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49.7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1 06:1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佳欽
論文名稱:國民小學藝術才能班學生休閒活動滿意度之研究
指導教授:張昇鵬張昇鵬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特殊教育學系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特殊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2
中文關鍵詞:國小藝術才能班學生休閒活動滿意度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38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中部地區國民小學藝術才能班學生休閒活動及其滿意度與差異情形。
本研究以中部地區國小藝術才能班學生為對象,有效樣本318人,以陳萬結(2003)所編之「休閒活動滿意度量表」為測量工具,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來分析比較。
本研究所得結論如下:
一、國小藝術才能班學生,其父母均有高中以上的學歷。
二、美術班與舞蹈班學生女生多於男生,尤以舞蹈班相差最多。
三、國小藝術才能班學生的休閒活動項目以騎腳踏車、打電腦上網、閱讀課外書籍、看電視、錄影帶、旅行郊遊為主。
四、國小藝術才能班學生的休閒時間平常日以30~60分鐘為最多,而假日以90分鐘以上為最多。
五、國小藝術才能班學生的假日休閒活動時段以傍晚為主。
六、國小藝術才能班學生的休閒活動滿意度趨向正向,以紓壓層面最為滿意。
七、國小藝術才能班學生的休閒活動滿意度在「城鄉」、「班別」、「性別」、「年級」、「休閒活動時間量」等變項上沒有顯著差異。
八、國小藝術才能班學生,休閒活動滿意度因父母學歷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一般而言,父母學歷為大專、大學以上者,高於父母學歷為高中者或國中、國小者。
九、國小藝術才能班學生,休閒活動滿意度因父母職業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十、國小藝術才能班學生,休閒活動滿意度因從事不同的休閒活動項目而有顯著差異。
十一、國小藝術才能班學生,休閒活動滿意度因假日休閒活動時段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上午時段高於清晨時段;傍晚時段高於清晨及晚上時段。
十二、國小藝術才能班學生,休閒活動滿意度因本身覺得休閒時間是否足夠而有顯著差異,認為「很足夠」的學生,分別高於認為「足夠」、「不夠」、「太少了」的學生。


關鍵字:國小藝術才能班學生、休閒活動滿意度
This study is aime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degrees of leisure satisfaction
(DLS) of art-talented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s located in central Taiwan.
The study surveyed 318 art-talented students who attend special programs
offered by elementary schools in central Taiwan. Data was collected with
employment of Leisure Activity Survey, which was designed by Chen, Wan-jie
(2003), and analyz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ANOVA, and Scheffè.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concluded as followed
1. The parents of the students under survey all completed at least high school
education.
2. Female students outnumber male students. The difference is even greater
in the special programs for students who are talented in dance.
3. Leisure activities that are chosen by a larger number of the students under
survey are biking, surfing on the Internet, reading watching TV or movies,
and taking trips.
4. On weekdays, the most students have time to do leisure activities for length
of time between 30 and 60 minutes; on holidays, more than 90 minutes.
5. The students do their leisure activities mainly on the evening on holidays.
6. The students show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leisure activities. Among all
the effects that leisure activities have on the students, relieving the stress
scores the highest in DLS.
7.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LS are found in terms of the students’ school
- IV -
location, classes, genders, grade years, and length of leisure time.
8.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LS exists in terms of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parents. Higher DLS shows in the students whose parents who have
college or higher education than those whose parents complete only high
school education.
9.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LS is found in the case of parents’ occupations.
10. The students show different DLS for different leisure activities.
11. DLS differs significantly when the students do their activities at different
time on holidays. Early morning scores lower than the other time in the
morning; evening scores higher than early morning and night.
12. The students’ own perception of enough leisure time affects DLS
significantly. The students who identified themselves with “enough leisure
time” show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 than those with “more than enough
leisure time”, “not enough leisure time” or “too little in leisure time.”
Key words: art-talented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s, degrees of leisure
satisfaction
目 錄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Ⅲ
目錄………………………………………………………………… Ⅴ
表次………………………………………………………………… Ⅶ
圖次………………………………………………………………… Ⅸ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假設…………………………………………… 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資賦優異之相關研究……………………………… 15
第二節 藝術才能班之相關理論…………………………… 20
第三節 休閒活動的意義與相關研究……………………… 24
第四節 休閒教育與休閒活動……………………………… 36
第五節 休閒活動滿意度之研究…………………………… 4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3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5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2
第五節 資料處理…………………………………………… 69
第六節 研究時程…………………………………………… 7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問卷回收及樣本分析……………………………… 73
第二節 學生參與休閒活動情形之分析…………………… 80
第三節 學生參與休閒活動時間之分析…………………… 82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學生休閒活動滿意度差異情形…… 86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1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23
第二節 建議………………………………………………… 129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137
英文部分……………………………………………………… 146
附錄
附錄一 休閒活動滿意度量表使用同意書………………… 149
附錄三 國小藝術才能班學生休閒活動滿意度調查問卷… 150

表 次
表1-1 藝術才能資優鑑定評量內容一覽表…………………………… 11
表2-1 休閒教育與十項基本能力之關係表…………………………… 39
表3-1 中部地區國民小學藝術才能班班級數統計表………………… 59
表3-2 樣本人數分配表………………………………………………… 61
表3-3 休閒活動滿意度量表項目分析法……………………………… 65
表3-4 休閒活動滿意度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66
表3-5 休閒活動滿意度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68
表4-1 問卷回收率表…………………………………………………… 73
表4-2 城鄉樣本分析表………………………………………………… 74
表4-3 班別樣本分析表………………………………………………… 74
表4-4 性別樣本分析表………………………………………………… 75
表4-5 年級樣本分析表………………………………………………… 76
表4-6 父親學歷樣本分析表…………………………………………… 76
表4-7 母親學歷樣本分析表…………………………………………… 77
表4-8 父親職業樣本分析表…………………………………………… 78
表4-9 母親職業樣本分析表…………………………………………… 79
表4-10 學生最常從事的休閒活動項目分析表……………………… 81
表4-11 平常日從事休閒活動之時間分析表………………………… 82
表4-12 假日從事休閒活動之時間分析表…………………………… 83
表4-13 假日參與休閒活動之時段分析表…………………………… 84
表4-14 休閒時間是否足夠分析表…………………………………… 85
表4-15 休閒活動滿意度及各層面平均數與標準差………………… 87
表4-16 城鄉學生之休閒活動滿意度平均數、標準差與t 考驗分析… 88
表4-17 班別學生之休閒活動滿意度平均數、標準差與t 考驗分析… 89
表4-18 性別學生之休閒活動滿意度平均數、標準差與t 考驗分析… 90
表4-19 不同年級學生之休閒活動滿意度平均數、標準差與t 考驗… 91
表4-20 父親學歷不同學生休閒活動滿意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3
表4-21 母親學歷不同學生休閒活動滿意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5
表4-22 父親職業不同學生休閒活動滿意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7
表4-23 母親職業不同學生休閒活動滿意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9
表4-24 不同休閒項目學生休閒滿意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1
表4-25 不同休閒項目學生休閒滿意度之事後比較………………… 102
表4-26 平日不同休閒時間休閒滿意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4
表4-27 假日不同休閒時間休閒滿意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6
表4-28 假日休閒活動時段休閒滿意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8
表4-29 休閒時間是否足夠休閒滿意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10
圖 次
圖3-1 本研究之架構圖………………………………………………… 58
圖3-2 研究流程圖……………………………………………………… 62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尹邦智(2005)。空服員休閒活動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孔建國、潘幸山、趙若男(2001)。從休閒輔導建立青少年人生視野-專訪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嚴祖弘博士。輔導通訊,66,1-4。
方文熙(2002)。舞蹈資優生的身心適應問題及輔導。資優教育,84,1-6。
王文科(1998)。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冉卉(2001)。周休二日休閒生活的輔導。輔導通訊,66,13-16頁。
王宗吉(2001)。從社會學觀點論運動與休閒教育。回饋,58,6-10。
王垠(2001)。談休閒輔導-以週休二日為例。輔導通訊,66,8-12。
王建堯(2001)。九年一貫課程中「休閒教育」的探討。台灣教育,602,28-32頁。
王彩鳳(2004)。國小舞蹈班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鳳美(2003)。屏東縣國民小學學生參與休閒活動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田秀蘭(2005)。兒童衝動性格、未來期待、休閒活動與違犯行為之相關研究。中華輔導學報,17,105-130。
白家倫(2005)。青少年性別角色特質、休閒態度與休閒阻礙間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高中職學生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地方制度法(2002)。中華民國94年6月22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400091911號令修正公布第57條條文。
余嬪(2000)。如何增進家庭休閒。測驗與輔導,160,3347-3350。
余明書(2006)。國小學童休閒阻礙和休閒參與之研究-以台北縣一所國小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吳文銘(2001a)。休閒教育觀之初探。國教新知,47(3),96-103。
吳文銘(2001b)。國民小學教師休閒教育觀之探討。國教之友,53(1),71-77。
吳明隆、陳樹城(2002)。國中生人格傾向、休閒活動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學生事務,41(1),61-70。
吳採霞(2004)。國中特殊才能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行政碩士班論文。
吳珩潔(2002)。大台北地區民眾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裕益(1999)。漫談休閒生活。學生輔導,60,90-93頁。
吳綿(2001)。談青少年休閒生活的輔導。師友,406,18-21。
吳澄波(2001)。尋找休閒的心靈地圖休閒活動的輔導功能。回饋,58,11-14。
呂其福(2000)。正視兒童的休閒教育。嘉縣國教,34,50-51。
呂建政(1999)。休閒教育的課程內涵與實施。公民訓育學報,8,181-196。
李玉卿(2001)。休閒輔導的個案研究。台灣教育,602,52-55。
李宗鴻(1998)。小學生休閒活動的探討-從隔週休二日談起。國教天地,126,53-57頁。
李宛諭(2004)。資優學生休閒教育之探討。資優教育季刊,93, 9-14頁。
李枝樺(2004)。台中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宜潔(2002)。國小美術班家長與教師對美術資優教育意見調查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
汪榮才(2001)。音樂資優學生表演焦慮之研究:表演焦慮反應類型、出現率,及相關因素之分析。國民教育研究集刊,7,1-67。
易國慶(2006)。偏遠地區青少年休閒參與、生活機能及生活滿意度相關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林佑隆(2006)。彰化地區國小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及滿意度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金城(2005)。國中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休閒活動之比較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重新(2001)。教育學。台北縣: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雪如(2007)。彰化縣國民中學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態度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
胡明哲(2008)。台南縣不同居住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對休閒認定、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徐淑美(2007)。雲嘉南地區國中藝術才能班音樂班學生休閒活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敏芳(2006)。與壓力共舞-國小音樂資優班學生壓力之研究。資優教育研究,6(1),69-88。
張嘉芬(2007)。台灣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生活發展任務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
張馨仁(2001)。資優生過度激動特質之研究。資優教育研究,1(2),45-70。
張馨仁譯,Enid Zimmerman著 (2006)。當前美術資優教育的議題-關於藝術才能資優教育的五個迷思。資優教育季刊,100,35-42頁。
張鐸嚴(1999)。從休閒生活中輔導青少年的情緒發展。空大學訊,235,131-146頁。
教育部(2006)。身心障礙暨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台北市。
教育部(2007)。智慧的父母-認識資優教育。台北市。
教育部(2007)。快活計畫-促進學生身體活動,帶給學生健康、活力與智慧。教育部96年7月台體(一)字第0960108965號。
許幼靜(2002)。我國國民中小學舞蹈班實施現況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48,85-93。
許建民(2001)。國小學童休閒內在動機、休閒知覺自由與休閒無聊感關係之研究。體育學報,31,115-124。
郭靜姿(1986)。資賦優異與特殊才能之區分。測驗與輔導,74,1369-1371。
陳代真(2002)。國中青少年家庭休閒活動與家庭凝聚力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大直地區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論文。
陳玉賢(1997)。淺談資賦優異兒童親職教育。特教園丁,13(2),46-49。
陳玉賢(1998)。從資優班招生-談資賦優異兒童鑑定的問題與因應。國小特殊教育,24,22-25。
陳玉賢(1999)。如何協助資賦優異兒童家庭。諮商與輔導,166,7-9。
陳秀慧(1999)。音樂資優班導師的角色。資優教育,72,30-33。
陳冠儒、李三仁(2003)。休閒與人類生命周期之探討。中華體育,17(4),144-152頁。
陳南琦(2000)。青少年休閒無聊感與休閒阻礙、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宸如(2004)。談特殊才能之視覺藝術(美育)才能優異學生的鑑定。美育,138,84-96。
陳惠文(1998)。「中小學廣設才藝班」之我見。國教世紀,183,36-39。
陳萬結(2003)。國中學生休閒活動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行政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連智源(2006)。兒童休閒認知與休閒參與特性之研究-以星星國小四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
彭臺臨(2006)。台灣地區國民運動行為與政策意涵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游又嘉(2004)。休閒教育成效與休閒滿意度之探討-以大葉大學和彰師大學生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世明、傅建三、傅嘉輝(2007)。私立美術館觀眾休閒動機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朱銘與鴻禧美術館為例。藝術學報:綜合類,3(1),185-203。
黃副殷(2003)。高雄市國中體育班學生休閒態度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薇如(2006)。國小資優班學生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現況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敏玲(2000)。推展青少年休閒生活輔導的新思維。測驗與輔導,3355-3356頁。
溫明正(2006)。資優生親師應有的角色扮演。師友,472,25-29。
葉乃嘉(2006)。研究方法的第一本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詹文娟(2000)。台灣國小資優生對自己能力、目標及挑戰的看法。新竹師院學報,13,281-309。
蔡典謨、薛育青(2005)。國小資優生資優標記接受度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資優教育研究,5(2),1-24。
鄭承伸(2001)。新竹市國民中學學生體適能對休閒行為之影響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益生(2004)。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休閒之調查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盈足(2005)。公務員週末之休閒涉入與其休閒滿意度關係之探討-以彰化地區鄉鎮市公所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賴秀月(1996)。我國中小學舞蹈資優教育實施現況。教育資料集刊,21,257-263。
謝秀華(2008)。如何推展國小休閒教育。北縣教育,63,69-71。
謝明材(2000)。高中體育班休閒活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倫煌(2006)。國小學童休閒類型參與、休閒自我調整與休閒效益體驗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謝揚明(2006)。肢體障礙者休閒阻礙與休閒需求相關之研究-以台中市地區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謝智謀、吳文銘(2002)。自我娛樂能力、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之線性結構關係模式之建構與驗證-以國小學童為例。體育學報,32,241-252。
羅明訓(1998)。桃園縣國小六年級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嚴祖弘(2001)。休閒生活的新思維。台灣月刊,217,4-7頁。
蘇郁惠(1998)。藝術資優教育的新走向:由藝術才能班設立標準之草案談起。國教世紀,183,17-21。
蘇龍曉(2002)。青少年階段休閒運動培養之探討。中華體育,16(2),110-115頁。
二、英文部分
Bishop,D.W(1970).Stability of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Leisure behavior:Analysis of Four Communities.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1),160-170.
Barron,F.(1972).Artist in the making.New York:Seminar Press.
Beard,J.G.& Ragheb,M.G.(1980).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2(1),20-33.
Blackburn,A.C. & Erickson,E.B.(1986).Predictable crises of the gifted student.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64,552-555.
Clark,G.A. & Zimmerman,E.D.(1988).Views of self,family background,and school:Interviews with artistically talented students.Gifted Child Quarterly,32(4),340-346.
Clark,G.A. & Zimmerman,E.D.(1992).Issues and practices related to identification of gifted and talented students in the visual arts.The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on the Gifted and Talented,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Franken,D.A.& Van Raaij,W.F.(1981).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ies.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3,337-352.
Gabrieal,M.A.(1988).Boredom:Exploration of a sevelopmental perspective.Clinical Social Work Journal,163,156-164.
Hurwitz,A.(1983).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in art a guide to program planning.Davis Publications,Inc.
Iso-Ahola,S.E.(1980).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Dubuque,Iowa:Williamm C.Brown.Publishers.
Marland,S.P.(1972).Education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Report to the congress by U.S. Commissioner of Education. Washington. 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Pierre Vrignaud, Denis Bonora, Annie Dreux(2005).Counselling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in France:Minimizing Gift and Maximizing Tal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unselling,27,211-228.
Ragheb,M.G.(1980).Interelationship among leisure participation,leisure satisfaction,and leisure attitude.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2(2),139-149.
Riddick,C.C.(1986).Leisure satisfaction precursors.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8(4),259-265.
Rea, L. M., & Parker, R. A. (1997). 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survey research. San Francisco, CA: Jossey Bass Publishers.
Sumption,M.R. & Luecking,E.M.(1980).Education of the Gifted.New York:Ronald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方文熙(2002)。舞蹈資優生的身心適應問題及輔導。資優教育,84,1-6。
2. 方文熙(2002)。舞蹈資優生的身心適應問題及輔導。資優教育,84,1-6。
3. 王冉卉(2001)。周休二日休閒生活的輔導。輔導通訊,66,13-16頁。
4. 王冉卉(2001)。周休二日休閒生活的輔導。輔導通訊,66,13-16頁。
5. 王垠(2001)。談休閒輔導-以週休二日為例。輔導通訊,66,8-12。
6. 王垠(2001)。談休閒輔導-以週休二日為例。輔導通訊,66,8-12。
7. 田秀蘭(2005)。兒童衝動性格、未來期待、休閒活動與違犯行為之相關研究。中華輔導學報,17,105-130。
8. 田秀蘭(2005)。兒童衝動性格、未來期待、休閒活動與違犯行為之相關研究。中華輔導學報,17,105-130。
9. 余嬪(2000)。如何增進家庭休閒。測驗與輔導,160,3347-3350。
10. 余嬪(2000)。如何增進家庭休閒。測驗與輔導,160,3347-3350。
11. 吳文銘(2001a)。休閒教育觀之初探。國教新知,47(3),96-103。
12. 吳文銘(2001a)。休閒教育觀之初探。國教新知,47(3),96-103。
13. 吳文銘(2001b)。國民小學教師休閒教育觀之探討。國教之友,53(1),71-77。
14. 吳文銘(2001b)。國民小學教師休閒教育觀之探討。國教之友,53(1),71-77。
15. 吳明隆、陳樹城(2002)。國中生人格傾向、休閒活動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學生事務,41(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