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9 05: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智麒
研究生(外文):Chih-chi Chang
論文名稱:運用STS教學於國小六年級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ction Research Using STS in Teach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o 6th grade students
指導教授:楊淑晴楊淑晴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u-Ching, Y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22
中文關鍵詞:STS教學環境教育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STS teachingenvironmental education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59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探討運用STS教學於國小六年級環境教育上的教與學歷程,藉以了解STS教學如何協助師生在環境教育上的教學歷程與學習成效。以研究者任教的高雄市某一班國小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依照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的環境教育課程目標,設計適合於環境教育的STS教學方案。課程實施共21節課,為期7週,期間以多元的方式來蒐集資料,如:教學觀察日誌、部落格心得留言、學習單、學習成效調查表、學生學習日誌及意見調查表等,探究STS教學運用在環境教育上的困難和解決策略,再透過教師的省思、學生的回饋來檢討STS教學運用在環境教育的可行性和成效。
本研究經資料蒐集與分析後,得到的研究結論如下:
壹、課程設計與實施方面
一、九年一貫環境教育五大課程目標適合融入STS教學設計中。
二、STS環境教育方案能提升九年一貫五大環境課程目標的學習表現。
三、STS環境教育方案能提升學生對自然科和環境教育的學習興趣和能力。
四、STS結合學生熟悉的部落格平台,能提高自主學習和學習動機。

貳、師生感受方面
一、遊戲化、分組競賽的STS課程設計能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和參與度。
二、實地訪查和觀察法很適合運用於STS環境教育方案中。
三、體驗式活動融入STS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關懷弱勢、愛護環境。
四、「小組長會議」能改善小組分工不均的缺點,提升小組合作成效。
This study applied action research to explor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es on 6th grader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STS) teaching model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the model help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learning effect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ubjects in this study were 6th grader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Kaohsiung. This study designed a STS teaching plan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based on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s, implementing 21 classes for a total of 7 weeks. Data-collecting methods such as records of observation, teaching journal, blog discussion, learning sheets, learning effect checklists, self-evaluation and feedback were used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of STS teaching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eacher’s reflection and student feedback also help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STS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e concluded the analysis of the study as follow:
Ⅰ. With regard to cours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1.Further the effectuation of STS teaching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STS teaching can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s on the five teaching good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STS teaching can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and ability of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4.STS teaching combines with blogs to mo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Ⅱ. With regard to the perception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1.Games and team competition can improve the focus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2.Field visit and observation is suitable for ST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Experimental activities of STS teaching can help students caring for disadvantaged and respecting the surroundings.
4.Team meeting can improve the unequ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promote their cooperation.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目次 Ⅲ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3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STS教學…………………………………………7
第二節 環境教育…………………………………………15
第三節 運用STS教學於環境教育中之相關研究………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8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設計…………………………………28
第二節 研究情境…………………………………………31
第三節 STS環境教育課程設計…………………………34
第四節 研究工具…………………………………………44
第五節 資料分析…………………………………………49
第六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5
第一節 STS環境教育方案的實施歷程…………………55
第二節 運用STS教學於國小六年級環境教育之學習成效80
第三節 學生對運用STS教學於環境教育學習的感受與看法84
第四節 教師對運用STS教學於環境教育學習的感受與省思11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9
第一節 研究結論………………………………………129
第二節 研究建議………………………………………133

參考文獻 136
中文部分…………………………………………………136
英文部分…………………………………………………139

附錄 141
附錄一 電腦網路科技使用調查表……………………141
附錄二 國小高年級學童環境教育學習成效調查表…142
附錄三 運用STS教學於國小六年級環境教育之課程設計146
附錄四 STS教學學生學習日誌………………………153
附錄五 學生訪談紀錄表………………………………161
附錄六 教師觀察紀錄表………………………………170
附錄七 學習單…………………………………………175
附錄八 STS教學小組自我評量表……………………187
附錄九 運用STS教學於環境教育之學生意見調查表189
附錄十 自編STS環境教育講義………………………193
附錄十一 STS環境教育方案學生作品選萃…………199
附錄十二 學習單及學習日誌摘錄……………………201
附錄十三 環境教育分項能力調查問卷授權使用同意書215

表目次
表2-1 國內外學者提出STS教學模式一覽表…………12
表2-2 國小環境教育常見實施方式……………………18
表2-3 環境教育特徵與STS教學之相關………………19
表2-4 STS教學融入環境教育之相關論文研究整理…26
表3-1 合作學習小組成員分配表………………………32
表3-2 電腦網路科技使用調查統計結果………………34
表3-3 九年一貫環境教育課程目標之STS教學設計內涵39
表3-4 STS環境教育課程教學大綱……………………43
表3-5 第一層、二層小組自我評量表題目內容………45
表3-6 第三層、四層小組自我評量表題目內容………46
表3-7 學生意見調查表題目內容………………………49
表3-8 資料類別編碼代號說明…………………………51
表3-9 研究工具與方法對應表…………………………52
表4-1 各組環境保護計畫實質內涵評估………………78
表4-2 環境教育學習成效測驗成對樣本t檢定摘要表…81
表4-3 STS環境教育方案學生意見調查結果…………83
表4-4 STS環境教育方案的教學活動一覽表…………84
表4-5 最喜歡的教學活動摘要表………………………86
表4-6 最喜歡的教學活動摘要表………………………88
表4-7 收穫最多的教學活動摘要表……………………89
表4-8 最喜歡的教學方式摘要表………………………92
表4-9 最不喜歡的教學方式摘要表……………………95
表4-10 收穫最多的教學方式摘要表…………………96
表4-11 STS環境教育方案的學習單一覽表……………97
表4-12最喜歡的學習單摘要表…………………………99
表4-13最不喜歡的學習單摘要表……………………100
表4-14收穫最多的學習單摘要表……………………109
表4-15 STS環境教育方案提昇學習興趣和能力意見調查結果103
表4-16 第一、二階段小組自我評量結果…………105
表4-17 第三、四階段小組自我評量結果…………107
表4-18喜歡課程安排、上課方式和學習方式意見調查結果108
表5-1 環境相關議題的報導及影片一覽表………148

圖目次
圖2-1 Loncks-Horsley STS課程之建構主義導向的教學模式 11
圖3-1 研究架構圖……………………………………29
圖3-2 研究流程圖……………………………………30
圖3-3 搶救地球大作戰部落格………………………35
圖3-4 STS環境教育方案課程架構圖………………37
圖3-5 STS環境教育方案設計模式圖………………38
圖3-6 本研究三角校正圖……………………………45
一、中文部分
王美芬、熊召弟(1997)。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王美芬、熊召弟(2005)。國小階段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王澄霞(1995)。STS活動中之「學」與「教」。科學教育學刊,3(1),115-137。
王鑫(1999)。地球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7,87-103。
王素貞(2003)。台南地區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環境教育分項能力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甘記豪(2004)。STS教學模組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學習成效之探究--以垃圾處理爭議為例。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汪靜明(1995)。社會環境教育之推動與落實。教育資料集刊,20,213-235。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18-34。
阮俊榮(2006)。STS理念的環境議題融入課程對國小學童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之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碧純(2001)。科學-科技-社會(STS)教育思潮及教學取向。教育研究月刊,92,69-76。
余興全(1984)。國中環境教材及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明瑞(1997)。STS模式之環境教育教學法。科學教育月刊,204,24-31。
林顯輝(1991)。科學、技術和社會三者相結合的科學教育新理念。國教天地,87,10-15。
周儒(1999)。環境教育的神化與迷思。現代教育論壇,4,482-485。
范雪凌(2000)。海洋環境教育概念階層表之建構及中小學教科書涵括海洋概念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子超(2000)。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台灣教育,589,12-22。
張育榮(2007)。以STS理念融入傳染病防治教學之行動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倩如(2004)。國小環境議題教學之行動研究—以STS教學模式為導向。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世忠、謝幸芬(2008)。教育行動研究的反思理論與實踐原則,教育資料與研究,85,83-108。
陳文典(1997):STS教學教師所需之專業準備。科學教育學刊,5(2),167-189。
陳文典(1998)。另類教學模式—做了再說。1998年中華民國物理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84-93。
陳美音(2003)。STS教育理念融入國小社會科教學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柏羽(1999)。以STS為導向的噪音實驗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怡靜(2005)。STS理念之教學對國小學童學習溫室效應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志欣(2003)。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昭志(2007)。以沙塵暴為主題之STS教學對六年級學生環境認知及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游森南(2004)。國小自然科實施STS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宜蘭五十二甲濕地議題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萬居(2002)。由教學原理論述STS教學活動之應用。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2002專刊,59-85。
黃慧貞(2006)。應用STS理念教學將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詩惠(2007)。運用STS教學將環境教育融入國小生活課程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瑞琴(2001)。幼兒遊戲課程。台北:心理。
靳知勤、陳又慈(2007a):臺中縣市國小自然科教師對以STS議題從事教學之調
查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5(1),25-52。
靳知勤、陳又慈(2007b):臺灣STS教育領域學位論文之發展回顧與評析。科學
教育學刊,16(4),351-373。
劉國權(2000)。STS及科學寫作活動對學童科學概念及科學相關態度之影響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怡君(2007)。以STS理念融入溫室效應教學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冠政(1997)。邁向永續發展的環境教育。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12,1-10。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台北:明文書局。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
蔡慧敏(2000)。永續減災的環境教育。環境教育季刊,41,63-70
鄭麗香(2007)。STS 教學模組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環境教育分項能力之成效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盧玉玲、連啟瑞(1997)。STS教學模組開發模式之建立及其實際教學成效評估。科學教育學刊,5(2),219-243。
盧俊良(2003)。在國小自然科實施STS教學之協同行動研究─以宜蘭雙連埤生態議題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蕭怡雯(2004)。以焚化爐STS模組教學探討國小學童環境認知及態度之成效。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鴻銘(2007)。以e-STS教學模組運用於國小環境教育之學習成效研究─以汞污泥環境議題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皓渝(2006)。國小高年級STS綠色能源教學之行動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戴毓利(2004)。不同特質國小學生對STS教學模式接受度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魏明通(1994)。各國STS課程教材評介—英國SIS和SISCON的STS課程。科學教育月刊,168,2-19。
魏明通(1998):科學–技術–社會(STS)教育簡介。臺灣教育,575,2-9。
羅美珍(2002):以STS教學模式培養學生防颱觀念。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育任(1997)。跨世紀的科學教育改革-STS 課程與教學。1997 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集,2,589-613。
蘇宏仁(1996):科學教育課程模式─科學、技學、社會(STS)之探討研究。科學教育月刊,190,2-11。
鐘敏綺(2004):應用STS教學於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研究。中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二、英文部分
Backe, R. K. (1993). The Effects of Field-Testing a new Constructivist-Based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Middle School Science Curriculum on Seventh-grade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in a Rural Sett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Bennett, J., Lubben, F., & Hogarth, S. (2007). Bringing science to life: A synthesis of the research evidence on the effects of context-based and STS approaches to science teaching. Science Education, 91(3), 347-370.
Byrne, M. S.&Johnstone, A. H. (1988). How to make science relevant. School Science Review, 70(251), 43-46.
Heath, P. A. (1988).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in the social studies. Bloomington, IN: Clearinghouse for Social Studies/Social Education. ERIC Digest. EDO-SO-88-8.
Heath, P. A. (1992). Organizing for STS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doing of STS, Theory into Practice, 31(1), 52-58.
Hichman, F. M. ,Patric, J. J. , & Bybee, B. W. (1987).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 A framework for curriculum reform in secondaryschool science and sccial tudies. ED.288738.
Hungerford, H. R.,& Peyton. R.B. (1986). Procedure for developing 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urriculum . UNESCO. Paris.
Holbrook, J., Craven, J., & Lutz, M. (1996). S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Pacific. In Yager R. E. (Ed.),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as reformin science education (pp. 280-287). Albany, 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Kemmis, S., & Wilkinson, M .(1998).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and the study of
practice. In B. Atweh, S. Kemmis & P. Weeks (Eds.), Actional research in
ractice.(pp.21-36) NY:Great Britain.
Kumar, D., & Berlin, D. (1998). A study of STS themes in state science curriculum frameworks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and Technology, 7, 191-197.
Loucks-Horsley, S. (1990). Teaching the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New York: Ablex Book Company.
NSTA. (1982).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science education for the 1980s. Position paper, Washington, DC: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NSTA. (1990). 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A New Effort for providing appropriate Science for all.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Retrieved August 1, 2003 form the World wed: http://www.nsta.org/159&psid=34
Penick, J. E. (1996). Creativity and the Value of Questions in STS. In R.E. Yager (Ed.),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as Reform in Science Education (pp.84-94). New York: State Unversity of New York.
Pedretti, E. (1999). Decision making and STS education: Exploring scientific know- ledge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schools and science centers through an issues-based approach.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99, 174-181.
Solomon J. (1992). teaching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Great Britain: Open University Press.
Yager, R. E. (1992). The STS approach constructivist practices. Scienc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3(2), 18-22.
Yager, R. E. (1993). 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as reform.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93(3), 145-151.
Yager, R. E. (1989). New goals for students.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22(1), 9-11.
Yager, S. O., Lim, G., & Yager, R. E. (2006). The Advantages of an STS approach over a typical textbook dominated approach in middle school science.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106(5), 248-26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澄霞(1995)。STS活動中之「學」與「教」。科學教育學刊,3(1),115-137。
2. 王澄霞(1995)。STS活動中之「學」與「教」。科學教育學刊,3(1),115-137。
3. 王鑫(1999)。地球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7,87-103。
4. 王鑫(1999)。地球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7,87-103。
5. 汪靜明(1995)。社會環境教育之推動與落實。教育資料集刊,20,213-235。
6. 汪靜明(1995)。社會環境教育之推動與落實。教育資料集刊,20,213-235。
7.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18-34。
8.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18-34。
9. 林明瑞(1997)。STS模式之環境教育教學法。科學教育月刊,204,24-31。
10. 林明瑞(1997)。STS模式之環境教育教學法。科學教育月刊,204,24-31。
11. 林顯輝(1991)。科學、技術和社會三者相結合的科學教育新理念。國教天地,87,10-15。
12. 林顯輝(1991)。科學、技術和社會三者相結合的科學教育新理念。國教天地,87,10-15。
13. 張世忠、謝幸芬(2008)。教育行動研究的反思理論與實踐原則,教育資料與研究,85,83-108。
14. 張世忠、謝幸芬(2008)。教育行動研究的反思理論與實踐原則,教育資料與研究,85,83-108。
15. 陳文典(1997):STS教學教師所需之專業準備。科學教育學刊,5(2),16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