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天苗(1993)。心智發展障礙兒童家庭需要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刊, 9 ,73-90 。
王天苗(1994)。心智發展障礙幼兒家庭狀況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刊, 10,119-141 。
何華國(1995)。在家自行教育學生之服務需求問題。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4,1~28。何華國(1996)。特殊兒童親職教育。台北:五南。
李如鵬(1999)。身心障礙學生在家教育巡迴輔導般的實施—以台中縣為例。特殊教育季刊,70,26-31。呂婌華(2003)。視覺障礙學生家庭需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沈振旭(1997)。談在家教育學童課程規劃。特教園丁,13,32-37。
利慶松(1992)。自閉症患者母親之身心壓力、生活適應與服務需求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周月清(2000)。障礙福利與社會工作 (三版)。台北﹕五南。
周玟琪、葉琇珊等(1995)。當代社會工作理論:批判的導論。台北:五南。
吳武典、王天苗、Retish, P. M.(1987)。殘障兒童與其家庭交互影響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1-28。
吳欣陶(1994)。淺談對在家自行教育特殊兒童的教學策略。特教園丁,10,16-19。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五南。
邱毓玲(2001)。自閉症者父母照顧需求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施怡廷(1998)。發展遲緩兒童家庭對兒童照顧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特殊兒童普查工作執行小組(1992):第二次全國特殊兒童普查結果簡報。台北:教育部
莊妙芬(2004)。在家教育學生的現況與需求之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名稱: NSC 93-2413-H-024-013。
張世彗(1996)。台北市學前障礙幼兒家庭需求之調查研究。國小特殊教育,20,7-20。
張英鵬(2001)。從屏東縣身心障礙在家教育個案訪視看我國在家教育之問題與改善。屏師特殊教育,2,46-53。張訓誥(1993)。在家自行教育問題之初探。國民教育,33,16-18。張春興(1992) 。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 東華書局。
張淑燕(1997)。國中啟智班學生家庭需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教育部(1994)。國民中小學在家教育輔導手冊。台北: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教育部(2006)。特殊教育統計年報。台北:教育部。
陳訓祥(民1998)。智障者父母學習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
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陳進吉(2003)。台北市發展遲緩兒童家庭支援及其家庭需求調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蓁蓁(2006)。彰化縣早期療育個案管理所提供之服務滿足家庭需求情形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麗如(2004)。障礙者權利、福利與保障。特殊教育季刊。92,15-23。葉瓊華(2001)。在家教育學生家庭生活素質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5,337-373 。鄒平儀(1985)。台中市兒童發展需求滿足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趙可屏(1997)。台灣地區國民教育階段在家教育學童專業整合服務之現況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秋霞(2002)。探討重度或多重障礙在家教育學生的現況安置輔導問題。特教園丁,17,1-7。黃坤謨(1995)。推行在家教育遭遇之困難與改進之道。特殊教育季刊,56,23-24、29。黃俊瑋(1998)。在家教育巡迴輔導措施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黃迺毓(1998)。由生態系統理論探討父母教養方式之影響因素。全國教育研討會議實錄。73-88。
黃榮真、洪美連(2004)。國小階段身心障礙學生在家教育安置之現況問題研究—以花蓮地區為例。花蓮師院學報,18,61-90。陶瑜(2003)。系統觀點對自閉症兒童的家庭需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程婉毓(2005)。桃竹苗地區國小啟智班學生家庭支援服務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曾華源、郭靜晃著(1999)。少年福利。台北:亞太。
蔡東霖(2007)。屏東縣特殊幼兒家庭需求及服務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鄒平儀(1985)。台中市兒童發展需求滿足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鄭瑞隆(1999)。幫派入侵校園與其因應之社會工作觀點。學生輔導,65,32-41。
羅富美(2002)。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家庭需求之調查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蕭美珠(2003)。國小聽障學生家庭動力及家庭需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二、英文部分
Bradshaw, J. (1977). The concept of social need. In N. Gilbert & H. Specht (Eds.), Planning for social welfare: Issues, tasks, and model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ailey, D.B., & Simeonsson, R.J. (1988). Family assessment in early intervention. Columbus, OH: Merrill.
Bailey, D. B., Blasco, P.M., & Simeonsson, R. J. (1992).Needs expressed by mothers and fathers of young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97(1), 1-10.
Bronfenbrenner , U. (1979). The ecological systems. Annals of Child Development, 6, 187-249.
Brotherson, M. J., Turnbull, A. P., Bronicki, G. J., Houghton, J., Roeder-Gordon, C., Summers, J. A., & Turnbull, H. R. (1988). Transition into adulthood: Parental planning for sons and daughter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Mental Retardation. 165-174. 67.
Dunst, C. J., Trivette, C. M., & Cross, A. H. (1986). Mediating influences of social support: Personal, family, and child outcomes. American Journal of Mental Deficiency.90(4), 403-417.
Herman, S. E. (1994). Cash subsidy program: Family satisfaction and need. Mental Retardation, 32(6). 416-421.
Jane, S. (1988). Family support services in Hawaii: The parents' perspective.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99722 )
McCracken, G.(1988). The long interview. Newbury Park, CA: Sage .
Simpson, R. L. (1988). Needs of parents and families whose children have learning and behavior problems. Behavior Disorders, 14(1). 40-47. 71
Sueizie, M., & Keenan, V. (1981). Changes in family support networks over the life cycle of mentally retarded persons. American Journal of Mental Deficiency, 86. 267-274.
Turnbull A.P. & Turnbull H.R.(1986). Families , professionals and exceptionality: A special partnership Columbus. OH: Merrill Publishing.
Turnbull A.P. &Turnbull H. R.(1997). Families, Professionals and Exceptionality: A Special Partnership. (3rd edition).Upper Saddle River, NJ : Prentice Hall,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