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008年11月22日,取自http://www.pep.com.cn/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a)。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北京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b)。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台北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c)。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d)。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北京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e)。中小學教材編定審定管理暫行辦法。北京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8)。2008年基礎教育課程標準教學用書書目。北京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研製工作組(2000)。關於我國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的初步設想。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3(1)。
中華民國教育教材研究發展學會(1999)。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審查之研究。台北:中華民國教育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文庭澍(2005)。淺談大陸英語教科書的沿革。2008年9月20日,取自 http://cet.cavesbooks.com.tw/htm/m050404.htm
毛連塭、湯梅英(1992)。兒童學習英語之時機成效及相關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3,23-35。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正妃(2004)。香港義務教育階段英語教科書之分析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王淑儀(2007)。英語教學新選擇─文體教學法(一)理論介紹篇。2008年11月20日,取自http://cet.cavesbooks.com.tw/htm/mitem01.htm
王琇玫 (2004)。台灣與香港國小英語課程綱要之比較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石素錦(1993)。教學法與英語教學。北師語文教育通訊(2), 62-82。石素錦(1998)。從認知心理與社會互動談兒童英語教學-根據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理論談國小英語教學實務分析。載於第十五屆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學研討會英語文教學論文集(1-26頁)。台北市:文鶴。行政院(2003)。挑戰2008國家重點計畫(2002-2007)。台北:行政院。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0)。臺灣圖書雜誌出版市場研究報告。2008年11月18日,取自 http://web.cca.gov.tw/book/TaiwanMarket/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市:行政院教改會。
吳又熙(1994)。應用語言學理論及其在外語教學上的功能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吳羽姍(2004)。台灣與日本公立小學英語教育之比較研究─從90年代至2000年初期。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吳明清(2004)。小學英語教育問題。台灣教育(629),45-48。
吳國賢(1999)。兒童英語發音教學:字母與數字之運用。台北市:文鶴。
吳雅玲(2007)。文法在語言學習中所扮演的角色。勤益學報,25,17-28。
李宗月(1999)。教材選擇的不二法門。敦煌英語教學雜誌,21,21-23。李姝毅(2008)。分析日本英語教學現狀,總結中國英語教學瓶頸。遼寧行政學院院報,10(5),142-144。
李振清。(1988年2月1日)。國小英語教學宜儘早規範。民生報,第6版。
李輝華(1997)。英文字母教學法的探討。台北市:文鶴。
李懿芳(1998)。新加坡中學與我國國中英語課程標準發展之比較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沈添鉦(1998)。從語言學習的原理談國小英語教學。教師之友,39(2),4-8。周中天(2005)。中國大陸的英語教學。2008年11月15日,取自http://www.cet-taiwan.com/ET/07_ET.asp
林至誠(1998)。淺談英文字母之教法。英語教學,22(3),67-73。林志成(2008年5月10日)。網路托福測驗 台輸星韓中國。中國時報,第C4版。
林政逸(2004)。國民小學英語教育政策執行影響因素及實施現況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林清江(1983)。比較教育。台北:五南。
林瑞榮(1999)。內容分析法。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教育學研究方法論文集 (47-55頁)。高雄:麗文。
林鳳女(2000)。台灣與大陸前期中等教育英語教科書內容之比較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金志茹、丁麗蓉。(2008)。試論我國目前的外語教育政策。吉林師範大學學報(3),35-37。
施玉惠(1999)。國民中小學英語教學及評量模式研究。台北市:教育部。
施玉惠、周中天、陳淑嬌、朱惠美(1998)。國民小學實施英語教學之可行性探討。 台北市:教育部。
洪芸樺(2006)。國小六年級學生在英文八格書中所犯之錯誤分析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洪雯柔(2000)。貝瑞岱比較教育研究方法之探析。台北:揚智。韋金龍(1998)。淺我國學生常見的英語發音問題及可行的教學對策。英語教學, 22(4),37-55。唐磊(2000)。外語教材編制理論初探課程。課程、教材、教法,12,22-31。
徐貞美(1986)。國中學生學習英語動機、態度與成就之相關。師大學報(31), 471-493。
殷彩鳳(1999)。教材選對,效果加倍。敦煌英語教學雜誌,21,15-17。
秦夢群(1987)。小學生該學ABC嗎?師友月刊,235,16-17。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2008)。語言測驗。2008年11月15日,取自http://www.lttc.ntu.edu.tw/
國立編譯館(2008)。九年一貫教科書審定資訊網。2008年10月20日,取自http://dic.nict.gov.tw/%7Etextbook/dic_idx .php
康軒文教網(2008)。2008年11月20日,取自http://www.knsh.com.tw/
張正東(2000)。中國外語教學法理論與流派。北京:科學。
張同冰、丁俊華(2002a)。中國外語教育發展史回顧。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17(7),29-31。
張同冰、丁俊華(2002b)。中國外語教育發展史回顧。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18(8),30-32。
張倩影(2008)。人教版教材江蘇代理權易主。參考出版,13。2008年11月25日,取自http://www.chinapublish.com.cn/cbckzzs/
張雅惠(1999)。聽力網站與光碟。敦煌英語教學雜誌(20),41-43。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8a)。國民小學實施英語教學評估報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8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8c)。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第一學習階段)暫訂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小英語教學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6)。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英語)。台北市: 教育部。
曹素香(1987)。兒童英語教學之我見。國民教育,28(4),20-22。莫建清(1985)。從理解段落的觀點談英語閱讀。英語教學,10(1),25-37。許峻彬(2002年10月12日)。英語教學向下延伸至小三。聯合報,第6版。
許儷馨(2000)。字母拼讀法與音標在英語教學之研究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秀慧(1984)。高中生學生英文學習態度與方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淳麗(2001)。國小英語師資訓練手冊。台北:師德。
童慶懋(1993)。本校大一學生英語學習態度之調查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學報(4), 33-45。黃自來(1990)。英語教學新象。台北市: 文鶴。
黃政傑(1994)。課程設計。台北市:東華。
黃素月(1999)。國中國小英語寫作教學之原則。載於陳秋蘭、廖美玲 (主編),嶄新而實用的英語教學 (98-117頁)。台北市:敦煌。
黃喜麗(2000)。中日前期中等教育英語科課程標準與教科書內容之比較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黃燦遂(1991)。國中英語教材教法。載於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 (主編),外國語文教學研究 (99-110頁)。台北:幼獅。
楊孝濚(1979)。內容分析法。載於楊國樞 (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台北:東華。
楊思偉(1999)。小學英語教育問題之探討-日本經驗之比較。教育研究資訊,7(2),6-12。楊思偉(2007)。比較教育。台北:心理。
楊國揚(2005)。中國大陸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編審制度簡介。國立編譯館館刊, 33(2),54-63。
楊懿麗(2006)。國內各級英語教學的詞彙量問題。國立編譯館館刊,34(3),35-44。
詹餘靜(2000a)。國小英語教育發展趨勢及三「教」-教師、教材與教法-相關問題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3,203-238。
詹餘靜(2000b)。從九年一貫課程「語文領域-英語科」課程綱要談國小英語教學新里程。國民教育,41(2),18-26。廖曉青(2007)。英語教育學。台北市:心理。
熊自賢(2005)。臺灣與德國英語課程綱要之比較研究。比較教育,11,59-85。劉志亮(2004)。對小學開設英語課現狀的探索性研究-青海油田七所學校調研。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蘭州市。
歐用生(1991)。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3)。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市:復文。
蔡清華(2008)。英語中年級兩節課說帖。2008年11月15日,取自http://wwwedu.kh.edu.tw/downloads/document.jsp?directory=5811
蔡鈺鑫(1999)。英語教材之評估。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0(4),90-103。鄧慧君(1997)。英語聽力理解策略之使用探討。英語教學,21(3),24-39。盧秀鳳(1995)。國民小學開設英語課程可行途徑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戴維揚(1998)。國小英語教學現況調查研究。載於第十五屆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學研討會英語文教學論文集。台北市:文鶴。
戴維揚(1999)。評析「九年一貫英語科課程綱要草案」。載於國民小學英語科教材教法 (34-43頁)。台北市:文鶴。
薛秀宜(2005)。國小英語教育現況問題與爭議困境。教育研究月刊,138,103-112。謝淑娟(2001)。桃園縣國民小學英語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藍順德(2006)。教科書政策與制度。台北市:五南。
羅忠明(2002)。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若干專題初探。西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順發(1999)。國小英語教學實施問題初探。英語教學,23(3),22-37。貳、英文部分
Babbie, E. (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李美華, Trans.). 台北: 時英.
Bender, M. (1994). Learning disabilities: Beyond the school years. Baltimore: New York Press.
Benevento, J. (1985). Issues and innovation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diana: Phi Delta Kappa Educational Foundation.
Brown, H. D. (1994).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余光雄, Trans.). Englewood Cliff, NJ: Prentice Hall.
Bruton, A. (1997). In what ways do we want EFL coursebooks to differ ? System, 25(2), 275-284.
Cook, V. (1996).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Edward Arnold.
Crawford, J. (2002). The Role of Material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Finding the Balance. In J. C. R. W. A. Renandya (Ed.),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 (pp. 80-93).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unningsworth, A. (1995).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 Macmillan Heineman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Eraut, M. R. (1990). Evaluation of learning resources. In H. J. W. G. D. Heartel (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oo Pedia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pp. 205-214). Oxford: Pergaman.
Finger, H. (1987). English textbooks investigated with regard to text linguistics. IRAL, 25(1), 68-73.
Finocchiaro, M. B., C. J. (1987). The Functional-Notional Approach: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ardner, H. (1993).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 New York: BasicBooks.
Harris, J. H., & Sipay, E.R. (1990). How to increase reading ability: A guide to developmental and remedial methods. New York: Longman.
Hymes, D. (1971). On Communiicative Competence.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Krashen, S. D. T., T. D. (1983). The natural approach: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 New York: Prentice Hall.
Littlewood, W. (1981).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rcel, C. (1853). Langusge as a Means of Mental Culture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London: Chapman and Hall.
Meara, P. M. (1995).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emphasis on L2 vocabulary. The Language Teacher, 19(2), 8-11.
Miller, W. H. (1995). Alternative Assessment Techniques for Reading & Writing. New York: The 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 in Education.
Nation, P., & R.Waring. (1997). Vocabulary size, text coverage and word lists. In N. S. M. McCarthy (Ed.), Vocabulary: Description, acquisition and pedagogy (pp. 6-19).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enny, U. (1996).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ichards, J. C. (1983).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pproach, Design, Procedure. TESOL Quartely, 17, 40-219.
Richards, J. C. (2005).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ichards, J. C. R., T. S. (1986).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binnet, B. W. (1978).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Substance and techniqu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chmitt, N. (2000). Vocabulary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aylor I., M. M. T. (1990). Psycholinguistics: Learning and using language. Englewood, N. J.: Prentice-Hall.
W.N. Francis, a. H. K. (1982). Frequency Analysis of English Usage.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White, R. (1988). The ELT Curriculum: Design,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New York: Basil Black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