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尤崇魁。1988。蝴蝶蘭栽培技術。台北市。園藝世界出版社。
2. 王瑞章、孫文章、胡文若、陳俊仁、江汶錦。2005。栽培介質對文心蘭的開花與生長之影響。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47:9-16。
3. 台灣蘭花及盆花行銷網。上網日期:2009/4/7。網址: http://www.orchids.org.tw/index.html。
4. 行政院主計處。台糖公司蝴蝶蘭產銷管理系統介紹。上網日期:2008/9/25。網址: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8674&ctNode=418。
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產貿易統計查詢系統。上網日期:2008/5/21。網址:http://agrapp.coa.gov.tw/TS2/ts/ts19900g.htm。
6. 呂英石、李新濤、陳昱全、鄭經偉。2003。可調整式花卉穴盤苗假植機構之研究。農業機械學刊。12(1):11-24。7. 李哖。2005。蘭科植物─蝴蝶蘭。臺灣農家要覽農作篇(增修訂三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899-902。
8. 沈再木。2008。2008蘭花學上課講義。嘉義大學園藝系。
9. 沈再木、郭坤峰、黃肇家。2006。美加蝴蝶蘭產銷概況與展望。植物種苗。8(3): 47-60。
10. 官順恊。2007。介質種類及肥料濃度對蘭花生長之影響。碩士論文。嘉義。嘉義大學農學研究所。11. 林立航。2006。不同栽培介質對蝴蝶蘭生長及模擬貯運之影響。碩士論文。台中。中興大學園藝學系。12. 林鈺盛。2004。蔬菜移植機取苗機構之設計與分析。碩士論文。台中。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13. 高銘澤。1993。園藝用壓縮水苔栽培材料及使用其之栽培方法。中華民國專利公告號221964。申請案號82103549。證書號065701。
14. 康起禎。上網日期2008/8/25。JONS的部落格。1999-荷蘭花卉自動化與機械化。http://tw.myblog.yahoo.com/jonskang/article?mid=73&sc=1。
15. 陳文輝、邱明森、位國慶、楊秀蘭。1994。蘭花栽培─蝴蝶蘭,亞熱帶地區花卉設施栽培技術。農業試驗所特刊第47號。220-229。
16. 陳加忠。生物系統工程研究室。上網日期:2008/02。網址:http://bse.nchu.edu.tw/index.htm。
17. 陳江良。2006。肥料濃度對蝴蝶蘭商業大苗生長與開花之影響。碩士論文。嘉義。嘉義大學園藝學系。18. 黃世欣、林達德。1996。苗移植作業夾持具之設計與性能分析。農業機械學刊。5(3):51-65。19. 黃國益、林聖泉。2001。蝴蝶蘭大苗選別系統之研製。農業機械學刊。10(4):85-98。20. 雷華德。2006。建構蝴蝶蘭栽培環境與介質含水率無線監控系統。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21. 福爾摩沙蘭花網。上網日期:2009/03/30。網址:http://www.orchids.com.tw/。
22. 蝴蝶蘭網。上網日期:2009/3/30。網址:http://www.phalaenopsis.idv.tw/。
23. 鄭經偉、黃裕益、陳衍君。1997。氣壓式假植機之研究(Ⅰ)─設計與試驗。農業機械學刊。6(4):49-60。24. 賴本智、宋雲騰、郭雅文。2004。台灣蝴蝶蘭運銷通路調查報告。台北市。中華盆花發展協會。
25. 賴彥良。2007。「2007荷蘭丹麥德國蘭花產業考察團」出國報告。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
26. 簡大為。1998。蝴蝶蘭組織培養苗移植機構之開發研究。碩士論文。台中。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27. 魏毅倫。2004。蝴蝶蘭組培苗挾持機構之研製。碩士論文。台中。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28. 蘭科植物生產栽培課程教材。屏東科技大學94年度蘭科植物生產栽培及組織培養課程教材。上網日期:2009/3/21。網址:http://tve.npust.edu.tw:8080/npust/tverc/agriculWeb/html/aboutResou/resource.html。
29. 欒家敏,彭文泓,洪錫鵬。1996。機器人應用在組織培養作業上的試驗研究。農業機械學刊。5(1):41-53。30. ASAE S3588.2. 2003. ASAE STANDARDS 2003. 50th Anniversary edition. 593-595. U.S.A.
31. Belforte ,G., R. Deboli, P. Gay, P. Piccarolo and D. Ricauda Aimonino. 2006. Robot Design and Testing for Greenhouse Applications, Biosystems Engineering 95(3):309–321.
32. Hwang, S. J. and R. J. Byoung. 2007. Growth of Phalaenopsis Plants in Five Different Potting Media. J. Japan. Soc. Hort. Sci. 76 (4): 319–326.
33. Montgomery, D. C. 2005. Design and Analysis of Experiments. 6th edition. 85-100. U.S.A. JOHN WILEY & SONS, INC.
34. Ryu, K. H., G. Kim and J. D. Han. 2001. Development of a robotic transplanter for bedding plant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 78(2):141-146
35. Thomas, R. and M. Kawollek. 2009. Robotic harvesting of Gerbera Jamesonii based on detec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of cut flower pedicels.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66(1):85-92
36. Tsang, M. M. C., A. H. Hara and B. S. Sipes. 2001. A hot water drenching system for disinfesting roots and media of potted plants of the burrowing nematodes.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s(ASAE). Vol. 17(4): 533-538.
37. VISSER。http://www.visserite.com/index.php?id=3。上網日期200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