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7 05:0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耀弘
論文名稱:流行音樂運用在國小高年級音樂創作課程設計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n the Appication of Pop Music in Primary School Upper Grade Musical Creation Curriculum Design
指導教授:陳維棟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綜合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2
中文關鍵詞:流行音樂國小高年級音樂創作
外文關鍵詞:pop music (popular music)primary school upper grademusical cre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2
  • 點閱點閱:167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2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本研究旨在探討流行音樂對國小高年級兒童的影響力,以兒童的生活經驗為起點,針對國小高年級兒童喜好流行音樂的特性,將流行歌曲的素材導入音樂創作的課程之中,設計出適合兒童音樂創作教學之教學模式與課程,探討兒童學習情形,集結兒童創作成果。
以竹北市某都會型國小六年級兩個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行動研究法,以質性研究為主,輔以量化研究,設計一個為期十二週,共六個單元,二十一節課,每節40分鐘的行動研究課程。
在整個行動研究實施之後,綜合歸納學生的學習情形如下:
(一)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
(二)學生的記譜能力進步了。
(三)學生的聽寫能力進步了。
(四)學生能夠勇於嘗試音樂創作了。
(五)學生有較多的機會進行視譜能力訓練。
(六)學生的直笛吹奏能力更嫻熟了。
研究者亦提出適合國小音樂創作教學的教學模式:
(一)全班共同接力創作的教學模式。
(二)作品分享的教學模式。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exploring the influences of popular music upon the primary school upper-grade students. In the light of children’s fonding of pop music, the researcher took children’s life experienc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blended the source materials of pop music into the curriuclum of musical creation. He designed the teaching modes and curriculum which were suitable for teaching children’s musical creation, investigating their learning conditions and collecting their creative works.

The study objects were six graders from two classes in an urban primary school in Jubei City. Applying quality research-oriented action research method with quantitative research as a supplement, this research last a span of 12 weeks with a total module of six units in 21 periods which consist of 40 minutes of action research courses in each.

Through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action research, students’ learning conditions and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
(1) the students’ interests in music creation are higher;
(2) th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ies for musical notations are better;
(3) the students’ dictation abilities have progressed;
(4) the students are able to try musical creation;
(5) the students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o practice sight-reading ;
(6) the students are more skilled in playing recorder.

The researcher also proposes the teaching modes that are suitable for primary school musical creation instruction, including:
(1) the instructive mode of relay creation in whole class setting;
(2) the instructive mode of works sharing.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流行音樂 8
一、流行音樂的涵義 8
二、流行音樂的起源與發展 9
三、流行音樂的特質與功能 13
四、流行音樂的影響力 15
五、流行音樂與音樂教育 17
第二節 音樂創作 20
一、音樂創作的涵義 20
二、三大教學法對音樂創作教學的基本理念22
三、兒童音樂創作教學的歷程 25
(一)創作當成先決條件 25
(二)遊戲當成媒介 26
(三)即興當成必須性 28
(四)作曲當成可能性 30
第三節 流行歌曲與音樂創作教學課程設計結合 31
第四節 文獻回顧 42
一、「運用流行音樂在音樂教學」相關論文 42
二、「音樂創作教學研究」相關論文 4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0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行動研究課程設計 50
一、研究架構 50
二、課程設計 52
三、課程大綱 52
四、研究計劃進度表 55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5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7
第四節 資料分析 58

第四章 研究過程與結果 61
第一節 流行歌曲片段旋律重組遊戲 61
第二節 歌詞改編活動1-原曲〈慶祝〉71
第三節 曲調改寫音高填空活動-原曲〈螢火蟲〉 81
第四節 曲調改寫答句填空活動-原曲〈愛你愛到死〉 95
第五節 節奏聽寫,歌詞改編活動2-原曲〈問候歌〉109
第六節 自由旋律創作活動119
第七節 前後測資料分析與綜合討論 12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4
第一節 結論 134
第二節 建議 137
一、中文部分
(一)學術論文
王秀苓(2006)。邁向藝術課程模式應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
李雪禎(2005)。運用「兒童音樂短劇」及「創造性戲劇」於國小學童音樂創作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為例。國立臺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
班碩士論文。
李麗芬(2006)。應用生活經驗於兒童音樂創作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其融(2004)。運用流行音樂要素導入國小高年級古典音樂欣賞之研究。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秋甫(2005)。國小五年級學生以小組方式進行表演藝術與音樂創作之問題解決歷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晉梅(2005)。運用流行音樂提昇國小高年級音樂美感判斷力之實驗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佑加(1996)。創造思考策略教學對國小學童曲調創作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姿光(1998)。流行音樂運用於國中音樂欣賞教學研究。師大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宇平(2004)。國中音樂課程即興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蕙菁(1998)。從「小虎隊」到「四大天王」:台灣流行音樂偶像崇拜現象。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鄭淑儀(1992)。臺灣流行音樂與大眾文化(1982-1991年)。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期刊
李安修(1995)。與流行音樂共鳴。新觀念,79,127-128。
李映慧(2000)。放輕鬆,談即興。成長幼教季刊,41,44-45。
林谷芳(1995)。藝術造詣與文化功能-兩個角度下看流行音樂。文訊,1995(9),18-19。
徐玫玲(2001)。流行歌曲在臺灣-發展、反思和與社會變遷的交錯。輔仁學誌:人文藝術之部,28,219-233。
陳藝苑(2004)。奧福教學法對兒童音樂啟發思考之重要性。通識論叢,3,27-45。
張蕙慧(1992)。節奏感教學新探。國教世紀,27(6),42-46。
曾文志、劉玲君記錄整理(1995)。「青少年對偶像、流行歌曲、流行用語之看法
與態度」調查報告。學生輔導通訊,41,144-148。
曾慧佳(2002)。流行歌曲中的一些社會現象。近代中國,151,p.53-73。
劉文六(1995)。音樂科新課程標準的新精神-音樂教學六部曲:聽看唱奏作賞。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6,1-8。
劉英淑(1995)。國民小學音樂科新課程的精神與特色及實施之相關配合作法。研習資訊,12(5),33-40。
駱正榮(1992)。國小音樂創作教學探討:節奏部分。國教世紀,27(6)。
謝鴻鳴(2004)。達克羅士教學法在藝術與人文課程中之運用。音樂藝術學刊,3,p.77-114
簡曉瑩(2003)。淺談流行音樂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中音樂教學的應用。國民教育,43(6),45-46。
蕭鴻榮(1978)。重視國語流行歌曲的社會價值。中國論壇,7(1),39-41。
(三)專著與其它
王財印、吳百祿、周新富(2004)。教學原理。台北市:心理。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音樂 舞蹈》編輯委員會(1993)。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篇。台北市:錦繡。
尤靜波(2007)。流行音樂歷史與風格。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呂鈺秀(2003)。臺灣音樂史。台北市:五南。
李重光(2002)。怎樣教孩子學音樂。湖南:文藝。
吳躍躍(2005)。新版音樂教學論。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音樂之友社編(1999)。林勝儀譯。新訂標準音樂辭典。台北市:美樂。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台北市:五南。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台捷。
教育部(2008)。97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
許立言、張福奎(1985)。兒童發明創造基礎訓練。上海:人民出版社。
許常惠等著(1977)。流行歌曲譚。台北市:中華日報社。
陳友新(1979)。音樂教學法。台北市:樂韻。
陳淑敏(2005)。幼兒遊戲第二版。台北市:心理。
張前(2006)。音樂欣賞、表演與創作心理分析。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張統星(1984)。音樂科教學研究。台北市:大陸。
張統星(1996)。音樂科教材教法。台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
曹理(1993)。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曹理、何工(2000)。音樂學習與教育心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黃友棣(1994)。音樂人生。台北市:東大。
黃瑞琴(2001)。幼兒遊戲課程。台北市:心理。
曾慧佳(1998)。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台北市:桂冠。
楊兆禎(1971)。音樂創作指導。台北:全音出版社。
滾石唱片(1989.1)《1984-1989 李宗盛作品集》,RC-180。
廖乃雄(2005)。音樂教學法。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趙宋光(2003)。音樂教育心理學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鄭方靖(1990)。高大宜音樂教學譜例。台北市:樂苑。
鄭方靖(2002)。當代四大音樂教學法之比較與運用。高雄市:高雄復文。
鄭方靖(2002)。柯大宜音樂教學法之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高雄復文。

二、西文部分
[俄] 根納季.齊平(2008)。焦東建、董茉莉譯。音樂活動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央音樂學院。
Carder , P. & Landis , B. (1990). The Orff approach. In P. Carder (Ed.) , The eclectic curriculum in American music education (pp.109-136). Reston , VA : 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
Cooper , B.Lee (1991).“Lyrical Commentaries:Learning from Popular Music.”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 v.77, n.8, pp.56-59.
Luebke , Steven R. (1995) “In Defense of Popular Musi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Joint Meetings of the Popular Culture / American Culture Association
(Philadelphia , PA , April 12-15 , 1995). p.13.
MacCluskey, T.(1979). Peaceful coexistence between Pop and the Classic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April, pp.54-57.
Mark , M.L.(1996). Contemporary music education (3rd ed.). New York:Schirmer Books.
Orff, C.(1990). The Schulwerkits origins and Aims. In P. Carder (Ed.) , The eclectic curriculum in American music education (pp.137-144). Reston , VA : 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
Pembrook , R.G. (1991). Exploring the musical side of pop.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77(8) , pp.30-34.
Rentz , Earlene (1994) “Music Opinions and Preference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Select and Nonselect Choruses.” Bulletin of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 n.121, Sum , pp.16-28.
Rudolf-Dieter Kraemer. (1993).Notation:Uebungen - Spiele;Arbeitsblaetter fuer Schule and Musikschule. Augsburg:Wissner.
Schuster , H. (1991). Eurhythmics Class. N.Y.:New York Dalcroze School of Music.
Thompson , D.(1979). Plugging into pop at the junior high level.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 66 (4) , pp.54-5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李安修(1995)。與流行音樂共鳴。新觀念,79,127-128。
2. 李安修(1995)。與流行音樂共鳴。新觀念,79,127-128。
3. 李映慧(2000)。放輕鬆,談即興。成長幼教季刊,41,44-45。
4. 李映慧(2000)。放輕鬆,談即興。成長幼教季刊,41,44-45。
5. 林谷芳(1995)。藝術造詣與文化功能-兩個角度下看流行音樂。文訊,1995(9),18-19。
6. 林谷芳(1995)。藝術造詣與文化功能-兩個角度下看流行音樂。文訊,1995(9),18-19。
7. 陳藝苑(2004)。奧福教學法對兒童音樂啟發思考之重要性。通識論叢,3,27-45。
8. 陳藝苑(2004)。奧福教學法對兒童音樂啟發思考之重要性。通識論叢,3,27-45。
9. 張蕙慧(1992)。節奏感教學新探。國教世紀,27(6),42-46。
10. 張蕙慧(1992)。節奏感教學新探。國教世紀,27(6),42-46。
11. 曾慧佳(2002)。流行歌曲中的一些社會現象。近代中國,151,p.53-73。
12. 曾慧佳(2002)。流行歌曲中的一些社會現象。近代中國,151,p.53-73。
13. 劉英淑(1995)。國民小學音樂科新課程的精神與特色及實施之相關配合作法。研習資訊,12(5),33-40。
14. 劉英淑(1995)。國民小學音樂科新課程的精神與特色及實施之相關配合作法。研習資訊,12(5),33-40。
15. 駱正榮(1992)。國小音樂創作教學探討:節奏部分。國教世紀,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