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按姓氏筆畫數排列)
96年臺閩地區主要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次月別統計2009年3月4日取自
http://www.npm.gov.tw/UserFiles/File/zh-tw/publicinfo/335000000E-I21-014.pd
f。
2007 福建年鑑2008-7-26。2006 年閩台經貿大事記。3、在澎湖舉辦首屆展銷會。
九十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總報告,普查報告/90 工商普查年總報告,2008 年9 月
5 日取自http://account.taichung.gov.tw。
中國評論新聞網( 2008-12-18)。下一次“江陳會”應協商什麼?2009 年5 月4 日
取自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毛壽龍(2000)。政治社會學。初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方世煌(2002)。虛擬團隊之團隊結構、團隊運作與知識分享相關性之研究,國
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王藝明(2008 年4 月)。福建省產業合理布局研究第92 頁。海峽西區展延究論集。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王藝明(2008 年4 月)。福建省產業合理布局研究1。海峽西區展延究論集第67
頁。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年7 月1 日取自
news.sina.com/102-000-101-101/2006-08-29/0034282832.html –
邱靖蓉(2007)。高雄不同階層市民對高雄市整體發展與兩岸直航之認知分析。國
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論。
宋國正報導( 2007 年11 月08 日)。澎湖群島64 座?調查激增為90 座。澎湖時
報。2008 年3 月31 日取自
http://www.penghutime.com.tw/newsdata.php?no=07110145。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許振明、科技經濟組副研究員譚瑾瑜(July 4, 2008),台灣與
海西區之間經濟交流與合作研究,科經(研) 097-001 號,財團法人國家政策
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2008 年9 月17 日取自
http://www.npf.org.tw/particle-4414-2.html。
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2008 年9 月17 日取自
http://www.hkcd.com.hk/content/2009-05/04/content_2302635.htm。
李宗勳(2003)。國政研究報告,從「新公共服務」檢視執政黨近半年來之施政績
效表現,憲政(研)092-038 號。
李宗勳(民92)。全球化時代政府與企業的合作夥伴關係。哈爾濱工業大學管
理學院92.01.20 舉辦「海峽兩岸行政改革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李淑聰(2008)。PAM 之跨域分析-兩岸直航對澎湖政府面的影響。中山大學公
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德育(2003)。由公部門之管理觀點探討高雄市公有傳統市場導入VCS策略管
理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何敏華(2005)。澎湖縣爭取設置觀光特區附設博弈業之公共事務整合架構分析
與管理策略。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論。
兩岸宗教直航(旅)。2009年2月20日取自
http://www.penghu.gov.tw/files/10-02-16.pdf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查詢字「海峽西岸經濟區」,2008年9月23日取自
http://www.mac.gov.tw/html/index.htm。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7/06/14)海峽兩岸關係紀要(民國九十六年五月) (1) (海峽
西岸經濟區)。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交流與協商之兩岸交流中查知兩岸大事記,2009 年4 月9
日取自http://www.mac.gov.tw/ 。
交通部觀光局(2007)。中華民國96 年來臺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2009 年3 月3
日取自
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File/200712/96%E4%BE%86%E5%8F%B0
%E4%B8%AD%E6%91%98.htm。
交通部觀光局(2007)。中華民國96 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2009 年3 月3 日取自
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File/200712/96 國人中摘.htm。
江岷欽、劉坤憶(1999)。《企業型政府─理念•實務•省思》。台北:智勝文化。
江明修(1993)。危機與重建─公共行政教育之省思。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66期(下冊),頁21-45。
朱武獻。當前推動政府改造工作之理念及重點。2009 年4 月22 日取自
http://www.rad.gov.tw/learn/PDF/A/07-1.pdf。
汪明生,邱忠民,何柏正(2001)。企業性地區轉型與發展時代下的公共事務管
理教育。台大管理論叢,第11 卷,第2 期,頁1-34。
汪明生、黃宗誠(2003)。公共事務管理整合參考架構與兩岸大學MPA課程之
結構分析。公共事務評論,4(1),1-68。
汪明生、張寧(2004)。互動管理:有效形成地方公共事務共識的集體決策方法。
發表於中山管理論壇,中山大學主辦,高雄。
汪明生(2006),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方法,初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
公司。
汪明生、馬群傑(2007)。地區行銷理論與實證-公共事務管理觀點。台北:巨
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汪明生(2008)。兩岸MPA教育之體制建構與條件檢視。中國行政管理,277(7),
120-125。
汪明生等 2007/8/14。公共事務管理與社會發展矩陣。
汪明生(2008)。公共事務管理架構(PAM 1-5)圖文說明。2009年6月8日取自
http://blog.roodo.com/mingshen/archives/6780633.html。
孫震(2001)。李國鼎先生與群我倫理運動。2009 年6 月10 日取自
http://www.iii.org.tw/ktli/interview/26.interview/26.htm。
沈樹華(1999 年6 月)。哈伯瑪斯的「公共領域」與「市民社會」理論,公民訓育
學報第8 輯,第553∼582 頁。
吳瓊恩(1993)。公共行政教育的內涵與方向。,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66 期(下冊),頁1-20。
吳瓊恩、張秋杏、張世杰譯(1993)。公共行政的行動理論。台北:五南。原著:
Harmon, M. M.(1981). Action Theor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New York:
Logman.。
吳瓊恩、周光輝、魏娜、盧偉斯(2004)。公共行政學,初版,臺北:智勝文化。
林娟(2007-09-11) 編輯;林芳斌,江丙坤 :“海西區”可作為兩岸共同市場的
“試點”福建日報網路版,2008 年9 月17 日取自
http://fujian.pprd.org.cn/remarks/200709/t20070911_25485.htm。
林鍾沂(1991)。公共事務的設計與執行,台北:幼獅。
林鍾沂,林文斌譯(1999)。公共管理新論,初版,台北:韋伯。
林民書、焦建華、楊治國、張志民(2008 年4 月)。福建省與台灣地區經濟發展比
較經驗分析趨勢預測及相關對策研究海峽西區展延究論集第第243 頁。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
林萬成、陳雅萍(2006 年06 月20 日)。惟有觀光,澎湖才會有進步!專訪澎湖縣
長王乾發。中央臺報導。2009 年7 月2 日取自
http://big5.am765.com/zt/jzsj/200706/t20070630_221115.htm。
馬群傑(2005)。多元社會下地方公眾發展認知與共識策略之研究-以高雄都市
行銷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2009 年5 月17 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4%BE%E4%BC%9A。
張寧(2004)。社會判斷理論之集體決策程式對互動管理成果之驗證-兼論政策
分析中集體決策方法之比較。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論。
福建社科院台灣問題專家陳蘋(2008 年6 月16 日) 。展望“海峽西岸經濟區”,經
濟導報社專題報導,2008 年9 月17 日取自
http://info.hktdc.com/report/top/top_080606.htm。
馬公航空站(2007)。96 年各航空公司營運量統計明細表。
洪敏聰(2008)。PAM之跨域分析-兩岸直航對澎湖經濟面的影響。中山大學公
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第五屆網路媒體海峽西岸行youth.cn ,2008-06-13 14:36:00 中青網,責任編輯:
尹伊,來源:東南網97/9/23 取自
vweb.youth.cn/cms/2006/2006news/08xax/gyhx/200806/t20080613_736490_4.htm -
70k。
部落格化的台灣政治法律學院,2004,公共行政:政府再造的新公共管理觀點,
2008 年6 月5 日取自
http://blog.sina.com.tw/macotochen/article.php?pbgid=423&entryid=7493。
政策委員葉金鳳、副研究員鄧岱賢(June 30, 2008),台灣與「海西區」經濟交流
回顧與前瞻,國安(研) 097-002 號,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
告,97/9/17 取自http://www.npf.org.tw/particle-4396-2.html。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報論壇(2009 年05 月04 日),第三次陳江會創雙贏新局
中國窗。
周陽山(2002 年6 月24 日)。從公民文化到公民社會-一項現實的考察,國政研究
報告,政(研)091-068 號,2008 年5 月19 日取自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R-091-068.htm。
澎湖每天電子報(2007/9/27)。記者洪疇雲╱澎湖報導。
澎湖縣政府,年度施政績效,澎湖縣政府98 年度施政目標與重點及衡量指標,
2009 年4 月15 日取自http://www.penghu.gov.tw/files/98-a.pdf。
澎湖縣政府旅遊局企劃課,2008,澎湖縣長王乾發就職三週年各項重大計畫執行
簡報。
澎湖縣旅遊局(發布日期:2008/11/7),參加第十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2009 年
2 月20 日取自
http://www.penghu.gov.tw/11tourism/03effort/view.asp?bull_id=18814。
澎湖縣旅遊局(發布日期:2008/11/10),為加強宣傳廈門金門澎湖旅遊,2009 年
2 月20 日取自
http://www.penghu.gov.tw/11tourism/03effort/view.asp?bull_id=18818。
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網站(1997-2008),行政資訊-觀光統計-觀光統計年份
1997-2008。2009 年3 月4 日取自
http://www.penghu-nsa.gov.tw/Gov/Article.aspx?Lang=1&SNo=04001301。
澎湖縣政府主計室(2007),民國96 年澎湖縣統計要覽(第62 期)。
澎湖每天電子報2008/9/26,地方綜合版,幸福城市大調查結果,讚揚澎湖最努
力貧瘠小縣力拼資源豐富大市最耀眼。
劉曉午(2008 年03 月30 日),臺灣選舉塵埃落定“海西區”矚望破繭,中國福建
政府網站,中國經營報,2008 年9 月17 日取自
http://www.p5w.net/news/gatxw/200803/t1575650.htm。
劉陳昭玲(2008)。PAM之跨域分析-兩岸直航對澎湖社會面的影響。中山大學公
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于恬 (2005)。以公平衡量探討社會階層之資訊整合實驗。國立中山大學公共
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如萍(2009.03.10)。北海岸、澎湖爭取世界地質公園。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黃乃蓮(2004)。對台灣稅務機關推動ISO-9002 政策之實證研究-V.C.S.策略
管理架構、公共事務管理整合架構與判斷分析架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若津(1993)。群體模糊多準則決策於不同情境類型運用於土地使用方案之研究。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國樑(2009/04/24)。馬指示:江陳會進行經合對話,聯合晚報/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4866982.shtml。
陳建全(1996)。"地區行銷中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以高雄市設置企業育成中心為
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如婉(1997)。公民共和主義的公民教育觀。公民訓育學報,第6 輯,頁307-318。踪家峰(2008 年4 月)。福建省產業合理布局研究海峽西區展延究論集第106 頁。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鄭旭修(2002)。以電子郵件作為群體決策工具之實證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資訊
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
葉飛文(2006 年)。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報告,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現狀、趨勢目
標、功能定位與發展對策。
蕭揚基,我國公民社會的形成發展與建立,研究與動態第8 期。謝龍田、肇瑩如 (2009 年04 月21 日)。兩岸觀光 澎湖小三通啟動。聯合報╱高
雄、澎湖連線報導。2009 年7 月2 日取自澎湖不落格
http://blog.roodo.com/upupph/archives/8766747.html
藍孝威(2009/05/12)。五緣優勢 閩搭交流平台。聯合報/福州報導/兩岸/A10。
龔鵬程 (2006-09-10)。《北京隨筆》文化具主體性不宜作為政治手段。藝文新舞
台/A6 版,民生報報導。
二、英文部份(按英文字母排列)
Brunswik, E. (1943). Organismic Achieve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bability,
Psychology Review, 50, 255-272.
Brunswik, E. (1955). Representative Design and Probabilistic Theory in a
Functional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Review, 62, 193-217.
Barber, B. (1984). Strong Democracy Participatory Politics for a New Ag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oase, R. H. (1960).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a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3, 1-44.
Hwang, C. L. & Lin, M. J. (1987). Group Decision Making under Multiple Criteria,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
Haynes, K. E. & Fotheringham A. S. (1984). Gravity and Spatial Interaction Models,
Sage Publications, Inc.
Hammond, K. R. & Brehmer, B. (1973). Quasi-rationality and distrust: Impli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conflict, in L. Rappoport & D. A. Summers (Eds.), Human
Judgment and Social Interaction,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Hammond, K. R., Stewart, T. R., Brehmer, B. & Steinmann, D. O.(1975). Social
Judgment Theory, in M. f. Kaplan and S. Schwartz (Eds.), Human judgment
Decision Proces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Hammond, K. R., McCelland, G. H., & Mumpower, J. (1980). Human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Theories, Methods, and Procedures, New York: Praeger.
Inglehart, R. (1990). Culture Shift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Klosterman R. E., Brail,R. K. & Bossard, E. G. (1993). Spreadsheet Models for
Urban and Regional Analysis, New Jersey: the Center for Urban Policy
Research.
Moore, M. H. (1995). Creating Public Value: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Government,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orman H. Anderson, “Integration Theory and Attitude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w 78 (1971) : 171-206.。
Norman H. Anderson, “Functional Memory and On-line Attribution,” in On-line
Cognition in Person Perception, ed. John N. Bassili (Hillsdale,N.J.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89), 181。
Norman H. Anderson, Foundations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heory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1981), 144; quoted in Robin M. Hogarth and Hillel J. Einhorn,
“Order Effects in Belief Updating: the Belief-adjustment Model,” Cognitive
Psychology 24:1 (January 1992) : 2.。
Oldfield, A. (1990). Citizenship and Community: Civic Republicanism and the
modern World, London: Routledge.
Perloft, H. S. et al. (1960). Region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Growth, Johns
Hopkins Press.
Rohrbaugh, J. (1981).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Group Judgment:Social Judgment
Analysis and the Nominal Group Technique ,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8, 272-288。
Tolman, E. & Brunswik, E. (1935). The Organism and the Causal Texture of the
Environment, Psychological Review, 42, 43-77.
Tolman, E. C. (1932). Purposive behavior in animals and man, New York: Century.
Warfield, J. N. (1973). Intent structure.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3(2), 133-140.
Warfield, J. N. (1989), Social Systems, C.A.: Intersystems Publications.
Warfield, J .N. and Cárdenas, A. Roxana (1994), A Handbook of Interactive
Management (Second Edition),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Zeleny, M. (1982).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New York: McGraw Hill
Book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