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天下編輯部(2000)。不一樣的她:e世紀女性新典範。台北: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1998)。不一樣的女人。天下雜誌編輯部,202,91-95。
王大方(1996)。玻璃天花板:管理女性VS.女性領導。台北:時報文化。
王志中(2003)。高職女性校長領導特質、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王夢玲(2007)。台北縣國中女性校長領導特質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台北。王曉麟(2001)。科技大學學生社團負責人領導行為、領導特質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江俊穎(2008)。國民小學女校長領導特質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彰化。何金針(1999)。女校長與學校行政領導行為。兩性平等教育季刊,9,78-84。何麗香(2003)。花蓮縣國小女性校長學校公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吳金香(2000)。學校組織行為與管理。台北:五南。
吳金鍊(2004)。女性主管的領導型態與衝突因應之研究—以台灣媒體組織新聞部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新竹。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電腦。
吳明隆(2007)。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加樺國際。
吳珮菁(2006)。一位國中女性校長領導風格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清山(2004)。學校行政(六版)。台北:心理。
吳淑如(2002)。領導特質與團隊效能知覺之關係研究-以北區升研究所文理補教業班主任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台中。吳進良(2004)。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內外控、成就動機與領導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吳鴻櫻(1996)。南部七縣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效能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李宏才(1991)。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特質與行政決定合理性的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李幸娟(2003)。基層行政組織中之兩性領導風格研析-以高雄市歷任女性區長與對照之男性區長為研究個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高雄。李美枝(1985)。社會變遷中婦女角色及性格的改變。婦女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討論會論文集。台大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台北。李美枝(1992)。女性心理學(四版)。台北:大洋。
李美枝、鍾秋玉(1996)。性別與性別角色析論。本土心理學研究,6,260-299。李莉莉(2003)。國小女性校長領導風格之研究-以北部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李隆安(2003)。台灣資訊電子業成功CEO之領導特質實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台北市。李鳳英(2004)。國民小學校長性別角色與領導特質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台北。李茂能(2002)。量化研究的品管:統計考驗力與效果值分析。國民教育研究學報,8,1- 24。
卓孟蘭(2006)。女性領導特質及領導風格與其領導效能之關係-以壽險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正修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卓詩緣(2002)。從社區環境行動析論女性領導者的領導行為-湖本村長個案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台北。林文律(1999)。從校長必備能力看校長培育。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28,6-13。林秀品(2000)。醫院行政主管領導特質重要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台北。林邦傑(1993)。如何培養領導能力。載於吳靜吉(等著),與青年人談心─青年人的自我追尋,3-20。台北:遠流。
林致瑋(2003)。服務業女性主管領導行為、領導特質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林振春(1997)。人文領導理論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王秋絨(1992)。團體輔導工作。台北:師大書苑。
林乾文(1997)。組織文化、領導型態與領導行為之相關性研究─以媒體組織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台北。林慧端(2004)。女性主管領導特質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桃園。林蕙質(2002)。國民中學校長性別角色、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林逸顥(2006)。女性高階主管領導風格與特質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會計學系,桃園。
武曉霞(2002)。台北縣國中小女性校長領導行為及生涯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嘉義。邱皓政(2003)。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二版三刷)。台北:五南。
邱勝濱(2000)。私立高職校長領導行為、領導特質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彰化。侯怡楓(1999)。一位國小女性校長領導實際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嘉義。柯進雄(1997)。學校行政領導。台北:商鼎文化。
唐慧敏(2003)。國民中學特教組長領導特質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台北。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分(二版一刷)。台北:五南。
衷曉彥(2001)。元大證券集團中女性主管領導與傳播方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未出版,台北。馬榮助(2004)。高雄市國民中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與校長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高立文(2002)。半邊天—女性領導人成功經驗之探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嘉義。張仁川(2001)。特殊學校校長領導特質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彰化。張美滿(2003)。領導與追隨之命題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台中。張美蘭(1995)。男女主管性別角色、領導型態與部屬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台北張康玲(2001)。女性業務主管的人格特質、領導型態及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南區保險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台南。張菁芳(2006)。桃園縣國民小學女性教育主管領導風格之分析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新竹。張菽萱(1998)。我國專科學校領導行為量表之建立及其應用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張潤書(1990)。行政學。台北:三民。
教育部統計處(2007)。國中小女性校長之比率(90-96學年度)。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3月15日。網址: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overview59.xls
教育部統計處(2008)。國民小學校別資料(97學年度)。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3月05日。網址: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97_basec.xls
梁文蓁(2001)。中學女性校長權力運用之研究:以兩位女校長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梁文蓁(2000)。教育行政領導理論的女性主義觀點評析。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議題的性別視野(1-39)。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許世卿(2000)。中國式領導行為模式在我國製造業之應用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許世燦(2003)。國民中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組織氣氛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許皓婷(2007)。澎湖縣國民小學女性校長領導型態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台南。
郭瑾瑜(1996)。臺灣女性主管管理風格、人際關係、決策型態與領導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台南。陳木金(2005)。創造專業與評鑑結合的教師進修文化。師友,461, 12-16。陳秀珍(2008)。國民小學女性校長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陳佳渝(2003)。我國大學校院校長轉型領導與領導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新竹。陳怡君(2001)。職業學校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陳明璋(1982)。組織效能及其決定因素關係之研究。政大學報,45,117- 149。陳淑芬(2006)。高雄市中小學女性主任領導特質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陳慶瑞(1991)。國民小學校長領導效能之分析與評鑑—以闡述模式為例。國教天地,90,37-44。粘淑芬(2003)。高職訓導主任領導權力、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單小琳(2002)。二十一世紀女性生涯規劃—做一個無法讓男人一手掌握的女人。研習論壇月刊,15,1-21。彭春蘭、李素珍(2002)。從領導特質與行為模式探討女性領導的新典範(下)。研習論壇,18,23-30曾秀鳳(2006)。一位國小校長領導行為之個案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曾燦燈、李元墩、吳鴻櫻、蔡青宏 ( 2002 ) 。國民小學校長領導效能之評量研究。 國民教育研究集刊,8,1-35。黃世忠(2002)。組織結構、領導風格、員工個人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中山科學研究院電子系統研究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黃秀琴(2006)。國民中學校長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
黃美惠(2004)。國小校長領導實際之質性研究:臺北市一位資深女校長的故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黃煥榮(2000)。組織中玻璃天花板效應之研究:行政院部會機關女性升遷之實證分析。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台北。黃瑜鈞(2004)。台北市托兒所女性主管領導風格與保育人員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台北。黃麗蓉(1996)。組織中的女性領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台北。楊淙富(1999)。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特質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楊賢恵(2005)。非營利組織領導藝術之研究-以五位女性領導人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嘉義。
楊陳傑(2005)。國小女性校長領導特質與教師文化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學校行政碩士班,新竹。溫志宏(2007)。國民中學校長權威運用方式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台北。萬新知(1997)。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組織溝通氣氛與校長領導效能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廖志德(2000)。柔性領導。能力雜誌,531,22-27。廖裕月(1998)。國小校長轉化領導型式與領導效能之研究:以北部四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熊曉鴻(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壓力管理策略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潘慧玲主編(2000)。教育議題的性別視野。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蔡秀燕(2002)。國小女性校長與社區互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蔡青宏(1996)。企業主管領導效能評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南。蔡美智(2005)。大學校院校長領導特質重要性之研究─以大學行政人員觀點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蔡培村(1985)。國民中小學校長的領導特質、權力基礎、學校組織結構及組織氣候與教師工作滿足關係之比較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鄭淑娟(2004)。苗栗縣國民小學校長壓力管理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鄭勝文(2003)。空軍飛機修護基層主管領導型態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嘉義。鄭智文(2002)。職業學校科主任中國式領導模式與貝氏領導行為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
賴佳敏(2000)。她的故事一位國小女校長領導風格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戴振浩(2001)。國民小學男女校長領導特質與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謝文全(1989)。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台北:高等。
謝金青(2004)。校長領導效能評估-和諧與服從需求之影響。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現代教育論壇(三)。2007年3月7日,取自http://w3.nioerar.edu.tw/93/930707/04.pdf
謝侑真(2006)。國民中學校長完全領導,領導效能與行政工作人員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鍾萬生(2006)。高職校長魅力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藍光炤(2007)。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特質、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顏秀香(2003)。國小校長領導特質、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羅虞村(1995)。領導理論研究。台北:文景。
蘇國禎(2000)。我國服務業領導模式之發展及其應用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外文部份
Bass, B. M., & Avolio, B. J.(1993).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 response to critiques. In M. M. Chemers & R. Ayman(Eds), Leadership theory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directions, 49-80.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Bennis, W., & Nanus, B.(1985). Leaders: The strategies for taking charge. New York: Harper & Row.
Burns, J. M.(1978). Leadership. New York: Harper & Row.
Chemers, M. M.(1997). 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leadership.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arlbaum Publishers.
Conger , J. A. , & Kanungo, R. N.(1987). Charismatic leadership: The elusive factor i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78-98.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Davis, H. (1977), Human behavior at work: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Dubrin, R., (1998). Central life interest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f worker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 411-421.
Fiedler, F. E., & Garcia, J. E. (1987). New approaches to effective leadership: cognitive resources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N. Y.: John Wiley and Sons.
Fiedler, F. E. (1967). A Theory of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New York: McGraw Hill. Halpin.
Hersey, P., & Blanchard, K. H. (1988).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tilizing human resources (5th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York:: PrenticeHall Inc.
House et al. (1999).Cultural influences on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s: Project, GLOBE. In: W.H. Mobley, M.J. Gessner, & V. Arnold (Eds), Advances in global leadership.171-233. Vol.1, Stamford,Connecticut: JAI Press.
House, R. J., & Baetz, M. (1979). Leadership: Some empirical generalizations and new research direction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341-423.
John Naisbitt, & Patricit Aburdene (1993)。女性大趨勢(陳廣譯)。台北:台視文化。(原著出版於 1992)。
Koontz, H., & Weihrich, H. (1988). Essentials of management (9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Korabik, K. (1982). Androgyny and Leadership style.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83-292.
Krajewski, Martin, & walden(1983).The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hip: Leadership for 1980s.N.Y.:Holt,Rinehavt and Winston.
Loden, M. (1985). Feminine leadership, or how to succeed in business without being one of the boys. New York:Time Books.
Naisbitt. J., & Aburdene. P. (1990)。2000年大趨勢(尹萍譯)。台北:天下文化。(原著出版於 1982)。
Owens, R. G. (198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 (4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Phalen, P. F., & Lichty, L. W. (2000). Ratings analys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udience research. May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R. G. Owens(2000)。教育組織行為(林明地,楊振昇,江芳盛譯)。台北:揚智。(原著出版於2000)。
Sally Helgesen(1995)。柔性優勢-女人的領導風格(林宴夙、徐荷譯)。台北:允晨。(原著出版於1990)。
Sargent, A. G. (1989). Management in the 90s: The androgynous manager. Training & Development Journal, December: 29-35.
Schermerhorn, J. R., Hunt, J. G., & Osborn, R. N. (200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8th ed.).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
Smith,D.M. (1997).Women and leadership. In P.G.Northouse, (Ed.).Leadership-Theory and practice(pp.204-238).Calfaornia:Sage Publication
Stephen P. Robbins.(1999)。今日管理Managing Today! (何文榮、黃君葆譯)。臺北:新陸。(原著出版於 1998)。
Stogdill, R. M. (1974).Handbook of leadership: A survey of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Strachen, J. (1999).Feminist educational leadership:locating the concepts in pratice.Gender and Education,36(1),309-322.
Wayne ,K. H., & Cecil ,G. M. (2003)。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林明地等譯)。高雄:麗文。(原著出版於2000)。
Yukl, G. A. (1994).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3th ed.). 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 Prentice-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