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籍
(一)中文書籍
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契約與新行政法(台灣行政法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元照出版社,2002年6月初版第1刷。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政府改造,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3年12月初版。
李宗勳,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理論與實務,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10月初版。
柯三吉,跨向二十一世紀公共行政新典範:臺灣經驗的個案分析上,時英出版社,1998年,初版。
柯三吉,跨向二十一世紀公共行政新典範-台灣經濟的個案分析下,時英出版社,台北,1998年,初版。
李伸一,監察權之理論與實務,台北:監察院,2005年5月,第二版。
吳英明,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展。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6年1月,初版1刷。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8月,增訂8版(新刷)。
林明鏘,營建法學研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11月,初版1刷。
洪國欽,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逐條釋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1月,初版第1刷。
許宗力,論行政任務的民營化,當代公法新論(中),元照出版社,頁581-610。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商、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頁255-294。
胡仲英,BOT理論與實務:兼論我國BOT政策之推動,台北: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1999年8月,初版1刷。
城仲模,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二),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7月,初版。
張潤書,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3月,修訂初版。
張桐銳,合作國家,當代公法論(中),頁549-580。
陳清秀,委託經營法制及實務問題之探討,當代公法論(中),頁633-655。
彭文賢,組織原理,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8月,第五版。
湯德宗、李建良主編,2006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出版,2007年10月。
黃錦堂,行政任務民營化之研究-德國法的觀察與我國的省思,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元照出版社,2004年10月,頁475-560。
葉俊榮,面對行政程序法-轉型臺灣的程序建置,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3月,初版第1刷。
葉俊榮,行政法案例分析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10月,初版第2刷。
楊國樞、曾仕強,中國人的管理觀,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10月,初版3刷。
葛賢鍵,透視民間投資參與公共建設:剖析BOT類型計畫。台北: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2000年1月。
劉寶傑、呂紹煒,捷運白皮書-4444億的教訓。台北:時報文化,1994年10月初版1刷,1995年1月,二版1刷。
劉憶如、王文宇、黃玉霖,BOT三贏策略。台北:商鼎財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月,初版2刷。
蔡茂寅,行政委託相關問題之研究,當代公法論(中),頁611-631。
Joan Magretta、Nan Stone合著,李田樹等譯,管理是什麼(原著書名:What Management Is:How It Works and Why It`s Everyone`s Business)。台北:天下遠見,2003年5月,第一版。
Peter F.Drucker著,齊若蘭譯自: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台北:遠流,2004年12月,初版六刷。
(二)外文書籍
Cory, F.C. “Administration to Overside:Privatization and its aftermath in Southern Cities” in Richard Hula, Market Base Public Policy, London, England:MaCmillan Press Ltd.1988。
NAO(National Audit Office), Examining the Value For Money of Deals Under the 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1999。
Pirie, Madsen,Privatization:Theory、Practice and Choice, Hants, England: Wildwood House. 1988。
Rehfuss, John,“Maintaining Quality and Accountablility in a period of Privatization”in Managing Public Program, San Francisco, Cal:Jossey Bass Inc.1989。
Rhoads, Steven,The Economist`s View of World:Government、Market and Public Policy, Boston, Mas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Savas, Emanuel S.,Privatization:The Key to Better Government, Chatham, N.Y: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Inc.1987。
Savas,Emanuel S.,Privatization and Public-Private Parterships, Chatham, N.Y: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Inc.2000。
UNIDO,“Guideline For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Through Build-Operate-Transfer(BOT)Projects”,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sation,Vienna.1996。
二、論文
(一)中文期刊
王寶玲,促參公共建設案件問題剖析,營建知訊,第271期,2005年8月,頁65-68。王冠雄、林仁生,公共工程發包方式面臨的困難-公共建設民營化,中華民國營建管理協會,1998年2月,。
王文宇,從高鐵興建營運合約論獎參條例的政府收買機制,月旦法學雜誌,第33期,1998年2月,頁35-47。王文宇,關於獎參條例與促參法草案的十點修訂建議,月旦法學雜誌,第34期,1998年3月,頁35-52。王文宇,評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草案,萬國法律,1998年10月。王文宇,BOT主要契約內容解析(上),全國律師,第3卷第11期,1999年11月,頁59-76。王文宇,BOT 主要契約內容解析(下),全國律師,第3卷第12期,1999年12月,頁71-87,王文宇,行政判斷與BOT法制-以ETC及京岸站為例,月旦法學雜誌,第142期,2007年3月,頁5-36。王明德、邱必洙,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政策績效評估制度之研議,營建管理季刊,第64期秋季號,94年6月,頁39-49。王隆昌、周南山,廠商評選制度該檢討了,營建資訊,第279期,2006年4月,頁70-72。
江嘉琪,ETC契約之公、私法性質爭議-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4停字第122號裁定與94年訴字第752號判決為中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1期,2006年4月,頁112-115。
吳英明,公共管理3P原則-以BOT為例-上,公教資訊第2卷第1期,1998年3月。
吳英明,公共管理3P原則-以BOT為例-下,公教資訊第2卷第2期,1998年6月。
吳政勳,關鍵第三者-促參案件民眾、非營利組織之參與和利益分配,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1卷第10期,2008年10月,頁23-28。
吳濟華,推動民間參與都市發展:公私部門協力策略之探討,台灣經濟,第208期,1994年4月。
吳瓊恩,公共行政學發展趨勢的探究:三種治理模式的互補關係及其政治理論的基礎,公共行政學報,第7期,2002年12月,頁173-220。
李玉君,社會福利民營化法律觀點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02期,2003年11月,頁74-93。李心怡,【立院共犯結構】「利」委介入 害慘ETC ,新台灣新聞周刊,第522期,2006年3月23日
李建中,民間參與公共建設計畫之廠商甄選及異議申訴,萬國法律,第102期,1998.12,頁2-13。李惠宗,行政法院對BOT最優申請人決定程序的審查-兼論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4年訴字第752號(ETC)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82期,2005年5月,頁177-190。
李柏諭,公私協力與社區治理的理論與實務:我國社區大學與政府經驗,公共行政學報,第16期,2005年9月,頁59-106。
林能白、王文宇,從高速鐵路及國際金融大樓兩案之經驗檢討我國BOT制度之設計,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出版,2000年。
周禮良、楊瓊貴,民間參與捷運系統建設之監督與管理,工程雙月刊,第75卷第2期,2002年。周志宏,教育事務民營化之法律問題-以國民中小學公辦民營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02期,2003年11月,頁30-55。林仁生、陳勇全、林世育,BOT仍應是公共工程優先考慮,營造天下,第40期,1999年4月,頁12-16。林明昕,論ETC案中行政爭訟問題-以暫時權利保護為中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2期,2006.5,頁226-233。
林明鏘,論BOT之法律關係--兼論其立法政策,萬國法律,1998年10月,頁。林明鏘,ETC判決與公益原則-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4年訴字第752號判決及94年停字第122號裁定,月旦法學雜誌,第134期,2006年7月,頁5-25。
林明鏘,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事件法律性質之分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2期,2006.5,頁218-225。
林明鏘,BOT契約與給付拒絕-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5訴字第2710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5期,2007.6,頁229-234。
林素鳳,關於情況判決制度,台灣本土法學雜誌,81期,2006年4月,頁122-125。
林源豐,政府新興施政措施BOT審計之探討,審計季刊,第23卷第1期,2002年10月,頁9-18。林昱梅,警察任務民營化理論初探,月旦法學雜誌,第102期,2003年11月,頁56-73。林宜蓁、許素鳳,台灣高鐵採BOT模式之風險控管,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9卷第9期,2006年9月,頁39-45。
林妙雀、張文魁,臺灣地區BOT風險與銀行融資關係之研究,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5卷第12期,頁12-27。林愍茨,PFI與BOT-比較我國與日本的促參推動架構與經驗,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1卷第10期,2008年10月,頁29-32。
林愍茨、黃崇哲,世界公私夥伴關係的發展趨勢,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9卷第9期,2006年9月,頁25-31。
林淑馨,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PFI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16期,2005年9月,頁1-31。
范鮫、黃馥萍,從「獎參條例」看融資機構介入權,月旦法學雜誌,第33期,1998年2月,頁55-62。沈妍伶,展望更好的BOT法規環境-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修正草案簡介,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1卷第10期,2008年10月,頁51-55。
柯嘉玟,「採購法」與「促參法」孰優孰劣?以公益型案件比較兩法政府辦理程序,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1卷第10期,2008年10月,頁46-50。
姚乃嘉、李俊憲、劉惠芸,BOT合約研究系列(三)-財務篇,現代營建,254期,2001年2月,頁47-58。
姚乃嘉、李俊憲、劉惠芸,BOT合約研究系列(六)-爭議處理篇,現代營建,258期,2001年6月,頁29-36。
郭曉茹.陳錦芳,控管BOT推動風險-以「環評爭議」為例探討履約管理機構的功能與角色,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1卷第10期,2008年10月,頁39-45。
陳美伶等,議題討論,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2期,2006年5月,頁234-262。
陳明燦、張蔚宏,我國促參法下BOT之法制分析:以公私協力觀點為基礎,公平交易季刊,第13卷第2期,2005年4月,頁41-75。陳清秀,特許合約與公權力之行使,月旦法學雜誌,第34期,1998年3月,頁52-60。陳清秀,BOT法制及實務問題之探討,全國律師,2卷1期,1998年2月。
陳春生,行政法學的未來發展與行政程序法,月旦法學雜誌,第100期,2003年9月。陳淳文,論行政契約上之單方變更權-以德、法法制之比較為中心,台大法學論叢,第34卷第2期,頁215-251。
陳煌銘,民營化基礎建設計畫之投資(上),營造天下,53期,2000年5月17日,頁4-9。陳煌銘,民營化基礎建設計畫之投資(下),營造天下,54期,2000年6月17日,頁9-14。張嘉麟,委任、委託、委託私人行使公權力機制之探討,法令月刊,第56卷第11期,2005年11月,頁17-30。張桐銳,行政法與合作國家,月旦法學雜誌,第121期,2005年6月。張學孔,「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決策與技術之迷思,經濟前瞻,第105 期,2006年5月,頁33-39。張學孔,台灣ETC何以行路難,營建知訊,第278期,2006年3月,頁8-17。許素鳳,振興我國地方經濟的新活水-各縣市政府辦理促參案件之探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0卷第9期,2007年9月,頁27-33。
曾彬凱,政府推動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問題探討與審計,政府審計季刊,第27卷第3期,2007年4月10日,頁42-52。曾彬凱,英國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方式,政府審計季刊,第28卷第3期,2008年4月10日,頁56-60。曾主戶,公共建設民營化-審計角色之探討,審計季刊,第21卷第2期,2001年1月,頁5-18。程明修,行政訴訟類型之適用-有關雙階理論、行政處分是否消滅的爭議,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1期,2006年4月,頁116-121。
黃世傑,財務問題是BOT成敗的關鍵,工程管理,2003年4月,頁102-106。黃崇哲,我國促參推動的歷程、課題與展望,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9卷第9期,2006年9月,頁19-24。
黃崇哲,BOT2.0我國促參推動機制的再造勢在必行,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12卷第10期,2008年10月,頁18-22。
黃崇哲,掌握BOT推動的意義-民間參與與效益之VFM模式,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1卷第10期,2008年10月,頁33-38。
黃國立,由BOT工程案例談政府之監督,品質月刊,第37卷第11期,2001年11月,頁56-61。黃兆龍,BOT高速馳騁下應有的省思,營建知訊,第264期,2005年1月,頁6-8。
蘇俊源,曾亮,淺談BOT之理念及應用,現代營建,第228期,1998年12月。詹鎮榮,論民營化類型中之「公私協力」,月旦法學雜誌,第102期,2003年11月,頁8-29。詹鎮榮,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現實與理論-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之ETC相關裁判,月旦法學雜誌,第134期,2006年7月,頁46-67。詹鎮榮,民營化後國家影響與管制義務之理論與實踐-以組織私法化與任務私人化之基本型為中心,東吳法律學報,第15卷第1期,2003年8月,頁1-39。詹育焜,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案介紹,捷運技術半年刊,第27期,2002年8月,頁17-28。
詹育蒨、黃崇哲,英國與德國促參推動經驗與啟示,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0卷第9期,2007年9月,頁20-26。
葛賢建、賴宗德、林香吟,民間投資參與公共建設保證金、權利金與土地相關租稅之適法性芻議,月旦法學雜誌,第34期,1998年3月,頁61-69。
齊思雲,ETC電子收費案(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律問題之初探-以促參法甄審決定、投資契約之法律性質及相應訴訟類型為中心,司法新趨勢,第25期,2006年6月,頁114-125。鄭人豪,政府採購模式與促參模式之比較-探討基礎公共建設公益性變遷,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9卷第9期,2006年9月,頁32-38。
劉紹樑,論BOT基本法,月旦法學雜誌,第33期,1998年2月,頁22-34。劉姿汝,從消費者權益觀點談ETC案,台灣本土法學雜誌,82期,頁191-215。
劉建宏,ETC案與情況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1期,2006年4月,頁126-129。
潘欣榮,BOT建設下公開招標法律問題之探討(上)-以獎參條例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36期,1998年5月,頁107-114。潘欣榮,BOT建設下公開招標法律問題之探討(下)-以獎參條例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37期,1998年6月,頁116-125。蔡茂寅,行政契約相關問題之研究-以公、私法契約的判準為中心,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9月,頁295-324。
蔡茂寅,淺論BOT的幾個相關公法問題,萬國法律,第102期,1998年12月,頁14-28。謝哲勝,信託運用於BOT契約的法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142期,2007年3月,頁37-49。顏秋來,中央機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之回顧與展望,政府審計季刊,第27卷第1期,2006年10月。顏玉明,我國促參法BOT契約法律性質初探,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2期,2006年5月,頁166-176。
董建宏,由台灣高鐵BOT案談公共工程民營化的招標模式改革,第109 期,2007年1月,頁24-29。
齊思雲,ETC電子收費案(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律問題初探-以促參法甄審決定、投資契約之法律性質及相應訴訟類型為中心,司法新趨勢,第25期,2006年 6月,頁114-125。顏玉明,我國促參法BOT契約法律性質初探,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2期,2006年5月,頁166-176。
顧立雄、林發立,BOT興建營運合約之履約保證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33期,1998年2月,頁47-55。(二)外文期刊
Savas,Emanuel ”Privatization” in Mary Hawkesworth and Maurie Kogan, eds.,Encyclopedia of Government and Politics,Vol.2, New York: Routledge,1992。
Barnekov,Timothy and Jeffrey Raffel, “Public Management of Privatization” Public Productivity and Management Review 14 (winter):135-152,1990。
Kuttner,Robert “False Profit:The Peril of Privatization”, New Republic (Feb.6):21-23,1989。
Morgan David R. and Robert E. England “The Two Faces of Privatiz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48:979-987,1988。
(三)學位論文
王允文,論行政部門對民間參與重大交通建設之監督管理機制-以高雄捷運為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田凱偉,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中特許權交易法律關係與規範目的之研究--以「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中BOT/BOO等參與模式為中心。私立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宋力生,國內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採OT結合BOT模式經營管理機制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碩士論文,2006年。林英彥,民間參與交通建設監督制度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林明志,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主管機關之監督角色探討-以高雄捷運系統紅橘線路網建設案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胡詩敏,討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撤銷甄審決定之後續處理流程-以ETC建置營運契約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博碩士論文,2007年6月。洪詠智,經濟補助競爭者訴訟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7月。張廣潮,從企業倫理探討台灣ETC案,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12月。馬惠美,從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論公權力之監督管理與BOT契約之執行-以高速鐵路及捷運建設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許朝榮,BOT專案工程成本與品質之探討-以高雄捷運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曾祺雯,政府採取BOT所面臨審計問題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莊曜聰,BOT計畫之政府監督管理程度,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陳佩君,公私部門協力理論與應用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張廣宏,政府採取BOT所面臨會計問題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黃振聲,政府部門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之研究:以台北市公共停車場BOT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01年。董仁邦,台灣地區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問題與對策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楊淑娟,公私協力關係中政府監督管理之研究-以BOT之興建、營運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專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趙化成,BOT風險管理相關法律問題之探討,私立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潘欣榮,獎勵民間興辦公共設施法制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四)研討會論文
吳英明、吳濟華,推動民間參與都市發展:公私部門協力策略之探討,發表於「民間參與都市發展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1993年6月。
陳耀祥,論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中甄審階段之法律關係與救濟途徑,發表於「法制及訴願學術研討會」,高雄:高雄市政府法制局、國立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2005年11月4日。
鄭錫鍇,法制化與公、私協力的管理-以BOT為例,「政府與企業法制關係學術研討會」第一、二場論文集,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2006年10月3日。
Satpal S Bhogal, Emerging Role of Independent Engineer on BOT Contracts for Urban Transit Rail Systems, Railway Technology & Expertise from the UK, 24 March 2006.
三、其他
(一)政府出版品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推動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實例暨契約參考手冊,2001年12月。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政府採購法令彙編,2006年4月,17版2刷。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BOT專案進度與品質管理參考手冊,2006年6月,初版2刷。
法務部,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相關法規適用問題研究報告,2006年10月。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白皮書。
(二)報紙
中央通訊社,「展望台灣2006年第4季經濟景氣系列報導」,2006年8月27日。
中國時報,「高捷披著特許外衣,問題浮現」,2005年9月10日,C2版。
台灣新聞報,「捷運重大瑕疵,包商牟利偷工?」,2004年11月17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