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2005)。人本教育基金會2005年校園體罰問卷調查報告 到底多痛?只有小孩知道。網址: http://hef.yam.org.tw/research/94/0616tfar/index1.htm,970328
台灣立報(2007)。立院三讀通過校園零體罰。網址 http://www.lpjh.ylc.edu.tw/~lpjhta/ta951213.htm,970420
吳清山(2005)。落實校園零體罰政策的積極策略。中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民國94年5月27日發行•電子報:第05期•書面:第41期。網址:http://wwwsrv.cc.cycu.edu.tw/education/epaper/enews41/topic2.htm,971231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08)。網址:
http://www.edu.tw/index.aspx,970101
教育部(2008)。愛的教育網。網址:
http://epaper.edu.tw/love-edu/news_list.php?code=01,980320
教育部網站(2007)。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修正案。網址:
http://www.edu.tw/love-edu/index.php,970101
陳佩英;洪嘉敏(2004)。反體罰的思想演進。網址: http://b3m.netfirms.com/chinese/articles/ar_2004/ar_2004_peiying_history.htm,970521。
魏千峰(2004)。教師有權利對學生施以體罰嗎?網址:
http://b3m.netfirms.com/chinese/articles/ar_2004/ar_2004_wei_law.htm,970521。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全球資訊網-教育統計資訊。網址: http://wwwedu.kh.edu.tw/statistics/03.jsp,970321
林士郁(2003)。偏差行為的認識與輔導。網址:
http://www.cdps.hc.edu.tw/3in1/part2/a/06.htm,970321
王文科(1996)。有效的班級經營模式。教育實習輔導季刊,2(3),4-9。王明傑、陳玉玲譯(2002)。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學富。(譯自 Robert E. Slavin, Education psychology:theory and practice)
方德隆(1993)。班級經營的理論基礎及研究方法。載於國立屏東師範學院主編,「班級經營」學術研討會、論文、專題演講、研討會紀錄。屏東市:屏東師院。
毛連塭(1993)。國民小學學生管教問題調查研究。臺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朱文雄(1980)。班級經營。高雄:復文。
朱品瑛(1993)。班級常規管理的內涵。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班級經營─理念與策略。臺北:師大書苑。
朱敬先(1989)。教學心理學。臺北:五南。
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 教學取向。臺北:五南。
朱賡忠(2006)。臺北市立國民中學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現況與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吳如玉(2008)。國民小學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態度與管教行為之研究--以彰化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吳武典、陳秀蓉(1978)。教師領導行為與學生的期待、學業成就及生活適應。教育心理學報,11,87-103。吳明隆(1998)。制亂、治亂有方-教室經營中學生不當行為內涵的探究。班級經營,3(4),14-2。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五南。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五南。
吳明芳(2001)。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吳清山等(1992)。班級經營。臺北:心理。
吳清山(1996)。從教師法談教師管教權限。輔導通訊,45,13-16。吳清山(1996)。教師管教權責之探討。初等教育學刊,5,124-135。
吳清山、林天祐(2005)。零體罰。教育資料與研究,62,178。
李北達編譯(2003)。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辭典。臺北:敦煌。
李茂興譯(1998)。教學心理學。臺北:揚智。
李秀娟(2006)。臺北市小學現任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的態度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李純純(2008)。國小教師對零體罰的認知、接受情形、實踐途徑和困境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李孟倩(2008)。零體罰教育政策對台南縣國小教師因應師生衝突之策略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呂來添(2002)。論中小學教師輔導管教之專業自主權-以教師法第16條及第17條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金樹人(1994)。教室裡的春天-教室管理的科學與藝術(增定版)。臺北:張老師文化。
林月雲(2008)。零體罰政策實施現況與教師管教信念之分析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林紀庭(2008)。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之認知、態度及實踐狀況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林進財(2005)。班級經營。臺北:五南。
林靜淑(1997)。臺灣有關體罰教育政令的演變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林偉文(1997)。國民中學教師心理學信念及其在教育上的涵義。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林憲聰(2002)。教師懲戒行為與刑法。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林孟皇(1995)。論教師的教育權與管教行為的合理界限。師說,84, 9-23。
林斌(2006)。中英學生管教制度之比較研究-教育法學之觀點。教育研究集刊,52(4),109-139。周志宏(2003)。教育法與教育改革。臺北:高等教育。
周怡君(2008)。臺北市國民中學零體罰教育政策執行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洪依如(2008)。國民小學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法規之認知與管教學生情形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邱連煌(1997)。班級經營:學生管教模式、策略、與方法。臺北:文景書局。
邱連煌(2000)。瓊士積極管教法。臺北:教育資料館。
施慧敏(1994)。國民小學班級常規管理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柯禧慧(1990)。教室安靜的潛在教育學之研究-以一個六年級的開放教室為例。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實務方面。臺北:五南。
許天威(1997)。行為改變之理論與應用。彰化:品高。
莊繡霞(1996)。論學生基本權之保障-若干教育法制之憲法問題。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莊國榮(2007)。告別體罰-培養未來在等待的人才。師友月刊,482,10-15。陳木金(1999)。班級經營。臺北:揚智。
陳玉鈴(2001)。國民小學教師常規管理信念與違規行為處理策略之關係。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陳志平(2006年12月13日)立法禁體罰 學生可國賠 教育基本法修正 立院三讀通過 政府應依法提供救濟 教師憂管教將趨消極。聯合報 A6版
陳幸仁(1996)。體罰問題-從英、美、日三國來談。教育資料文摘,224,47-53。陳玲芳(2008)。國中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陳冠旭(2008)。近十年來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之變遷與教師因應歷程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陳惠倫(2008)。國民中學教師對零體罰政策態度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陳雅貞(2007)。從教師輔導管教落實人權教育。國民教育, 47(4), 34-45。陳雅莉(1994)。教師教育信念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寶卿(2008)。高雄市國小教師人權教育素養與零體罰管教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張秀敏(1995)。國小一、三、五年級優良教師班級常規之建立與維持久比較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師院學報,8,1-42。張秀敏(1997)。如何做好班級經營。班級經營,2(2),21-36。張秀敏(1998)。國小班級經營。臺北:心理。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耿義(2006)。父母的人格特質、教養方式與其體罰態度、體罰傾向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張振成(1996)。我對教師管教權的看法與建言。輔導通訊,45,26-28。張振成(2006)。談班級常規經營的策略。師說:中華民國全國教育會月刊,193, 45-49。張淑倩(2004)。苗栗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管教行為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張德銳(1996b)。有效能的班級常規經營策略。國教月刊,43(1、2),28-33。梁瓏常(1996)。從教師的管教權談管教責任與管教品質。輔導通訊, 45,24-25。
郭明德(1999)。國小教師班級經營實務及有效策略之探討。初等教育學報,12,169-204。
郭明德(2001)。班級經營。臺北:五南。
郭明德等譯(2003)。班級經營理論與實務。臺北:華騰。
郭明德(2004)。教師做好班級常規經營的有效策略。學生事務,43(4),70-78。郭詠菁(2007)。零體罰下的國小教師管教信念及自我效能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單文經(1994)。班級經營策略與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程薇(2006)。教育趨勢導報,19。
傅木龍(1997)。體罰對話-以專業管教盡掃體罰陰霾。國教世紀, 178,41-46。
黃德祥(1996):班級的常規經營。學生輔導雙月刊,45,54-59。黃馨儀(2000)。論我國中小學教師管教權之合理界限。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國語日報社(1984)。國語日報辭典。臺北:國語日報社。
彭致遠(2007)。從法律觀點論教師之體罰行為。國民教育, 47(4), 27-33。游美惠(1994)。體罰之法規範及其實證基礎-以桃園縣中小學教師為對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楊守全、王正偉(1991)。教育人員法律責任。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未出版。
董書攸(1998)。國小實習教師班級常規管理與自我效能。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管秋雄(1996)。從輔導的觀點談學校管教。輔導通訊,45,17-23。劉念肯(1991)。體罰問題面面觀。諮商與輔導,69,4-9。劉怡君(2008)。桃園縣中小學教師對「零體罰」政策的認知、態度與其「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未出版,桃園縣。
潘志賢(2005)。 國小教師對體罰行為的態度即體罰法令認知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蘇素美(2004)。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的法理基礎及其落實之道。學校教育革新,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盧富美(2002)。班級常規經營 : 常規與教學雙人行。臺北:心理。
顏國樑(2001)。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的內容分析、特色及建議。學校行政,13,89-100。謝旻晏(2003)。國民小學初任教師班級經營現況、困擾與改善成長策略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簡紅珠(1993)。國小成功、不成功經驗教師與初任教師的班級管理認知與內隱信念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NSC820301H134001)
貳、外文部份
Andero,A.A.& Stewart A.(2002).Issue of corporal punishment:Reexamined.Jour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29(2),90-96.
Avklry, B. C., & Campbell, T. C. (2000). Judicious discipline:A case study of a student teacher.(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41775)
Alexander, Kern & Alexander, M. D. (2003). The law of schools, students and teachers. MN: West, Thomson.
Anderson, R. H. (1998). Assertive discipline:Teacher attitudes toward Discipline, job satisfaction,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Central
Michigan University.
Bauer, G. B., Dubanoski, R., Yamauchi, L.A., & Honbo, K. A. M. (1990).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the schools.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22(3), 285-299.
Bauch,P.A.(1982).Predicting elementary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s from teachers’educational belief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York. (ERIC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26 437)
Bryan,J.W.&Freed,F.W.(1982).Corporal punishment: Normative date and soc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orrelates in a community college population.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1(2), 77-87.
Biehler,R.F &Snowman,J.(1990).Psychology applied to teaching.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Burden,P.R.(1995).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discipline : Methods to facilitate cooperation and instruction . New York:Longman.
Cameron,M.(2006).Managing school discipline and implications for school social worker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Children&Schools,28(4),219-227.
Charles,C.M.(1996).Building classroom discipline (5th ed.).New York :Longman.
Clark,J.(2004).Against the corporal punishment of children.Cambridge Fournal of Education,34(3),363-371.
Doyle, W. (1986). Classroom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M. C.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rd ed. 392-432). New York: Macmillan.
Edwards,C.H.(1993).Classroom discipline and management. New York:Macmillan.
E&S Surry(2004).Glossary of terms and definitions. Retrieved June 18,2005,form http://205.207.175.84/ocr200r/wdsdef00.html,970222
Emmer, E. T. & Stough, L. M. (2001). Classroom management: A critical par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with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6 (2), 103-112.
Essex, N. L. (2005). Student privacy rights involving strip searches. Education and the Law, 17(3), 105-110.
Froyen,L.A.(1998).Classroom Management:empoewring teacherleader.Columbus:Merrill Pbulishing Co.
Gaudelli, W., & Fernekes, W. R. (2004). Teaching about global human right for global citizenship: Action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The Social Studies, 95(1), 16-27.
Hinchey, P. H.(2004). Corporal punishment: Legalities, realities, and implications. The Cleaning House, 77(3), 96-100.
Hertel, R. E. (1997). Public school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discipline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 Walden University, 1997)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8, 376.
IPU&UNICEF(2004).Child protection:A handbook for parliamentarians.Geneva,Switzerland:SRO-Kundig.
Miller, D. N., & Nickerson, A. B. (2007). Changing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school-based psychotherapy with children and youth. Journal of Applied School Psychology, 24(1), 147-162.
Mason, D. (2005). Corporal punishment is legal in 22 states: Would you support its use in your school? NEA Today, 24(1), 38.
Mcgueen,T.(1992).Essentials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discipline.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NASP(2001).Position statement on corporal punishment in schools. Retrieved July 4,2005,form http://www.nasponline.org/information/pospaper-Corppunish.html,970222
Spitailli, S. J. (2005). The don’t of student discipline. Education Digest, 70 (5), 28-31.
Tulley, M., & Chiu, L. H. (1995). Student teachers and classroom discipline.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8(3), 164-171.
Wolfang,C.H.,& Glickman,C.D.(1986).Solving discipline problems:
Strategies for classroom teachers (2nd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