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9 08:3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卞吾元
研究生(外文):Wu-yuan Bian
論文名稱:莊子逍遙至樂思想之研究
指導教授:陳德和陳德和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De-he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碩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哲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5
中文關鍵詞:藝術生命教育至樂嵇康逍遙莊子郭象治療療癒美學音樂
外文關鍵詞:Zhuang-zi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0
  • 點閱點閱:94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9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本文跳脫《莊子》的文本結構,以「逍遙╱至樂」為議題,從打散的篇章中汲取相關論述,一開始即立足於莊子與郭象的哲學究義,以「大化」與「足性」作為相輔圓成的理論基礎,採用「隨說即掃」、「寄言出意」、「正言若反」、「小大並觀」、「辯名析理」等為詮釋方法。接著在第二章中闡述這些方法是如何把握到莊子的真理,並定調以為全文之論述主軸和核心概念;然後進一步於第三章中貞定這個終極依據在莊子哲學中的本體說明與其真切性、體貼性、實踐性的保證;終於第四章據此核心,落實在吾人生命內容中所分化的當代議題與實務欣趣,為之徼向創詮。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意識及析論方向1
第二節 文獻省察及研究回顧5
第三節 理論詮釋及研究方法12
 
第二章 「逍遙╱至樂」的意義詮定17
第一節 小大並觀17
壹、莊子與郭象17
貳、再辨小大20
第二節 自由與化、遊24
壹、自由與無待24
貳、化與遊──悲感意識與逍遙至樂29
第三節 真俗不二36
壹、無己、無功、無名36
貳、有己、有功、有名38
叁、堯許之辨41
 
第三章 「逍遙╱至樂」的終極依據45
第一節 天地協奏曲45
壹、自然和諧與真宰45
貳、明王之治50
第二節 道德一貫54
壹、道與體道54
貳、德與德性58
第三節 天人相通62
壹、心的上升與下墜62
貳、凡人與真人66
 
第四章 「逍遙╱至樂」的生命議題71
第一節 逍遙散與至樂丹71
壹、死生無變於己71
貳、生命的療養75
第二節 藝術與生命80
壹、生命美學80
貳、音樂與藝術治療85
第三節 神光觀照92
壹、用心若鏡92
貳、戲的人生95
 
第五章 結論101
 
參考書目106
壹、古典文獻(略依年代順序排列)
〔周〕莊 子(著),〔明〕釋德清(注):《莊子內篇注》,台北:廣文書局,1991年,影印本。
 
〔周〕莊 子(著),〔清〕郭慶藩(輯):《莊子集釋》,台北:華正書局,2004年,點校本。
 
〔周〕莊 子(著),〔清〕陳壽昌(輯):《南華真經正義》,台北:新天地書局,1977年。
 
〔周〕荀 子(著),〔清〕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台北:藝文印書館,1977年,點校本。
 
〔漢〕戴 聖(編),〔漢〕鄭 玄(注),〔唐〕孔穎達(正義):《禮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
 
〔漢〕劉 安(撰),〔漢〕高 誘(注):《淮南子》,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93年。
 
〔漢〕司馬遷:《史記》,台北:新陸書局,1964年。
 
〔漢〕許 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收入《漢小學四種》,成都:巴蜀書社, 2001年翻印。
 
〔漢〕班 固(撰),〔唐〕顏師古(注):《新校漢書集注》,台北:世界書局,1973年,新校標點本。
 
〔魏〕陳 壽:《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標點本。
 
〔唐〕玄 宗(注),〔宋〕邢 昺(疏):《孝經》,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
 
〔唐〕房玄齡:《晉書》,台北:鼎文出版社,1980年,新校標點本。
 
〔唐〕李 昉╱等(編撰):《太平御覽》,台北:大化出版社,1977年,影印本。
 
〔唐〕李 白(著),〔宋〕楊齊賢(集註),〔元〕蕭士贇(補註):《李太白詩文集》,台北:新興書局,1956年。
 
〔宋〕朱 熹(集註):《四書集註》,台南:大孚書局,2003年,點校本。
 
〔清〕王夫之:《莊子解》,收錄於《船山全書》第13冊,長沙:嶽麓書社,1996年。
 
貳、當代專著(依姓氏筆劃順序,合著則列於後)
方東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王玉玫:《孟子思想的生死學議題》,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6年。
 
王邦雄:《中國哲學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3年。
 
王邦雄╱等:《中國哲學史》,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
 
田曼詩:《美學》,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2年修定版。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8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2年。
 
牟宗三:《現象與物自身》,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5年。
 
牟宗三:《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牟宗三(譯著):《康德:判斷力之批判》,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2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收錄於《朱光潛全集》第一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
 
朱光潛(編譯):《西方美學家論美與美感》,台北:天工書局,1988年。
 
朱永嘉╱等(注譯):《新譯呂氏春秋》,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
 
杜保瑞:《莊周夢蝶》,台北:五南圖書,2007年。
 
李澤厚:《批判哲學的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1990年。
 
李澤厚:《美學四講》,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
 
李澤厚:《美的歷程》,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
 
李日章:《莊子逍遙境的裡與外》,高雄:麗文文化,2000年。
 
汪 中(注譯):《新譯宋詞三百首》,台北:三民書局,2008年。
 
吳 怡:《逍遙的莊子》,台北:東大圖書,2001年。
 
吳汝鈞:《老莊哲學的現代析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吳冠宏:《魏晉玄義與聲論新探》,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
 
汪青彥╱等(編著):《音樂與治療》,台北:星定石文化,2003年。
 
谷 斌╱等(注譯):《黃帝四經注譯、道德經注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沈惠樂(編撰):《蘇洵蘇轍散文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聯合出版,1997年。
 
林安梧:《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台北:明文書局,1996年。
 
林怡芬(譯注):《菜根譚譯注》,台北:國家出版社,2008年。
 
南懷瑾:《禪與道概論》,台北:老古文化,2008年。
 
修海林:《古樂的浮沉》,濟南:山東藝文出版社,1997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二》,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年。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8年。
 
袁保新:《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袁濟喜:《六朝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高柏園:《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上》,台北:水牛圖書,1994年。
 
孫中鋒:《莊學之美學義蘊新詮》,台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
 
莊耀郎:《郭象玄學》,台北:里仁書局,2002年。
 
莊萬壽:《莊子史論》,台北:萬卷樓圖書,2000年。
 
陳德和:《道家思想的哲學詮釋》,台北:里仁書局,2005年。
 
陳德和:《從老莊思想詮詁莊書外雜篇的生命哲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陳鼓應:《老莊新論》,台北:五南圖書,2006年。
 
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8年三修八刷。
 
陳昌明:《緣情文學觀》,台北:台灣書店,1999年。
 
郭沫若:《青銅時代》,重慶:文治出版社,1945年。
 
郭沫若:《十批判書》,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崔富章:《新譯嵇中散集》,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
 
崔大華:《莊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黃錦鋐:《莊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85年。
 
張蕙慧:《嵇康音樂美學思想探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張惠麗、趙凌雲(注譯):《南華真經注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賀昌群:《魏晉清談思想初論》,收錄於《魏晉思想》甲編,台北:里仁書局,1995年。
 
項退結:《現代中國與形上學》,台北:黎明文化,1978年。
 
葉 朗:《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葉海煙:《莊子的生命哲學》,台北:東大圖書,1990年。
 
葉海煙:《老莊哲學新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湯一介:《郭象與魏晉玄學》,台北:谷風出版社,1989年。
 
湯一介:《郭象》,台北:東大圖書,1999年。
 
傅偉勳:《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台北:東大圖書,1990年。
 
傅偉勳:《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
 
傅偉勳:《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台北:東大圖書,1986年。
 
傅偉勳:《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
 
傅偉勳:《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台北市:東大圖書,1986年。
 
傅偉勳:《西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
 
傅佩榮:《逍遙自在的人生》,台北:幼獅文化,2001年。
 
傅勤家:《中國道教史》,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年。
 
彭啟福:《理解之思──詮釋學初論》,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
 
曾傳輝(注譯):《沖虛至德真經注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曾春海:《竹林玄學的典範──嵇康》,台北:萬卷樓圖書,2000年。
 
楊 堅(點校):《呂氏春秋、淮南子》,長沙:岳麓書社,1991年。
 
楊伯峻(編):《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楊家駱(編):《李太白全集》,上海:世界書局,1962年。
 
楊安崙:《中國古代精神現象學:莊子思想與中國藝術》,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楊國榮:《以道觀之──莊子哲學思想闡釋》,台北:水牛圖書,2007年。
 
劉榮賢:《莊子外雜篇研究》,台北:聯經出版社,2004年。
 
劉 藍:《中國音樂美學》,台北:文津出版社,2006年。
  
劉笑敢:《莊子哲學及其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
 
劉大杰:《魏晉思想論》,收錄於《魏晉思想》甲編,台北:里仁書局,1995年。
 
劉正浩╱等(注譯):《新譯世說新語》,台北:三民書局,2007年。
 
潘桂明:《宗鏡錄》,高雄:佛光出版社,1997年。
 
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台北:華正書局,2006年。
 
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台北:藍燈出版社,1991年。
 
蔡忠道:《魏晉儒道互補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蔡忠道:《魏晉處世思想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
 
鄭志明:《生命關懷與心靈治療》,嘉義:南華大學宗教中心,2000年。
 
錢 穆:《莊子纂箋》,台北:東大圖書,2006年。
 
錢鍾書:《管錐編》第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參、外書譯編(依字母順序) 
Arthur Schopenhauer原著,石沖白(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
 
Eduard Hanslick原著,楊業治(譯):《論音樂的美──音樂美學的修改芻議》,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0年。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原著,余鴻榮(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台北:志文出版社,1997年。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原著,周國平(譯):《悲劇的誕生》,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0年。
 
George W. F. Hegel原著,朱孟實(譯):《美學》,臺北:里仁書局,1983年。
 
Immanuel Kant原著,宗白華(譯):《判斷力批判》,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年。
 
J.C.F Schiller原著,馮至、范大燦(譯):《審美教育書簡》,臺北:淑馨出版社,1989年。
 
Paul Tillich原著,王秀谷(譯):《愛情、力量與正義》,台北:三民書局,1973年。
 
Paul Tillich原著,龔書森、尤隆文(譯):《系統神學》,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80年。
 
Viktor E. Frankl原著,趙可式、沈錦惠(譯):《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台北市:光啟文化,1967年。
 
W.E.Hordern原著,梁敏夫(譯):《近代神學淺說》,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71年。
  
肆、期刊論文(依姓氏筆劃順序,含總集中之論文)
王邦雄:〈走進莊子之學的門徑〉,《鵝湖月刊》第136期,1986年10月。
 
王邦雄:〈莊子思想及其修養工夫〉,《鵝湖月刊》第193期,1991年7月。
 
牟宗三:〈老子《道德經》講演錄(一)〉,《鵝湖月刊》第334期,2003年4月。
 
牟宗三:〈老子《道德經》講演錄(二)〉,《鵝湖月刊》第335期,2003年5月。
 
牟宗三:〈莊子〈齊物論〉講演錄(二)〉,《鵝湖月刊》第320期,2002年12月。
 
沈清松:〈從「方法」到「路」──項退結與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問題〉,《哲學與文化》第376期,2005年9月。
 
沈清松:〈莊子的道論──對當代形上困惑的一個解答〉,《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1期,1994年5月。
 
李正治:〈開出「生命美學」的領域〉,《國文天地》第105期,1994年2月。
 
李賢中:〈中國哲學研究方法之省思〉,《哲學與文化》第395期,2007年4月。
 
李明輝:〈朱子對「道心」、「人心」的詮釋(上)〉,《鵝湖月刊》第387期,2007年9月。
 
李明輝:〈朱子對「道心」、「人心」的詮釋(下)〉,《鵝湖月刊》第388期,2007年10月。
 
宋明順:〈自然、社會、文化的連環性──人類生存環境的社會心理〉,《環境教育》第4期,1989年10月。
 
杜而未:〈莊子神話解釋〉,《文史哲學報》第32期,1983年12月。
 
吳 甿:〈言意之辨與魏晉名理(七)嵇康「聲心異軌」論及其音樂美學〉,《鵝湖月刊》第124期,1985年10月,頁51。
 
吳瓊洳:〈生命教育課程的設計〉,《台灣教育月刊》第580期,1999年4月。
 
林明照:〈莊學的樂論──《莊子》中的生命本真之樂、道樂及音樂批判〉,《淡江中文學報》第15期,2006年12月。
 
高柏園:〈論莊子與嵇康的養生論〉,《鵝湖月刊》第172期,1989年10月。
 
袁濟喜:〈關於聲無哀樂論評價問題──兼論嵇康的音樂美學思想〉,《學術月刊》第151期,1981年12月。
 
馬 耘:〈書評:劉笑敢:《莊子哲學及其演變》〉,《哲學與文化》第386期,2006年7月。
 
陳德和:〈戰國老學的兩大主流──政治化老學與境界化老學〉,《鵝湖學誌》第35期,2005年12月。
 
陳德和:〈論莊子哲學的道心理境〉,《鵝湖學誌》第24期,2000年6月。
 
陳德和:〈當弗朗克遇上老子──意義的治療與作用的保存〉,《鵝湖月刊》第384期,2007年6月。
 
葉海煙:〈道家的環境素養論與休閒美學觀──以莊子的觀點為例〉,《哲學與文化》第386期,2006年7月。
 
項退結:〈中國哲學的主導題材及其未來發展〉,《哲學與文化》第182期,1989年7月。
 
楊冠政:〈環境價值教育的理論基礎〉,《環境教育》第8期,1990年10月。
 
劉千美:〈哲學後藝術vs.藝術後哲學〉,《哲學與文化》第379期,2005年12月。
 
劉昌元:〈由壓制到審美轉向:關於藝術與哲學關係的一個考察〉,《哲學與文化》第379期,2005年12月。
 
劉笑敢:〈兩種逍遙與兩種自由〉,《哲學與文化》第386期,2006年7月。
 
劉明松:〈生死教育的推展與實施〉,《臺灣教育月刊》第580期,1999年4月。
 
蔡憲昌:〈唯物辯證法批判〉,《嘉義農專學報》第8期,1982年5月。
 
蔡憲昌:〈易經與人生〉,《國立嘉義大學通識教育集刊》第1集,2003年12月。
 
戴璉璋:〈玄學中的音樂思想〉,《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0期,1997年。
 
蕭裕民:〈《莊子》論「樂」──兼論與「逍遙」之關係〉,《漢學研究》第47期,2005年12月。
 
蕭 馳:〈嵇康與莊學超越境界在抒情傳統中之開啟〉,《漢學研究》第50期,2007年6月。
 
伍、碩博士論文(依姓氏筆劃順序)
王俊彬:《尼采的悲劇美學──《悲劇的誕生》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碩士論文,2002年。
 
李光耀:《台灣音樂治療的歷史與方法分析》,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吳建明:《莊子安命哲學之研究》,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吳欣怡:《藝術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症病患的介入──個案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系碩士論文,2000年。
 
吳松波:《試論莊子哲學的繼承及其理論特性》,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林慶泉:《莊子環境哲學之研究》,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柯瓔娥:《試論老子療癒思想及其現代意義》,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馬 耘:《論老莊哲學中「道」之無限性與人之自主問題》,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
 
徐麗真:《嵇康聲無哀樂論之音樂美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徐至賢:《一位受虐兒童在藝術治療過程中改變之歷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
 
黃潔莉:《莊子逍遙美境之展現》,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黃巧惠:《《莊子》內七篇之生態審美觀》,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論文,2005年。
 
黃源典:《先秦道家之意義治療意蘊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6年。
 
莊昭崑:《康德美學中,快感在審美判斷中的地位》,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陳政揚:《孟子與莊子「內聖外王」研究》,東海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02年。
 
陳瓊玫:《老子治療學義蘊之詮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陳佩君:《先秦道家的心術與主術──以《老子》、《莊子》、《管子》四篇為核心》,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07年。
 
張云瑛:《莊子天人思想探究》,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張瑋儀:《莊子「治療學」意蘊之分析與展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張民福:《莊子安命思想的哲學考察》,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康統服:《以內源性憂鬱症動物模型來評估逍遙散抗憂鬱效果》,中國醫藥學院中國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解坤城:《快樂丸生涯:現象與詮釋》,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歐陽淑卿:《以音樂欣賞進行音樂治療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薛宜貞:《藝術治療構畫的生命面龐-以明陽中學學生為個案的歷程詮釋》,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謝明真:《莊子美育思想之研究》,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邦雄:〈莊子思想及其修養工夫〉,《鵝湖月刊》第193期,1991年7月。
2. 王邦雄:〈莊子思想及其修養工夫〉,《鵝湖月刊》第193期,1991年7月。
3. 牟宗三:〈老子《道德經》講演錄(一)〉,《鵝湖月刊》第334期,2003年4月。
4. 牟宗三:〈老子《道德經》講演錄(一)〉,《鵝湖月刊》第334期,2003年4月。
5. 牟宗三:〈老子《道德經》講演錄(二)〉,《鵝湖月刊》第335期,2003年5月。
6. 牟宗三:〈老子《道德經》講演錄(二)〉,《鵝湖月刊》第335期,2003年5月。
7. 牟宗三:〈莊子〈齊物論〉講演錄(二)〉,《鵝湖月刊》第320期,2002年12月。
8. 牟宗三:〈莊子〈齊物論〉講演錄(二)〉,《鵝湖月刊》第320期,2002年12月。
9. 沈清松:〈從「方法」到「路」──項退結與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問題〉,《哲學與文化》第376期,2005年9月。
10. 沈清松:〈從「方法」到「路」──項退結與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問題〉,《哲學與文化》第376期,2005年9月。
11. 沈清松:〈莊子的道論──對當代形上困惑的一個解答〉,《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1期,1994年5月。
12. 沈清松:〈莊子的道論──對當代形上困惑的一個解答〉,《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1期,1994年5月。
13. 李正治:〈開出「生命美學」的領域〉,《國文天地》第105期,1994年2月。
14. 李正治:〈開出「生命美學」的領域〉,《國文天地》第105期,1994年2月。
15. 李賢中:〈中國哲學研究方法之省思〉,《哲學與文化》第395期,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