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Berle & Means原著(1932)。陸年青、許冀湯譯(1981)。現代股份公司與私有財產。台北:台灣銀行。
Hill & Jones(1999)原著。黃營杉譯(1999)。策略管理。台北市:華泰書局。
Robert, K. Yin著,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台北:弘智文化。
王文宇(2005)。設立獨立董事對公司治理的影響。法令月刊。第56卷第1期。王泰詮、王志誠(2006)。公司法新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伍忠賢(2003)。公司治理的第一本書。台北市:商周出版。
朱日銓(2001)。論我國公司內部監控模式之改造-以外部董事與外部監察人制度之選擇為中心。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5)。如何加強公營企業的公司治理。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余雪明(2002)。臺灣新公司法與獨立董事(上)(下)。萬國法律。第123期。吳當傑(2007)。公司治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市: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
李嘉銘(2005)。我國公司治理內部機制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維安(2001)。中國公司治理原則與國際比較。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沈明鑑、許金田(2002)。企業利害關係人對功能性策略的影響與績效之關聯性研究。親民學報。第7期。
易明秋(2006)。公司治理法制論。台北市:五南。
林仁光(2005)。董事會功能性分工之法制課題-經營權功能強化與內部監控機制之設計。台大法學論叢。第35卷第1期。
林仁光(2006)。公開發行公司內部監控機制之變革-兼論2005年證券交易法修正重點。月旦法學雜誌。第130期。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質的研究方法。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高雄:麗文。
林國全(2001)。監察人修正方向之檢討-以日本修法經驗為借鏡。月旦法學雜誌。第73期。邱憶惠(1999)。個案研究法-質化取向。教育研究。第7期。
胡幼慧主編(2003)。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浩叡(2002)。股份有限公司內部機關之研究—以權限分配與公司治理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范麗娟(1995)。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第7期。理律法律事務所(2003)。強化公司治理機制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許良宇(2003)。公司治理法制之比較研究。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文河(2000)。上市公司外部董事及監察人行使職權成效之研究。證券交易所研究資料。第456期。http://plan.tse.com.tw/plan_depart/publish/essay/456/Chen.htm
陳彥良(2005)。公司治理法治化之研究-德國公司治理法典經營機關制度設計之啟示。第二屆中山學術與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發表文章。
陳耀國(2004)。我國股份有限公司內部治理機制之探究-以公司法基礎理論與法制架構為中心。高雄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纘華(2004)。股份有限公司內部監控制度之研究-以監察人制度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傅迺婷(2002)。二十一世紀公司治理的探索-台灣、美國比較性的觀點。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曾宛如(2003)。我國公司治理之省思-以獨立董監事法制之改革為例。月旦法學雜誌。第103期。曾炳霖(2008)。商法案例實證解析。台北市:智勝文化。
曾素花(2004)。我國現階段公司治理之問題研討。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銘傑(2001)。公開發行公司法制與公司監控-法律與經濟之交錯。台北市:元照。
黃銘傑(2006)。公司治理與企業金融法制之挑戰與興革。台北市:元照。
粱能等編著(2000)。公司治理結構:中國的實踐與美國的經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葉淑玲(2003)。我國上市公司自願性聘任獨立董監事動機之研究。台北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葉銀華、李存修(2003)。健全台灣之公司治理機制-從台灣出發,中華公司治理協會準則委員會研究計畫期中報告。
詹秀員(2002)。社區結構與社區發展功能。台北:洪葉。
劉坤億、蔡淑美(2004)編著。公司治理。http:// www.ntpu.edu.tw/pa/news/93news/attachment/931105-5.pdf
劉紹樑(2002)。從莊子到安隆:A+公司治理。台北市:天下雜誌。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盧吉釧(2005)。臺灣與日本公司治理之比較研究。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簡春安、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英文部分
Dunn, Willian N.(1994)。Public Policy Analysis: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s-Hall.
European Corporate Goveranace Network(1998),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 A Survery of 7 European Countries(preliminary Report to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1998)
Freeman ,R. E.(1984)。Strategic Management : A Stateholder Approach. Marshfield, MA:Pitman Publishing.
Henderson, K.A.(1991).Dimensions of Choice:A Qualitative Approach to Recreation, Park, and Leisure Research. Stage College, PA:Venture.
Ian Ayres and Peter Cramton(1994), Relational Investing and Agency Theory, 15 Cardozo L. Rev. 1033,1044.
Micheael C. Jensen & William H. Meckling(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3 J. FIN. Econ. 305.
NYSE(2002), New York Stock Exchance Accountability and Listing Standards Committee;NYSE Approves Measures to Strengthen Corporate Accountability. http://www.nyse.com/press/NT00545421.htm.
OECD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2004)。
網站部分
力霸弊案相關資料: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chinarebar/main.htm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http://www.cga.org.tw/
公開資訊觀測站:http://newmops.tse.com.tw/
金管會證期局:http://www.sfb.gov.tw/13.asp.
獨立董事人才資料庫查詢系統:http://www.sfi.org.tw/watch/main.asp
證劵交易所:http://www.tse.com.tw/ch/index.php
證劵櫃台買賣中心:http://www.otc.org.tw/ch/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