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4.18.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4 02:0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竹淵
研究生(外文):Chu-yuan Chang
論文名稱:都市與鄉村平衡發展之最適動態調整分析
指導教授:李秉正李秉正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Ping-Cheng L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經濟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經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5
中文關鍵詞:中央集權經濟模型城鄉發展移民機制模型最適投資控制理論
外文關鍵詞:Centralization modelOptimal processesMigrationUrban-Rural develop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7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Todaro與Harris在1970年,建構的一個二元經濟模型,兩區域分為都市與鄉村,其在說明兩區域間的移民跟移失業的關係,並且提出了一個移民均衡的式子。Todaro與Harris此文獻為靜態模型,且改善都市失業問題的証明並不是非常嚴謹。
在1983年時Gupta將此靜態模型更改為動態機制,來探討最適投資的政策,充分運用了H-T模型的假設,使得更能解釋改善失業問題,但此結果有點偏激,為了改善失業,不是全將投資投入都市,不然就是投入鄉村。
因此本研究也將以最適控制理論(optimal control theory),來嘗試建構這個兩元經濟動態經濟體系,其面臨著都市失業問題,改變其Gupta的模型假設,運用相同的方法,來檢視是否有不同的結果,且在不同的結果當中,哪些狀況下政策是較能執行的,來獲得充分就業的狀態。
誌謝 ……………………………………………………2
摘要 ……………………………………………………3
目錄 ……………………………………………………4
第一章 緒論 ………………………………………5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5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第三章 以最短時間內解決失業的最適投資政策之動態模型
第一節 理論假設與模型設立 ……………………9
理論假設 ………………………………………9
模型設立 ……………………………………11
第二節 動態調整 ………………………………15
第三節 最適投入政策分析 ……………………21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 31
參考文獻…………………………………………… 33
附錄………………………………………………… 34
1. W. A. Lewis (1954).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tmited Supply of Labour.” 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 22:139-191.
2. C. H. Fei and G. Ranis (1961). “A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1:533-565
3. Todaro, M.P.(1969) . “A model of labour-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38-148.
4. Pontrjagin, L.S. et al.(1962).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optimal processes”
5. Dixit, A.K.(1969).”Marketable surplus and du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203-219.
6. Harris, J.R. and M.P. Todaro(1970).”Migration, un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A two-sector analysi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26-142.
7. Gupta, M.R.(1983).”Migration, un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A two-sector dynamic analysis.” Economics Letters 16 177-18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