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文化環境基金會(1999)。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王奕期、吳漢恩、周志明、許淑芳、謝奇鋒(2005)。台灣的古蹟─南台灣。台北:遠足文化。
王春華(1996)。飛魚(Ayus):我們會飛翔的朋友─生態博物館觀念應用於蘭嶼之建議,博物館學季刊,10(1),41-48。 王逸峰(2005)。文化資產與觀光之理論與概說。文化資產保存與觀光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市文化資產保存處。
王逸峰(2006)。觀光行銷學。台北市:偉華書局。
王雅萍(2003a)。老安平舊回憶。FORMOSA,24,28-33。
王雅萍(2003b)。戀戀安平三百年。FORMOSA,24,22-27。
王嵩山(2005)。博物館、地方風格與都市再生。博物館學季刊,19(4),5-6。 王瑞珠(1993)。國外歷史環境的保護和規劃。台北:淑馨出版社。
王嘉澤(2006)。安平傳統聚落場所性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古宜靈、陳玉珊(2006)。文化產業的創新與學習現象─以鶯歌陶瓷產業為例。2006 年海峽兩岸休閒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亞洲大學。
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2004)。台南歷史散步特展圖錄。台南市:南市文資協會。
台南市文化觀光處(2008)。古蹟景點旅遊人數統計表。取自:http://culture.tncg.gov.tw/area2/Showpage04.php?id=102&Page=
台南市政府(2003)。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系列報導。台南市都市發展月報,14,3-5。
台南市政府(2008)。96 年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次。台南市統計要覽,67,470-470。
江明親(2004)。山光爛漫間 凝聚珍稀呵護的未來─黃金博物館園區的理念與落實。北縣文化,81,8-12。
江韶瑩(2001)。地方博物館與產業文化保存。蘭博通訊,2,4-10。
行政院(2002)。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綜合性規劃。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行政院(2002)。挑戰2008 國家重點發展計畫。台北:行政院。
余雯親(2007)。文化觀光對地方發展影響之研究─以集集支線車埕社區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雯親、張長義(2007)。文化觀光對地方發展影響之研究─以集集支線車埕社區為例。
華岡地理學報,20,59-79。
吳宜娟(2006)。以生態博物館之觀點探討歷史遺址之新意函─以台南安平古堡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吳漢恩(2004)。台灣的古蹟:南台灣。台北:遠足文化。
吳慶烜(2003)。古蹟用地劃設對土地私有權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理政(1996)。地球是個博物館─博物館學研究文集。台北:稻鄉出版社。
呂理政(2002a)。地方博物館永續經營的省思。高雄市立博物館館刊,2,11-23。
呂理政(2002b)。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李怡樺(2001)。地方再發展新途徑-生態博物館以南投縣埔里鎮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貽鴻(2003)。觀光學導論。台北市:五南。
李銘輝、郭建興(2000)。觀光遊憩資源規劃。台北市:揚智。
沈佩儀(2002)。當代觀光凝視的建構─以鹿港古蹟旅遊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辛晚教(2000)。地方文化產業與國際休閒化。文化視窗,26,12-21。 阮旭初(2000)。彰化市舊城區保存規劃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致淳(2006)。綠島文化園區永續觀光發展指標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真剛(2002)。試論生態博物館的社會功能及其在中國梭嘎的實踐。貴州民族研究,4,42-48。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2006)。宜蘭縣歷史空間資料庫,宜蘭:宜蘭縣政府。
林美真、黃遠水(2003)。文化旅遊之下的文化真實性與文化商品化。廣西民族學院學報,47-49。
林崇傑(2005)。文化旅遊概念下的台北都市歷史地區之景觀再生與都市活化。文化資產保存與觀光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市文化資產保存處。
林會承(2007)。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 台灣漢人厝屋的歷史意義。新活水雙月刊,13,15-20。 林慧雯(2003)。推展文化觀光策略-以阿罩霧地區再開發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秀蘭(2002)。守護蘭陽文化史實性,注入蘭陽歷史新生命。蘭陽博物,5,26-29。
邱秀蘭(2004)。專題:宜蘭歷史空間與博物館─蛻變的宜蘭城 以歷史空間為例。蘭陽博物,14,4-19。 洪愫璜(2002)。當前台灣「歷史空間」的再利用:從資源運作的觀點來看。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唐學斌(1987)。觀光學。台北:文化大學。
夏鑄九(1995)。理論建築朝向空間實踐的理論建構。台北:明文書局。
夏鑄九(2004)。古蹟保存做為一種異質空間的營造。2004 歷史建築與藝術空間國際研討會,文建會。
孫武彥(1995)。文化觀光-文化與觀光之研究。台北:三民書局。
徐 純(2003)。文化載具─博物館的演進腳步。台南: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徐家楓(2007)。從社會資本觀點探討社區文化資產保存之影響因素研究─以鹽水鎮橋南社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崇雲(2005)。以文化觀光理論評析台灣、新加坡、泰國旅遊策略。工商學報,3(9),114-127。 高崇雲(2006a)。以文化觀光理論探討台灣的旅遊振興策略。工商學報,4(10),117-132。
高崇雲(2006b)。從文化觀光論點評析韓國與台灣相關產業的發展與特質。真理觀光學報,4,1-30。 高淑貴(2006)。古蹟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與活化創新-由日本「姬路城」之整修與開放談起。第三屆「休閒、文化與綠色資源論壇」-思想、理論與政策研討會。
高鵬翔、高欣(2006)。文化觀光在台灣。工商學報,4(11),114-127。 崛入憲二(1993)。邁向新理念之路。中國時報,82/08/30,第21 版。
張立伶(1998)。生態博物館與社區文化發展之研究─以蘭陽社區為例。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立伶(1999)。北投也可以是一個生活博物館。生活環境博物園雜誌,1,7-8。 張守真、鄧文龍(2004)。台灣北部及東部地區古蹟使用調查與評估報告。文建會。
張瑋琦譯(2005)。石原照敏、吉兼秀夫、安福惠美子著。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台北:品度出版。
張賽青(2004)。財富從何而來?以文化資產發展文化經濟的策略模擬。2004 文化山海觀全國研究生文化資產研討會」學術研討會。雲林科技大學。
張譽騰(1995)。生態博物館之規劃理念與個案分析。博物館學季刊,10(1),7-18。 張譽騰(2000)。當代博物館探索。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張譽騰(2003)。博物館大勢觀察。台北:五觀藝術管理。
張譽騰(2004)。生態博物館─一個文化運動的興起。台北:五觀藝術管理。
許功明(1994)。文化、觀光與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8(2),3-8。 許筱苹(2005)。古蹟之教育資源應用於國民小學課程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乃文、楊岱容譯(2005)。Andrew Holden 著。觀光與環境:Enveronment and Tourism,台北:五南。
郭榮毅(2004)。戰後台南市安平聚落社會發展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華(2003)。古蹟保存文獻與規章。台北:建築情報社。
陳秀琍(2004)。迷走的安平樹屋─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系列計畫之一。e 代府城台南市刊,7,46-46。
陳秀琍主編(2005)。悠遊安平。台南:台南市政府。
陳佩君(2006)。居民對觀光發展態度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勁甫(2006)。「府城觀光年」啟動台南市文化觀光資源與發展遠景。王城氣度,7,53-57。 陳彥儒(2005)。安平歷史聚落發展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貞吟(2005)。懷舊體驗之情緒與價值─以遺跡觀光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博士論文。 陳音音譯(1996)。生態博物館在法國─矛盾與曲解。博物館學季刊,10(1),19-23。
陳嘉萍(2002)。華山藝文特區營運管理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顥月(2006)。生態博物館之研究─以黃金博物館為例。國立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 傅朝卿(2001)。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台南:臺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傅朝卿譯(2002)。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憲章、宣言、決議文、建議文。台南:臺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傅朝卿(2004)。台南市•文化資產歷史名城。台南:臺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傅朝卿(2006)。建立文化觀光的建築核心價值。台灣建築,130,78-78。
曾小英(1995)。英國的博物館舉隅─鐵橋谷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10(1),33-39。 曾梓峰(2001)。閒置空間的文化能量。文化視窗,28,8-19。 黃光男(2002)。文化觀光、博物館與全球化。博物館簡訊,19,1-1。
黃昱凱、謝瑋莉(2008)。閒置空間再利用為文化園區經營成功關鍵因素分析。時尚文化與創意產業研討會論文集。南華大學。
黃崇雄(2004)。府城遊吟:台南市歷史人文與古蹟風情之旅。台北市:愛書人雜誌社。
黃淑芳(2001)。談博物館與社區的互動關係。北投溫泉博物館專刊,1,73-79。
黃莉雯(2007)。大員文化館記錄先民生活。e 代府城台南市刊,25,62-62。
黃莉雯、黃麒秦(2005)。府城閒置空間再利用─安平區。e 代府城台南市刊,15,19-24。
黃靜宜、王明雪(1995)。台南歷史散步(下)。台北:遠流出版社。
新井重三(1995)。實踐Eco-museum 入門。台北:牧野。
楊正寬(2003)。觀光行政與法規。台北市:揚智。
楊嵐雅、王濟昌(1994)。台灣主要民俗活動應用於文化觀光方式之研究。規劃與設計學報,1(3),27-42。 楊曉雯(2005)。學校經營生態博物館的經驗與省思─以台北縣汐止國小為例。國立師範大學設教所碩士論文。 廖桂敏(2004)。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實踐-以美濃鎮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榮芳杰(2000)。從英美二國古蹟組織探討台南市公有古蹟經營管理策略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漢寶德(2002)。生態博物館的挑戰。大地地理雜誌,172,10-10。 漢寶德(2003)。自記憶中尋求生命意義。大地地理雜誌,178,4-4。 趙偉伶(2005)。哈瑪星社區文化發展之研究-生態博物館學觀點。國立中山大學國際高階經營管理學程碩士在職專班。 劉大和、黃富娟(2003)。國際文化趨勢之探討。台灣知識電子報 2003.11.13。
劉大和、黃富娟(2004)。賦舊城予新生命─宜蘭舊城歷史空間營運管理之概念性探討。
台灣研究月刊,6(27),107-117。
劉大和(2004)。歷史空間再利用營運管理之策略。蘭陽博物,14,32-37。 鄭秀嫻(1996)。生態博物館─演化型定義。博物館學季刊,10(1),3-6。
薛 琴(1999)。古蹟保存與歷史空間保存活用。宜蘭文獻雜誌,139,3-20。
薛 琴(2004)。台灣產業文化的發展。文建會產業文化資產巡迴宣導專題講座實錄彙編。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謝佳倩(2004)。觀光與海港的嶄新相遇─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e 代府城台南市刊,7,68-69。
顏亮一(2003)。全球化與在地歷史意象的建構:台灣古蹟保存概念之形成與轉化。文化研究學會2003 年年會─靠文化ByCulture 學術研討會。
顏曉玲(2008)。府城文化觀光資源與遊程設計之研究。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 魏英滿(2001)。安平映象。台南:裕文堂書局。
蘇進長(2005)。遊客對文化觀光認知之研究─以台南孔廟文化園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
Boylan. P. J.(1992), “Ecomuseums and the New Museology: Definitions.” Museums Journal,4, 29.
Callegari. F. (2003),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spects for Italian coastal Cultural Heritage:A Ligurian Case Study.” Cultural Heritage, 4(1), 49-56.
Christopher. T. & S. Margaret. (2007), ”Built Cultural Heritage and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83, 62-69.
Craik. J. (1997), The Culture of Tourism. London: Routledge.
Davis. P. (1999), Ecomuseum. London: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
de Varine. H. (1973), “A Fragmented Museum: The Museum of Man and Industry, Le Creusot-Montceau-les-Mines.” Museum, 25(4), 242-249.
de Varine. H. (1979), ”The Museum in the Fourth Diemnsion.” Nordisk Museologi, 4, 61-65.
de Varine. H. (1986), Nouvelles Museologies(Boyland). P, Trans. Edition W.M.N.E.S, Macon,France.
Engstrom. K. (1985), “The Ecomuseum Concept is Talking Root in Sweden.” Museum, 148,206-210.
Golding. P. & G. Murock. (2000), Culture, Communications and Political Economy. In James Curran and Michael Gurevitch.
Hall. M. & H. Zeppel. (1990), “Cultural and Heritage Tourism: The New Grand Tourism.”Historic Environment,7, 86-98.
Hampton. M. (2005), “Heritage, Local Communiti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2(3), 735-759.
Harrison J.D. (1993), “Ideas of Museum in the 1990’s.” 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storship, 13(2), 160-176.
Herbert. D. (2001), “Literary Places, Tourism and the Heritage Experienc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8(2), 312-333.
Hesmondhalgh. D. (2002),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Lodon: Sage Publications.
Hewison. R. (1991),”The Heritage Industry Revisited.” Museums Journal, 9(1), 23-26.
Hubert. F.(1985), ”Ecomuseum in France:Contradictions and Distortions.” Museum,148,186-190.
Hudson. K.(1992), “The Dream and The Reality.” Museums, 92(4), 27-31.
Hughes. H. (1996), “Redefining Cultural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3(3),707-709.
Hughes. H. (2000), Art, Entertainment and Tourism. Lodon: Butterworth Heinmann..
Kim. H., Cheng. C. K. & J. T. O’Leary. (2007), “Understanding Participation Patterns and Trends in Tourism Cultural Attractions.” Tourism Management, 28(5), 136-147.
Law. C. M. (1992), “Urban Tourism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Regeneration.” Urban Studies, 29(3/4), 599-618.
Mayrand. P.(1984), “A New Concept of Museology in Qubec.” Muse, 2(1), 33-37.
McCarthy. B. B. (1992), Cultural Tourism:How the Arts Can Help Market Tourism Products, How Tourism Help Provide Markets for the Arts. Or, Portland.
McKercher. B. &H. Du Cros. (2002), Cultural Tourism: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Tourism and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New York: The Haworth Hospitality Press.
Naisbitt. J. (1994), Global Paradox. Avon Books, NY.
Nuryanti. W. (1996), “Heritage and Postmodern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3(2), 249-260.
Peter. H &P. David. (2003), “Cultural Heritage and Sustainability in the Coastal Zone: Experiences in South West England.” Cultural Heritage, 4(1), 49-56.
Peter. V. ed. (1989), The New Mueseology. Lodon: Reaktion Books.
Pinder. D. (2003), “Seaport Decline and Cultural Heritage Sustainability Issues in the UK Coastal Zone.” Cultural Heritage, 4, 35-47.
Poon. A. (1993), Tourism, Technology and Competitive Strategies. Wallingford: CAB International.
Poult. D. (1994), Identity as Self-Discovery: The Ecomuseum in France’ in Sherman, D.,etal.
1994 Museum Culture: Historie, Discourses, Spectacles,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Querrien. M. (1985), “Taking the Measure of the Phenomenon.” Museum, 148, 198-199.
Razaq Raj. (2003), The Impact of Festivals on Cultural Culturis. The 2nd DeHaan Tourism Management Conference: December 16:3. http://www.nottingham.ac.uk/ttri/pdf/conference/raj razaq.pdf
Reed. S. K. (1991), Cogni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Monterey: Pacific grove, CA/Brooks Cole.
Richards. G. (1997), The Social Context of Cultural Tourism. In Richards, G.(ed.) Cultural Tourism in Europe. Wallingford: CAB International.
Rivière. G. H. (1973), “Role of Museums of Art and of Human and Social Sciences.” Museums, 25, 26-44.
Rivière. G. H. (1985), “The Ecomuseum: an Evolutive Defintion.” Museums, 37(4), 182-183.
Robert. W. M. & Shashikant. G. (1980), Tourism:Principles, Practices, Philosophies, Grid Publishing Inc. Columbus, Ohio.
Selby. M. (2004), Understanding Urban Tourism: Image, Culture and Experience. London: I. B. Tauris & Co Ltd.
Silberberg, T. (1995), “Cultural Tourism and Business Opportunities for Museums and Heritage Sites.” Tourism Management, 16(2), 361-365.
Stevens. T. (1987), ”Wigan Pier.” Leisure Management, 7(6), 31-40.
Tweed C. &M. Sutherland (2003), “Built Cultural Heritage and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83, 62-69.
Walle. A. H. (1998), Cultural Tourism: a Strategic Focus.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Walsh. K. (1992), The Represntation of the Past: Museums and Heritage in the Past-Modern World. London: Routledge.
Ying. T. & Y. Zhou. (2007), ”Community, Governments and External Capitals in China’s Rural Cultural Touris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Adjacent Villages.” Tourism Management, 28, 96-107.
Zukin. S. (1995), The Cultures of Cities. New Yourk: Blackwell.
網站:
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http://bud.tncg.gov.tw/
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系統網路資源 http://admin.taiwan.net.tw/indexc.asp
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 http://anping.tncg.gov.tw/
宜蘭縣歷史空間資料庫 http://hais.ilccb.gov.tw/ilccb/layout/main.faces/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網站 http://portal.unesco.org/
台南市安平區公所網站 http://www.tnanping.gov.tw
台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http://www.tncg.gov.tw/
台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 http://culture.tncg.gov.tw
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