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參考文獻
1.中村良平、李倢,2006,「城市空間口密度模型研究綜述」,國外城市規劃,21(1):40-47。
2.王宇、高向東, 2006,「基于GIS的大連城市人口空間分布變動及模擬研究」,世界地理研究,17(4):142-148。
3.王湧泉,1985,高雄都會區的人口分布及其變遷,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碩士論文。4.目義武、卞正富、趙華,2005,「人口密度空間化的一種方法」,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1 (5),45-48。
5.何金銘,1991,「高雄都會區的人口密度分布模型-人口密度函數理論的再驗證」,人口學刊,(14):59-82。6.何金銘.,1992,「從人口分布的觀點評析高雄市的區里行政區劃政策」, 「國家政策與區域發展」學術研討會,高雄市。
7.何金銘,1999,「行政區劃規劃:高雄市個案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8.吳文鈺、馬西亚,2007,「1990年代上海人口密度模型及演變」,市場與人口分析,13(2):40-47。
9.吳文鈺、馬西亚,2006,「多中心城市人口模型及模擬:以上海為例」, 現代城市研究,12: 39-44。
10.杜國明、張樹文、張有全,2007,「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間自相關分析」,地理研究,26 (2):383-390。
11.周國屏,1998,「台灣三大都市(台北、台中、高雄)人口遷移之比較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
12.俞路、張善余、韓貴峰,2006,「上海市人口分布變動的空間特徵分析」,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16 (5):83-87。
13.施妤錚,2004,地方生活品質與人口遷移關係之研究,逄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14.張春蘭、張雅雯,2004,「用時間地圖分析近十年台灣人口的空間變遷」, 第一屆地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D4-1~D4-16。
15.陳靜珮,1992,高雄都會區外圍聚落生活空間變遷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6.黃萬居,1981,台北市人口分佈與變遷關係研究,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17.鄒克萬,2000,「區域人口分布之時空分析」,台灣土地科學學報,1: 33-50。
18.蔡建年,1987,高雄都會區最適都市規模分佈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19.鄭彩夷,1984,台中都會區的人口分佈及變遷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薛立敏、曾喜鵬、謝鈺偉,2007,「台灣地區近年來遷移行為變化之影響因素分析-家戶遷移決策與遷移地點選擇之聯合估計」,人口學刊 (34):69-107。21.薛立敏,台灣地區居住遷徙行為與住宅市場關係之探討,1999年中華民國住宅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
22.謝守紅、宁越敏,2006,「廣州市人口密度分布及演化模型研究」,數理統計與管理,25 (5):518-522。
英文參考文獻
1.Frankena W. M. 1978. A bias in estimating urban population density functions.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5:35-45.
2.Griffith D. 1981. Modeling urban population density in a Multi-centered city. journal of urban boonomic, 9:298-310.
3.MARTORI J. C. , SURIÑACH J. 2002. Urban population density funcitions:The case of the Bercelon Region. Documents de Recerca, Universitat de Vic, 6:1-18.
4.Muniz I., Galindo A., & Garcia A.M. 2003. Cubic Spline population density functions and staellite city delimitation:The case of Barcelona. Urban studies, 40 (7):1303-1321.
5.Murakami A, Zain M.A., Takeuchi K., Tsuneka A., & Yokota S. 2005. Trends in urbanization and patterns of land use in the Asian mega-cities Jakarta, Bangkok, and Metro Manila.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70: 251-259.
6.Newling E.B. 1969.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densities. Geographical Review, 59:242-252.
7.Stern D.I. 1994. Historical path-dependence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density gradient. Ann Reg Sci, 28:197-222.
8.Todaro M.P. 1969. 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9 (1): 138-148.
網站參考文獻
1.Map Up 高雄電子地圖. 2008 擷取自 Map Up 高雄電子地圖: http://kaohsiung.mapup.info/
2.人口統計. 2008 擷取自 高雄縣鳳山市第二戶政事務所: http://fongshan2-hr.kscg.gov.tw/
3.人口統計. 2008 擷取自 高雄縣鳳山市第一戶政事務所: http://www.fong1-house.gov.tw/item05/sub05_item01.aspx
4.人口統計. 2008 擷取自 岡山鎮戶政事務所: http://www.kangs-house.gov.tw/kh_p04_1.php
5.人口統計. 2008 擷取自 高雄縣政府民政局: http://rosseauism.kscg.gov.tw/asw5/people.asp
6.內政統計月報. (2008年12月31日). 2009年2月 擷取自 中華民國內政部全球資訊網: 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list.htm
7.台灣地區人口統計分布圖. 2008 擷取自 http://nknucc.nknu.edu.tw/~mclin116/pop_map.htm
8.台灣高鐵. 2009年 擷取自 ttp://www.thsrc.com.tw/tc/about/ab_operate.asp
9.高雄市人口統計. (2008年12月). 2009年3月10日 擷取自 高雄市政府主計處: http://dbaskmg.kcg.gov.tw/business3.php?type=83
10.高雄捷運. 2009 擷取自 http://www.krtco.com.tw/
11.高雄捷運雙月刊第19 期.2009年4月1日. 擷取自http://mtbu.kcg.gov.tw/html/publish/report/9804/index.htm
12.認識高雄. 2008 擷取自 高雄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http://www.kcg.gov.tw/jsf/Geography.j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