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
李元和,2003,「農業政策總檢討∕轉型篇 發展生技有機農業開拓新局」,台灣智庫通訊,8期,7-9。
吳銘隆、涂金堂,2007,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吳銘隆,2008,SPSS操作與應用 : 多變量分析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建煌,2000,行銷管理,台北:智勝文化。
李昌諭,2003,從競爭力的觀點探討我國生技產業空間發展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林宏城,2001,澎湖觀光事業開發政策之行銷策略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系。白滌清,2004,滿意度與忠誠度間之各類型連結力對消費行為影響之研究—以行動電話為例,管理研究學報,24-48。
周文賢,1999,行銷管理,台北:智勝。
徐作聖、曾國雄、陳仁帥,2004,「ANP多準則決策於生物科技園區區位選擇之研究」,國家政策季刊,3卷,4期,185-202。張靜文、李武忠、陳郁蕙,2003,全球農業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政策研究,台北:生技中心產業資訊小組。
黃仁德、姜樹翰,2001,我國生物科技產業的展望與區位選擇,經
濟情勢暨評論,7期,90-119。
黃俊英,1997,行銷學,台北:華泰。
黃俊英,2003,行銷學的世界,台北:天下遠見。
黃俊英,2004,行銷管理-策略性的觀點,台北:華泰。
黃俊英、林義屏、董玉娟,1999,非營利組織顧客滿意模式之研究-以台南捐血中心為例,亞太管理評論,4卷,3期,323-339。黃建銘,2000,公部門行銷模式與策略之探討,人力發展月刊,75期,29-38。傅粹馨,1998,影響積差相關係數與信度係數之因素,教育學刊,14期,193-206。郭秋伶,2006,台灣農業生技產業及生技園區政策調適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郭春暉,2002,建構台灣生技產業群聚競爭優勢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研究所。陳正男,1996,行銷管理,台北:三民
陳章真、吳泛宜,2005,以農業科技園區帶動農業產業聚落之研究─以花卉農業科技園區為例,中華經濟研究院,行政院94年度科技研究計畫研究報告。
曾光華,2002,行銷學,台北:東大。
曾柔鶯,1998,現代行銷學,台北:安慶。
馮志峰、歐師維、林群倫、鄭雅文,2008,兩岸國家型農業生技園區之營運模式探討-以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及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為例,政大智慧財產評論,6卷,1期,99-142。
經濟部工業局,2005,生技產業白皮書,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蔡長山,2002,台南科技工業區再發展與轉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蔡佩真,2003,農業生物技術園區定位之研究,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榮泰生,2001,行銷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邊泰明、麻匡復,2005,南港軟體園區產業群聚與制度厚實,地理學報,40期,45-67。蘇偉業、蔡岳展,2004,政策行銷之研究-以限制使用購物用塑膠袋及塑膠免洗餐具政策為例,發表於中山管理論壇-知識經濟、新公共管理與傳播研討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4月10日。
鐘子能,2006,我國科學園區招商行銷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系。二、英文部分
Booms, B. H. and Bitner, M. I. (1981).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Organization Seructures for Service Firms,” Marketing of Servic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Chicago, 47-49 .
Bracker,J.1980.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Day,G.S. and R.Wensley.1988.Assessing advantage:A framework for diagnosing competitive superiority.Journal of Maketing, 52(2):3。
De Vellis, R. F. 1991.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Lodon: SAGE.
Kotler, Philip and Gerald Zaltman.1980.“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Kotler, Philip and Levy, Sindey J.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 A 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6th ed., Prentice-Hall.
Kotler, Philip, Somkid Jatusripitak and Suvit Maesincee. 1997. The Marketing of Nations: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Building National Wealth.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Monck, CSP., P. R., Quintas, P., Wynarczyk, R. B., Porter, and Storey, D. J. 1988 Science Parks and the Growth of High Technology Firms. London: Croom Helm.
Nunnally, J. 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Oliver,R.L., 1980, ”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 ”, Jour September, 460-469。
Peteraf,M.A.1993.The Cornerston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A
Resource-Based View.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4:186。
Roger Mortimore, 2003 ,“Why politics needs marke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Richard Earle ,2000, The art ofcause marketing, Chicago:NTC。
Smith, Gareth. 1988. “Applying Marketing to the Public Sector: The Case of Local Authority Leisure Cent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 1(3): 36-45。
Snavely,Keith,1991,”Marketing in the Government Sector:A Public Policy Model”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
三、網路
「台灣發展生技產業應朝聚落型邁進」,2001,工商時報,5月28日,取自Http://www.bio.idv.tw/data/datal5/2001052801.htm#to
行政院農委會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籌備處網站,2009,取自http://www.pabp.gov.tw/Index.asp。
董珮真,2004,「產業群聚之國際分析與台灣優勢創新+策略=高競爭力」,國際投資季刊,19期,25-26,取自http://www.dois.moea.gov.tw/html/fc_l9_25.htm。農業生技產業資訊網,2009,取自http:/agbio.coa.gov.tw/main.asp。
台灣電子地圖服務網,2009,取自http://map.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