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7 03:3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媛萍
論文名稱: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與教師輔導策略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gifte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behavioral disturbances and teachers' corresponding counseling strategies
指導教授:張昇鵬張昇鵬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特殊教育學系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特殊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6
中文關鍵詞: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輔導策略
外文關鍵詞:gifte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behavioral disturbancecounseling strategi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61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與教師輔導策略之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研究對象為民國九十七學年度就讀中部八縣市一般智能優異班及藝術才能優異班,四、六年級學生與任教該班教師,學生樣本為363人,教師樣本60人。研究工具為「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問卷」及「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之敎師輔導策略問卷」;依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獲致研究結果如下:
一、女生在「自我關懷」、「身材外貌」的困擾程度顯著高於男生。
二、單親、隔代教養或依親家庭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在行為困擾各項度上困擾的程度皆顯著高於雙親家庭學生。
三、父母嚴格型或放任型的管教方式,使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在「家庭生活困擾」上的程度顯著高於民主型的管教方式。
四、嚴格型或放任型的教師領導方式,使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在「學業功課困擾」及「家庭生活困擾」上,顯著高於民主型的教師領導方式。
五、不同年齡層的國民小學資賦優異班教師對學生行為困擾之輔導策略,在「學校方面的輔導策略」及「家庭方面的輔導策略」的表現上有顯著差異。
六、不同服務年資的國民小學資賦優異班教師對學生行為困擾之輔導策略,在「學校方面的輔導策略」、「家庭方面的輔導策略」的表現上有顯著差異。
七、任教不同班級類型的國民小學資賦優異班教師對學生行為困擾之輔導策略,在「學校方面的輔導策略」有顯著差異。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家長、學校教育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ifte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behavioral disturbance and teachers’ corresponding counseling strategie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conducted on the fourth-grade and sixth-grade gifted students with general intelligence and artistic talent as well as their teachers in eight counties/cities of central Taiwan. The valid data are 355 copies from students while 60 from teachers. The instruments are “Scale of Gifte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Behavioral Disturbance” and “Questionnaire of Teachers’ Counseling Strategies to Gifte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Behavioral Disturbance.” The statistic analysis is perform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and One-way ANOVA. Main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Girls are more disturbed on self-concern and appearance than boys.
2. Students brought up in a single-parent or skipped-generation family are more disturbed on behavior than students living with both parents.
3. Students with strict or laissez-faire parents are more disturbed on family life than students with democratic parents.
4. Students whose teachers are strict or laissez-faire are more disturbed on studies and family life than students taught by democratic teachers.
5.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found in teachers of different ages on their counseling strategies in school and family counseling.
6.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found in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teaching experiences on their counseling strategies in school and family counseling.
7.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found in teachers teaching different types of classes on their counseling strategies in school counseling.
Based on the study,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parents, teachers, school, society, and future study.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 次 iii
表 次 v
圖 次 x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待答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第五節 研究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行為困擾的理論與研究 11
第二節 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的相關理論與研究 29
第三節 資賦優異學生的輔導策略 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2
第四節 研究程序 7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現況分析 81
第二節 資賦優異學生個人背景變項對行為困擾的影響 86
第三節 資賦優異班教師對學生行為困擾輔導策略的分析 114
第四節 教師個人背景變項對學生行為困擾輔導策略的影響 12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53
第二節 建議 156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61
外文部分 171
附錄
附錄一 使用「國小行為困擾與因應策略量表」同意書 174
附錄二 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問卷(正式) 175
附錄三 問卷內容評閱人員名單 179
附錄四 專家內容效度預試問卷 180
附錄五 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之敎師輔導策略問卷(預試) 187
附錄六 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之敎師輔導策略問卷(正式) 192


表 次
表2-1 行為困擾之分類與測量 21
表2-2 行為困擾的類型與因應策略之實證研究 31
表3-1 中部地區四、六年級資賦優異班級類型及學生人數 63
表3-2 中部地區四、六年級資賦優異學生人數統計表 65
表3-3 樣本抽樣人數 66
表3-4 資賦優異學生個人背景變項之次數分配 68
表3-5 資賦優異學生之敎師個人背景變項之次數分配 71
表3-6 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之敎師輔導策略問卷項目分析 75
表3-7 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之敎師輔導策略問卷信度分析 76
表4-1 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之各個向度分析摘要表 82
表4-2 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學業功課困擾向度次數分配表 82
表4-3 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人際關係困擾向度次數分配表 83
表4-4 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自我關懷困擾向度次數分配表 84
表4-5 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家庭生活困擾向度次數分配表 84
表4-6 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身材外貌困擾向度次數分配85
表4-7 不同年級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之t 驗統計表 87
表4-8 不同年級的資賦優異學生在行為困擾各題項之 t 考驗統計表 88
表4-9 不同性別資賦優異學生與行為困擾之t 考驗統計表 90
表4-10 不同性別的資賦優異學生在行為困擾各題項之 t考驗統計表 92
表4-11 就讀不同班級類型資賦優異學生與行為困擾之描述性統計表 94
表4-12 就讀不同班級類型資賦優異學生與行為困擾之變異數分析表 95
表4-13 就讀不同班級類型資賦優異學生在行為困擾各題項之
差異性分析 96
表4-14 不同出生序資賦優異學生與行為困擾之描述性統計表 100
表4-15 不同出生序資賦優異學生與行為困擾之變異數分析 100
表4-16 不同出生序資賦優異學生在行為困擾各題項之差異性分析 101
表4-17 不同家庭結構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之 t 考驗統計表 104
表4-18 不同家庭管教方式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之 t 考驗統計表 105
表4-19 不同家庭管教方式的資賦優異學生在行為困擾各題項之t
考驗統計表 106
表4-20 不同教師領導方式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之 t考驗統計表 109
表4-21 不同教師領導方式的資賦優異學生在行為困擾各題項之t
考驗統計表 111
表4-22 不同背景變項資賦優異學生在行為困擾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13
表4-23 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之輔導策略向度分析摘要表 114
表4-24 教師輔導策略問卷—學校方面的輔導策略向度次數分配表 115
表4-25 教師輔導策略問卷—家庭方面的輔導策略向度次數分配表 116
表4-26 教師輔導策略問卷—個人方面的輔導策略向度次數分配表 117
表4-27 資賦優異學生行為困擾之敎師輔導策略選項題次數統計表 118
表4-28 不同性別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之 t考驗統計表 122
表4-29 不同性別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各題項之
t 考驗統計表 123
表4-30 不同年齡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之描述性統計表 124
表4-31 不同年齡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之變異數分析表 124
表4-32 不同年齡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Scheffé多重比較 125
表4-33 不同服務年資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之描述性統計表 126
表4-34 不同服務年資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之變異數分析表 127
表4-35 不同服務年資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Scheffé多重比較 127
表4-36 不同婚姻狀況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之 t 考驗統計表 129
表4-37 不同婚姻狀況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各題項之
t考驗統計表 130
表4-38 不同學歷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之描述性統計表 131
表4-39 不同學歷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之變異數分析表 132
表4-40 不同學歷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各題項之差異性分析 133
表4-41 不同輔導專業背景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之描述
性統計表 135
表4-42 不同輔導專業背景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之變異
數分析表 135
表4-43 不同輔導專業背景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各題項
之差異性分析 136
表4-44 不同資優教育專業背景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之
描述性統計表 138
表4-45 不同資優教育專業背景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之
變異數分析表 138
表4-46 不同資優教育專業背景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各
題項之差異性分析 140
表4-47 不同職務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之描述性統計表 142
表4-48 不同職務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之變異數分析表 142
表4-49 不同職務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Scheffé多重比較 143
表4-50 不同職務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各題項之差異性分析 144
表4-51 任教不同班級類型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之描述
性統計表 146
表4-52 任教不同班級類型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之變異
數分析表 147
表4-53 任教不同班級類型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Scheffé
多重比較 148
表4-54 不同資優班任教年資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之描
述性統計表 149
表4-55 不同資優班任教年資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之變
異數分析表 149
表4-56 不同資優班任教年資的資賦優異班教師在輔導策略各題
項之差異性分析 150
圖 次
圖3-1 研究架構 61
中文部份
王蓁蓁(2000)。臺北縣國中生之壓力源、因應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甘夢龍(1993)。國小學生困擾何其多?國小學生行為困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教之友,44(3),15-26 頁。
甘夢龍(1994)。南區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童自我觀念與行為困擾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朱怡勳(2005)。高雄市國小縮短修業年限學童生活適應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朱慧平(1990)。資優生和重要他人資優知覺與資優生創造力、學業成就及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論文,臺北市。
何華國(1994)。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臺北市:五南。
何華國(2004)。特殊兒童親職教育。臺北市:五南。
何福田(1978)。國小學生行為困擾調查表指導手冊。臺北市:正昇。
余啟名(1994)。國小單親兒童其學業成就、自我觀念與生活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吳昆壽(2006)。資優教育概論。臺北市:心理。
吳武典、陳秀蓉(1978)。教師領導行為與學生的期待、學業成就及生活適應。教育心理學報,11,87-103。
吳武典、蔡明富(2001)。國小資優學生學校生活壓力與學校適應之關係研究。資優教育研究,1(1),41-56。
吳清山(2000)。學校行政(第五版)。臺北市:心理。
吳淑玲(1999)。臺南市國小學生家庭因素、性別角色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吳意玲(1993)。國中學生的困擾問題、因應策略與求助行為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吳新華(1988)。資賦優異學童之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臺南師院學報,21,1-70。
吳新華(1991)。國小學童生活適應問題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4, 199-253。
吳麗寬(2007)。淺談如何輔導普通班中之情緒困擾行為。特殊教育季刊,104,22-27。
呂勝瑛(1982)。資優兒童的心理特質之研究。政治大學學報,5,225-250。
呂勝瑛(1998)。增進自我概念。臺北市:遠流。
李文欽(2003)。國民小學單親兒童與雙親兒童行為困擾及生活適應之比較。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
李坤崇、歐慧敏(1993)。國中國小行為困擾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臺南師院學報,26,109-137。
李美慧(2004)。父母管教方式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縣。
李敏英(2003)。高職學生行為困擾問題與因應策略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李雪莉(2007年3月28日)。別當直升機父母。天下雜誌,368,106-131。
李惠加(1997)。青少年發展。臺北市:心理。
李蕙美(1992)。父母教養方式對其子女情緒穩定及行為困擾影響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兒童福利聯盟(2008年3月31日)。哎喲喂呀兒童專線來電分析報告記者會。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10月12日。網址:http://www.children.org.tw/news.php?offset=10&id=1947&typeid=11
周佩樺(2006)。國小資優生的同儕關係及其教學輔導策略之探討。國教新知,53(4),76-82。
周孟香(1989)。離婚家庭關係與學齡子女行為困擾相關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周意茹(1995)。國小學生行為困擾的相關因素及其因應方式之分析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林世欣(2000)。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
林正文(1982)。父母教養態度與少年犯行為困擾之關係。臺南師專學報,14,121-160 。
林正文(1984)。生產序、父母教養差距與各類少年犯行為困擾之關係。臺南師專學報,17,231-266。
林妙華(2003)。資優學生過度激動特質與友伴關係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幸台、陳聰文、陳明終、潘素卿、林本喬、鄭英耀、王木榮、許進生(1983)。資賦優異兒童心理特質發展之研究。教育學院學報,8,24-48。
林忠仁、賴金河(2004)。臺北縣婚生子女就讀國小時語文程度調查研究報告。北縣成教,24,31-53。
林青瑩(1999)。青少年偏差行為的家庭因素之分析研究。公民訓育學報,8,409-456頁。
林建平(2002)。資優生的自我調整學習。資優教育季刊,85,31-35。
林家屏(2002)。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林珠琴(2003)。國小資優生A型行為與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
林清江(1983):教育社會學。臺北市:五南。
林瑞基(2004)。國小資優生背景變項、手足關係與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林璣萍(2003)。臺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東市。
林繼盛(1982)。影響兒童學業之家庭因素。載於國民中小學專題研究。臺北縣:臺灣省教師研習會。
柯麗卿(2007)。資優兒童家庭教養特質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文集,9,67-100。
柯麗卿(2007)。談資優生父母親職教育的需求與辦理方式。屏師特殊教育,15,18-26。
洪冬桂(1986)。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
洪美鈴(2001)。國小資優班學生學習策略之研究—以臺南市成功國小資優班為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
洪智倫(1994)。國小學生的行為困擾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洪嘉盈(2003)。國小五年級資優生與一般生在分組學習時的同儕友伴關係。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自然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南市。
胡素慈(2002)。國小學生因應日常生活問題策略及其影響因素之徑路分析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徐綺櫻(1993)。父母管教態度與學齡兒童行為困擾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徐慕蓮(1987)。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高源令(1992):國小學生日常生活壓力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
涂筱姍(2006)。「資優生手足」手足關係之研究。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張怡貞(1998)。國小學童獨生子女女與非獨生子女女同儕關係及其相關因素研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東市。
張東峰、鄭伯壎(1984)。心理學。臺北市:桂冠。
張金圓(1990)。國小單親兒童的行為困擾、生活適應與成就動機之調查研究。輔導月刊,26(7、8),34-54。
張春興(1992)。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臺北市:東華。
張淑雲(2002)。國小教師面對九年一貫課程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論文,臺南市。
張靖卿(1996)。資優兒童同儕關係之探究。資優教育季刊,59,25-30。
張德聰(1998)。少年心理輔導。載於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主編,青少年白皮書,299-332。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張馨仁(2001)。資優生過度激動特質之研究。資優教育研究,1(2),
45-70。
教育部編印(2008):特殊教育法規選輯。臺北市。
梁秀琴、陳韻淳(2002)。談資優生的自殺問題。資優教育季刊,83,28-31。
梁靜珊(1997)。情緒教育課程對國小資優生情緒適應行為效果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莊千慧(1994)。出生序與父母管教態度對兒童的社會興趣及人格適應之影響。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莊茂德(1993)。臺南縣國小單親兒童與雙親兒童行為困擾之比較研究。國教之友,527,37-44。
許巧宜、吳麗雪(2006)。被忽略的天才—談學障資優生的學習輔導原則。臺東特教,23,44-47。
許慧如(2000)。人際溝通自我調整訓練課程對增進國小資優生人際溝通能力之成效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郭靜姿(1996)。我國資優學生輔導與追蹤之問題與改進芻議。資優教育季刊,60,18-24。
郭靜姿(2000)。談資優學生的特殊適應問題與輔導。資優教育季刊,75,1-6。
郭靜姿(2003)。從資優生特質研究談情意輔導需求。情意思考教學研討會會議手冊,4-16。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陳玉賢(1997)。淺談資賦優異兒童親職教育。特教園丁,13(2),46-49。
陳玉蘭(1993)。美術資優班學生之特質以及為其實施生計團體諮商的必要性。資優教育季刊,46,27-31。
陳秀珍(2007)。協助一般智能優異學生增進學習成效之個案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怡吟(2003)。國小兒童知覺父母婚姻關係、個人變項與其情緒困擾之相關研究。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
陳芬芳(2003)。中部地區國小資優學生行為困擾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
陳昭廷(2002)。臺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彰化師範大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彰化市。
陳美芳(1996)。資優學生心理特質與評量。國立教育資料館教育資料集刊,21,13-26。
陳昭儀(1996)。父母─資優生的最佳輔導者。資優教育季刊,61,13-18。
陳淑娟(2000)。國中學生行為困擾、求助態度與求助偏好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陳經略(1999)。當前學校輔導工作的問題。輔導與諮商,73,16。
陳靜儀(2007)。國小高年級單親兒童的自我概念、依附關係、情緒智力與行為困擾之關係研究。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曾月菊(2002)。父母如何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輔導通訊,69,54-60。
曾淑容(1993)。高中資優生的自我認知、實際表現和自我需求之探討。特殊教育學報,8,1-54。
曾淑華(2002)。國小學生行為困擾、求助對象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
馮觀富(1997)。輔導原理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黃正芬(1999)。資優兒童的輔導。諮商與輔導,166,2-6。
黃玉真(1994)。國中資優生與普通學生學校生活壓力、因應行為及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光明(1983)。社經地位、產序、家庭氣氛與高職學生自我概念的關係。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黃琴雅(1992)。不同產序子女之生活適應、學業成就及對父母管教態度知覺差異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煌鏞(1988)。家庭內聚型態與貧童行為困擾、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德祥(1989)。國中與國小班級中影響學生社會行為與社會關係之相關因素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
楊國樞(1978)。中學生的問題行為及其學校影響因素。載於陳英豪主編,青少年問題與輔導。臺北市:幼獅。
楊淑媖(2001)。中部地區國小美術班學生學習適應之調查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
楊馥綸(1985)。南區國民中學資賦優異學生與一般學生行為困擾影響因素之比較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詹秀美(1995)。國小資優班學生與普通班學生自我實現與創造性情意特質之相關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3,261-271。
廖仁藝(2001)。高學業成就原住民兒童家庭因素之分析-以巴拉腦社區為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花蓮市。
廖永堃(1991)。國小資賦優異兒童學業低成就影響因素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廖釧如、黃郁茗、陳文香(2005)。資優生的自我發展問題與因應之道。載於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現在與未來,65-78。
劉淑媛(2004)。父母教養方式與青少年行為困擾之調查與訪談研究。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劉燕饒(2001)。國民中學資優生時間管理、學習態度、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
劉 祇(1988)。臺北市完整家庭與破碎家庭子女失調行為之比較研究。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歐慧敏(1996)。國小學生因應策略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歐慧敏(2002)。國中小學生行為困擾相關因素之賡續調查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7,215-254。
潘正安(1984)。國中學生科學態度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蔡玉瑟(1994)。資優生的人格特質與其學習行為、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蔡典謨(1996)。協助孩子出類拔萃—臺灣、美國傑出學生實例。臺北市:心理。
蔡明富(2005)。國中資優學生適應問題與情意課程設計。「情」「意」相挺─國中資優學生情意課程彙編。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蔡素美(2004)。國小學童課業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
鄭崇趁(2006)。教育的著力點。臺北市:心理。
盧美貴(1980)。國小教師教導方式與學生學習行為的關係。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蕭 文(1990)。行為困擾學生的認識與處理。輔導月刊,26(9、10), 13-15。
賴朝輝(1998)。國中生自我概念、行為困擾與校園暴力行為之相關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賴翠媛(2000)。資優兒童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
薛雪萍(2000)。青少年家庭功能、親子衝突、因應策略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謝琇玲(2000)。青少年心理學。臺北市:麗文。
謝麗紅(1990)。多重模式團體諮商對父母離異兒童家庭關係信念、自我觀念及行為困擾輔導效果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
韓玉梅(1996)。資優生智力、學科成就、自我概念及同儕關係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簡茂發(1984)。國小教師教導態度與學童生活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學報,17,99-120。
簡茂發、蔡玉瑟(1995)。國小資優生的認知型式、內外控信念與學習行為、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3,81-112。
簡茂發、蔡玉瑟、張鎮城(1993)。國小單親兒童與雙親兒童生活適應之研究比較。測驗年刊,40,271-290。




英文部份
Arkoff, A. (1972).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 McGraw-Hill.
Baum, A., & Calesnick, L. E., & Gatchel, R. T. (1982).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oping with crowding: Stimulus screening and social overload.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3 (4), 21-830.
Beck, A. T. (1979). Cognitive therapy and the emotional disorders.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Clark, B. (2002/2007). Growing up gifted: developing the potential of children at home and at school, 6th ed. 花敬凱(譯)。啟迪資優-如何開發孩子的潛能。臺北市:心理。
Colangelo, N. (1991). Counseling gifted students. In N. Colangelo &G. A. Davis (Eds.), Handbook of Gifted Education, 273-284. Boston: Allyn and Bacon.
Corey, G. (2005).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7th ed.) CA: Brooks/Cole.
Distin, K. (Eds) (2006) Gifted children: A guide for parents and professionals. London: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Egan, G. (1986). The skilled helper: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effective helping. CA: Brooks/Cole.
Folkman, S., & Lazarus, R.S. (1988). Coping as a mediator of emo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4(3), 466-475.
Harper, J. F. & Marshall, E.(1991). Adolescents’ problem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self-esteem. Adolescence, 26(104), 799-808.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Mckim, B. J. & Cowen, E. L. (1987). Multiperspective assessment of young children’s school adjustment.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16, 370-381.
Newcomb, A. F., Bukowski, W. M., & Pattee, L. (1993). Children's peer relations: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popular, rejected, neglected, controversial, and average sociometric statu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3 (1), 99-128.
Nicholson, S. I., & Antill, J. K. (1981). Personal problems of adolesce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peer acceptance and sex-role identity.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0, 309-325.
Nugent, S. A. (2005). Social & emotional teaching strategies. Waco, TX: Prufrock Press, Inc.
Pervin, L. (1983). Characteristics of staff burnout in mental health setting. Hospital & Community Psychiatry, 28, 233-237.
Peterson, J. L. & Zill, N. (1986). Marital disruptio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nd behavior problems in childre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8 (May), 295-307.
Rea, L.M., & Parker, R.A. (1997). 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survey research. San Fransisco, CA: Jossey Bass Publishers.
Reis, S. M. & McCoach, D. B.(2002). Underachievement in gifted studens. In M. Neihart, S. M. Reis, N. M. Robinson, S.M. Moon (Eds.).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of Gifted Children: What do we know?, 81-91. TX: Prufrock Press.
Silverman, L. K. (1991). Family counseling. In N. Colangelo &G. A. Davis (Eds.), Handbook of Gifted Education, 307-320. Boston: Allyn and Bacon.
Thompson, M. J. J., Raynor, A., Cornah, D., Stevenson, J., & Sonuga-Barke, E. J. S. (2002). Parenting behaviour described by mothers in a general population sample. Child: Care,Health and Development, 28(2), 149-155.
Webb, J.T., Meckstroth, E.A., Tolan, S.S. (1982/1994). Guiding the gifted child: A practical source for parents and teachers.盧雪梅(譯)。資優兒童親職教育。臺北市:心理。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吳武典、陳秀蓉(1978)。教師領導行為與學生的期待、學業成就及生活適應。教育心理學報,11,87-103。
2. 吳武典、陳秀蓉(1978)。教師領導行為與學生的期待、學業成就及生活適應。教育心理學報,11,87-103。
3. 吳武典、蔡明富(2001)。國小資優學生學校生活壓力與學校適應之關係研究。資優教育研究,1(1),41-56。
4. 吳武典、蔡明富(2001)。國小資優學生學校生活壓力與學校適應之關係研究。資優教育研究,1(1),41-56。
5. 吳新華(1988)。資賦優異學童之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臺南師院學報,21,1-70。
6. 吳新華(1988)。資賦優異學童之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臺南師院學報,21,1-70。
7. 吳麗寬(2007)。淺談如何輔導普通班中之情緒困擾行為。特殊教育季刊,104,22-27。
8. 吳麗寬(2007)。淺談如何輔導普通班中之情緒困擾行為。特殊教育季刊,104,22-27。
9. 李坤崇、歐慧敏(1993)。國中國小行為困擾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臺南師院學報,26,109-137。
10. 李坤崇、歐慧敏(1993)。國中國小行為困擾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臺南師院學報,26,109-137。
11. 李雪莉(2007年3月28日)。別當直升機父母。天下雜誌,368,106-131。
12. 李雪莉(2007年3月28日)。別當直升機父母。天下雜誌,368,106-131。
13. 周佩樺(2006)。國小資優生的同儕關係及其教學輔導策略之探討。國教新知,53(4),76-82。
14. 周佩樺(2006)。國小資優生的同儕關係及其教學輔導策略之探討。國教新知,53(4),76-82。
15. 林正文(1984)。生產序、父母教養差距與各類少年犯行為困擾之關係。臺南師專學報,17,23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