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79.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10 02:0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郭美娟
研究生(外文):Mei-chuan Kuo
論文名稱:人民幣匯率制度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f RMB Exchange Rate System
指導教授:劉子年劉子年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zu-Nien Li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
系所名稱:國際企業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0
中文關鍵詞:經濟成長率外匯存底人民幣
外文關鍵詞:RMB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Economic Growt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56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以世界貿易而言,中國目前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貿易國,而人民幣匯率自2005年改採釘住一籃子貨幣的管理浮動匯率制度後,人民幣兌美元至今升值了約20%。人民幣匯率制度的發展以及人民幣匯率的走勢,是市場中的投資者、各國政府以及全球企業注目的焦點。
本文首先探討人民幣匯率制度之演變過程,藉由進口貿易總額、出口貿易總額、外匯存底以及經濟成長率等變數,探討其是否足為影響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變動之因素,再分析其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變動之關係。本文實證結果發現,中國出口貿易總額增加,則人民幣對美元呈現升值;中國外匯存底增加,則人民幣對美元亦呈現升值;進口貿易總額的變動,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之影響無法判別;而中國經濟成長率,對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變動影響微乎其微。
由本文得知,中國從計劃經濟體制轉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後,外匯存底餘額的變動與人民幣匯率變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國際金融風暴後、人民幣國際化議題浮現之際,可以外匯存底餘額變化做為觀察人民幣匯率升貶值的重要指標之一。站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始點,中國應積極發展外匯市場,開放並推動經常帳與資本帳的項目兌換,擴增人民幣金融投資工具,加速金融改革,以及調整目前的經濟結構,才能完善朝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邁進。
Currently China is second only to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world’s largest trading nation in foreign trade. Since the RMB exchange rate pegged to a basket of currencies to a 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since 2005, the exchange rata of RMB against the U.S. dollar has appreciated by 20%. The development of RMB exchange rate system and the movement of RMB exchange rate has been the focus for investors in the market, all nations and the global corporations.
The paper first explores o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system through variables such as the total trade volume in imports, total volume in exports, foreign reserves,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whether if these variables were the factors which impact on the fluctuations in RMB exchange rate against U.S. dollar. Subsequently, an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variables and the fluctuations in exchange rate for RMB against U.S. dollar was conducted The empirical evidence of the study results revealed that when the total trade volume in export increased, the RMB exchange rate against U.S. dollar tended to appreciate; whereas when the foreign reserve for China increased, the RMB exchange rate to U.S. dollar also appreciated; the fluctuations in the total trade volume in imports would unable to determine the RMB exchange rate against U.S. dollar; whereas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for China would have in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MB exchange rate against U.S. dollar. After thi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turmoil, the issue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has gradually emerged. With respect to the perspective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China should take active action in expanding foreign currency market, opening up and promoting capital-account convertibility,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lated to RMB expansion, accelerating financial reforms, and adjusting the current economic structure, in order to move forward with improvement on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辭 iv
目錄 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三章 實證分析 20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0
第二節 實證結果 22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38
參考文獻 41
1.丁志傑(2009),全球金融危機下的人民幣國際化,中央日報網路報。
2.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匯率制度,http://www.pbc.gov.cn/huobizhengce/huobizhengcegongju/huilvzhengce/renminbihuilvtizhi.asp。
3.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index.html。
4.王秋桃(2001),中國大陸資本移動性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5.朱雲漢(2009),美元霸權四面楚歌,商業週刊1114期。
6.江宜芳(1999),以無限期次共整合VAR模型分析-台灣長期購買力平價理論,國立中山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7.吳怡春(2005),中國大陸人民幣匯率之演變模式,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8.吳若瑋(2004),以STAR模型探討歐洲工業國家之實質利率平價說,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吳曉靈主編(2008),中國金融體制改革30年回顧與展望,人民出版社。
10.沈虹伶(2006),購買力平價實證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1.兩岸經濟統計月報,http://www.mac.gov.tw/big5/statistic/em/。
12.周小川,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http://www.pbc.gov.cn/detail.asp?col=4200&ID=279。
13.林柏生、林淑芬、方誠譯(2005),國際經濟學(下),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14.林容如(1988),匯率變動對貿易產出之影響-國際間的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15.林惠玲、陳正倉(2007),應用統計學,雙葉書廊有限公司出版。
16.林瓊華(1989),工資指數化、貨幣法則與國內外干擾-浮動匯率模型,東吳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17.邱秀玲(2002),台灣利率平價說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18.倪仁禧(2001),釘住匯率的抉擇-以人民幣釘住美元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唐風編著(2009),新貨幣戰爭,大地出版社。
20.栗志綱(2008),透視人民幣匯率,中國經濟出版社。
21.張明輝(2007),人民幣匯率趨勢之預測-以日本、台灣與總體經濟變動關係為例,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22.張瑜(2009),人民幣長征,瞭望東方周刊2009016期。
23.張煒(2009),人民幣國際化跨境貿易結算成突破口,中央日報網路報。
24.張德仁(2004),人民幣實質匯率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25.郭崇倫(2009),人民幣對決美元,商業週刊1115期。
26.陳美源、陳禮潭(2003),購買力平價說與結構性變動─美/台實質匯率之實研究,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第34卷1期。
27.陳美蘭(2005),台灣外匯市場利率平價理論之實證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28.智庫網, http://www.mbalib.com/。
29.賀桂芬、辜樹仁(2009),人民幣帝國,天下雜誌419期。
30.楊道元(2002),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的均衡與失調分析,銘傳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1.經濟日報(2009),社論2009.6.18。
32.劉佩真(2002),跨國實質利率收斂之研究,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33.蔡啟焱(1985),匯率變動對貿易餘額的影響-台灣地區之實證研究。逢甲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34.盧世勳、羅雅萱(2006),中國大陸匯率機制改革及影響,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51輯。
35.魏毓廷(2006),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總體經濟影響之政經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36.Brian Snowdon and Howard R Vane(2005), Modern Macroeconomics : Its Origins,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e, Edward Elgar Pub.
37.Joseph E. Stiglitz(2006),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Lightning Source Inc.
38.Michael B. Devereux(1997), Real Exchange Rates and Macroeconomics : Evidence and Theory,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pp.773-808.
39.Morris Goldstein(2003), China’s Exchange Rate Regime,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pp.35-46.
40.Murphy D(2003), The Tide Changes at Last for Renminbi in China,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Vo1.166,No.21,p.2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