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內政部(2007)。中華民國台閩地區人口統計。台北市:作者。
內政部戶政司(2008a)。歷年人口總數、年增加、自然增加、出生、死亡數及其比例。2008年10月20日,取自http://www.ris.gov.tw/ch4/static
yhs109600.xls
內政部戶政司(2008b)。歷年人口總數、年增加率、育齡婦女數、總生育率
、出生、性比例、三十至四十四歲未婚男女性人口數、老年人口百分比、扶養比及國際戶籍遷徙統計表。2008年10月28日,取自:http://www.ris.gov
.tw/ch4/static/yhsb09600.xls
內政部戶政司(2008c)。歷年嬰兒出生數按性別及胎次分。2008年10月30日,取自http://www.ris.gov.tw/ch4/static/yhs609600.xls
內政部戶政司(2008d)。歷年結婚年齡中位數與平均數。2008年10月31日,取自http://www.ris.gov.tw/ch4/static/yhs909600.xls
文超順(2006)。台灣地區縣市國民中小學超額教師介聘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5,237-246。江佩珊(2007)。「少子化衝擊」-危機抑或轉機。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4,97-114。
行政院主計處(2006)。社會指標統計年報。台北市:作者。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6)。中華民國台灣95年至140年人口推計報告。
台北市:作者。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2008)。中華民國台灣97年至145年人口推計報告。2008年10月15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0455&key=&ex=%20&ic
何佩娟(2006)。我國人口變化與未來國小教育發展關係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佛光大學未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吳文賢(2006,6月)。少子化趨勢下優質學校的經營。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舉辦之「少子化趨勢下,如何追求高效率與高 品質的學校經營」研討會論文集(頁77-82),嘉義縣。
吳明清(2008)。學校特色的構思、營造與展現。2008年11月13日, 取自http://creativity.psjh.tyc.edu.tw/psjh_www/psjh_learning/9708041.ppt
吳金香、顏士程、王桂卿(2007)。少子化與師資培育過剩問題之研究—以彰化縣未來五年為例。研習資訊,24(1),115-124。吳坤壅(2007)。少子化對國民小學教育影響與因應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吳清山、林天祐(2005)。人口少子化。教育研究月刊,135,155。
吳清山、林天祐(2007a)。教育新辭書。台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林天祐(2007b)。教育小辭書。台北市:五南。
吳清明(2008)。學校對人口少子化之因應。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3,248-249。
周添城(2005)。少子化的教育政策。經典雜誌,85,32。林志成、童鳳嬌(2006,6月)。少子化挑戰下的學校文化經營策略。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舉辦之「少子化趨勢下,如何追求高效率與高品質的學校經營」研討會論文集(頁27-42),嘉義縣。
林貞雅(2003)。都市計劃因應人口結構變遷對策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海清(2006)。少子化效應對技職教育發展之衝擊與因應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51,32-45。邱惠玲、蔡惠華(2007)。人口結構變遷概況。主計月刊,617,6-13。柯貴美(無日期)。迎應少子化湧浪的省思。2008年9月18日,取自
http://w12.gtes.tp.edu.tw/90-2unit/principal/report-11.htm
施宏彥(2005)。強化幼兒教育政策減緩少子化衝擊之研究。嘉南學報,31,476-492。
范熾文(2006)。學校經營與管理-概念、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文化。
高月霞、王玲(2007)。少子女化現象與人力規劃。主計月刊,617,35-42。徐明珠(2006)。少子化時代教育應有的對策與行動。2007年5月12日,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5/EC-R-095-003.htm
徐聯恩、彭志琦(2006)。我國人口結構變化對幼教環境的影響及其因應之道。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10,123-140。教育部(2006)。95-110學生人數預測。2007年9月15日,取自http://
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reportbasic95basicstudent.pdfopen
教育部(2007)。國小概況表(87~95)。2007年10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data/serial/e.xls?open
教育部(2008)。96-110學生人數預測。2008年10月21日,取自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overview47.xls
曹忠成(2007)。嘉義縣國民小學學校行銷策略運作與家長學校滿意度關係
之研究。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許詩旺(200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莫藜藜、賴珮玲(2004)。台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的問題初探。
社區發展季刊,105,55-65。
黃怡雯(2007)。少子化趨勢下學校行銷的運用策略。台灣教育,644, 17-22。
黃能堂(2007)。台灣人口結構變遷對技職教育的衝擊與因應。教育資料與
研究雙月刊,74,97-114。
黃哲彬(2006)。從少子化浪潮談對我國教育的衝擊與因應策略。教育趨勢
導報,23,104-112。
黃懿嬌(2007)。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
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市。
陳怡婷(2005)。人口少子化對國民小學教育發展影響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瑜沂(2007)。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知能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瑞相(2005)。桃園縣公立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策略認知及運作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耀昌(2007)。解決少子化的唯一秘方。財訊雜誌,285,138-140。郭喜謀(2005)。國民小學學校行銷策略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張孝筠(2006)。「數據會說話」~我國少子化效應對幼保生態的影響以及對托整合後研擬《幼兒園設施及設備標準》(草案)的啟示。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10,285-294。張芳全(2006,11月13日)小校整併的危機與轉機。國語日報,13版。
張明輝(1998)。學校行政革新專輯。台北市:台灣師範大學。
張春興(1998)。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台北市:東華。
張新基(2006,6月)。少子化下學校教育產生的衝擊及其因應的策略。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舉辦之「少子化趨勢下,如何追求高效率與高品質的學校經營」研討會論文集(頁56-60),嘉義縣。
張鈿富(2004)。出生人口變化對台灣中小學教育的影響。師友月刊,449,1-3。張憲庭(2005a)。少子化現象對學校經營管理之衝擊與因應之道。學校行政雙月刊,36,87-93。張憲庭(2005b)。「少子化」對學校經營之影響與因應策略。國教新知,52(3),50-55。楊艾俐(2005)。少子海嘯 娃娃不見了。天下雜誌,334,118-136。
楊瑪利、楊艾俐(2004)。新台灣之子。台北市:天下雜誌。
廖世凱(2007)。人口結構變化對宜蘭縣國民小學教育影響之研究-以少子化
為例。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劉克智、劉翠溶(1983) 。中國人口問題研究。台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
劉金山(2003)。台灣人口成長與國民小學校數調整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
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潘道仁(2004)。少子化時代學校經營之探討。師友月刊,449,40-42。鄭毓霖(2004)。少子化現象在教育上的因應之道-「日本經驗」。台灣教育,630,14-20。
蔡進雄(2006)。論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組織再造。教育研究月刊,144,5-13。蔡銘津(2008)。少子化趨勢對教育體系的衝擊與因應。研習資訊,25(5),101-108。蔡榮哲(2007)。國小校長知覺少子化現象對學校衝擊及其學校經營態度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4)。「國人對婚姻與生育態度」電話調查結果2008年11月5日,取自http://www.doh.gov.tw/ufile/Doc/200412.pdf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5)。當老年化與少子化的來臨台灣的下一步?
2008年11月2日,取自http://www.health99.doh.gov.tw/
ThemeZone/theme_detail.aspxhealth007&atid=health007004001003
鍾巧如(2006)。少子化趨勢下台灣國民小學學校經營規模調整評估。學校行
政雙月刊,44,187-204。
薛承泰(2003)。台灣地區人口的特質與趨勢:對社會福利政策的幾個啟示。
國家政策季刊,2(4),1-22。
薛曉華(2004)。少子化的教育生態轉變是危機或轉機?兩種價值觀的檢視
—兼論因應少子化時代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政策。台灣教育,630,21-30。
鍾俊文(2005)。少子化、人口老化及人口減少的成因、衝擊與對策。台灣經濟論衡,2(6),11-46。
鍾德馨(2007)。少子化趨勢對國民教育師資供需影響與對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謝文全(2005)。教育行政學(第二版)。台北市:高等教育。
謝愛齡(2007)。嬰兒荒—少子女化面面觀。主計月刊,617,22-28。顏國樑(2003)。教師評鑑的基本理念、問題及作法。教育研究月刊,112,62-77。饒邦安(2005)。影響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實施的相關因素與推動策略。國立編譯館館刊,33(2),16-29。
蘇銘勳(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少子化現象下學校本位經營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貳、英文部分
Coale,A.(1972). The growth and structure of human populations. NJ:Princeston University Press.
Cochrance,S.H.(1979).Fertility and education: What do we really Know? Baltimore, MD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Davis,K,&Blake,J.(1956).Social structure and fertility : An analytic Framework.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4(3),211-235.
Gavin,J.W.(1975).Population growth and educational planning in developing. New York: Irvington.
Hauser,P.M.(1959).The study of population.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eibenstein,H.(1957). Economic backwardness and economic growth.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Preston,S.H.(1982).Individual life cycles and population character- istic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47,253-263.
Sauvy,A.(1975).General theory of population.New York: Basic Press.
Siegel,J.S.(2002).Applied demograph.San Diego,CA: Academic.
Tan,J.P.,& Haines,M.(1984).Schooling and demand for Children.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
Weeks,J.R.(1996).Population(6th ed.). Belmonc, CA : Wadsworth .
Yost,R.(2002).I think I can: Mentoring as a means of enhancing teacher efficacy.Clearing House,75(4),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