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福林,1990,《新制師院學生與師專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其學習行為、學業成就之調查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石素錦,1992,〈從認知心理學談兒童英語教學〉。《英語教學》,17(2),57-67。吳冬友,2004,《統計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吳青蓉、1998,〈營造英語的學習情境對國中學生學習表現態度和動機影響之研究〉。《竹縣教育》,17,79-100。
吳美雲,2003,《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提昇國小學生英語學習態度之行動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光雄,1998,〈談國小兒童英語課程實施後的問題及解決途徑〉。《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149-157。台北:文鶴。
李佳容,1998,《創造性英語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影響》。台南: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美枝,1994,《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大洋出版社。
周東山,1997,《教育測量與統計》。台北:五南。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台北:心理。
林于雯,2002,《屏東縣國民小學英語教學實施現況及其遭遇問題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芳菲,2003,《英文童書教學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度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惠玲、陳正倉,1999,《基礎統計學-觀念與應用》。台北:雙葉。
林惠美,2007,《桃園縣國小學童與家長對兒童英語學習態度、參與程度及投入程度之研究》。桃園: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林慧芬,2002,〈讓單親家庭不再有缺憾〉。《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施玉惠、朱惠美,1999,〈國小英語課程之精神與特色〉。《教育研究資訊》,7(2),1-5。柯得明,2002,《芝麻英語節目對學生英語學習態度及文化認知影響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韋金龍,1999,〈國小英語教學可能面臨的難題及對策〉。《英語教學》,24(1),86-91。莫藜藜、賴珮玲,2004,〈臺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的問題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5,55-65。張沛淇,2005,《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以台南市國小學生為例》。台南:南台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碩士論文。張紹勳,2000,《研究方法》。台中:滄海。
張春興,1991,《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增訂版)》。台北:東華書局。
張雅卿,2004,《國小英語教學城鄉差距之研究-以新竹地區為例》。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康興國,2007,《WebQuest 教學對不同程度國中生英語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宜蘭:佛光大學教育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教育部,199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英語文內文》。2008年11月5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fields/2003/language05-source.php
許靜怡,2003,〈從社會階級談英語教學〉。《師友》,429,36-38。
陳佳韻,2004,《台中市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調查研究》。台中: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陳麗欣,2000,〈我國隔代教養家庭現況之分析(上)〉。《成人教育通訊》,2,37-40。
曾燦金,1998,〈邁向國際化、提昇國家競爭力----談台北市國民小學 實施英語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23,34-37。曾建肇,1999,〈國小英語教材篩選與自編:以台南市為例〉。《跨世紀國小英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1-20。
黃燦遂,1990,〈談國內的兒童英語教學〉。《英語教學》,14(3),4-7。黃毅志,1988,《台灣地區民眾社經地位取得過程》。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祺庭,2005,《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英語學習適應情形之研究-以一個班級為例》。台中: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楊懿麗,2001,〈語言學習的環境與機制:也談國小英語教學〉。《英語教學》,26(1), 15-27。劉彥谷,2004,《折衷式溝通式教學觀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屏東: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潘詩婷,2001,《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水河,2004,《嘉義縣市國小學童校外英語補習經驗、學校英語學習態度及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盧丹懷,1999,〈何時學英語:台灣小學英語教學評析〉。《英語教學》,23(4),26-33。戴維揚,2002,〈國小英語課程的沿革與展望〉。《中等教育》,53(2),32-37。
謝亞恆,2003,《族群、家庭背景與國中學業成就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研究所論文。
謝敏青,2006,《國中校外英語補習經驗、學校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屏東縣中正國中為例》。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羅淑仁,2004,《應用多元化英語教學模式提升國中學生英語學習成就及態度之研究》。花蓮: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二、英文部分
Freeman, D. L. & Long, M. H. (1991).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New York: Longman Inc.
Gardner, R. C. (1973).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Their rol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Oller and Richards(Eds.), Focus on the learner: Pragmatic perspectives for the language teacher (pp. 235-345).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Guielford, J. P. (1965). Fundamental statistic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4th ed.). New York: MaGraw-Hill Inc.
Gardner, R. C., & Lambert, W. E. (1972).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Learning, 23(1), 145-149.
Kelly, T. L. (1939). The selection of upper and lower groups for the validation of test item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0, 17-24.
Lucas, H. C. Jr. (1991).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survey research. In K. L. Kraemer (Ed.),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challenge: Survey research methods (pp.273-285). Boston, Mas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Research Colloquium.
Lenneberg, E. H. (1967).The biological of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Newport, E. L. (1990). Maturational constraints on language learning. Cognitive Science,14,11-28.
Penfield, W., & Roberts, L.(1959). Speech and brain mechanisms. NY:Atheneum Press.
Krashen, S. D. (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 64). Oxford: Pergamon Press.
Petty, R. E., and J. T. Cacioppo.(1981). Attitudes and Persuasion: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Dubuque, IA: William C. Brown.
McGroarty, M. (1996). Language attitudes, motivation, and standards. S.L. McKay and N.H. Press.
Oxford, R.L. (1996).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round the world: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 Honolulu, H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Samimy, K. K.,& Tabuse, M. (1992). Affective variables and a less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 A study in beginning Japanese classes. Language Learning, 42(3), 377-398.
Samimy, K. K. (1994). Teaching Japanese: Consideration of learner’s affective variables. Theory into Practice, 33, 29-33.
Cortes, V. (2006). Issues in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learner corpora. Manuscript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
Mantle-Bromley, C. (1995). Positive attitudes and realistic beliefs: Links to proficiency.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9(3), 372-386.
McGroarty, M. (1996). Language attitudes, motivation, and standards. S.L. McKay and N.H.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