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131.239)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8 16: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奇玄
論文名稱:國小教師科技準備度、電腦自我效能與知識管理平台使用意願之關係
論文名稱(外文):Relationship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echnology Readiness,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Knowledge Management Platform.
指導教授:王怡舜王怡舜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管理學系所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9
中文關鍵詞:知識管理科技準備度電腦自我效能理性行為理論
外文關鍵詞:KM(Knowledge Management)Technology ReadinessCSF(Computer Self-Efficacy)TRA(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38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在目前資訊科技發達、網際網路便利、知識掛帥的時代,知識已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學校教育是一個知識傳播的園地,更是一個專業的組織,需要管理的專業智慧,如何使學校內教師的專業與知識幫助個人、組織及孩子成長,是學校推動知識管理的重大原由。因此近年來國內陸續成立許多知識管理平台,建構國小教師教學知識的無形資產。
本研究架構以科技準備度、電腦自我效能及理性行為理論為基礎,期望經由本研究瞭解國小教師知識分享心理準備因素,改進教師知識分享行為,提升教師知識管理效能與知識無形資產價值的參考依據。
本研究對象為台中市國小教師,採用便利抽樣調查,並以SPSS軟體加以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國小教師科技準備度的「樂觀主義」、「創新性」、「不安感」對於使用知識管理平台態度的影響是顯著且正向的。國小教師科技準備度的「不適應」對於使用知識管理平台態度的影響是顯著且負向的。(2)國小教師「使用知識管理平台態度」及「電腦自我效能」對於「使用知識管理平台意願」的影響是顯著且正向的。依本研究結果可知教育單位推動知識管理平台時應考量教師本身心理準備度及電腦自我效能,如此才能達到最大的效益。
目 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 謝 III
目 錄 IV
圖 索 引 VI
表 索 引 VII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知識 9
第二節 知識管理 16
第三節 科技準備度 24
第四節 社會認知理論 32
第五節 理性行為理論 42
第六節 計畫行為理論 44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7
第二節 研究假說 50
第三節 研究變項定義與衡量標準 52
第四節 問卷設計與內容 5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 65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69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分析 69
第二節 信度分析 75
第三節 效度分析 77
第四節 相關分析 80
第五節 徑路分析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8
第一節 結論 88
第二節 建議 90
第三節 研究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93
參考文獻 95
附錄 問卷內容 103

圖 索 引
圖1-1 本研究流程圖 8
圖2-1 內隱與外顯知識的轉換 14
圖2-2 知識管理重要元素架構圖 19
圖2-3 科技準備度架構圖 28
圖2-4 個人、環境、行為三者交互作用,互為因果關係圖 33
圖2-5 效能信念與結果預期間的關係 39
圖2-6 電腦自我效能之研究模式 40
圖2-7 理性行為理論架構圖 43
圖2-8 計畫行為理論架構圖 45
圖2-9 分解式計畫行為理論(DTPB) 46
圖3-1 本研究架構圖 50
圖3-2 問卷編製流程圖 58
圖4-1 本研究各變項徑路圖 86

表 索 引
表2-1 西方社會對於知識的各種看法 11
表2-2 內隱與外顯知識主要特性差異 13
表2-3 知識的主要特色 15
表2-4 各學者對於知識管理的定義 17
表2-4 各學者對於知識管理的定義(續) 18
表2-5 台灣現今國民國小教師知識管理平台現況 20
表2-5 台灣現今國民國小教師知識管理平台現況(續) 21
表2-5 台灣現今國民國小教師知識管理平台現況(續) 22
表2-5 台灣現今國民國小教師知識管理平台現況(續) 23
表2-5 台灣現今國民國小教師知識管理平台現況(續) 24
表2-6 消費者對科技產品存在八個自相矛盾的議題 26
表2-7 科技準備度量表(TRI) 28
表2-7 科技準備度量表(TRI)(續) 29
表2-7 科技準備度量表(TRI)(續) 30
表2-7 科技準備度量表(TRI)(續) 31
表3-1 問卷前測各變項內部一致性信度 58
表3-2 問卷問項對照表 60
表3-1 問卷問項對照表(續) 61
表3-1 問卷問項對照表(續) 62
表3-1 問卷問項對照表(續) 63
表3-3 CRONBACH’S Α 係數之參考指標表 66
表4-1受試者性別分佈表 69
表4-2受試者擔任職務分佈表 70
表4-3受試者年齡分佈表 70
表4-4受試者服務年資分佈表 71
表4-5受試者學歷分佈表 71
表4-6受試者學校規模分佈表 72
表4-7受試者使用電腦經驗分佈表 73
表4-8受試者使用網路經驗分佈表 73
表4-9各構面各問項之敘述性統計分析 74
表4-9各構面各問項之敘述性統計分析(續) 75
表4-10 衡量變數之信度分析表 76
表4-10 衡量變數之信度分析表(續) 77
表4-11 KMO與BARTLETT檢定 78
表4-12 衡量變數之因素分析表 79
表4-13 各研究變項相關性分析表 80
表4-14 研究變項自變項與依變項之相關分析表 81
表4-15 第一個複迴歸分析係數(A)表 83
表4-16 第一個複迴歸分析模式摘要表 83
表4-17 第二個複迴歸分析係數(A)表 84
表4-18 第二個複迴歸分析模式摘要表 85
表4-19 結構模式之路徑係數與假設驗證 87
壹、中文部份
尤曉鈺(2001)。國民小學知識管理現況之調查研究—以台北市和嘉義縣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王世璋(2001)。知識經濟與教育行政。教育資料與研究,43,111。
王如哲(2000)。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以教育領域及其革新為例。台北市:五南。
王如哲(2000)。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以教育領域及其革新為例。台北市:五南。
王如哲、黃月純譯(Edward Sallis, Gary Jones著)(2004)。教育知識管理。台北市: 五南。
王誕生、林柏章(2001)。教育界推動知識管理的可行策略與做法。師友,408,48-51。
台中市九年一貫教學資源網http://etoe.tceb.edu.tw/
台北市益教網http://etweb.tp.edu.tw/
台東縣多媒體教學資源平台http://media.hsjh.ttct.edu.tw/resource/
台南市學習資源網http://content.tn.edu.tw/index.jsp
白景文(2000)。知識管理創造智慧企業。管理雜誌,315,66-68。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1)。知識經濟發展方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出版。
吳明隆(2005)。SPSS 統計應用實務。臺北市,松崗出版。
吳孟珊(2007)。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對聽覺障礙者職業適應之影響。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論文。
吳清山(2001)。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2,1-15。
吳清山(2004)。學校推動知識管理策略之研究---以國民小學為例(II)。(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92-2413-H-133-003-)
吳清山、黃旭鈞(2000)。學校推動知識管理策略初探。教育研究月刊,77,18-32。
吳統雄(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第2版。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亞卓市http://www.educities.edu.tw/
周文賢(2002)。多變量統計分析:SAS/STAT使用方法。臺北市:智勝文化。
周文賢(2005)。統計學再版。臺北市:智勝文化。
林東清(2005),資訊管理-e化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台北市:智勝文化。
花蓮縣教師社群服務網http://teacher.hlc.edu.tw/index.asp?m=Welcome
思摩特網http://sctnet.edu.tw
秦夢群(2002),知識經濟在教育發展上的角色與策略。中等教育,第53(3), 64-82。
高雄市九年一貫資源網http://www.ceag.kh.edu.tw/htm/index.htm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重訂版。台北市:東華書局。
教育部六大學習網http://learning.edu.tw/sixnet/
教育部-國教專業社群網http://teach.eje.edu.tw/
教育部學習加油站http://140.111.1.213/old_content/index.htm
梁茂森(1998)。國中生學習自我效能量表之編製。教育學刊,14,155-192。
陳玉玲(1995):目標設定、目標投入與自我效能對國小學生數學表現的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炳男(2003)。推動知識管理策略之探討。學校行政,27,3-36。
傅振焜譯(1994)。後資本主義社會。 Peter F. Drucker著。台北:時報文化。
黃秀君(2001)。知識經濟對學校教育之影響與因應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41,29-34。
黃新元(2008)。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及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化工產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碩士論文
黃營杉. 汪志堅譯(2002)。研究方法。Fred N. Kerlinger.Howard B.Lee著。台北市:華泰文化。(2000)
勤業管理顧問公司 (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 原著;劉京偉譯(2000),「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商周出版。
楊清閔(2000)。知識活動下的人力資源策略。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葉人偉(2004)。消費者科技準備度與網路銀行使用意願關聯性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謝宏賜(1999)。以社會認知理論探討網路搜尋策略。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論文。
貳、英文部份
A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2), 1991, pp. 179-211.
Ajzen, I. and Fishbein M. (1980), 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Ajzen, I., “From Intentions to Acti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J.Kuhl and J. Bechmann(Eds.), Action-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Springer, Heidelberg, 1985, pp.11-39.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w, 84(2), 191–215.
Bukowitz, W. R. & R. L. Williams (1999).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fieldbook. London: Prentice Hall.
Compeau, D.R. and Higgins, C.A. (1995a). Application of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to training for computer skill.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6(2), 118–143.
Compeau, D.R. and Higgins, C.A. (June 1995b). Computer self–efficacy: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and initial test. MIS Quarterly, 19, 189–211.
Desouza, K. C., 2003, Facilitating Tacit Knowledg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 Vol. 46, No. 6, 2003, pp.85-88.
Gesell, A. L. (1928). Infancy and Human Growth. NY: Macmillan.
Glantz, D. (1999). The National Technology Readiness Survey:1999-Executive Summary. Retrieved December, 2004, from Rockbridge Associated Inc. Web Site:http://www.rockresearch.com/Technology_Readiness/executive_summary/executive_summary.html
Godding,P.R.&Glasgow, R. E.(1985). Self-efficacy and outcome expectance as predictors of controlled smoking status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Hendriks, P., “Why share knowledge? The influence of ICT on motivation for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Vol. 6, No.2, pp.91-100(1999).
Huber, G. P. (1991),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 Contributing Process and the Literatures," Organizational Science , 2, pp 88-115.
Narsavage, G., & Idemoto, B. K. (2003). Smoking Cession Interventions for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ardiopulmonary isorders.Online Journal of Issues in Nursing, 8(2), 16.
Nonaka, I. & H. Takeuchi(1995).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ffsey, 1997, Knowledge Management: Linking People to Knowledge for Bottom Line Results.,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1(2),pp. 113-122.
Parasuraman, A. (2000). Technology Readiness Index (TRI): A Multiple-Item Scale to Measure Readiness to Embrace New Technology.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4), 307-320.
Polanyi,M.,Personal Knowledge.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
Polanyi,M.,The Tacit Dimension,London : Routledge & Kegan Paul,1966.
Shunk, D.H. (1989). Self–efficacy and cognitive skill learning. In C. Ames & R.Ames (Eds.), Research on motivation in education, 3, Gals and cognitions,13–44.
Sveiby, K. (2000) Measuring intangibles & intellectual capital: an emerging first standard. [On-Line] (http://www.sveiby.com.au/Emerging).
Taylor, S., & Todd, P.A., “Decomposition and Cross Effects i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 Study of Consumer Adoption Inten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Vol.12, 1995b, pp.137-155.
Walker, C. A. (2004). Change Readiness: A Construct to Explain Health and Life Transitions. Journal of Theory Construction and Testing, 8(1), 26-33.
Woolfolk, A. E. & Hony, W. K. (1990). Prospective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beliefs about contr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 81-9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