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14.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13:19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許琴和
研究生(外文):
Chin-ho Hsu
論文名稱:
眷村.都會.眾生相的對話-愛亞小說研究
指導教授:
黃文成
指導教授(外文):
Wen-cheng Huang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
文學系碩士班
學門:
人文學門
學類:
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2
中文關鍵詞:
愛亞
、
極短篇
、
曾經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
點閱:834
評分:
下載:166
書目收藏:4
本論文以愛亞的小說為研究對象,並以「眷村.都會.眾生相的對話」為主題,共分六章對愛亞的小說作品作探討。第一章首先將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對象與範圍、研究方法及論文架構作一說明;在第二章對愛亞的成長經歷、踏入文壇因緣、創作歷程及在文壇中屢獲貴人對其創作的影響作介紹,探討對其人生觀和創作主題的影響。愛亞寫作歷程至今已逾二十五年,其創作歷程以十年作劃分,分為探索期、全盛期及成熟期;第三章以愛亞的極短篇小說做探討,對極短篇小說在臺灣興起及愛亞極短篇的風格作說明,在愛亞極短篇題材上多以都會相關主題有關,分為浮世悲情家庭系列、社會議題系列及其他共三個部份作分析,最後探討愛亞的極短篇創作藝術。第四章以短篇小說為探討主題,題材內容、小說人物類型及創作風格探討。第五章探討的是愛亞的長篇小說《曾經》,探討《曾經》中的主題內涵、小說人物群象及藝術技巧。第六章為結論,就本論文所探討的主題作總結,為這位曾獲臺灣省文藝作家協會「中興文藝獎章」,至今仍在文壇中筆耕不輟努力推廣寫作、作品產量豐富的愛亞展現其文學藝術的價值。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一、愛亞著作
(一) 出版書籍
1.愛亞《我也寂寞》(台北: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
2. 愛亞《三弦》(與張曉風、席慕容合著)(台北:爾雅出版社,1983年7月)
3. 愛亞《擔一肩愛情》(台北:皇冠出版社,1984年3月)
4. 愛亞《喜歡》(台北:爾雅出版社,1984年11月)
5. 愛亞《曾經》(台北:爾雅出版社,1985年11月)
6. 愛亞《愛亞極短篇》(台北:爾雅出版社,1987年5月)
7. 愛亞《脫走女子》(台北:爾雅出版社,1988年11月)
8. 愛亞《夢的繞行》(台北:爾雅出版社,1995年11月)
9. 愛亞《愛亞極短篇第二集》(台北:爾雅出版社,1997年8月)
10.愛亞《秋涼出走》(台北:大田出版社,2000年9月)
11.愛亞《想念》(台北:大田出版社,2000年9月)
12.愛亞《暖調子》(台北:大田出版社,2002年3月)
13.愛亞《湖口相片簿》(台北:紅樹林文化出版社,2003年12月)
(二) 單篇作品
1.愛亞〈長篇創作甘苦談.曾經〉《中國時報》39版,1994年11月10日
2.愛亞〈寫我父親〉《聯合文學》第12卷第10期,1996年8月
3.愛亞〈我看成長小說-伸手協助的力量〉《幼獅文藝》,1996年 8 月
4.愛亞〈唯一可堪攀附的肩膀〉《聯合文學》152期,1997年6月
5.愛亞主講 李文冰記錄整理〈極短篇現象〉《幼獅文藝》,1998年6月
6.愛亞〈眷村青春記〉《臺北畫刊》,1998年11月
7.愛亞〈我看成長小說──伸手協助的力量.《世界華文成長小說徵文特輯(三)》〉《幼獅文藝》,1999年8月
8.愛亞〈秋涼出走〉《民眾日報》,2000年9月5日
9.愛亞〈想念〉《民眾日報》,2000年9月17日
10.愛亞〈美好的文學路〉《中國女性文學研究室》,2000年10月24日
11.愛亞〈釋懷暖情:舊時滋味〉《講義》,2001年4月
12.愛亞〈安定〉《中國時報》,2002年1月21日
13.愛亞〈親愛的延平南路九十八號〉《中國時報》,2002年6月7日
14.愛亞〈一段日子〉《自由時報.自由副刊》,2002年8月22日
15.愛亞〈我的童年之足走在客家〉《幼獅文藝》,2004年5月
16.愛亞〈李潼,再見〉《聯合文學》,2005年2月
17.愛亞〈就是要養生!〉《講義》,2006年10月
二、專著 (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丁樹南編譯《小小說的寫作與欣賞》,(台北:純文學,1976年)
2.王鼎鈞《兩岸書聲》(台北:爾雅出版社,1990年)
3.方祖燊《小說結構》(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
4.古繼堂《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5.江曾培《微型小說面面觀》(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4年)
6.佛斯特著 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94年)
7.宋仰原等《極短篇.第四集》(台北:聯經出版社,1983年)
8.呂正惠《小說與社會》(台北:聯經出版社,1988年)
9.呂正惠《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出版社,1995年)
10.沈萌華編《西樓望月》月選小說(台北:四季出版社,1982年)
11.李瑞騰主編《文學心靈的真情告白》(桃園:中央大學出版,2005年)
12.李仕芬《愛情與婚姻:臺灣當代女作家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13.李喬《小說入門》(台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
14.沈萌華編《青春作伴》月選小說(台北:四季出版社,1982年)
15.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16.周英雄《小說、歷史、心理、人物》(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
17.邱貴芬《仲介台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台灣閱讀》(台北:元尊文化公司,1997年)
18.高瑞卿《文學寫作概要》(高雄:麗文文化出版社,1995年)
19.高格孚《風和日暖-台灣外省人與國家認同的轉變》(台北:允晨文化公司,2004年)
20.馬森《七十三年短篇小說選》(台北:爾雅出版社,1975年)
21.席慕蓉《寫給幸福》(台北:爾雅出版社,1985年)
22.張大春《文學不安-張大春的小說意見》(台北:聯合文學,1995年)
23.張誦聖《文學場域的變遷》(台北:聯合文學,2001年)
24.張春榮《極短篇的理論與創作》(台北:爾雅出版社,1999年)
25.張堂錡《現代小說概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3年)
26.張健主編《小說理論與作品評析》(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
27.張大春《張大春的文學意見》(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2年)
28.梅家玲《性別,還是家國?五○與八、九○年代台灣小說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
28.陳義芝主編《新極短篇──全民寫作》(台北!聯經出版社,1995年)
30.陳芳明《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
31.陳碧月《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技巧》(台北:秀威出版社,2002年)
32.陳國偉《想像台灣─當代小說中的族群書寫》(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7年)
33.陳玉玲《尋找歷史中缺席的女人》(嘉義縣大林鎮: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
34.黃秀慧主編《新極短篇──全民寫作(二)》(台北:聯經出版社,1996年)
35.郭冠麟主編《從竹籬笆到高樓大廈的故事/國軍眷村發展史》(台北:史政編譯室,2005年)
36.彭歌《小小說寫作》(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77)
37.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出版社,1996年)
38.傅騰霄《小說技巧》(台北:洪葉文化公司,1996年)
39.瘂弦等著《極短篇美學》(台北:爾雅出版社,1992年)
40.黃慶萱《修辭法》(台北:三民書局,1975年)
41.楊照《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史散論》(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
42.楊義《中國敘事學》(嘉義縣大林鎮: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
43.楊佳嫻主編《台灣成長小說選》(台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44.齊邦媛《千年之淚》(台北:爾雅出版社,1990年)
45.齊邦媛《霧漸漸散的時候》(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
46.廖咸浩《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47.劉海濤《微型小說的理論與技巧》(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年)
48.樊洛平《當代臺灣女性小說史論》(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49.鄭樹森《小說地圖》(台北:一方出版社,2003年)
50.潘國正等著《新竹市眷村田野報告書》(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7年)
51.潘國正編《竹籬笆的長影──眷村爸爸媽媽口述歷史》(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7年)
52.盧建榮《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
53.聯經編輯部編《最愛一百小說》(台北:聯經出版社,2004年)
54. 蘇偉貞、袁瓊瓊主編 《臺灣眷村小說選》(台北:二魚文化,2004年)
55.魏飴《小說鑑賞入門》(台北:萬卷樓出版社,1999年)
56.羅盤《小說創作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0年)
三、學位論文:
1. 吳秀鳳《中文報紙倡導文類之研究──以聯合報副刊「極短篇」為例》,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2. 吳忻怡《「多重現實」的建構:眷村、眷村人與眷村文學》,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理論社會學組碩士論文,1996年
3. 柴雅珍《戰後台灣「外省人」的塑造與變遷(一九四五─一九八七》,私立東海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4. 蔡淑華《眷村小說研究─以外省第二代作家為對象》,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5. 陳惠雯《婚姻衝突、家庭界限與青少年子女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6. 鄭雅文《戰後台灣女性成長小說研究─從反共文學到鄉土文學》,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7. 周淑嬪《蘇偉貞小說研究──以女性觀照與眷村題材為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8. 孫立梅《外省人的「家」:多義的記憶與移動的認同》,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9. 張佩珍《台灣當代女性文學中的母女關係探討》,私立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10. 凌性傑《臺灣地區極短篇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1.簡君玲《若即若離──八、九○年代台灣女性文學中的「母女角色」探討》,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2. 陳安琪《以批判女性主義觀點探討中年父親父職角色實踐與父子關係之跨世代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平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3. 高恩雅《台灣現代極短篇小說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處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4.周莉菁《女性眷村文學記憶圖像之型塑》,私立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5. 廖玉容《愛亞及其作品研究》,私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年
四、單篇論文
(一)期刊 (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 王婷芬〈童年往事:愛亞〉《皇冠出版社》第400期,1987年6月
2. 王鼎鈞〈冤親嗔癡說曾經〉《兩岸書聲》,1990年11月
3. 王雨等〈耕植文學的苗頭-專訪民間文學教育工作者〉《文訊》,2001年5月
4. 石曉楓〈少女成長紀事─當代台灣女性成長小說書寫主題之研究〉《中國學術年刊》頁153-180),2006年9月
5. 李有成〈眷村的童騃時代〉收錄於蘇偉貞《離開同方》,1991年5月
6. 李小清〈來自裂縫的女聲:試析朱天心「想我眷村兄弟們」的性別、省籍族群、及階級觀〉《清雲學報》頁313-319,2002年6月
7. 李晶菁〈女性成長小說:文類、性別、主體之對話〉《研究與動態》第10期,2004年6月
8. 沈怡〈數十篇短文憶亡夫,夢繞行著愛亞〉《爾雅人》第29期,1996年1月
9. 利翠珊〈已婚女性家庭系統的交會:親情與角色的兩難〉《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12卷第3期,1999年9月
10. 吳忻怡〈昨日的喧嘩今安在?─從《小五的時代》談眷村少年及其相關之文學書寫〉《聯合文學》12卷11期,1996年9月
11. 宋雅姿〈以天地為師,身正是範:訪問師範先生〉《文訊》第227期,2004年9 月
12. 季季〈喜歡編織的巧手〉希望我能有條船》,1986年6月
13. 簡春安〈夫妻關係的現代化〉《社會建設》第92期,1995年10月
14. 林素芬〈夢裡想飛的精靈──作家愛亞專訪〉《幼獅文藝》,1996年10月
15. 林玉薇〈心靈異想的飛行者──專訪愛亞〉《文訊》第178期,2000年8月
16. 林玉薇〈耕植文學的苗圃-愛亞小坊〉《文訊》第187期,2001年5月
17. 凌明玉撰〈評論《曾經》〉《最愛一百小說》,2004年5月
18. 席慕容〈花環與匕首:我所知道的愛亞〉《我也寂寞》,1983年6月
19. 席慕容〈靜寂的角落.序《喜歡》﹝愛亞著﹞〉,1984年11月
20. 高大鵬〈如此細膩的時代軌跡〉《聯合文學》第63期,1990年1月
21. 凌性傑〈極短篇性格論〉《中國現代文學理論》18期,2000年6月
22. 郭明福〈納須彌於芥子:我讀「愛亞極短篇」〉《極短篇美學》,1992年5月
23. 張曦娜〈評介愛亞編「八十年短篇小說選」〉《爾雅人》第73期,1992年11月
24. 張春榮〈一根銳利的鞭子:讀愛亞《愛亞極短篇》(第二集)〉《文訊》第144期,1997年10月
25. 張春榮〈極短篇的回顧〉《明道文藝》281期,1999年8月
26. 張春榮〈極短篇發展現況〉《文訊月刊》166期,1999年8月
27. 張春榮〈極短篇的單一結局〉《中國語文》507期,1999年9月
28. 張春榮〈極短篇的修辭手法〉《明道文藝》282期,1999年9月
29. 張春榮〈談極短篇的分類〉《中國語文》508期,1999年10月
30. 張春榮〈極短篇的主題內涵〉《國文天地》173期,1999年10月
31. 張春榮〈極短篇的描寫藝術〉《明道文藝》283期,1999年10月
32. 張春榮〈極短篇的多重結局〉《國文天地》174期,1999年11月
33. 張春榮〈極短小精悍--談極短篇的文體特徵〉《中國語文》510期,1999年12月
34. 張春榮〈極短篇的反諷呈現〉《中國語文》511期,2000年1月
35. 張春榮〈大酒席與水果盤--短篇小說與極短篇的異同〉《國文天地》16卷1期2000年6月
36. 張春榮〈極短篇的意外〉《中國語文》533期,2001年11月
37. 張春榮〈愛亞「打電話」與余光中「天國地府」〉《國文天地》,2001年12月
38. 張春榮〈語文學習領域的「欣賞、表現與創新」--以極短篇為例〉,《國民教育》四十二卷2期,2001年12月
39. 張春榮:〈極短篇的比喻〉《國文天地》201期,2002年2月
40. 張讓〈夏季來的人-愛亞〉《幼獅文藝》,2002年1月
41. 張瑞芬〈三年級的青春記事簿──論愛亞散文〉《五十年來臺灣女性散文.評論篇》,2006年2月
42. 張大春〈曖昧、轇轕的眷村傳奇〉收於蘇偉貞《離開同方》,1991年5月
43. 陳長房〈西方成長/教育小說的模式與演變〉《幼獅文藝》,1994年12月
44. 陳姿蘭〈劃破生命的黑幕:評愛亞「脫走女子」〉《爾雅人》第83期,1994年8 月
45. 梅家玲〈孤兒?孽子?野孩子?─戰後台灣小說中的父子家國及其裂變〉《文化、認同、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6月
46. 黃秋芳〈會說故事的媽媽:愛亞的極短篇在帶領成長〉《自由青年》第78期,1987年10月
47. 曾昭旭〈極短篇應該是什麼模樣?評「愛亞極短篇」〉《聯合文學》第42期,1988年4月
48. 曾昭旭〈人要怎樣擺脫命運輪迴?評愛亞的〈脫走女子〉〉《聯合文學》第56期, 1988年11月
49. 渡也〈張春榮《極短篇的理論與創作》〉《文訊月刊》180期,2000年10月
50. 傅浩青〈詩的意象.小說風格:瘂弦V.S愛亞〉《書香廣場》第18期,1988年5 月
51. 游淑靜〈文學與戲劇之間──看愛亞女士長篇小說《曾經》〉《彰化藝文》,2000年10月
52. 湯芝萱〈愛亞:我的節目是做給不接觸文學的人聽〉《文訊月刊》第110期,1994年12月
53. 楊傳珍〈我讀《曾經》〉《爾雅人》39,40期合刊,1996年4月
54. 楊照〈啟蒙的驚怵與傷痕─當代台灣成長小說中的悲劇傾向〉《幼獅文藝》
,1996年7月
55. 楊明〈女兒一心想當導演,愛亞從小給子女正確的價值觀〉《文訊月刊》第128期,1996年6月
56. 楊曉雲〈女性的成長與自覺──「愛在紅梅出綻時」思索女性的困境〉《九歌雜誌》 第200期,1997年11月
57. 蔣勳〈女曰雞鳴.序《三弦》﹝愛亞、張曉風及席慕容合著﹞〉,1983年7月
58. 齊邦媛〈閨怨之外──以實力論臺灣女作家(小說部分)〉《聯合文學》第5期,1985年3月
59. 盧雅莉〈抓住歲月,留住曾經:評愛亞「脫走女子」〉《爾雅人》第75期,1993年3月
60. 隱地〈愛亞〉《新月書刊》第15期,1984年1月3日
61. 鍾宗憲〈極短篇小說文類建構問題芻議〉《輔仁國文學報》第16期,2000年7 月
(二)報紙部分(以發表先後排序)
1. 民生報書評小組〈墨淡意重,寂寞到底:愛亞的〈脫走女子〉〉《民生報》,
1984年11月7日
2. 郭明福〈人間世裡的深情:談愛亞的「喜歡」〉《臺灣新生報》7版,1985年10月11日
3. 劉洪貞〈我喜歡讀「喜歡」〉《中央日報》,1985年12月10日
4. 南國〈愛亞迷戀命理〉《中央日報》,1988年5月8日
5. 覃嘉惠〈愛亞從社會新聞尋找創作題材〉《自立晚報》,1995年2月26日
6. 小民〈愛亞娓娓說:「曾經」〉《臺灣日報》,1995年7月5日
7. 郭妙〈感情豐富的愛亞〉《臺灣日報》,1995年9月29日
8. 王錫璋〈成長白皮書〉《國語日報》,1996年6月18日
9. 齊敏〈喜歡繡花和漫步的愛亞〉《中央日報》,1996年11月11日
10. 鄭美里〈尋找偶像-影響孩子一生的傳記〉《中國時報》,1997年4月10日
11. 徐淑卿〈站著寫作的人〉《中國時報》,1997年9月11日
12. 方平〈會飛行的透明人-訪小說家愛亞〉《聯合報》,1997年9月15日
13. 陳文芬〈愛亞靠一支筆把女兒拉拔大〉《中國時報》,1997年10月12日
14. 王浩威〈轉過時間的巷口──評介《愛亞極短篇》(第二集)〉《聯合報》47卷期,1997年11月3日
15. 陳文芬〈愛亞、蔣勳、張曼娟四月拜訪北京四地〉《中國時報》,1998年4月7日
16. 李美鵑〈愛亞扮書僮完成智慧任務〉《大成報》,1999年11月4日
17. 陳文芬〈名作家愛亞-推動友書會〉《國語日報》,1999年11月9日
18. 徐開塵〈愛亞友書會小坊游於藝開張〉《民生報》,2000年6月2日
19. 蔡美娟〈愛亞百年孤寂裡的真實人生〉《聯合報》,2001年9月9日
20. 李維菁〈十八歲嫁給三十歲的他,從未想過一生寫作〉《中國時報》,2002年2月3日
21. 丁文玲〈愛亞迎向長篇小說〉《中國時報》,2002年3月24日
22. 陳文芬〈愛亞等作者捐贈版稅給肝癌基金會〉《中國時報》,2002年4月
23. 陳靜雪紀錄整理〈心靈角落的告白──女性書寫與出版〉《中央日報》,2002年8月15日
24. 高恩雅〈論現代極短篇的描寫藝術(上)〉《中國語文》576期,2005年6月
25. 高恩雅〈論現代極短篇的描寫藝術(下)〉《中國語文》577期,2005年7月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婚姻衝突、家庭界限與青少年子女適應之相關研究
2.
台灣當代女性文學中的母女關係探討
3.
以批判女性主義觀點探討中年父親父職角色實踐與父子關係之跨世代影響
4.
戰後台灣女性成長小說研究--從反共文學到鄉土文學
5.
「多重現實」的建構:眷村、眷村人與眷村文學
6.
眷村小說研究──以外省第二代作家為對象
7.
若即若離─八、九○年代台灣女性文學中的「母女角色」探討
8.
外省人的「家」:多義的記憶與移動的認同
9.
蘇偉貞小說研究--以女性觀照與眷村題材為主
10.
女性眷村文學記憶圖像之形塑
11.
臺灣地區極短篇研究
12.
中文報紙倡導文類之研究:以聯合報副刊「極短篇」為例
13.
台灣現代極短篇小說研究
14.
愛亞及其作品研究
1.
2.愛亞〈寫我父親〉《聯合文學》第12卷第10期,1996年8月
2.
3.愛亞〈我看成長小說-伸手協助的力量〉《幼獅文藝》,1996年 8 月
3.
4.愛亞〈唯一可堪攀附的肩膀〉《聯合文學》152期,1997年6月
4.
6.愛亞〈眷村青春記〉《臺北畫刊》,1998年11月
5.
7.愛亞〈我看成長小說──伸手協助的力量.《世界華文成長小說徵文特輯(三)》〉《幼獅文藝》,1999年8月
6.
11.愛亞〈釋懷暖情:舊時滋味〉《講義》,2001年4月
7.
15.愛亞〈我的童年之足走在客家〉《幼獅文藝》,2004年5月
8.
16.愛亞〈李潼,再見〉《聯合文學》,2005年2月
9.
17.愛亞〈就是要養生!〉《講義》,2006年10月
10.
4. 石曉楓〈少女成長紀事─當代台灣女性成長小說書寫主題之研究〉《中國學術年刊》頁153-180),2006年9月
11.
6. 李小清〈來自裂縫的女聲:試析朱天心「想我眷村兄弟們」的性別、省籍族群、及階級觀〉《清雲學報》頁313-319,2002年6月
12.
7. 李晶菁〈女性成長小說:文類、性別、主體之對話〉《研究與動態》第10期,2004年6月
13.
9. 利翠珊〈已婚女性家庭系統的交會:親情與角色的兩難〉《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12卷第3期,1999年9月
14.
10. 吳忻怡〈昨日的喧嘩今安在?─從《小五的時代》談眷村少年及其相關之文學書寫〉《聯合文學》12卷11期,1996年9月
15.
11. 宋雅姿〈以天地為師,身正是範:訪問師範先生〉《文訊》第227期,2004年9 月
1.
眷村圖象•追憶•認同---朱天心90年代小說篇章意象研究
2.
眷村小說研究
3.
愛亞及其作品研究
4.
眷村文學之認同困境與鄉愁意識—以蘇偉貞與張啟疆作品為主
5.
台灣眷村小說研究----以朱天心《未了》、蘇偉貞《有緣千里》、袁瓊瓊《今生緣》為例
6.
緣起緣滅─臺灣眷村文學「聚散」主題之探析
7.
愛亞小說研究
8.
眷村文化的形成與外省人的認同研究-以台南縣仁和村為例(1950~2007)
9.
空城記•憶:從眷村影像符碼看一個世代的結束
10.
眷村生活空間與歷史記憶的變遷-從陸光三村到千禧新城
11.
眷村文化的再現─以《再見忠貞二村》電視劇為例
12.
從眷村女性觀點看族群認同之傳承與變化
13.
台灣文學中的眷村書寫研究
14.
「我們」打從眷村來:眷村生活史的考察
15.
從遷徙過程探討眷村文化的形成與變遷—以台北市北投區中心新村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