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丁玲琍(2009),民俗活動與觀光吸引力的創造-以雲嘉南王爺信仰活動為例,國立嘉義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王文正(2006),產品知識及品牌形象對購買意願的影響-產品類別的干擾效果,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妙如(2005),消費者自我意象一致性與旅遊目的地選擇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王舜皇(2002),三項元宵節活動吸引力與舉辦地特性之比較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王瀛惠(2003),資訊式廣告內容線索、廣告訊息涉入對衝動性購買行為之影響,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論文。
申震雄(2006),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之研究-以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石原照敏、吉兼秀夫、安福美惠子(2005),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張瑋琦譯,台北市:品度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部觀光局(1992),台灣地區觀光遊憩系統開發計畫,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交通部觀光局(2008),中華民國96年觀光年報,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伍亮帆(2006),嘉義市國際管樂節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及願付價格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志娟(2004),新奇屬性效果對產品的評價,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朱美蓮,丁誌魰,陳璋玲(2008),文化遺產旅遊遊客懷舊傾向、涉入、體驗、滿意度及忠誠度影響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真理大學2008年國際觀光學術研討會,pp.200-219。
朱琦文等(2001),體驗經濟時代來臨對工業區域發展之影響,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6〉4。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83),台灣地區觀光遊憩系統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何妍璘(2000),陽明山國家公園登山步道吸引力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金鑄(1972),台灣的鹽業之研究,文化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吳淑女(1995),淺談慶典觀光與推展觀光之道,觀光教育,6:45,pp.2-6。
李英弘(1999),引自黃靖雅(2001),「鹿港龍山寺對遊客之文化觀光吸引力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景觀研究所,台中。
李崇清(2003)。觀光工廠論壇:尋找永遠的玻璃鞋。
李依倩(2006),歷史記憶的回復、延續與斷裂:媒介懷舊所建構的「古早台灣」圖像,新聞學研究,87期,pp.51-95。周心儀(2007),知覺價值及產品知識對品牌形象與購買意願關係之干擾效應-以狗食之國際品牌為例,大葉大學管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何、邱德修(2001),國語活用辭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周宗德(2007),苗栗縣文化創意產業與觀光節慶活動發展之探討,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怡岑(2007),探索不同世代於懷舊空間中之情感詮釋-以台灣故事館為例,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文(2005),懷舊餐廳收藏者的收藏、展示與文化想像,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文彬(2007),探討旅遊知識變遷下消費者旅行業服務依賴轉變之歷程,世新大學管理學院觀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威逸(2005),雲林縣古坑鄉咖啡產業觀光發展與空間生產,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建煌(2008),行銷管理,四版,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彥宏(2005),觀光吸引力及觀光形象認知對顧客滿意與重遊意願的影響-免簽證後日本旅遊市場之實證研究,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淑卿(2006),消費者知識、創新性與數位電視機上盒使用意願關聯性研究,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林銘鴻(2005)。離島地區傳統製造業轉型觀光工廠發展策略研究─以金門地區為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劃研究所,新竹。林融聖(2008),閒置資產再利用發展策略之研究-以觀光工廠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怡君(2005),觀光節慶活動對遊客之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三義木雕國際藝術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淑玲(2005),白河蓮鄉的產業觀光發展:記一個地方的產業轉型經驗,世新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邱博賢(2003),觀光意象、滿意度與行為意向間關聯之研究-以宜蘭地區四大休閒農場為例,世新大學管理學院觀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邱皓政(2007),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邱皓政(2008),量化研究法(一):研究設計與資料處理-SPSS中文視窗版操作實務詳析,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邱雅莉(2003),虛擬實境對旅遊目的地之廣告效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宣以芸(2006),不同台灣特色景點對於外籍青年旅客吸引力之研究,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姜群澔(2003),都市觀光吸引力與媒體行銷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都會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夏鑄九(2006),對台灣當前工業遺產保存的初期觀察—一點批判性反思,「廢墟的再生:工業遺址在利用國外案例探索」,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財團法人鹽光文教基金會(2005),臺灣鹽業遺址史料回朔與潛力景點開發規劃,台南縣: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高玉娟(1995),墾丁國家公園觀光遊憩資源對遊客的吸引力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淑貞(2007),金門觀光遊憩資源暨服務品質對大陸遊客的吸引力及滿意度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張正錩(2005),我國傳統製造業轉型觀光工廠之經營策略探索性研究,中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永進(1999),草地經驗—談台南縣產業文化政策的經驗與落實,社教雙月刊。
張益壽(2002),產業觀光發展規劃與策略之研究,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張耿輔(2000),「影響淡水鎮各類型觀光遊憩資源對遊客吸引力的因素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台北。張莉萍(2002),休閒農場網站廣告分析,國立嘉義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隆盛(1999),邁向二十一世紀都市更新的趨勢,邁向二十一世紀都市更新研討會大會實錄。
張璠、張吉宏、朱琦文(2001),體驗經濟時代來臨對工業區發展之影響,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6(4)。張馨文(2005),英國產業觀光之發展,載於經濟部工業局、經濟部中部辦公室主辦之「觀光工廠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大會手冊,台中。
張譽騰(2004),生態博物館:一個文化運動的興起,台北市:五觀藝術事業有限公司。
曹勝雄(1993),觀光行銷學,初版,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曹勝雄(2001),觀光行銷學,第三版,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許家瑋(2008),創新產品知識專家性與類比廣告手法對消費者學習之影響,東吳大學心理學碩士論文。
郭美瑜(2004),服務接觸的印象與購買意願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丁林(2004),南瀛鹽業誌,台南縣:台南縣政府。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志豪(2007),個人化DM的廣告效果,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俊男(2003),七股鹽場鹽山遊客之遊憩動機、遊憩環境體驗與遊憩滿意度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碩(2003),品牌來源國國家形象、產品知識與產品涉入程度對消費者購買決策影響之研究-以保險與餐飲服務為例,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昭明(1981),台灣森林遊樂需求、資源、經營之調查與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研究室研究報告。
陳容苹(2005),公營事業變革與創新模型之研究-以台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例,立德管理學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雅君(2005),閒置工業區導入產業觀光可行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墀吉(2003),人物專訪—在休閒觀光中掌握主要的元素「體驗與解說」。2005年6月18日,取自http://www.taiwanplace21.org/page2_12.htm。
陳瑩盈(2005),產業轉型之策略探討—觀光工廠之解說服務評估,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傅朝卿(2004),工業遺產再生論—探索世界工業文化遺產之保存與永續經營,「揭開昨日工業的面紗:工業遺址的保存與再造講座專輯」,高雄:科工館。
曾宇良、曾慈慧(2005),日本新型態造鎮計畫「產業觀光」對台灣休閒農業與永續觀光發展之啟示,農推文彙 50: pp.201-218。
曾音綺(2008),企業公仔引發情緒與涉入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游凌雀(2003),七股鹽場鹽工生活變遷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游瑛妙(1999),節慶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與者對活動品質滿意度分析-以第十屆民藝華會為例,霧峰:台灣省政府交通處旅遊局。
程柏舒(2006),遺跡觀光遊客懷舊情感及其影響因素-以舊山線為例,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須田寬(2001),產業觀光,東京:交通新聞社。
黃俊英(1992),行銷研究―管理與技術,台北: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黃靖雅(2001),鹿港龍山寺對遊客之文化觀光吸引力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正寬(2000),觀光政策、行政與法規,台北:揚智文化。
楊孝爃(1995),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楊尚霖(2003),礦業遺址保存方法研究-以平溪線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楊凱成(2006),緒論,「廢墟的再生:工業遺址在利用國外案例探索」,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楊凱成主編(2008),喜新•戀舊-創造產業文化資產新價值,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楊勝評(2003)。觀光工廠論壇—服務的品質及工廠觀光化的優勢。
經濟部工業局(2003 )。傳承地方特色,蛻變地方產業—2003 發現地方特色產業博覽會成果專輯。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經濟部工業局(2004)推動地方工業創新轉型發展計畫:觀光工廠觀摩學習營及座談會大會手冊。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經濟部工業局(2006),觀光工廠輔導計畫,台北:經濟部工業局95年度專案計畫執行成果報告。
經濟部工業局(2008),工廠觀光化產業輔導申請輔導作業手冊,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葉美玲(2008),休閒酒莊遊客之生活型態、遊憩特性與遊憩體驗間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廖明豊(2003),東豐自行車綠廊之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哲男(2006),懷舊物件迷懷舊傾向對其消費態度之影響-以古董機車為例,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劉興台(2002),傳統產業轉型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以台灣鹽業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潘季珍(2008),遊客對產業觀光認知與遊憩體驗偏好關係之研究─以金良興磚雕文化觀光工廠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蔡文彬(2004),工業遺址到生態文化村-台南安順鹽場個案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蔡侑芝(2009),鄉村性對鄉村旅遊意願之影響研究-以鄉村餐飲為例,國立嘉義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宗成(2006),工業遺址發展策略之研究-以中都唐榮舊廠為例,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蔡炅樵(2005),白金歲月台灣鹽,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蔡炅樵(2006),鹽業後生產情境的文化建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蔡炅樵(2008),第一篇,從產業價值到文化價值篇,「台灣鹽業後生產情境中的再生產」,喜新•戀舊-創造產業文化資產新價值,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鄭瓊慧(2004),農村節慶活動與遊客滿意度之研究-2003大崗山龍眼蜂蜜文化節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蕭俊興(2008),廢曬鹽田再開發方案之研究-以國土綜合開發計畫觀點入手,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謝金燕(2003),宗教觀光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佛光山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淑芬(1994),旅遊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謝淑芬(1997),觀光心理學,初版,台北:五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謝惠玟(2009),原住民文化真實性感知對購買意願和文化保存意願之影響-文化元素呈現的試驗,國立嘉義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簡惠貞、王志湧(2002),外籍旅客對台灣民俗慶典活動參與意願之研究-以端午龍舟賽為例,第二屆觀光休閒餐旅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pp.435-444。
魏聰洲(2002),麗日當天晒雪耕:台灣鹽業再發展芻議,「工業遺址的保存再造」,高雄:科工館。
羅建怡(2006),古坑華山地方產業轉型觀光發展的問題與策略,私立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嚴長壽(2008),我所看見的未來,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蘇芳基(1989),最新觀光學概要,台北:明翔。
饒海平(2004),產品知識對設計發展之影響,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觀光工廠自在遊-Taiwan Place21(2009),取自:http://proj.moeaidb.gov.tw/cluster/taiwanplace21/〔20090608〕
Rebert A. Day(2003),如何撰寫及發表科學論文How to Write and Publish a Scientific Paper,丘志威、吳定峰、楊鈞雍、陳炳輝編譯,台北:藝軒圖書出版社。
二、英文部分
Alba, J. W. & Hutchinson, J. W.,(1987). Dimensions of consumer expertis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3, pp.411-454.
Blair, M. E., & Innis, D. E. ,(1996). The effects of product knowledge on the evaluation of warranteed brands. Psychology and Mar- keting, 13(5), pp.445-456。
Brucks, Merrie,(1985). The Effects of Product Class Knowledge on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 12 (June), pp.1-15
Crane, F. G. and J. E. Lynch,(1988). Consumer Selection of Physicians and Dentists: A Examination of Choice Criteria and Cue Usage, Journal of Health Care Marketing,8(3), pp.16-19
Dalen, E.,(1989). Research into Values and Consumer Trends in Norway, Tourism Management, 10(3), pp.183-186.
Dodd, Tim and Véronique Bigotte,(1997). Perceptual Differences Among Visitor Groups to Winerie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5(3):pp.46-51.
Edwards J.A. & Liurdes, J.C.,(1996). Mines and Quaaries: 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3(2), pp.341-363.
Friestad, Marian, Wright, Peter, (1994). The persuasion knowledge model: How people cope with persuasion attempt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 21, Iss. 1; pp.1-31
Getz, D. ,(1991). Festivals special events and touris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Gilbert, D. C.,(1991). An Examination of the Conumer Decision Process Related to Tourism’ in C.P. Cooper, (ed.), Progress in Tourism, Recreation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vol. III, London:Belhaven.
Gunn,C. A. ,(1988). Tourism Planning,2nded
Gunn,C. A. ,(1993). Tourism Planning
Gursoy, D., & Gavcar, E. ,(2003). International leisure tourist’s in-volvement profil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0, pp.906-926.
Harris, F. ,(1989). From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the Heritage Industry, Geographical Magazine, 61:pp.38-42
Harrison, N. , (1979). Understanding behavioral research. Belmont, California: Wadsworth.
Hawkins, D. I., Best, R. J., & Coney, K. A. ,(2001). Custo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ies (8th ed.),Boston: Irwin/McGraw Hill.
Hu,Yangzhou and Ritch,J.R.Brent,(1993). Measuring Destination Attractiveness:A Contextual Approch,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32(2),pp.25-34
Johnson, E. J. and J. E. Russo,(1984). Product Familiarity and Learning New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 11, pp.542-550
Kelly, G. A., (1955). 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 Constructs, New Jersey.
Lawson, R., Thyne, M., Young, T., & Juric, B. ,(1999). Developing travel lifestyles: A New Zealand exampl., In A. Pizam & Y. Mansfeld (Eds.), Consumer behavior in travel and tourism. New York: The Haworth Hospitality, pp.449-479.
Lazer, W. ,(1963). Life style concepts and marketing: Toward scientific marketing,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Leiper, Neil,(1990). Tourist Attraction Syste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 (3),pp.367-384
Lew Alan,(1987). A Framework of Tourist Attraction Research, Ann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14,pp.533-575
Light, D. & Prentice, R.C.,(1994). Who Consumes the heritage Product? Implications for European heritage tourism. In Asbwortb, G.J. and Larkbam, P.J. (ed.) Building a New Heritage: Tourism, Culture and Identity in the New Europe. London: Routledge.
Mansfield, Y., (1992). Industrial Landscapes as Positive Setting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Geo Journal, 28:pp.457-463.
Mcboyle, G.,(1996). Green Tourism and Scottish Distilleries, Tourism Management, 17:pp.255-263.
Mitchell, Andrew and Peter Dacin,(1996). The Assessment of Alternative Measure of Consumer Expertise, Journal of Consumer Reasearch, 23(December), pp.219-239.
Nunnally, J. 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New York:McGraw-Hill.
Park, C. W., & Lessig, V. P.,(1981). Familiarity and its impact on de-cision biases and heuristic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8, pp.223-230.
Peters, M. and K. Weiermair,(2000).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Attracted Tourist : How to Satisfy Today’s ‘fickle’ Tourist Clientele, The 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 11(1), pp.22-29.
Pine,B.J.& James H.Gilmore,(1998).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lummer, J. T.,(1974). 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life style segment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38(1), pp.34-37.
Prentice, R.,(1993). Tourism and Heritage Attraction, New York: Routledge Kegan Paul.
Rao, A. R., & Monroe, K. B.,(1988).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prior knowledge on cue utilizatio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5(2), pp.253-264。
Reynolds, F. D., & Darden, W. R. ,(1974). Constructing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In W. D. Wells (Ed.),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pp.73-95.
Richards, G.,(1996).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European Cultural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3(2), pp.261-283.
Rudd, M.A. & Davis, J.A. ,(1998). 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at the Bingham Canyon Cooper Mine,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6, pp.85-89.
Rudell, Fredrica,(1979). Consumer Food Selection and Nutrition Information, New York: Praeger
Short, J.R., Benton, L.M., Luce, W.B., and Walton, J.,(1993). Reconstructing the Image of an Industrial City,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83(2), pp.207-224.
Smith,Stephen,(1996). Recreation Geography,London&New York:Longman
Sujan, Mita, (1985). Consumer Knowledge: Effects on Evaluation Strategies Mediating Consumer Judgment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al. 12, pp.31-46
Sungsoo Pyo,Brian J.Mihalik, and Muzaffer Uysal,( 1989 ). Attraction Attributes and Motivation: A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Annals of Tourism Rearch, pp.277-281
Victor T.C. Middleton,(1989). Marketing Implications for Attractions, Tourism Management(Swptember)(3), pp.229-232
Weber, M. ,(1958). Class, status and party, In H. H. Gerth and Wright Mills (eds.), from Max Weber: Essays in soci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267-301
Well, W. D. ,(1974).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Definition,uses, and psychographics. In W. D. Wells (Ed.),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pp.317-363.
Wells, W., & Tigert, D. ,(1971). Activities, interests and opinion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11(4), pp.27-35.
William, F. T. ,(1997). Global Tourism: The Next Decade, London: Butterworth -Heinemann.
Wind, Y. & Green, P. E. ,(1974). Some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analytical problems in life style research, In W. D. Wells, Life style and pstchographics.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n, pp.99-126.
Xie , P.F. ,(2006). Developing 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A case of the proposed jeep museum in Toledo, Ohio. Tourism Management, 27, pp.1321-1330.
Yale, Pat,(1991). From Tourist Attractions to Heritage Tourism, Huntingdon:ElmPublications.
Yang, M.C. & Hsing, W.C. ,(2001). Kinmen: governing the culture industry city in the changing global context, Cities, 18(2), pp.77-85.
Zins, A. H.,(1998). Leisure travel choice models of theme hotels using psychographic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6(4), pp.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