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82.133)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5 22: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淑怡
研究生(外文):Shu-yi Huang
論文名稱:國小教師校園零體罰認知與班級常規管理策略之相關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cognition of zero physical punishment in the campus and regular class management strategy of elementary teachers
指導教授:陳國彥陳國彥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Guo-yan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5
中文關鍵詞:班級常規管理策略校園校園零體罰
外文關鍵詞:Zero physical punishment in the campusregular class management strateg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6
  • 點閱點閱:72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國小教師校園零體罰的認知與班級常規管理策略之相關研究。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校園零體罰認知與班級常規管理策略調查問卷」做為資料蒐集之工具,其研究對象為高雄市29所國小教師,共計發放570份,回收561份,有效問卷543份。根據受試者填答的結果,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簡單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獲致以下結論:
一、 國小教師對校園零體罰已有相當程度之認知,並且能採取適宜之常規管理策略。
二、 國小教師對校園零體罰的認知,不會因為性別、任教年段、擔任職務、教育背景、學校規模等的不同而產生差異。
三、 在校園零體罰之「輔導與管教的目的與原則」和「法律責任」的認知方面,年資21年以上的教師比教學年資6-10年的教師具有更高程度的認知。
四、 國小教師的班級常規管理策略,不會因為性別、任教年段、擔任職務、教育背景、學校規模等的不同而產生差異。
五、 在班級常規管理策略方面,年資21年以上的教師比教學年資6-10年的教師更常運用民主策略進行常規管理。
六、 國小教師對校園零體罰的認知越高,其班級常規管理策略愈常使用「民主策略」和「關懷策略」。
七、 國小教師對校園零體罰的認知越高,越能有效預測教師之班級常規管理策略。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發現及結論,提出各項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is study mainly investigated on the cognition of zero physical punishment in the campus and regular class management strategy of elementary teacher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research objective, this study adopt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his study established its own “cognition of zero physical punishment in the campus and regular class management strategy survey questionnaire” to serve as the data collection tool. The research subjects were the teachers of 29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City. A total of 570 survey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561 copies were returned among which 543 copies were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analyzed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descriptive statistic”,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and “sim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1. Elementary teachers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cognition on zero physical punishment in the campus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adopt appropriate regular management strategy.
2. The cognition on zero physical punishment in the campus of the elementary teachers will not differ due to factors like sex, years of service, position,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he school’s scale, etc.
3. In the cognition of the “objective and principle of consultation and teaching” and ”legal responsibility” of zero physical punishment in the campus, teachers with 21 years or more teaching experience have higher cognition than teachers with 6-10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
4. The regular class management strategy of elementary teachers will not differ due to factors like sex, years of service, position,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he school’s scale, etc.
5. In regular class management strategy, teachers with 21 years or more teaching experience more frequently use democratic strategy for regular management than teachers with 6-10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
6. The higher the cognition on zero physical punishment in the campus of elementary teachers, the more frequent the teachers use ”democratic strategy” and ”care strategy” in regular class management strategy.
7. The higher the cognition of elementary teachers on zero physical punishment in the campus, the more effective the regular class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he teacher can be predicted.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many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serve as references for academic and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schools, teachers and future studies.
目 次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
目 次....................................................IV
表 次....................................................VI
圖 次................................................... IX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問題...........................................6
第四節 名詞釋義...........................................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校園零體罰的基本概念與相關法令之認知............11
第二節 班級常規管理策略之基本概念........................30
第三節 校園零體罰與班級常規管理策略之相關研究............5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81
第一節 研究架構..........................................81
第二節 研究假設..........................................83
第三節 研究對象..........................................84
第四節 研究工具..........................................89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程序...................................104
第六節 資料分析.........................................10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107
第一節 國小教師對校園零體罰認知之現況...................107
第二節 國小教師班級常規管理策略的實施現況...............117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校園零體罰認知的差異分析...122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班級常規管理策略的差異分析.136
第五節 國小教師校園零體罰認知與班級常規管理策略的相關分析
.................................................146
第六節 國小教師校園零體罰認知對班級常規管理策略之預測力分析...............................................15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53
第一節 結論.............................................153
第二節 建議.............................................157
參考文獻................................................163
壹、中文部份............................................163
貳、西文部份.............................................171
附 錄...................................................175
附錄ㄧ 專家效度資料分析表...............................175
附錄二 國小教師校園零體罰認知與班級常規管理策略問卷(預試)
.................................................191
附錄三 國小教師校園零體罰認知與班級常規管理策略問卷
.................................................197












表 次
表2-1-1 我國有關體罰政令之演變過程一覽表.................21
表2-2-1 常規項目分類表...................................35
表2-3-1 國內有關體罰之調查或研究.........................57
表2-3-2國內有關常規管理之相關研究.......................68
表2-3-3 國內有關班級經營策略之相關研究...................71
表3-3-1 高雄市公立學校類型一覽表.........................84
表3-3-2 高雄市公立國民小學各分層抽樣學校數及教師數分配表.85
表3-3-3 正式問卷回收分析表...............................85
表3-3-4 有效樣本基本資料分析統計表.......................87
表3-4-1 國小教師校園零體罰認知量表題目提要表.............90
表3-4-2 國小教師班級常規管理策略量表題目提要表...........92
表3-4-3 問卷內容效度評析專家名單.........................94
表3-4-4 預試問卷發放學校表...............................95
表3-4-5 預試問卷發放回收分析表...........................95
表3-4-6「國小教師校園零體罰認知量表」項目分析判斷表......96
表3-4-7「國小教師班級常規管理策略量表」項目分析判斷表.....97
表3-4-8「國小教師校園零體罰認知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98
表3-4-9 「國小教師班級常規管理策略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100
表3-4-10「國小教師校園零體罰認知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102
表3-4-11「國小教師班級常規管理策略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102
表4-1-1 國小教師校園零體罰認知量表各層面分析摘要表......108
表4-1-2 國小教師校園零體罰認知量表之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
表..............................................109
表4-2-1 國小教師班級常規管理策略量表各層面分析摘要表....117
表4-2-2 國小教師班級常規管理策略量表之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摘
要表............................................118
表4-3-1 不同性別國小教師對校園零體罰認知的t考驗摘要表...122
表4-3-2 不同教學年資國小教師對校園零體罰認知的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123
表4-3-3 不同學校規模國小教師對校園零體罰認知的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125
表4-3-4 擔任不同職務國小教師對校園零體罰認知的t考驗摘要表
................................................127
表4-3-5 不同任教年段國小教師對校園零體罰認知的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128
表4-3-6 不同教育背景國小教師對校園零體罰認知的t考驗摘要表
................................................130
表4-3-7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對校園零體罰認知的差異綜合摘
要表............................................131
表4-4-1 不同性別國小教師班級常規管理策略的t考驗摘要表...136
表4-4-2 不同教學年資國小教師班級常規管理策略的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137
表4-4-3 不同學校規模國小教師班級常規管理策略的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138
表4-4-4 擔任不同職務國小教師班級常規管理策略的t考驗摘要表
................................................139
表4-4-5 不同任教年段國小教師班級常規管理策略的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140
表4-4-6 不同教育背景國小教師班級常規管理策略的t考驗摘要表
................................................141
表4-4-7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班級常規管理策略的差異綜合摘
要表............................................142

表4-5-1 校園零體罰認知與班級常規管理策略之積差相關摘要表
................................................146
表4-5-2 校園零體罰認知與班級常規管理策略之積差相關程度表
................................................147
表4-6-1 國小教師校園零體罰認知對班級常規管理策略之預測分析
摘要............................................150


























圖 次
圖2-2-1教師行為連續帶....................................47
圖2-2-2常規管理信念與常規管理模式關係圖..................52
圖3-1-1研究架構..........................................81
壹、中文部分
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2005)。人本教育基金會2005年校園體罰問卷調查報告 到底多痛?只有小孩知道。網址: http://hef.yam.org.tw/research/94/0616tfar/index1.htm,970328
台灣立報(2007)。立院三讀通過校園零體罰。網址 http://www.lpjh.ylc.edu.tw/~lpjhta/ta951213.htm,970420
吳清山(2005)。落實校園零體罰政策的積極策略。中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民國94年5月27日發行•電子報:第05期•書面:第41期。網址:http://wwwsrv.cc.cycu.edu.tw/education/epaper/enews41/topic2.htm,971231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08)。網址:
http://www.edu.tw/index.aspx,970101
教育部(2008)。愛的教育網。網址:
http://epaper.edu.tw/love-edu/news_list.php?code=01,980320
教育部網站(2007)。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修正案。網址:
http://www.edu.tw/love-edu/index.php,970101
陳佩英;洪嘉敏(2004)。反體罰的思想演進。網址: http://b3m.netfirms.com/chinese/articles/ar_2004/ar_2004_peiying_history.htm,970521。
魏千峰(2004)。教師有權利對學生施以體罰嗎?網址:
http://b3m.netfirms.com/chinese/articles/ar_2004/ar_2004_wei_law.htm,970521。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全球資訊網-教育統計資訊。網址: http://wwwedu.kh.edu.tw/statistics/03.jsp,970321
林士郁(2003)。偏差行為的認識與輔導。網址:
http://www.cdps.hc.edu.tw/3in1/part2/a/06.htm,970321
王文科(1996)。有效的班級經營模式。教育實習輔導季刊,2(3),4-9。
王明傑、陳玉玲譯(2002)。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學富。(譯自 Robert E. Slavin, Education psychology:theory and practice)
方德隆(1993)。班級經營的理論基礎及研究方法。載於國立屏東師範學院主編,「班級經營」學術研討會、論文、專題演講、研討會紀錄。屏東市:屏東師院。
毛連塭(1993)。國民小學學生管教問題調查研究。臺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朱文雄(1980)。班級經營。高雄:復文。
朱品瑛(1993)。班級常規管理的內涵。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班級經營─理念與策略。臺北:師大書苑。
朱敬先(1989)。教學心理學。臺北:五南。
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 教學取向。臺北:五南。
朱賡忠(2006)。臺北市立國民中學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現況與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如玉(2008)。國民小學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態度與管教行為之研究--以彰化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吳武典、陳秀蓉(1978)。教師領導行為與學生的期待、學業成就及生活適應。教育心理學報,11,87-103。
吳明隆(1998)。制亂、治亂有方-教室經營中學生不當行為內涵的探究。班級經營,3(4),14-2。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五南。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五南。
吳明芳(2001)。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清山等(1992)。班級經營。臺北:心理。
吳清山(1996)。從教師法談教師管教權限。輔導通訊,45,13-16。
吳清山(1996)。教師管教權責之探討。初等教育學刊,5,124-135。
吳清山、林天祐(2005)。零體罰。教育資料與研究,62,178。
李北達編譯(2003)。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辭典。臺北:敦煌。
李茂興譯(1998)。教學心理學。臺北:揚智。
李秀娟(2006)。臺北市小學現任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的態度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純純(2008)。國小教師對零體罰的認知、接受情形、實踐途徑和困境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李孟倩(2008)。零體罰教育政策對台南縣國小教師因應師生衝突之策略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呂來添(2002)。論中小學教師輔導管教之專業自主權-以教師法第16條及第17條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金樹人(1994)。教室裡的春天-教室管理的科學與藝術(增定版)。臺北:張老師文化。
林月雲(2008)。零體罰政策實施現況與教師管教信念之分析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林紀庭(2008)。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之認知、態度及實踐狀況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進財(2005)。班級經營。臺北:五南。
林靜淑(1997)。臺灣有關體罰教育政令的演變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偉文(1997)。國民中學教師心理學信念及其在教育上的涵義。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憲聰(2002)。教師懲戒行為與刑法。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林孟皇(1995)。論教師的教育權與管教行為的合理界限。師說,84, 9-23。
林斌(2006)。中英學生管教制度之比較研究-教育法學之觀點。教育研究集刊,52(4),109-139。
周志宏(2003)。教育法與教育改革。臺北:高等教育。
周怡君(2008)。臺北市國民中學零體罰教育政策執行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依如(2008)。國民小學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法規之認知與管教學生情形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邱連煌(1997)。班級經營:學生管教模式、策略、與方法。臺北:文景書局。
邱連煌(2000)。瓊士積極管教法。臺北:教育資料館。
施慧敏(1994)。國民小學班級常規管理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柯禧慧(1990)。教室安靜的潛在教育學之研究-以一個六年級的開放教室為例。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實務方面。臺北:五南。
許天威(1997)。行為改變之理論與應用。彰化:品高。
莊繡霞(1996)。論學生基本權之保障-若干教育法制之憲法問題。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莊國榮(2007)。告別體罰-培養未來在等待的人才。師友月刊,482,10-15。
陳木金(1999)。班級經營。臺北:揚智。
陳玉鈴(2001)。國民小學教師常規管理信念與違規行為處理策略之關係。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志平(2006年12月13日)立法禁體罰 學生可國賠 教育基本法修正 立院三讀通過 政府應依法提供救濟 教師憂管教將趨消極。聯合報 A6版
陳幸仁(1996)。體罰問題-從英、美、日三國來談。教育資料文摘,224,47-53。
陳玲芳(2008)。國中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冠旭(2008)。近十年來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之變遷與教師因應歷程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惠倫(2008)。國民中學教師對零體罰政策態度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雅貞(2007)。從教師輔導管教落實人權教育。國民教育, 47(4), 34-45。
陳雅莉(1994)。教師教育信念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寶卿(2008)。高雄市國小教師人權教育素養與零體罰管教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秀敏(1995)。國小一、三、五年級優良教師班級常規之建立與維持久比較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師院學報,8,1-42。
張秀敏(1997)。如何做好班級經營。班級經營,2(2),21-36。
張秀敏(1998)。國小班級經營。臺北:心理。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耿義(2006)。父母的人格特質、教養方式與其體罰態度、體罰傾向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振成(1996)。我對教師管教權的看法與建言。輔導通訊,45,26-28。
張振成(2006)。談班級常規經營的策略。師說:中華民國全國教育會月刊,193, 45-49。
張淑倩(2004)。苗栗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管教行為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德銳(1996b)。有效能的班級常規經營策略。國教月刊,43(1、2),28-33。
梁瓏常(1996)。從教師的管教權談管教責任與管教品質。輔導通訊, 45,24-25。

郭明德(1999)。國小教師班級經營實務及有效策略之探討。初等教育學報,12,169-204。
郭明德(2001)。班級經營。臺北:五南。
郭明德等譯(2003)。班級經營理論與實務。臺北:華騰。
郭明德(2004)。教師做好班級常規經營的有效策略。學生事務,43(4),70-78。
郭詠菁(2007)。零體罰下的國小教師管教信念及自我效能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單文經(1994)。班級經營策略與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程薇(2006)。教育趨勢導報,19。
傅木龍(1997)。體罰對話-以專業管教盡掃體罰陰霾。國教世紀, 178,41-46。
黃德祥(1996):班級的常規經營。學生輔導雙月刊,45,54-59。
黃馨儀(2000)。論我國中小學教師管教權之合理界限。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國語日報社(1984)。國語日報辭典。臺北:國語日報社。
彭致遠(2007)。從法律觀點論教師之體罰行為。國民教育, 47(4), 27-33。
游美惠(1994)。體罰之法規範及其實證基礎-以桃園縣中小學教師為對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守全、王正偉(1991)。教育人員法律責任。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未出版。
董書攸(1998)。國小實習教師班級常規管理與自我效能。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管秋雄(1996)。從輔導的觀點談學校管教。輔導通訊,45,17-23。
劉念肯(1991)。體罰問題面面觀。諮商與輔導,69,4-9。
劉怡君(2008)。桃園縣中小學教師對「零體罰」政策的認知、態度與其「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未出版,桃園縣。
潘志賢(2005)。 國小教師對體罰行為的態度即體罰法令認知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蘇素美(2004)。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的法理基礎及其落實之道。學校教育革新,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盧富美(2002)。班級常規經營 : 常規與教學雙人行。臺北:心理。
顏國樑(2001)。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的內容分析、特色及建議。學校行政,13,89-100。
謝旻晏(2003)。國民小學初任教師班級經營現況、困擾與改善成長策略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簡紅珠(1993)。國小成功、不成功經驗教師與初任教師的班級管理認知與內隱信念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NSC820301H134001)








貳、外文部份
Andero,A.A.& Stewart A.(2002).Issue of corporal punishment:Reexamined.Jour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29(2),90-96.
Avklry, B. C., & Campbell, T. C. (2000). Judicious discipline:A case study of a student teacher.(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41775)
Alexander, Kern & Alexander, M. D. (2003). The law of schools, students and teachers. MN: West, Thomson.
Anderson, R. H. (1998). Assertive discipline:Teacher attitudes toward Discipline, job satisfaction,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Central
Michigan University.
Bauer, G. B., Dubanoski, R., Yamauchi, L.A., & Honbo, K. A. M. (1990).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the schools.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22(3), 285-299.
Bauch,P.A.(1982).Predicting elementary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s from teachers’educational belief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York. (ERIC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26 437)
Bryan,J.W.&Freed,F.W.(1982).Corporal punishment: Normative date and soc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orrelates in a community college population.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1(2), 77-87.
Biehler,R.F &Snowman,J.(1990).Psychology applied to teaching.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Burden,P.R.(1995).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discipline : Methods to facilitate cooperation and instruction . New York:Longman.
Cameron,M.(2006).Managing school discipline and implications for school social worker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Children&Schools,28(4),219-227.
Charles,C.M.(1996).Building classroom discipline (5th ed.).New York :Longman.
Clark,J.(2004).Against the corporal punishment of children.Cambridge Fournal of Education,34(3),363-371.
Doyle, W. (1986). Classroom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M. C.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rd ed. 392-432). New York: Macmillan.
Edwards,C.H.(1993).Classroom discipline and management. New York:Macmillan.
E&S Surry(2004).Glossary of terms and definitions. Retrieved June 18,2005,form http://205.207.175.84/ocr200r/wdsdef00.html,970222
Emmer, E. T. & Stough, L. M. (2001). Classroom management: A critical par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with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6 (2), 103-112.
Essex, N. L. (2005). Student privacy rights involving strip searches. Education and the Law, 17(3), 105-110.
Froyen,L.A.(1998).Classroom Management:empoewring teacherleader.Columbus:Merrill Pbulishing Co.
Gaudelli, W., & Fernekes, W. R. (2004). Teaching about global human right for global citizenship: Action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The Social Studies, 95(1), 16-27.
Hinchey, P. H.(2004). Corporal punishment: Legalities, realities, and implications. The Cleaning House, 77(3), 96-100.
Hertel, R. E. (1997). Public school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discipline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 Walden University, 1997)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8, 376.
IPU&UNICEF(2004).Child protection:A handbook for parliamentarians.Geneva,Switzerland:SRO-Kundig.
Miller, D. N., & Nickerson, A. B. (2007). Changing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school-based psychotherapy with children and youth. Journal of Applied School Psychology, 24(1), 147-162.
Mason, D. (2005). Corporal punishment is legal in 22 states: Would you support its use in your school? NEA Today, 24(1), 38.
Mcgueen,T.(1992).Essentials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discipline.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NASP(2001).Position statement on corporal punishment in schools. Retrieved July 4,2005,form http://www.nasponline.org/information/pospaper-Corppunish.html,970222
Spitailli, S. J. (2005). The don’t of student discipline. Education Digest, 70 (5), 28-31.
Tulley, M., & Chiu, L. H. (1995). Student teachers and classroom discipline.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8(3), 164-171.
Wolfang,C.H.,& Glickman,C.D.(1986).Solving discipline problems:
Strategies for classroom teachers (2nd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文科(1996)。有效的班級經營模式。教育實習輔導季刊,2(3),4-9。
2. 吳武典、陳秀蓉(1978)。教師領導行為與學生的期待、學業成就及生活適應。教育心理學報,11,87-103。
3. 吳明隆(1998)。制亂、治亂有方-教室經營中學生不當行為內涵的探究。班級經營,3(4),14-2。
4. 吳清山(1996)。從教師法談教師管教權限。輔導通訊,45,13-16。
5. 林斌(2006)。中英學生管教制度之比較研究-教育法學之觀點。教育研究集刊,52(4),109-139。
6. 莊國榮(2007)。告別體罰-培養未來在等待的人才。師友月刊,482,10-15。
7. 陳幸仁(1996)。體罰問題-從英、美、日三國來談。教育資料文摘,224,47-53。
8. 陳雅貞(2007)。從教師輔導管教落實人權教育。國民教育, 47(4), 34-45。
9. 張秀敏(1995)。國小一、三、五年級優良教師班級常規之建立與維持久比較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師院學報,8,1-42。
10. 張秀敏(1997)。如何做好班級經營。班級經營,2(2),21-36。
11. 張振成(1996)。我對教師管教權的看法與建言。輔導通訊,45,26-28。
12. 張振成(2006)。談班級常規經營的策略。師說:中華民國全國教育會月刊,193, 45-49。
13. 張德銳(1996b)。有效能的班級常規經營策略。國教月刊,43(1、2),28-33。
14. 郭明德(2004)。教師做好班級常規經營的有效策略。學生事務,43(4),70-78。
15. 黃德祥(1996):班級的常規經營。學生輔導雙月刊,45,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