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131.239)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3 21:0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謝文宏
論文名稱: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er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iteracy and the Learning Adjustment of New-Immigrant Children in Elementary Schools
指導教授:黃木榮黃木榮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商業教育學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財務金融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68
中文關鍵詞:多元文化教育素養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
外文關鍵詞: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iteracynew-immigrant childrenlearning adjust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3
  • 點閱點閱:102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4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之關係。除探討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的內涵及現況,瞭解教師背景變項在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上的差異情形外,亦分析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之相關程度,與預測情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調查問卷」為工具進行研究,並以575位彰化縣之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調查所得資料分別以描述分析、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並得到以下數項結論:
壹、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之現況大致良好
貳、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會因教師的「性別」及「學歷」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參、教師對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的知覺會因教師的「性別」、「學歷」與「新移民子女教導數目」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肆、國小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具正相關。
伍、國小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能顯著預測「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er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iteracy and the learning adjustment of new-immigrant children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also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er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iteracy and the new-immigrant children’s learning adjustment. The researcher also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of teachers' background variables toward the teacher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iteracy and the new-immigrant children’s learning adjustmen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egree of relatedness and prediction of teacher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iteracy on the new-immigrant children’s learning adjustment, data was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as well.
This study adopt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employed the “Questionnaire regarding the study on the teacher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iteracy and the learning adjustment of new-immigrant children in elementary schools” as the research tool. 575 teachers from 175 elementary schools in Changhua County, Taiwan were randomly sampled in this study. The collected data was analyzed by using several quantitative methods, includ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ajor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er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iteracy and the new-immigrant children’s learning adjustment is good.
2.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genders and academics degree on teacher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iteracy.
3.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genders, academics degree,and number of new-emigrant children taught on the new-immigrant children’s learning adjustment.
4.The teacher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iteracy in elementary schools positively correlates with the new-immigrant children’s learning adjustment.
5. The teacher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iteracy in elementary schools could positively predict the new-immigrant children’s learning adjustment.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11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5
第五節 重要名詞釋義……………………………………………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新移民子女教育議題探討……………………………… 21
第二節 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46
第三節 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7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93
第二節 研究假設………………………………………………… 97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99
第四節 研究工具設計與實施……………………………………10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132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及「新移民子女」學
習適應之現況分析與討論………………………………135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師在多元文化教育素養上
之差異情形………………………………………………149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在知覺「新移民子女」
學習適應上之差異分析與討論…………………………171
第四節 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新移民子女」學
習適應之相關分析與討論………………………………195
第五節 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對「新移民子女」學
習適應之影響分析與討論………………………………199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211
第二節 研究建議…………………………………………………21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223
二、英文部份………………………………………………………240
附錄
附錄一 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新移民子女學習適
應調查問卷 (專家效度問卷)……………………………244
附錄二 學者專家審查意見彙整表 ………………………………252
附錄三 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新移民子女學習適
應調查問卷(預試問卷)…………………………………261
附錄四 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新移民子女學習適
應調查問卷(正式問卷)…………………………………265

圖 次
圖1-1 新移民子女出生數佔總出生數比例圖…………………………… 4
圖1-2 研究流程圖………………………………………………………… 14
圖2-1 臺閩地區外籍配偶人數按區域分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 28
圖2-2 多元文化教育的面向……………………………………………… 63
圖3-1 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關係
之研究架構圖……………………………………………………… 94
圖3-2 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關係
之研究架構修正圖 ………………………………………………128

表 次
表1- 1 新移民子女就讀國中小學生人數-按學年度分………………… 5
表2- 1 我國人與外籍人士結婚統計表………………………………… 25
表2- 2 臺閩地區歷年外籍配偶人數按國籍分與大陸(含港澳)配偶
人數……………………………………………………………… 26
表2- 3 2007年本國籍女性與新移民女性結婚年齡比較表…………… 29
表2- 4 2007年本國籍女性與新移民女性教育程度比較表…………… 30
表2- 5 臺閩地區近年嬰兒出生數按生母國籍分……………………… 33
表2- 6 就讀國中小之新移民子女人數-按父母國籍分……………… 34
表2- 7 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學生人數-按縣市別排序……………… 35
表2- 8 國內學者對多元文化教育的定義……………………………… 54
表2- 9 國外學者對多元文化教育的定義……………………………… 56
表2-10 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內涵比較表…………………………… 65
表2-11 「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相關研究摘要表………………… 69
表2-12 國內學者對適應的定義………………………………………… 76
表2-13 國外學者對適應的定義………………………………………… 77
表2-14 學習適應內涵比較表…………………………………………… 81
表2-15 「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相關研究摘要表…………………… 86
表3- 1 彰化縣國民小學各類型學校數目及其所佔比例表…………… 99
表3- 2 預試問卷發放與回收情形摘要表………………………………101
表3- 3 預試問卷有效樣本基本資料分析摘要表………………………102
表3- 4 正式問卷發放與回收情形摘要表………………………………103
表3- 5 正式問卷有效樣本基本資料分析摘要表………………………106
表3- 6 「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量表」題項分配表………109
表3- 7 「國民小學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量表」題項分配表…………110
表3- 8 專家效度審查名單………………………………………………112
表3- 9 專家效度意見統計表……………………………………………113
表3-10 「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117
表3-11 「國民小學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118
表3-12 「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121
表3-13 「國民小學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123
表3-14 「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量表」Cronbach’s α
值…………………………………………………………………125
表3-15 「國民小學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量表」Cronbach’s α
值…………………………………………………………………127
表3-16 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正式量表各層面題目分配
狀況………………………………………………………………129
表3-17 國民小學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正式量表各層面題目分配
狀況………………………………………………………………130
表3-18 國民小學教師基本資料各題目分配狀況………………………131
表4- 1 「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量表」填答情形之平均數
、標準差及排序摘要表…………………………………………136
表4- 2 國小教師在多元文化教育認知層面各題之平均數、標準差及
排序摘要表………………………………………………………138
表4- 3 國小教師在多元文化教學技能層面各題之平均數、標準差及
排序摘要表………………………………………………………139
表4- 4 國小教師在多元文化人際知覺層面各題之平均數、標準差及
排序摘要表………………………………………………………140
表4- 5 國小教師在多元文化班級經營層面各題之平均數、標準差及
排序摘要表………………………………………………………141
表4- 6 「國民小學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量表」填答情形之平均數
、標準差及排序摘要表…………………………………………141
表4- 7 國小教師知覺新移民子女在學習方法各題之平均數、標準差
及排序摘要表……………………………………………………143
表4- 8 國小教師知覺新移民子女在學習習慣各題之平均數、標準差
及排序摘要表……………………………………………………144
表4- 9 國小教師知覺新移民子女在學習態度各題之平均數、標準差
及排序摘要表……………………………………………………145
表4-10 國小教師知覺新移民子女在學習環境各題之平均數、標準差
及排序摘要表……………………………………………………146
表4-11 不同性別的國民小學教師在多元文化教育素養上之t檢定摘
要表………………………………………………………………150
表4-12 不同學歷的國民小學教師在多元文化教育素養上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153
表4-13 不同教學年資的國民小學教師在多元文化教育素養上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157
表4-14 不同職務的國民小學教師在多元文化教育素養上之t檢定摘
要表………………………………………………………………159
表4-15 有無親戚嫁娶外籍人士之國民小學教師在多元文化教育素養
上之t檢定摘要表……………………………………………… 161
表4-16 不同新移民子女教導數目的國民小學教師在多元文化教育素
養上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63
表4-17 不同相關多元文化教育課程或研習修習時數的國民小學教師
在多元文化教育素養上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66
表4-18 不同背景變項國民小學教師在多元文化教育素養上之差異情
形摘要表…………………………………………………………170
表4-19 不同性別的國民小學教師對「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知覺之
t檢定摘要表 ……………………………………………………172
表4-20 不同學歷的國民小學教師對「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知覺之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74
表4-21 不同教學年資的國民小學教師對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知覺之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80
表4-22 不同職務的國民小學教師對「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知覺之
t檢定摘要表 ……………………………………………………181
表4-23 有無親戚嫁娶外籍人士之國民小學教師對「新移民子女」學
習適應知覺之t檢定摘要表 ……………………………………183
表4-24 不同新移民子女教導數目的國民小學教師對新移民子女學習
適應知覺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87
表4-25 不同相關多元文化教育課程或研習修習時數的國民小學教師
對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知覺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90
表4-26 不同背景變項國民小學教師在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知覺上之
差異情形摘要表…………………………………………………194
表4-27 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與「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
之相關分析摘要表………………………………………………195
表4-28 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對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整
體」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201
表4-29 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對新移民子女「學習方法」
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202
表4-30 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對新移民子女「學習習慣」
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204
表4-31 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對新移民子女「學習態度」
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205
表4-32 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對新移民子女「學習環境」
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207
一、中文部分
王玉崙(2004)。美國多元文化教育-理論與實際。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永慈(2001)。社會排除:貧窮概念的再詮釋。社區發展季刊,95,72-74。
王宏仁(2001)。社會階級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1,99-127。
王秀紅、楊詠梅(2002)。東南亞跨國婚姻婦女的健康。護理雜誌,49,35-41。
王宗斌(1999)。訓練方式、電腦自我效能及學習型態對學習績效的影響-網頁設計時地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王聖雯(2006)。從多元文化看跨國婚姻家庭子女的生活場域經驗。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內政部戶政司(2008)。九十七年第二十一週內政統計通報(96年新生狀況分析(按發生日期統計))。2008年7月6日,取自: http://www.moi.gov.tw/files/news_file/week9721.doc
內政部戶政司(2009a)。內政統計週報98年第3周(97年國人結婚之外籍與大陸配偶人數統計)。2009年3月1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1990
內政部戶政司(2009b)。內政統計通報九十八年第六週(97 年嬰兒出生狀況統計)。2009年3月1日,取自http://www.moi.gov.tw/files/news_file/week9806.doc
內政部戶政司(2009c)。臺閩地區各縣市外籍與大陸配偶人數。2009年3月1日,取自http://www.immigration.gov.tw/OutWeb/ch4/static/st1-9-95.xls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總諮議報告書。臺北:行政院發展考核委員會。
朱嬿蓉(2007)。新移民,新契機-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信念與實踐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江雪齡(1996)。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江雪齡(1997)。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汪素娥(2005)。外籍配偶成人基本教育教材研究-以多元文化教育觀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呂美紅(2001)。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臺灣地區東南亞新娘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沈惠君(2004)。花蓮地區原住民國中生學習適應與升學 意願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何青蓉(2003)。跨國婚姻移民教育初探-從一些思考陷阱談起。成人教育,75,2-10。
何厚杰(2004)。我的班級是「聯合國」-對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的看法與建議。南縣國教,16,28-29。
何福田(2004)。為「新族群」構築教育前景。研習資訊,21(5),15。
何緯山(2007)。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余淑貞(2007)。臺北縣新移民女性的國中子女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臺北。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臺北:知城數位科技。
吳清山(2004,3月)。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月刊,6-12。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臺北:五南出版社。
吳清山、劉春榮(1995)。都會原住民兒童生活適應與學 習適應及其關聯研究。初等教育學刊,4,147-180。
吳雅玲(2002)。新臺灣之子的學前教育契機。教師月刊,441,13-16。
吳雅惠(2000)。教師多元文化教學信念與其運作課程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吳新華(1993)。適應的概念分析。初等教育學報,6,169-188。
吳錦惠(2005)。新臺灣之子的教育問題與課程調適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南。
李坤崇(1994)。國中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南師院學報,27,75-94。
李坤崇(1996)。學習適應量表指導手冊。臺北:心理出版社。
林君諭(2003)。東南亞外籍新娘識字學習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忠信(2001)。國小原住民學生學習適應之調查研究-以臺南縣原住民學生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林淑理(2000)。高職延修生自我概念、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淑莉(2007)。學前教師多元文化教學信念與實踐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華中(2004)。臺灣原住民族地區國中教師管教與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以桃竹苗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進財(1992)。城郊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榮俊(1998)。高雄市國民小學提早入學學生學習適應、行為困擾及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林麗琳(1995)。國小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學習風格、學習適應與學業成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邱世明(2006)。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與外籍配偶教育實務的激盪。北縣成教,23,4。
邱琡雯(1999,5月)。在地國際化:就讀嘉義地區國小補校的外籍新娘之社會生活。論文發表於南華管理學院亞太所主辦的「南華第一屆亞太學術研討會」學術研討會,嘉義。
周秀潔(2004)。外籍配偶子女的學校適應-教師的覺知與應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周美珍(2001)。新竹縣「外籍新娘」生育狀況探討。公共衛生,28(3),255-264。
洪于婷(2007)。從多元文化教育觀點研究教師教導新移民子女之經驗。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洪美玲(2001)。國小資優班學生學習策略之研究-以臺南市成功國小資優班為例。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柯乃文(2006)。臺東縣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之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俞筱鈞(譯)(1996)。Powell D. H.著。適應與心理衛生。臺北:楊智。
紀詩萍(2007)。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現況及其促進策略。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南。
徐玉浩(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學信念與多元文化教學效能感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高明珠(1998)。國小兒童親子關係、內外控人格特質、社會支持與其生活及學習適應相關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高叔清(2004),外籍配偶在臺現象對社區家庭教育與政策之啟示。社區發展季刊,105,151-153。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臺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族群與性別分析。騷動,4,10-21。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臺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9,45-92。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臺北:臺灣社會研究。
張芳全(2004,11月7日)。誰來關心外籍配偶與新臺灣之子。中央日報,9版。
張秋慧(2004)。跨文化家庭子女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學習適應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輔導活動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彰化。
張美珍(2007)。新移民子女父母管教態度、人際關係及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家蓉(2000)。原住民地區國中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之態度-從族群面向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家慶(2005)。高雄市國小成人教育教師多元文化教育 態度和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景媛(1988)。教學類型與學習類型適配性研究暨學生學習適應理論模式的驗證。教育心理學報,21,113-172。
張新仁(1982)。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麗質(2007)。臺北地區國民中學教師族群關係之多元文化教育態度的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許瑞芳(2007)。彰化縣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學校適應的覺知與輔導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東。
教育部(2005a)。外籍配偶就讀國小子女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結果摘要分析。2008年8月6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brief.pdf
教育部(2005b)。發展新移民文化計畫。2008年8月6日,取自: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topical.aspx?topical_sn=150
教育部統計處(2009a)。臺閩地區出生人口數。2009年3月1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overview75.xls
教育部統計處(2009b)。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分布概況統計(97學年)。2009年2月16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son_of_foreign_97.pdf
莫藜藜、賴珮玲(2004)。臺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的問題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5,55-65。
陳江松(2004)。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對多元文化教育知覺與實踐之 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伶艷(2000)。花蓮縣國小校長多元文化教育認知與實際辦學情形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陳美如(1991)。多元文化課程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的省思與作為。教育學刊,17,233-253 。
陳美如(2000)。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臺北:師大書苑。
陳美如(2001)。多元文化課程的現在與未來:一個學校的觀察。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1(1),60-80。
陳美如(2004)。側寫一位教師與異文化的相遇-從理解行動到發現。教育研究月刊,117,2-33。
陳美惠(2001)。彰化縣東南亞外籍新娘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英豪、林正文、李坤崇(1989)。國小學生學習適應量表編製報告。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36,1-12。
陳庭云(2002)。國際婚姻調適之研究:以印尼與越南新娘為例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滄鉦(2006)。新住民子女的同儕關係與學習適應之關係研究-以基隆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碩琳(2003)。目標導向、學習滿意度與學習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國立空中大學高雄學習指導中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憶芬(2003)。師資培育中的多元文化教育之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陳麗華(1996)。減低族群偏見課程與教學。載於國立花蓮師院舉辦之「多元文化與原住民教育課程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1-155),花蓮。
陳麗華(2000)。族群關係課程發展研究。臺北:五南。
陳寶玲(1998)。國小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觀點之研究-從族群關係面向探討。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莊采珂(1999)。多元文化課程方案的實施-學生經驗課程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莊明貞(1993)。美國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與實施。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頁225-250)。臺北:臺灣書店。
莊明貞(1995)。「多元文化教育」道德科的實施。國民教育,9(35),13-19。
郭丁熒(1988)。教師權力類型、學生參與心態與學生學校適應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郭添財(2005)。延伸「新住民問題」的思維。臺灣教育,639,31-32。
郭禎祥(1993)。多元文化觀與藝術教育。師大學報,39,545-582。
游麗滿(2007)。新住民教育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認知與專業成長需求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木蘭(2004)。為新弱勢族群散播希望的種子。師友月刊,441,20-25。
黃立婷(2005)。新住民社經地位、文化資本、教育期望對其子女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之關係研究-以臺北縣國小中高年級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正鵠、戴嘉南(1976)。高雄市國中課業負擔調查研究。輔導月刊,12,6-12。
黃弘彰(2007)。國小外籍配偶子女社會支持、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明華(2006)。異國婚姻家庭父母管教態度與其子女生活適應、創意生活經驗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怡樺(2007)。苗栗縣國民小學四位高學業成就新移民子女學習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
黃政傑(1995)。多元社會課程取向。臺北:師大書苑。
黃萬益(1975)。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之研究。新竹師專學報,2,184-254。
黃綺君(2007)。新竹市國民小學新移民子女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黃韻如(2004)。高雄市高中職學習障礙學生學習適應與學校支持系統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曾秀珠(2004)。外籍配偶教育課程規劃之芻議。社區發展季刊,105,227-234
楊艾俐(2003)。臺灣變貌-新移民潮。天下雜誌,271,94-102。
楊詠梅(2002)。臺灣印尼籍跨國婚姻婦女之健康關注。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楊傳蓮(2000)。國小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素養指標建構初步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楊錦登(1999)。生活適應之探討。國教輔導,39(2),45-55。
詹秀員(2006)。從多元文化教育觀點探討外籍配偶社區教育之理念與策略。載於玄奘大學教育人力資源與發展學系及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外籍配偶與社區學習(頁191-245)。臺北:師大書苑。
彰化縣教育局(2008)。彰化縣國小普通班資料一覽表。2008年11月6日,取自:http://schooldata.chc.edu.tw/normal.php
廖正宏(1985)。人口遷移。臺北:三民。
蔡立華(2009)。國小教師多元文化教育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屏東。
蔡春美(1975)。兒童智慧心理學。臺北:文景。
蔡純純(2006)。職前教師之多元文化素養研究:量表發展與現況分析。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蔡清中(2006)。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及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蔡雅玉(2001)。臺越跨國婚姻現象之初探。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蔡榮貴、黃月純(2004)。臺灣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與因應策略。臺灣教育,626,33-37。
潘淑娟(2003)。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觀點融入國小五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教學應用-以亞洲音樂為素材。國立臺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劉美芳(2001)。跨國婚姻中菲籍女性的生命述說。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劉美慧、陳麗華(2000)。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模式及其應用。花蓮師院學報,10,101-126。
劉茹敏(2005)。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的刻板印象及接納態度之研究-從多元文化教育觀點。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劉慧君(2005)。家庭內社會資本、自我概念、族群認同對臺東縣原漢學童學習適應之影響。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賴玉粉(1995)。花蓮縣原住民、非原住民國小學童學習適應與自我觀念之比較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賴怡珮(2007)。學前教師的多元文化素養及其與外籍配偶家長親師互動之相關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中。
賴建達(2002)。國民小學實施外籍新娘識字教育之研究-以一所山區小學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盧美貴(1982)。國小學生學習動機、態度困擾之調查分析。教與學,4(5),23-27。
謝幸芳(2001)。文化課程的省思。教育社會學通訊,29,29-33。
謝佩均(2001)。原住民國小高低學業成就生學習適應之比 較。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顏錦珠(2001)。東南亞外籍新娘在臺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簡茂發(1986)。大學生適應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集刊,28,1-10。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1)。多元文化教育。臺北:空大。
蘇吉勝(2006)。應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於異文化跨校班際交流之探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鐘重發(2004)。臺灣男性擇娶外籍配偶之生活經驗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二、英文部分
Arkoff, A. (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
Atwater, E. (1990).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Personal growth in a changing world .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anks, J. A. (1989).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In J. A.Banks & C. A. M. Banks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pp. 2-26).Boston: Allyn & Bacon.
Banks, J. A. (1993). Approaches to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reform. In J. A. Banks & C. A. M. Banks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 Issue and Perspectives. (pp. 195-213). Boston, MA : Allyn & Bacon.
Banks, J. A. (1996).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ransformative knowledge, and action: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New York:Teacher College Press.
Bennett, C. I. (1990). Comprehensiv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 MA: Allyn & Bacon.
Bennet, C. I. (1995). Comprehensiv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3rd. ed.) Boston, MA: Allyn & Bacon.
Brendam, G., & Bill, R. (2002). Social disadvantage and planning in the SydneyContext. Urban Policy and Research, 20(1), pp. 101-107.
Cuddy, M. E., Frame, C., & Devincentis, C. (1987). The effects of grade retention upon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of elementary childre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90572.).
Derlega, V. J., & Janda, L. H. (1986). Personal adjustment:The psychology of veryday life (3rd).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and Co.
Fisher, P. (1999). Teachers’ views of the nature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mplications for preservice teacher preparation. Journal of Reading Education, 27(1), 14-23.
Ford, D. Y., & Trotman, M. F. (2001). Teachers of gifted students: Suggested multicultural characteristic and competencies. Roeper Review, 23 (4), pp. 235-239.
Fullinwider, R. K. (1996). Public education in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Policy, theory, critiqu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ay, G. (1995). Curriculum theory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J. A. Banks & C. A. M. Banks(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pp. 25-43)New York:Macmillan.
Gordon, A. F., & Newfield, C. (1996). Mapping multiculturalism. Minneapolis,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Grant, C. A., & Ladson-Billings, G.(1997). Dictionary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Phoenix, AZ:Oryx Press.
Green, J. M. (1998). Educational multiculturalism, critical pluralism, and deep democracy. Theorizing multiculturalism: A guide to the current debate. Oxford: Blackwell.
Gundara, J. (1997). British perspective on intercultural policies and practice. Paper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aipei: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Hamilton, C. (1996). Multiculturalism as political strategy. In Gordon, A. F. & C. Newfield. (eds.). Mapping Multiculturalism. Minneapolis. (pp. 167-177). MN: Univeristy of Minnesota Press.
Hollander, E. P. (1967).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social psych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aplan, P. S., & Stein, J. (1984).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California: Wadsworth.
Kincheloe, J. L., & Steinberg, S. R. (1997). Changing Multiculturalism.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ieto S. (1996). Affirming diversity: The sociopolitical context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2 ed). New York: Longman.
Lee , J. (1999).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mentoring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students. 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 2(3), pp. 172-179.
Parker, J. G., & Asher, S. R. (1987). Peer relations and later personal adjustment: Are low-accepted children at risk?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2(3), 357-389.
Simons, J. A, Kalichman, S., & Santrock, J. W. (1994). Human adjustment. Madison,WIS : Brown & Benchmark.
Sleeter, C. E.(1996).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s socil activism. USA: Albany.
Vandell, D. L., & Hambree, S. E. (1994). Peer social status and friendship:independent contributors to children’s social and academic adjustment.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40(4), 461-477.
Zheng , X., & Berry, J. W. (1991). Psyc hological adaptation of Chinese sojourners in Canad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hy, 26(4), 451-47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永慈(2001)。社會排除:貧窮概念的再詮釋。社區發展季刊,95,72-74。
2. 王永慈(2001)。社會排除:貧窮概念的再詮釋。社區發展季刊,95,72-74。
3. 王宏仁(2001)。社會階級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1,99-127。
4. 王宏仁(2001)。社會階級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1,99-127。
5. 王秀紅、楊詠梅(2002)。東南亞跨國婚姻婦女的健康。護理雜誌,49,35-41。
6. 王秀紅、楊詠梅(2002)。東南亞跨國婚姻婦女的健康。護理雜誌,49,35-41。
7. 何青蓉(2003)。跨國婚姻移民教育初探-從一些思考陷阱談起。成人教育,75,2-10。
8. 何青蓉(2003)。跨國婚姻移民教育初探-從一些思考陷阱談起。成人教育,75,2-10。
9. 何厚杰(2004)。我的班級是「聯合國」-對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的看法與建議。南縣國教,16,28-29。
10. 何厚杰(2004)。我的班級是「聯合國」-對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的看法與建議。南縣國教,16,28-29。
11. 吳清山(2004,3月)。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月刊,6-12。
12. 吳清山(2004,3月)。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月刊,6-12。
13. 吳錦惠(2005)。新臺灣之子的教育問題與課程調適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南。
14. 吳錦惠(2005)。新臺灣之子的教育問題與課程調適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南。
15. 李坤崇(1994)。國中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南師院學報,27,7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