. 張秀玉 (2007)。影響早期療育家庭使用資源之相關因素。社區發展季刊,120,233-251。
10. 張秀玉 (2008)。早期療育服務滿意度之研究。東吳社工學報,19,81-115。
11. 許素彬、王文瑛、張耐、張菁芬 (2003)。特殊需求嬰幼兒之家庭需求分析與研究。靜宜人文學報,18,127-158。
12. 許素彬、張耐、王文瑛 (2006)。身心障礙幼兒家長支持團體運作之研究與評估:以領航父母為例。臺大社工學刊,13,1-40。
13. 許素彬 (2007)。家長-個管員夥伴關係對早期療育服務成效之影響研究。臺大社工學刊,17,43-92。
14. 黃源協 (2005)。民主觀點社會服務品質的內涵與管理措施之探討。臺大社工學刊,11,45-88。
15. 萬育維 (1996)。從發現到安置—談發展遲緩兒童基本權益的保障。社會建設,94,6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