ㄧ 、中文文獻
尤增輝 1976 鹿港斜陽 ,彰化:大昇出版社。
石原照敏、吉兼秀夫、安福惠美子著,張瑋琦等譯 2005 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
台北:品度。
江彩禎 2002地方經濟發展推動機制之探討-以推動觀光發展為例,成功大學
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珮儀 2002當代觀光凝視的建構─以鹿港古蹟旅遊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朱道力、薛雅惠 2006 旅遊地理學,台北:五南。
朱容慧 2001國人對文化資產保存法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鹿港地區為例,文化
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會承 2007 台灣文化資產保存的關鍵史事,新活水,p4-11。胡幼慧2004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施添福2000 鹿港鎮志-地理篇,鹿港鎮:鹿港鎮公所。
段義孚著 周尚意、張春梅譯 2005 逃避主義,台北:立緒。
夏鑄九 1998 台灣的古蹟保存:一個批判性回顧,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
張慶龍 2007 古色古香的鹿港,研習論壇月刊,p41。陳秀萍2001觀光空間的商品化-以日月潭地區為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研究
所碩士論文。
陳仕賢 2007 鹿港歷史散步,鹿港:鹿水文史工作室。
陳炤華 2002 彰化縣鹿港鎮地區性觀光市鎮的發展機制與策略建議之研究,彰化
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程家祿 1993真實與想像─對「古蹟」的再思考,余光弘編:鹿港暑期人類
學田野工作教室論文集,中研院民族所。
康原 2006 鹿港工藝地圖,彰化縣文化局。
鹿港鎮公所1983〈鹿港古老市街維護區之研究〉,《變更鹿港福興都市計劃鹿港
部份(古老市街維護)計劃書》,鹿港鎮公所。
黃輝銘 2005地方政府辦理節慶活動振興觀光文化產業策略之研究-以鹿港慶端陽為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所碩士論文。黃靖雅 2001鹿港龍山寺對遊客文化觀光吸引力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黃世祺 1996 鹿港古蹟保存區政策過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游千慧2005商圈營造對地方發展之影響-以內灣為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
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久玲 2002,文化是好生意,台北:臉譜出版。
梁炳琨 2003 全球化的地方制度與地方銷售-文化經濟觀點,中台學報,14: 23-41。
梁炳琨、張長義 2004 地理學的文化經濟與地方再現, 地理學報,35: 81-99。梁炳琨、張長義 2005 原住民族部落觀光的文化經濟與社會資本:以山美社區為
例,地理學報,39: 31-51
葉大沛 1997 鹿港發展史,鹿港:左羊出版社。
楊敏芝 2001 地方文化產業與地域活化互動模式研究-----以埔里酒文化產業為
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博士論文。
廖淑容、周志龍 2000a 文化產業生根與地方發展,都市與計劃,27: 117-139。
廖淑容 2005 全球化、國家調節與台灣縣市地方發展,都市與計畫。32:26-56。
漢寶德 1978 鹿港古風貌之研究,鹿港文物維護及地方發展促進委員會。
漢寶德 1981 鹿港古風貌維護區之研究,鹿港文物維護及地方發展促進委員會。
漢寶德 2001築人間─漢寶德回憶錄,天下文化。
閻亞寧 1990 古街維修的鹿港經驗,雅砌月刊 ,7 月號,頁57-59。
閻亞寧 1996 鹿港歷史街區的空間特質與保存 ,文化資產、古蹟保存與社區參
與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文建會。
閻亞寧 1996鹿港古市街保存工作的策劃與執行,文化資產、古蹟保存與社區參
與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文建會。
蔡菱芳 2007 高高屏「文化觀光產業」規劃與開發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遲景才1998 改革開放二十年--旅遊經濟探索,’廣東:廣東旅遊出版社。
劉大和、黃富娟 2003 文化觀光的型態及其探討,智邦網站。
賴志彰 2004 鹿港市街歷史變遷之界面研究,彰化研究兩岸學術研討會鹿港研
究論文集。
顏亮一 2005 全球化時代的文化遺產-古蹟保存理論之批判性回顧,地理學報,42:1-24。
顏芳姿 1993 鹿港王爺與暗訪初探,鹿港暑期人類學田野工作教室論文集,台
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蘇一志1997恆春地區觀光遊憩空間之演化-社會作用者與空間生產的關係,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觀光局 2001 觀光政策白皮書,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Throsby, D. 2001 Economics and Culture, 張維倫、潘筱瑜、蔡宜真、鄒歷安譯
2003 文化經濟學, 台北: 典藏雜誌社。
二、英文文獻
Britton, D.1991 Tourism, Capital and Place:Towards a Critical Geography of Tourism,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9:451-478
Cole ,S 2007 Beyond authenticity and commodific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4(4): 943-960.
Cohen , E. 1988. Authenticity and commoditization in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5: 371-385.
Craik, J. (1997). The cultural of tourism, In Rojek, C. & Urry, J. Tourism Cultures.: 113-154 ,London: Routledge.
Hughes, H. 1996 Redefining Cultural Tour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3
(3):707-709.
Hall , C.M. and Page S.J. 1999 The Geography of Tourism and Recreation ,
London:Routledge.
Kneafsey, M. 2001. Rural cultural economy tourism and social relat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8(3): 762-783.
Medina,L 2003 Commoditizing culture tourism and Maya identity,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0(2):353-368.
MacCannell, D. 1976 The tourist. London:MacMillan.
Ray, C. 1998. Culture,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erritorial rural development,
Sociologia Ruralis, 38(1): 3-20.
Smith, V. 1989 Host and gue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Philadelpia: Pennsylvania press.
Urry, J.(1995)Consuming Place, London:Rout ledge.
Urry, J. 2001. The Tourist Gaze: Leisure and Travel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London:Sage .
Zukin 1995 The Cultures of Cities,London:Blackwell
三、報紙資料
聯合知識庫(1950-2008)(聯合報、聯合晚報、經濟日報),檢索鹿港、鹿港龍山寺、
鹿港古蹟保存區、鹿港慶端陽等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