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王喬木(2004)。城鄉原住民國小學童身體活動量與健康體適能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王鍾和(編譯)(1980)。ELIZABETH B. HURLOCK著。兒童發展(上冊)。台北:大洋。
王雪貞、林翠湄、連廷嘉、黃俊豪(譯)、蘇建文(校) (2002)。DAVID R. SHAFFER 著。Developemental Psychology childhood & adolescence。發展心理學。台北市:學富。
王佩玲(1998)。幼兒發展評量與輔導。台北:心理。
艾旭毅(2004)。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童大肌肉動作發展之比較研究。國立台北師範教育政策育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丹 (1990)。兒童發展。台北:五南。
李招譽(2003)。台北市幼稚園幼兒體能之調查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何雅娟(2006)。健康寶貝快樂向前行-臺北市幼稚園五足歲幼兒體 能調查概述。教師天地。142,42-47。林風南(1990)。幼兒體能與遊戲。台北:五南。
林邦傑(1995)。幼兒發展評量與輔導。台北:心理。
林建豪 (2006)。國小學童身體質量指數、身體型態、基本運動能力與學業成績之相關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5,96-109。林惠雅(2003)。兒童遊戲課程:動作技能與社會能力發展。台北:心理。
林錦英 (1989)。年齡與幼兒運動能力之關係。國教學報,2,279-300。林寶貴、吳純純 (1998)。特殊兒童知覺動作發展教材教具。台北市立師院特教中心。
周念縈(譯)(2004)。JAMES W.VANDER ZANDEN著。人類發展學。台北:麥格羅希爾。
周碧鶴、張鳴珊、李岫蓉、顏懿汝(2004)。南部地區幼兒體能發展現況研究。台南學報。30,404-417。
尚憶薇(2003)。以蒙特梭麗兒童教育思想提昇學齡前兒童動作技巧教學之策略。中華體育:17(2),28-32。卓加真(譯)(2000)。SANDRA R.CURTIS著。幼兒體能教學:愉悅的身體動作發展與指導。台北:光佑文化。
卓俊伶(2004)。幼兒的遊戲、體適能與健康。幼稚園與家庭:48,6-7。
姜義村、吳聰義、秦玉芳、陳志文(2005) 。超越雅典奧運奪金之道。國民體育季刊:147,2007/1/8日查閱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http://www.sac.gov.tw/publication/publication.aspx
行政院衛生署 (2002)。全國4至6歲幼兒平均之身高體重調查2006/12/17日查閱 行政院衛生署 http://www.doh.gov.tw
高麗芷(1994)。感覺統合.上篇,全腦開發篇。台北:信誼。
高傳正、王香媚、蔡佳燕 (1997)。幼稚園才藝班肢體能課程對幼兒體適能的影響。國教園地:59.60,21-25。孫苑梅(2005)。兒童動作發展概說。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上課講義,未出版。
徐錦興(1990)。不同指導者參與運動遊戲課程對幼兒體能發展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永豪(2003)。城鄉及偏遠地區之健康體適能的差異。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欣戊、徐嘉宏、程小危、雷庚玲、郭靜晃 合著(1998)。發展心理學。台北縣蘆洲市:空大。
張春興 (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崇賜 (1966)。兒童發展與輔導。台北:長春印刷廠。
張鳳儀(1999)。澎湖地區國小五年級學童基本運動能力與學科學習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鳳儀(2002)。兒童、青少年的生理特質與運動訓練。中華體育:16(2),1-7。許月貴、鄭欣欣、黃瀞瑩(譯)(2000)。RAE PICA 著。Experiences In Movement With Music,Activites,and Thory。幼兒音樂與肢體活動: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許惠欣 (1987)。幼兒發展與輔導。台南:人光。
教育部(2000):八十九學年度培育原住民學生田徑人才計畫報告書。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
陳小芬(譯)(1994)。幼兒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陳文銓、趙淑員(2006)。年輕女性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在爆發力與體型上的比較分析。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4,93-105。
陳玉珍(2004)。心動,更要行動:談動作教育的重要性。蒙特梭利:51,15-17。
陳正奇 (1996)。幼兒期生長發育與生長發育與運動能力之調查研究。私立文化大學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怡全(譯)(1992)。PAULA POLK LILLARD 著。蒙特梭利的發展與回顧。台北:及幼文化。
陳建宏 (2001)。桌球初學者基本運動能力與技術學習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信全 (2002)。運動遊戲課程對幼兒運動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信全 (2003)。幼兒身體發展與運動能力關係之探討。體育學系系刊:3,37-46。
陳淑敏 (2005)。幼兒遊戲。台北:心理。
陳鶴姿(1995)。不同地區平地、山地學童體格和基本運動能力發展比較研究。台中師院學報:9,577-609。
陳鶴姿(1997)。國小學童體格、基本運動能力與種族、年齡關係之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1,661-697。
黃琮祐 (2004)。12週拔河訓練對國小男童身體型態及肌力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體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黃榮松(2005)。我國競技運動的現況與展望。國民體育季刊:35(1),2007年1月8日查閱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http://www.sac.gov.tw/publication/publication.aspx
游福生 (2002)。探討幼兒體能的發展。國教輔導 :41(6),30-31。溫明麗、黃乃熒、林建福、黃純敏、黃桂君、陳怡如、梁瑞芸(譯)(2005)。教育心理學:教育的行動研究。台北市:湯姆生。
傅建益(2000)。幼兒民俗體能教學實務之研究。幼兒教育年刊,12,189-200。黃月嬋(1998)。幼兒體能教學之理念。幼兒教育年刊,10期,119-129。黃慧真(譯)(1990)。SALLY WENDKOS OLDS, DIANE E. PAPALIA 著。Child Development。兒童發展。台北市:桂冠。
賈馥茗 (1976)。兒童發展與輔導。台北:台灣書店。
蔡陳碧霞(譯)(1988)。淺驗千鶴子、稻毛教子、野田雅子著。幼兒發展心理學 0歲〜1歲。高雄:復文。
劉金花(主編)(1999)。兒童發展心理學。台北:五南。
劉英森(2002)。幼稚園兒童活動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雅文(2002)。幼兒體能因子分析。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劉銘凱(2005)。運動遊戲課程實施對幼兒運動能力成效之探討—以員東國小附設幼稚園為例。大葉大學運動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鄭淑子(譯)(1994)。淺驗千鶴子、稻毛教子、野田雅子著。幼兒發展心理學 3歲〜6歲。高雄:復文。
盧俊宏、陳龍弘(2005)。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童體適能、身體自我概念對自我概念之預測研究。大專體育學刊:7(2),159-168。盧素碧 (1997)。幼兒的發展與輔導。台北:文景。
盧盈智(2005)。鄉村與都市國小學童體型特徵、平衡能力與身體活 動量之差異。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體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駱木金(1998)。幼兒身體運動機能發展的特性。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年刊:10,107-118。蘇建文、林美珍、程小危、林惠雅、幸曼玲、陳李綢、吳敏而、柯華葳、陳淑美著 (1998)。發展心理學。台北:心理。
羅鈞令 (1998)。感覺整合與兒童發展: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外文部份
Bunker,L.(1991).The role of play and motor skills development in building children's self-confidence and self-esteem.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91(5),467-471。
Cleland,F.E.,& Gallahue,D.L.(1993).Young children's divergent movement ability.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77,535-544。
Gallahue,D.L.(1996).Developmental physical education for today's children. Dubupue:Wm. C. Brown & Benchmark. 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