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3 04:3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龍河
研究生(外文):Long-ho Wu
論文名稱:一九九0後台灣社會福利資源分配之探討以勞工福利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Exploration on the allocation of Taiwan social welfare resource after 1990---take labor welfare for example
指導教授:藍於琛藍於琛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shen L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1
中文關鍵詞:威權體制公平正義民主化政黨政治勞工福利資源分配
外文關鍵詞:party politicsauthoritarian regimedemocratizationequity and justiceresource allocation of labor welfar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5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文主要在於瞭解勞工福利政策的歷史背景與現今狀況,對於威權統治時期不符公平正義福利分配結構,以及民主化後台灣社會福利資源分配的內容變化與結構變遷,來探討民主化後國民黨與民進黨勞工福利資源分配的實質內涵,分別從兩黨的社會福利意識型態、福利預算支出及政策方案等方面的整合性研究,並以社會安全概念,界定勞工的福利範疇,做為分析兩黨執政時期勞工福利資源分配之研究架構。
目前勞工福利政策在國內的民主政治過程中,是各個政黨極為重視的國家政策之一。1980 年代社會與政治的開放,台灣社會面臨新的民主政治局勢,隨著 1987 年解除戒嚴,台灣社會不管在民主政治,經濟發展,或是民間社會的力量,都一一浮現。在政治方面,國民黨執政的優勢已逐漸受到挑戰,「民主進步黨」的成立,政黨競爭的雛形隱然形成。而經濟發展,民間社會的力量也是促使國民黨政府不得不重視勞工福利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1990 年代,在政黨競爭的過程中,眾多的勞工福利政策被提出來,而在選舉的過程中,各個政黨更是提出許多的誘人的勞工福利政策,以吸引選票,以期能達到勝選的目的。2000 年台灣首次經歷了政黨輪替,民進黨取代國民黨,成為帶領台灣社會的政黨,這樣的現象對台灣人民而言是相當具有特殊意義的現象。臺灣的勞工福利發展是否能持續朝制度化、高品質、高績效發展,有一些政經制度與社會變遷的變數。
整體而言,在政黨政治轉型已經逐漸穩固的時期,多元競爭式民主體制的福利政治可以透過代議政治而漸趨實現,惟這種多元結構是既得利益者的樂園,還是社會群體人民都有充分能力可以參與競逐的場所,將會決定社會福利資源分配以及共識的廢除與建立。如果社會共識可以建立,則福利國家的普遍福利與無差異性的再分配制度將水到渠成,而有促成國家團結的機會。
The study is mainly to comprehend the historic background and status quo of Taiwan’s labor welfare policy. Since the structure of welfare allocation was not accorded with equity and justice under the time of authoritarian regime and the content/structure of Taiwan’s social welfare allocation were changed, the author would explore the substantive connotation of how KMT and DDP allocating the resources of labor welfare after democratization in Taiwan by way of integrately researching both parties’ ideology of social welfare, the expenditure of welfare budge and policy measures, and using the definition of labor welfare’s categor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ocial security as the research constructure to analyze how both parties allocate the resources of labor welfare while they were in power.

During the process of democratic politics in the meantime, the policy of labor welfare is one of the national policies valued by each party. The democratic politic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wer of civil society were emerged after the society and politics were liberalized in 1980s and the martial law was lifted in 1987. Regarding politics, the initial shape of party competition was forming as the advantage of KMT’s dominant rule has been challenged and DPP was established. Therefore, during the process of party competition in 1990s, many policies of labor welfare were presented, especially in the compaign of election, each party suggested a lot of appealing policies of labor welfare to attract votes and win the election. Taiwan experienced the first party turnover in 2000 when DDP substituted for KMT to be the party who led Taiwan society which carried significance to Taiwanese. Whether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labor’s welfare would go on to become systematized, high-qualified and high-efficient, it depends on many variables of political/economic systems and social change.

Overall, the welfare politics of democratic system with pluralistic competetion could be gradually fulfilled by representative politics, but such kind of multi-construct would be the paradise for vested interests, while the field which people could join in competing with adequate capacities will determine whether the allocation of social welfare resources and such consensus would be lifted or established. If such social consensus could be built up, then, the general welfare of welfare state and indiscriminate reallocative system would be achieved naturally without effort and there would also be an opportunity to promote national unity.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二章 文獻檢索與評析 5
第一節 概念闡釋 5
第二節 文獻檢索與評析 10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方法 2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23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7
第四章 國民黨執政時期勞工福利資源分配之演變 29
第一節 國民黨執政時期勞工福利發展脈絡 29
第二節 國民黨執政時期勞工福利資源分配 36
第三節 國民黨執政時期勞工福利政策評析 62
第四節 偏頗的福利資源分配結構及分歧的台灣社會………………………70
第五章 民進黨執政時期勞工福利資源分配之演變 75
第一節 民進黨執政時期勞工福利發展脈絡 75
第二節 民進黨執政時期勞工福利資源分配 82
第三節 民進黨執政時期勞工福利政策評析 103
第四節 影響我國勞工福利政策形成及社會團結之因素探討…………… 111
第六章 理論檢討與建議 12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21
第二節 政策建議 125
參考書目 132
一、中文部份
(一) 書籍
丁幼泉。1978。勞工問題。台北市:華欣文化事業中心。修訂三版。
王淑芬。2006。社會福利服務。台北市︰新保成出版事業有限公司。修訂七版。
民主進步黨。1993。公平正義的福利國──民主進步黨的社會福利政策(政策白皮書)。台北: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
史哲。1993。走過勞工保險55年。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保險局。
呂亞力。1999。政治學。台北市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三修訂三版。
吳復興等著。1998。勞工福利與保險 。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修訂再版。
吳乃德。2006。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歷史與現實。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林翰譯(卡帕羅素、李邁)。2002。政治經濟學理論。台北市﹕風雲論壇出版
公司。一版三刷。
林萬億。1995。台灣的社會福利:民間觀點。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994。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台北市:巨流出版。
2006。台灣的社會福利︰歷史經驗與制度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有限公司。12月初版一刷。
張人傑。1995。「社會福利」或「國家福利」? 從國家與社會關係看我國社會安全制度 ,台灣的社會福利︰民間觀點。台北市︰五南圖
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國均。1986。我國勞工新課題。 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
1987。勞工問題。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9月三增初版。
傅立葉。1995。我國政府支出的政治經濟分析。林萬億等著,《台灣社會福利的發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詹火生等著。2001。職業訓練與就業服務。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詹火生、古允文。1998。新世紀的社會福利政策。台北市:桂冠圖股份有限公司。
楊孝濚。2000。透視社會福利。台北市:五南文化事業出版社。
廖峰香、葉明德編著。1996。政治學 台北縣: 國立空中大學。元月初版。
蔡紹南。1998。勞工福利與保險。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蔡宏昭。1989。勞工福利政策。 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0。社會福利政策—福利與經濟的整合。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鄭文輝。1990。我國社會福利支出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盧政春。1995。利益團體與社會福利資源分配—透視我國軍公教福利,台灣的社會福利發展﹕民間觀點。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二) 期刊
王順民。2000。「第十任總統候選人社會福利政見的初步觀察」。社區發展季刊第9期,2000年6月。頁216-235。
王振寰。1989。「台灣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卷第一期,春季號,頁71-116。
1992。「勞工政策與勞工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頁13:1-30。
1993。「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台灣的政治與社會轉型」。台灣社會研究叢刊—04。
丘昌泰。1985。「我國社會福利預算合法化過程之研究—漸進主義的觀點」。社區發展,第三十一期,頁54-64。
林萬億。2005a。「1990年代以來台灣社會福利的回顧與展望」。社會發展季刊,109 期,頁12-35。
吳忠吉。1990。「台灣經濟發展與未來面臨的問題」。現代學術研究,頁3:69-82。
周月清、李婉萍。2007。「台灣住宅福利與社會正義政策」。國策論壇(草案),
頁8-11。
林佳龍。1989a。「威權侍從政體下的台灣反對運動---民進黨社會基礎的政治解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卷第一期,春季號,頁117-143。
孫健忠。2002。「台灣老年經濟安全保障試析」。國家政策論壇,第二卷第三期。
陳明通、朱雲漢。1992。「區域性聯合獨佔經濟、地方派系與省議員選舉 :一項省議員候選人背景資料的分析」。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二卷第一期,頁77-97。
傅立葉。1993。「台灣社會保險制度的社會控制本質」。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第15期,頁39-64。
傅立葉。1994。「台灣社會福利體系的階層化效果初探」。收錄於伊慶春(編),
台灣民眾的社會意向:社會科學的分析,台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楊孝濚。1995。「社會福利政策的整合規劃」。政策月刊,第三十五期,頁4–5。
詹火生。1989。「讓社會福利預算還原社會福利的真正意義」。國家政策季刊,第二期,頁100-111。
詹火生。1991。「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與社會福利發展」。台北財團法人文教基金會,頁179。
盧政春。2004。「台灣社會安全體系之問題與對策」。國家政策季刊,頁9-10。
1998。「論勞基法勞工退休金制度之改革」。社會學報 ,頁313-359。
簡照欣。2002。「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社會福利觀」。中大社會文化學報,第15期,頁149-170。
藍於琛。2008。「轉型正義的資源分配與道德共同體的建構︰民主化後的台灣社會福利資源分配之研究架構」。中華民國政治學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發表。

(三) 論文
王季云。2002。「我國退休金制度與老人經濟安全保障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學程社會財經組碩士論文。
王正勤。1994。「台灣地區威權體制下的福利政策」。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古允文。1988。「政府角色於社會福利發展過程中的演變與困境-----理論觀點的探究」。台大社研所碩士論文。
吳春美。2006。「勞工退休金條例之勞工權益與基金運用管理之探討」。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慧婷。2000。「我國勞工住宅之政經分析:以一坪六萬勞工住宅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惠美。1995。「工作倫理與社會正義的取捨:論我國的所得維持政策」。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志隆。1999。 「勞動保障的政治經濟分析-以勞動基準法工時修正案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志隆。2005。「勞動市場性彈性化研究」。收錄於辛柄隆期刊,2005,李健鴻、黃志隆、林佳和、郭振昌、林玫玫、林雪湘 台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陳沛郎。1997。「現階段台灣勞工住宅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碩士論文。
郭明政。1997。「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勞動法與社會法研究中心。
張嘉仁。2002。「政治、社會結構的變遷對社會福利支出的影響」。〈民主政治與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
張筠。1999。「勞工、農民與軍公教福利政策之比較與檢驗」。 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
劉明煌。1996。「中央與地方權力關係之轉變—國民黨威權政體的鞏固與轉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鳯珠。1993。「我國老年退休所得維持體系之階層化分析」。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藍於琛。2005。「 台灣福利體制的政治:追趕發展、民主轉型、後工業與福利國家的新政治」。整合全球化與在地化:21 世紀政治學研究的新趨勢學術研討會,東海大學政治系,2005 年 12 月 24 日。
(四)報紙
王方。「福利侍從主義的改變 ?」。自由時報,1997年11月2日,23版。
洪素卿。「打工兼差,職災認定放寬」。自由時報,2009年4月20日。
趙揚清、黃怡靜。自由時報,2002年7月11日,第15版自由廣場。
(五) 網站
勞工委員會相關網站: http://www.cla.gov.tw。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網站:勞工住宅︰
http://www.cla.gov.tw/cgi-bin/siteMaker/SM_theme?page=416f8759。
內政部相關網站 :營建署︰http://www.cpami.gov.tw/web/index.php。
行政院主計處網站 : http://www.dgbas.gov.tw/lp.asp?ctNode=2773&CtUnit=1102&BaseDSD=7。
全國法規資料庫:勞動法規:勞工保險目: http://law.moj.gov.tw/fl1.asp。
勞工委員會相關網站:勞工保險局http://www.bli.gov.tw/sub.asp?a=0014111。http://www.bli.gov.tw/sub.asp?a=0014853。
勞工保險局相關網站︰台閩地區勞工保險統計(民國80年),p.18-19、中華民國勞工保險統計年報(民國94年),「表1開辦起勞工保險概況表」、「表2開辦起勞工各種保險給付總表」 http://www.bli.gov.tw/sub.asp?a=0008494&year=094&class=3-1-1&classname 2=勞工保險&classname2=業務概況。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網站:勞工教育實施辦法:
http://laws.cla.gov.tw/Chi/NewsContent.asp.msgid=1014。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網站:勞動統計資料庫:
http://www.cla.gov.tw/cgi-bin/siteMaker/SM_theme?page=41761dc1。
全國法規資料庫︰內政法規:營建目:http://law.moj.gov.tw/fl1.asp。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網站:勞工福利處: http://www.cla.gov.tw。
全國法規資料庫:勞動法規:職業訓練目: http://law.moj.gov.tw/fl1.asp。
全國法規資料庫:勞動法規:就業服務目: http://law.moj.gov.tw/fl1.asp。
http︰//win.dgbas.gov.tw/dgbas。
全國法規資料庫:勞動法規:勞資關係目: http://law.moj.gov.tw/fl1.asp。
全國法規資料庫:勞動法規:勞資關係目: http://law.moj.gov.tw/fl1.asp。
www.cla.gov.tw/cgi-bin/view?state=more&group=01&item=111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網站︰縮短工時修正案︰ http://www.cla.gov.tw/cgi-bin/siteMaker/SM_theme?page=4333601c。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網站︰職業訓練局: http://www.evta.gov.tw/home/index.asp。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網站︰職業訓練局:全國就業e網: http://www.ejob.gov.tw/。

二、外文部分
Barber, Benjamin. 1984. Strong Democracy: Participatory Politics for a New Age.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han,Gordon Hon-Sheng,1979,”The Relationship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Hong Kong, Singapore and
Taiwa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Sociology 13: 139-50.。
Cutright, Phillips (1965) “Political Struc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Program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0, 537-50.
Dahl, Robert A. 1972. Polyarchy: Participation and Opposition.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Esping-Andersen, Gosta,1990,The Three of Welfare Capitalism.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Easto,David, The political System (New York, 1953).,A Frameworr for political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1965).。
Easton, David,1971, The Political System. New York: Alfred Knopf.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0 .The Three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Fu,Li-Yeh,1990,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in Tiawan and five Industrial Democracies. 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Giddens, Anthony. 1972. Emile Durkheim: Selected Writings.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iddens, Anthony. 1998.The Third Way, Cambridge:Polity Press.
Giddens, Anthony. 2000.The Third Way and its Critics, Cambridge: Polity Press.
Galenson,Walter 1968 Social Secur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quantitative approach,Industrial and Lab0ur Relatoins Review,11:4,559-69.
Giddens, Anthony. 2001.The Global Third Way Debates, Cambridge: Polity Press.
Kocka J.1981“Class Formation, Interest Articulation, and Public : the Origins of the German White-collar Class in the Lat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y Centuries.” In S.Berger(ed.), Organizing Interests in Western Europe: Pluralism, Corporatis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litics . Cambrat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asswell, Harold D.1958. Politics︰ Who gets What, When and How: With Postscrip. Mountain View, Calif.: The World Pub. Co.
Mohan, Brij. 1999. Unification of Social Work: Rethinking Social Transformation Westport, CT.: Praeger Publishers.
Offe, Claus. 1984. Contradictions of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Pierson, Paul. 1994 Dismantling the Welfare State? Reagan, Thatcher, and the Politics of Retrenchmen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ampel, Fred and John Williamson (1985) “Age Structure, Politics, and Cross-national Patterns of Public Pension Expenditur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0, 782-799.
Pampel, Fred and John Williamson (1988) “ Welfare Spending in Advanced Industrial Democrac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3:6, 1424-56.
Pampel, Fred (1994) Population Aging, Class Context and Age Inequality in Public Spending”,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00:1, 153-95.
Rimlinger, Gaston (1966) “Welfare Poli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comparativ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XXVI:4, 556-571.
Skcopol, Theda (1995) Social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future possibilitie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mith,Adam.(1776).1937.The Wealth of Nations.Tew York:Modern Library.
Smith, A.1961,The Wealth of Nations(1776).Ed. E. Cannan. London︰Methue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obert Gilpin) 2005。
Walzer,Michael.1983.Spheres of justice.New York:Basic Books﹒
—1988.“Socializing the Welfare State”in Amy Gutmann(ed),Democracy and
the Welfare State.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P.13-26.
Wu, Nai-Teh,1987,The politics of a Regime patronage System︰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Regime. Ph. D. Dissertation, the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Wang, Fang,1994,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Authoritarian Clientelism in Taiwan.”Democracy, Clinentelism, and Civil Society. Edited by Luis Roniger & Ayse Gunes-Ayata. Lynne Rinner Publishers.
1997,Support for a New Welfare State in Taiwan︰Social Change, Political Dynamics and Public Opinions. Ph. 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順民。2000。「第十任總統候選人社會福利政見的初步觀察」。社區發展季刊第9期,2000年6月。頁216-235。
2. 王順民。2000。「第十任總統候選人社會福利政見的初步觀察」。社區發展季刊第9期,2000年6月。頁216-235。
3. 吳忠吉。1990。「台灣經濟發展與未來面臨的問題」。現代學術研究,頁3:69-82。
4. 吳忠吉。1990。「台灣經濟發展與未來面臨的問題」。現代學術研究,頁3:69-82。
5. 孫健忠。2002。「台灣老年經濟安全保障試析」。國家政策論壇,第二卷第三期。
6. 孫健忠。2002。「台灣老年經濟安全保障試析」。國家政策論壇,第二卷第三期。
7. 楊孝濚。1995。「社會福利政策的整合規劃」。政策月刊,第三十五期,頁4–5。
8. 楊孝濚。1995。「社會福利政策的整合規劃」。政策月刊,第三十五期,頁4–5。
9. 詹火生。1989。「讓社會福利預算還原社會福利的真正意義」。國家政策季刊,第二期,頁100-111。
10. 詹火生。1989。「讓社會福利預算還原社會福利的真正意義」。國家政策季刊,第二期,頁100-111。
11. 簡照欣。2002。「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社會福利觀」。中大社會文化學報,第15期,頁149-170。
12. 簡照欣。2002。「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社會福利觀」。中大社會文化學報,第15期,頁149-170。
13. 張筠。1999。「勞工、農民與軍公教福利政策之比較與檢驗」。 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
14. 張筠。1999。「勞工、農民與軍公教福利政策之比較與檢驗」。 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