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0 21:5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晋誠
研究生(外文):Chin-Cheng Hsu
論文名稱:新市鄉地方發展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Reasearch on Sinshih Township’s Local developing
指導教授:李佩倫李佩倫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Pei-Lun Le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嘉義大學
系所名稱:史地學系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歷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2
中文關鍵詞:台南科學園區人口變遷地方發展新市鄉
外文關鍵詞:Tainan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Demographic ChangeLocal DevelopmentSinshi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56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從地方發展觀點出發,主要針對新市鄉的社會環境結構作分析,研究近60年來新市鄉整體之變化,並利用問卷方式,探討當地居民對於近年來『台南科學園區』之設立與進駐,對新市鄉發展影響之觀感。研究目的如下:
(一)、人口變遷影響層面。
(二)、村里發展情形。
(三)、產業影響層面。
(四)、商店街與生活機能。
(五)、南科設立至今已經有13年之久,居民與南科之間的關係及互動程度。

根據研究顯示,不管是否有台南科學園區的進駐,對於新市鄉來說,其進步都是非常顯而易見的,然而科學園區的進駐,其最大貢獻即為幫助新市鄉的產業類型做轉型,漸漸的從第一級產業躍升為以第二、三級產業為主的鄉鎮後,再做一次產業升級的動作。

就歷史發展演變來說,在農作物方面,從糧食作物慢慢轉為經濟作物;牲畜的飼養不再是以往的傳統經營,現在已經進入了商業性的混合農業型態;在人口方面,從大戶人家轉變為小家庭類型,更進入了所謂的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問題逐漸需要被社會所關注。

村里發展方面,不再僅限於中心地帶,外圍地區也受到了重視,因而發展了起來。新市鄉的土地,也因著南科的進駐而快速水漲船高,昔日務農的老農夫們,迅速成為了身價不凡的千萬大富翁,這是南科進駐前無法想像到的事情。而市中心街道發展的趨勢,逐漸從單一飲食及少量娛樂性,轉變為多樣的類型,可惜仍舊無較高級(例如百貨公司、地區性醫院……)的生活機能中地之出現。街道區也有過於擁擠的問題,以及無法擴展延伸至新市火車站一帶,使之連成一體。

而在南科進駐本鄉歷經13年後,仍無法融入當地居民的生活,反而形成了一個新的圍籬城鎮,這也是科學園區『經濟發展』與當地民眾『互動』之間,存在已久的老掉牙問題,急需地方與政府合力去解決,不能光只是會嘴上嚷嚷而已。
This research i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ocal development, and it is directed primarily to analyze the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structure, studying the overall change of the Sinshih Township over the last 60 years. Besides, we utilized questionnaires to probe into local inhabitants’ impressions of the influence of establishing and garrisoning of the "Tainan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nshih Township. The research purposes are as follows:
(1)、The levels of influence in demographic change.
(2)、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3)、The levels of influence in industry.
(4)、The shopping arcade and the function of living.
(5)、Tainan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had been established for 13 years, how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residents and Tainan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and the extent of their interaction.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no matter whether Tainan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had been established, it is obvious that the progress of Sinshih township. However,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of Tainan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is to help the Sinshih Township’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Step by step, Sinshih Township was promoted to mainly on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sector villages from the primary sector one, and then Sinshih Township upgrade industries.
For history developing and evolving part, in the matter of crops, it transformed from grain crops to the cash crops gradually; the way of raising livestock is not traditional management anymore, because it has already changed into commercial mixed farming; in population, the type of a family has changed from extended family into the nuclear one. Also, the society has become an aging one, and the aged population issue needs to be paid close attention.
In respect of the village development, it is no longer only limited to the centre area, and outskirts also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so the village has developed. The land value of Sinshih Township also increases quickly because of Tainan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had been established. Some old farmers, who live on farm in the past, had become billionaire rapidly, and the situation was unable to imagine before Tainan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occupied. And the trend of street development of city center is from one diet and less entertaining to various types. But it's a pity that there is still no more higher (such as the department store, regional hospital……) function of living central place. In addition, the street area is overly crowded, and the shopping arcade is unable to extend to the area of Sinshih’s railway station, so the shopping arcade can’t join together.
Tainan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Sinshih for 13 years. Instead of incorporating with the local inhabitants’ life, it had formed a new isolated town. This is an obsolete problem which exists for a long time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ainan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and the local inhabitant’s " interaction ". It needs local cooperate with governm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all bark and no bite will no doubt end up nothing.
前言-----------------------------------------------------------------1
第一章 緒論-----------------------------------------------------------2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流程圖--------------------------------------------10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研究區歷史概述--------------------------------------24
第一節、文獻回顧----------------------------------------------------24
第二節、研究區概述--------------------------------------------------30
第三節、歷史沿革與各村簡介------------------------------------------37

第三章 社會環境結構分析----------------------------------------------55
第一節、人口結構與變化----------------------------------------------55
第二節、產業結構與發展----------------------------------------------64

第四章 發展歷程及南科與居民關係--------------------------------------87
第一節、道路與建地變化----------------------------------------------87
第二節、主要街道區商店統計與分佈-----------------------------------101
第三節、台南科學園區設立與新市鄉之關係-----------------------------10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30
附錄一、新市鄉主要街道區商店分類表-----------------------------------135
附錄二、問卷內容-----------------------------------------------------147

徵引文獻-------------------------------------------------------------149
一、論文-----------------------------------------------------------149
二、期刊-----------------------------------------------------------150
三、專書-----------------------------------------------------------150
四、英文文獻-------------------------------------------------------151
五、地圖-----------------------------------------------------------152
六、網路參考資料---------------------------------------------------152
一、中文文獻
01、王冠棠(1998),《台南科學園區設立對高科技與關聯產業人口空間分佈影響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02、江佩蓉(2005),《台中市中區人口遷移及遷入人口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03、吳育臻(1987),《新竹縣大隘三鄉聚落與生活文化的變遷》,台北,台師大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04、邱程瑋(2002),《探討台南科學園區與地方產業關聯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系碩士論文。
05、林玉英(2005),《台中縣大甲鎮人口變遷之研究:1946∼2003》,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06、周麗娜(2004),《台南縣佳里鎮的土地開發與聚落發展》,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07、柯大鈞(2001),《新鄉科學工區園區對周遭工業區影響之研究》,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08、柯文勝(2001),《都會區內非核心都市遷入人口之研究-以台南縣永康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09、陳季媛(2006),《科學工業園區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中部科學工業園區台中園區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張素瑤(1998),《新鄉縣湖口鄉的聚落形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11、黃靖娥(2005),《台中縣太平市人口成長之空間特性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12、陳莉菁(2005),《雲林縣斗六市人口成長與分布的研究(西元1905∼2000年)》,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13、梁鳳如(2004),《台南科學工業園區發展及其與周邊地方發展關連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14、曾伯元(2005),《中部科學工業園區台中基地與周邊地區空間整合之研究》,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5、葉怡君(2006),《南部科學園區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與高科技企業投資三邊關係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16、葉慈青(2004),《從環境社會學觀點探討科學園區設置對週邊環境之影響-以竹南與頭份兩鎮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村規劃系碩士論文。
17、楊尚瑜(2006),《台灣地區科學園區遭半城化現象初探》,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論文。
18、楊俊煌(2005),《以台南科學園區推動地方經濟永續發展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所政策組碩士論文。
19、楊長青(2004),《新竹科學園區的設置對新竹地區空間結構之影響--以竹北市為例》,臺中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20、蔡長山(2003),《台南科技工業區再發展與轉型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21、葉韻翠(2005),《臺中市的都市發展(1887∼200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22、劉淑芬(2006),《台中縣后里鄉土地利用變遷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23、鍾瑛霖(1998),《林邊溪中游的拓墾與聚落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24、顏純純(2005),《勞工流動對台南科學園區周圍勞動市場之影響分析》,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期刊
01、孔慶麗(1994),《嘉南沿海養殖村落的生態變遷-以虎尾寮為個例研究》,北,師大地理研究報告:22。
02、丘逸民(2001),《大台北地區水利開發的歷程與河岸原利用問題的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35,頁21-62。
03、林顯榕(2005),《台北市地下街的空間區位與消費者行為》,師大地理研究報:42,頁49-70。
04、孟靜(1988),《洛杉磯大都會一個市郊聚落演化之探討-以喜瑞都(Cerritos)為例》,師大地理研究報:14,頁201-217。
05、施雅軒(2003),《初探客家區域的重建》,台北,全球客家地域學術研討會,頁153-183。
06、施添福(1991),《臺灣竹塹地區傳統稻作農村的民宅:一個人文生態學的詮釋》,台北,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7,頁39-62。
07、陳國川(1988),《新竹市非農產業活動的性質與分布》,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4,頁123-164。
08、陳國川(1989),《新市地區中地系統的結構和消費行為的地點指向》,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5,頁145-180。
09、趙建雄(1995),《從都市叢林裡的新新人類談後現代的人地關係》,師大地理研究報告:24,頁171-189。
10、廖依俐(2002),《桃園都市景觀的詮釋-以巨蛋、景福宮為例》,師大地理研究報告:37,頁73-94。
11、潘朝陽(1996),《大湖地方性的構成-歷史向度的地理詮關-》,師大地理研究報告:25,頁1-41。
12、蘇純繒、丁秋瑤(2008),《運用管制圖於受試者能力測驗之試題品質分析》,測驗統計年刊:16,頁75-88。

三、專書
01、小鹽真司著,陳耀茂編審(2006),《心理&市調資料的SPSS.AMOS使用手冊》,台北市,鼎茂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02、王必修,《重修台灣縣志》,卷12,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84,頁397。
03、白呂納(Jean. Brunhes),1935,《聚落之發展與道路之加密,互為因果,人地學原理》,任美鍔、李旭旦譯,台北市:國防研究院。(原著出版年:1912年)
04、台南縣政府(1949∼2007),《台南縣統計要覽》,新營:台南縣政府。
05、丘逸民(2001),《地理學初級統計》,地理研究叢書第27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06、行政院主計處(1976∼2001),《台閩地區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報告》,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07、郁永河,《裨海紀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頁14。
08、施添福(1987),<蘭陽平原傳統聚落的分類及其意義>,《蘭陽平原的傳統聚落-璠論架構與基本資料上、下冊》,宜蘭文獻叢刋2,宜蘭縣文化中心。
09、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精華書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前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10、郭信霖、許淑卿編著(2006),《統計學概論》,臺北市,華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96),《臺灣地名辭書卷七:臺南縣》,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國史館臺灣文獻。
12、黃建鈞、陳莉淇、蘇映朱、林雅茵(2002),《白蓮霧之百年物語(I)─新市白蓮霧老樹地圖》,新
市;白蓮霧社區工作室。
13、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著,《台灣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2。
14、張紘炬(2007),《抽樣方法與調查分析》,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5、新市鄉公所(2003),《變更新市都市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案說明書》,新市鄉公所。
16、新市鄉公所(2006),《新市鄉志》,新市鄉公所。
17、新市鄉公所主計室(1999∼2007),《臺南縣新市鄉統計要覽》第1∼8期,新市鄉公所。
18、新化郡役所,《新化郡概況(昭和四年)》,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頁10。
19、鄭仁義,《新市兒童-新市國小創校七十一週年特刊》,新市:台南縣新市國小慶祝創校七十一週年籌備委員會,1990。
20、劉建哲(1992),《非都市土地鄉村區之劃定及規劃利用模式之研究》,臺灣省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21、墨爾著,鄭稚厚譯(1998),《統計,讓數字說話!》,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2、戴謙,劉瑞珍,溫秀嬌,(2002),《振動的感覺從養鴨人家到南科的心路歷程》,臺北市,牛頓出版公司。

四、英文文獻
01、David C. Howell,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Psychology, Thomson Higher Education,2007.
02、J. S. Eade, Economic Miracles and Megacities: The Japanese Model and Urbanization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s, Understanding The City-Contemporary And Future Perspective,BLACKWELL,p.222-243,
03、Linn, R. L., & Gronlund, N. E.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in teaching (8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Merrill,2000.
04、Mehrens, W. A., & Lehmann, I. J.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and Pshchology(4th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1991.
05、Michael Peter Smith, power in Place: Retheorizing the Local and the Global, Understanding the City-Contemporary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Blackwell,p109-130.
06、Noll V.H., Scannell, D. P.& Craig,R.C.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4th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1979.
07、Chris Pickvance,State socialism, Post-socialism and their Urban Patterns: Theorizing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Experience, Understanding the City-Contemporary and Future Perspectives,UK: Blackwell,p183-203.

五、地圖
01、內政部土地測量局(1986),《經建版二萬五分之一地形圖-臺南市(北部)、新化,第一版》,台北市,內政部。
02、內政部土地測量局(1994),《經建版二萬五分之一地形圖-臺南市(北部)、新化,第二版》台北市,內政部。
03、內政部土地測量局(1999),《經建版二萬五分之一地形圖-臺南市(北部)、新化,第三版》台北市,內政部。
04、上河文化團隊製作群(2008),台灣地理人文主覽圖-南島,台北縣,上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六、網路參考資料
01、「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 (第8次修訂)」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3759&ctNode=3213)
02、南科管理局(http://www.stsipa.gov.tw/web/)
03、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04、National Statistics Republic of China(Taiwan) (http://eng.stat.gov.tw/lp.asp?ctNode=3278&CtUnit=388&BaseDSD=7)
05、邱永漢工業區簡介(http://idbpark.moeaidb.gov.tw/chinese/Research/Annals_Journal/journal/027/027-031.htm)
06、鄭益謙(1997),我國撲滅豬瘟及口蹄疫的重要性,
(http://www.angrin.tlri.gov.tw/goat/GFA9012/GFA9012a/gfa9012ap8.htm)
07、台南縣七大工業區
(http://119.160.243.125/search/cache?ei=UTF-8&p=%E6%96%B0%E5%B8%82%E5%B7%A5%E6%A5%AD%E5%8D%80&u=idipc.web.club.tw/tnhg2.htm&w=%E6%96%B0+%E5%B8%82+%E5%B7%A5%E6%A5%AD%E5%8D%80&d=HU0nMExISk1n&icp=1&.intl=tw)
08、新市國小網站(http://www.ss6es.tnc.edu.tw/)
09、大社國小網站(http://www.ds2es.tnc.edu.tw/xoops2/)
10、南科實中國小部網站(http://163.26.206.134/xoops224/)
11、http://muse.lib.ncku.edu.tw/muse/servlet/MusePeer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