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49.7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1 06:1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鴻駿
研究生(外文):Hung-Chun Wu
論文名稱:結合事實與價值的環境評估決策模式-以高屏溪流域水資源開發計畫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Combining Facts and Values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pply for KaoKaoPing Basin Water Resource Plan
指導教授:汪銘生汪銘生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ing-Sheng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2
中文關鍵詞:環境影響評估社會判斷理論高屏大湖曾文水庫越域引水
外文關鍵詞:EIASAGESJ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52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結合事實與價值的環境評估決策模式-
以高屏溪流域水資源開發計畫為例

摘要

環境影響評估在國內施行十年有餘,環境衝突仍然持續不斷,缺乏實質的公眾參與,是形成衝突的主要因素。另外,公共政策中主觀價值與客觀事實混淆所造成的決策困難,讓公眾與專家之間常常越俎代庖,在權能不分的情況下,形成雙方的衝突。而在多元社會底下,不同背景的公眾之間亦可能有價值衝突的情況產生。

SAGE(Social judgment capturing -- Adaptive -- Goals-achievement --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AGE)是國外所發展的一種公眾參與式的環境評估決策模式,其透過多目標評估決策之層級架構的概念,先將主客觀資訊依不同層級分開處理後,再進行整合。

在主觀資料處理上,本研究藉由文獻歸納得出三個決策參考變數(決策目標),分別是生態與環境保存、所創造之經濟效益、符合社會公平原則,作為達成政策標的的判斷準則,而每個決策目標底下又各有三個方案屬性,連結政策方案與決策目標。而後,利用社會判斷理論SJT而得出居住於高屏溪流域內之當事人的主觀價值權重,再結合專家對政策方案所作得客觀衡量與判斷,依據分析式的方程式而得到一個較佳的方案,將原本隱含於內在的直覺模式外顯出來。研究結果發現高屏溪流域上、下游的當事人群體之間其價值偏好一致,均為最重視「生態與環境的保存」,其次「符合社會公平原則」,「所創造之經濟效益」。而SJT所提供的價值權重、變數與判斷值的函數型態等判斷原則等資訊則有利於不同價值偏好的當事人進行溝通,降低衝突。

本研究所得出的較佳方案是「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其在三個目標屬性得分上均高於「高屏大湖計畫」,在經過加權後,總得分亦然。最後,本研究針對研究結果對政府提相關之政策建議。

關鍵字:SAGE、社會判斷理論SJT、環境影響評估、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高屏大湖
Combining Facts and Values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pply for KaoKaoPing Basin Water Resource Plan

Abstrac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is a process that empowers public to involve public affairs. It starts from 1994. Due to governor didn’t give a real power to public, so conflict haven’t stopped. On the other side, public policy mix subjective value and objective fact in one, it causes problems when decision was made. How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is a problem that governor need to know. This study will focus on this issue, and try to provide a answer.

SAGE(Social judgment capturing -- Adaptive -- Goals-achievement --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AGE)can separate value from fact first, and then combine two factor in one formula to get the best alternative.

In subjective one, it base on Social Judgment Theory (SJT). This study gets three objectives from thesis,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economic effect, and social fair. It is a basement that the stakeholder uses by to make a judgment. In this study, each objective has three attributes. The objectives also contact with attributes and goals. And then, It can produce two kind of data, the one is subjective value weight and function type. It can display how the stakeholder judges. Get this information can help us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wo groups who have different value preference. This study shows that different decision groups that base on different area have the same value preference.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get the highest value weight, the second is ‘social fair’, the third is ‘economic effect’.

Finally, this study gets the better alternative, It gets the higher score in three attribute of the objective, so plus value weight it also has the higher score.

Key word: SAGE, SJT, EIA
目錄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貳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民意…5
第二節 環境影響評估…8
第三節 環境決策過程之衝突…18
第四節 整合事實與價值的環境決策評估模式…28
第五節 SAGE…34

第參章 研究方法…43
第一節 主觀價值判斷資料蒐集…43
第二節 客觀事實衡量資料蒐集…47
第三節 主觀與客觀資料的整合…50
第四節 地方意見領袖訪談…51

第肆章 政策方案…52
第一節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52
第二節 高屏大湖計畫…58
第三節 方案屬性及決策參考變數…60

第伍章 研究結果…63
第一節 當事人樣本基本資料…63
第二節 主觀價值判斷資料分析…65
第三節 客觀事實衡量與判斷資料分析…83
第四節 客觀事實與主觀價值資料的整合…91
第五節 地方意見領袖訪談內容分析…92

第陸章 討論與建議…96
第一節 研究討論…96
第二節 政策建議…101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102

參考文獻…106

附錄一 反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之大事紀…A-1
附錄二 高屏大湖計畫爭議之大事紀…A-6
附錄三 地方意見領袖訪談稿…A-8
附錄四「高屏溪流域水資源開發計畫政策方案選擇」SJT問卷…A-28
附錄五 「高屏溪流域水資源開發計畫政策方案選擇」問卷(屬性)…A-41


表目錄

表 1人民的概念…5
表 2認知續續理論中直覺與分析認知方式之對照表…37
表 3資料型態(客觀面)為直覺與分析的比較…38
表 4認知方式(主觀面)為直覺與分析的比較…39
表 5判斷函數型態類型及其意涵…47
表 6已回覆之受訪專家名單整理表…49
表 7未回覆之受訪專家名單整理表…50
表 8 越域引水正反意見表…55
表 9 高屏大湖正反意見表…58
表10 當事人樣本基本資料…64
表11決策群體A在決策時利用變數所作之判斷值及認知控制…66
表12決策群體B在決策時利用變數所作之判斷值及認知控制…67
表13決策群體C在決策時利用變數所作之判斷值及認知控制…68
表14 Policy PC推估決策群體A當事人的判斷原則…70
表15 Policy PC推估決策群體B當事人的判斷原則…72
表16 Policy PC推估決策群體C當事人的判斷原則…74
表17不同決策群體在各個決策個案所作判斷值…77
表18決策群體間在決策時利用變數所作之判斷值及認知控制比較…79
表19 Policy PC推估當事人的決策表現(ra)…80
表20 Policy PC推估決策群體共同的判斷原則…81
表21決策變數內的群體差異分析…82
表22群體間決策變數權重差異分析…83
表23屬性「降低取水堰址下游逕流量減少之可能性」之得分表…84
表24屬性「降低開發造成其他自然資源損失之可能性」之得分表…84
表25屬性「提高河川水資源利用率」之得分表…85
表26屬性「提高河川水資源利用率」之得分表…86
表27屬性「高投資益本比」之得分表…86
表28屬性「穩定供水,維持區域經濟發展競爭力」之得分表…87
表29屬性「水權分配創造多數人之利益」之得分表…88
表30屬性「利益受損者可以得到相對應的補償」之得分表…88
表31屬性「符合行政程序及法律規範」之得分表…89
表32兩方案在各屬性上的差異分析…90
表33專家對方案屬性進行評估之得分表…91


圖目錄

圖 1多目標評估決策之層級架構…20
圖 2環境評估的兩大步驟…30
圖 3透鏡模式示意圖…35
圖 4認知續續理論中直覺與分析認知方式之對照圖…37
圖 5公共事務參考整合架構…42
圖 6價值判斷與事實衡量之整合模式…51
圖 7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工程位置圖…53
圖 8高屏溪流域水資源開發計畫可接受性之架構圖…62
圖 9專家對屬性「降低取水堰址下游逕流量減少之可能性」之評分…84
圖10專家對屬性「降低開發造成其他自然資源損失之可能性」之評分…85
圖11專家對屬性「降低對物種棲息環境破壞之可能性」之評分…85
圖12專家對屬性「提高河川水資源利用率」之評分…86
圖13專家對屬性「高投資益本比」之評分…87
圖14專家對屬性「穩定供水,維持區域經濟發展競爭力」之評分…87
圖15專家對屬性「水權分配創造多數人之利益」之評分…88
圖16專家對屬性「利益受損者可以得到相對應的補償」之評分…89
圖17專家對屬性「符合行政程序及法律規範」之評分…89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鴻楷、黃錦堂、吳冠毅 (1996, 6月)。「整合環境影響評估於重大公共工程計畫決策程序之研究-以交通建設為例」。論文發表於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系主辦之「整體區域評估法在環境評估之應用研討會」,台北市。
田良 (2005)。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意義與作用。「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5(1)。
李根政 (2005)。「誰把河川擰乾了?」。高雄市: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
李永展 (1999)。永續環境規劃的新思維,「環境教育季刊」,37,25-34。
李永展、林泠譯 (1999)。Durning, A. T. 原著。「土地的守護神-原住民與地球的健康」。台北市:綠科資訊有限公司-看守台灣研究中心。
李永展 (2003),「永續發展:大地反撲的省思」。台北:巨流。
汪明生、朱斌妤 (1999)。「衝突管理」。台北:五南。
汪明生 (2006)。「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方法」。台北市:五南。
吳泉源 (n.d.)。「超越專家政治的迷障」。載於美濃愛鄉協進會,美濃反水庫論述文集(41-43頁)。高雄縣:編者。
汪銘生、楊仁壽 (1989)。「環境影響評估方法及理念上的一些修正」。未出版: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汪銘生、楊仁壽 (1990)。結合事實與價值的環境影響評估模式-SAGE。「工程環境會刊」,12,27-39。
汪銘生(1992)。「環境決策與管理」。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吳濟華、屠世亮譯 (1989)。Leonard Ortolano原著。「環境規劃與決策」。台北:金名。
吳濟華等 (2004)。「高高屏三縣市地方永續發展策略計畫報告書」。未出版,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呂麗蓉譯 (1998)。Pirsig R.M. (1991)原著。「尋找萊拉」。台北市:遠流。
林俊言 (2002)。「論非列舉權利之憲法保障--以憲法第二十二條的功能與操作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玲裕 (2007)。「專業、民意與環境影響評估:環保署中央開發案例之內容分析(1996-2005)」。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倖妃、黃如萍 (2008年4月26日)。舊署長臨別炮轟 陳重信:決定權丟給環委 不正確。「中國時報」。
林裕文 (1999)。「結合事實與價值環境決策模式-於美濃水庫興建決策之應用」。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錦郎 (2005)。「多元社會之衝突管理-判斷分析觀點」。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洪東煒 (2004)。「綠色財政改革與管理之研究-高雄市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洪蘭譯 (2005)。Crichton M. (2004)原著。「恐懼之邦」。台北市:遠流。
高雄縣政府 (2006, 7月)。「曾文水庫越域引水研討會會議實錄」。發表於高雄縣政府主辦之「曾文水庫越域引水研討會」,高雄縣。
翁秀琪、李東儒、李岱穎譯 (1994)。Noelle-Neumann E.原著。「民意-沉默螺旋的發現之旅」。台北市:遠流。
翁義聰、陳榮作 (1998)。「大高雄地區水資源白皮書報告書(定稿)」。高雄縣政府委辦之專題研究。
夏禹九 (2004)。「一個蘇花高速公路爭議參與者的看法」。論文發表於時報基金會主辦之「國土規劃---民眾參與與政策環評」研討會,台北市。
許舒翔等譯 (2005)。Rosenbaum, W.A. 原著。「環境政治學」。台北市:五南。
郭憲銘(2003)。「我國現行環評制度下民眾參與過程之檢視:以濱南工業區開發案為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小紅 (1996, 6月)。「環境影響評估之社會面向:兼論都市化對環境衝擊」。論文發表於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系主辦之「整體區域評估法在環境評估之應用研討會」,台北市。
陳彩純 (2002)。「民主參與和專業行政-從香山海埔地開發計畫看全國與當地民眾對環境影響評估制度的信任與參與」。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碧成譯 (1999)。Williams, P. B.原著。「一場關於大型水壩的爭辯」,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月刊。
張祖恩 (2004)。「我國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之推動與展望」。論文發表於時報文教基金會主辦之「國土規劃---民眾參與與政策環評」研討會,台北市。
黃鈺珊 (2001)。「高屏溪流域永續發展水資源政策規劃之系統動力學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囇莉 (2006)。「人際和諧與衝突-本土化的理論與研究」。台北市:揚智。
葉俊榮 (1997)。「環境理性與制度抉擇」。台北市:翰蘆。
經濟部水利署 (2003)。「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定稿本」。
經濟部水利署 (2006)。「水資源白皮書」。台中市:晉富印刷。
趙雅麗、張同瑩、曾慧琦合譯(2000)。Hennessy, B.原著。「民意」。台北市:五南。
劉駿明 (2003)。「新世紀台灣水利之政策與機關組織再造-淡水河治理策略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鄭先佑 (1996年6月)。「生態保育的整合影響評估方法之初探」。論文發表於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系主辦之「整體區域評估法在環境評估之應用研討會」,台北市。
鄭惠堂 (1998)。「公共政策制定過程衝突面之研究-杜邦設廠爭議之個案分析」。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宏明譯 (2006)。Adam Kahane原著。「解決棘手問題」。台北市:梅霖。
蔡順雄 (1997)。「憲法上環境基本權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蕭新煌 (1999年4月)。當前環評制度面臨的信任差距問題-從地方環保抗爭事件談起。「勞工之友」, 580,6-12。
魏宏晉 (2008)。「民意與輿論 解構與反思」。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西文部份
Brehmer,B. & Joyce C.R.B.(Eds.).(1988).Human Judgment-the SJT view. New York: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ing company,Inc.
Brunswik, E. (1952).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psycholog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urchell, R. & David, L. (1975).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Handbook. New Brunswick, N. J.: Rutgers University, Center for Urban Policy Research.
Dean, B. & Nishry, M. (1965). Scoring and Profitability Models for 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Engineering Projects.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of America, 13, 550-569.
Dee, N. et al. (1972). An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System for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Springfield, Va.: 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Duke, K. M. et al. (1977).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in Multi-Objective Planning. Springfield, Va.: 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Dunn, W. N. (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Second Edition.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
Elling, B. (2008). Rationality and the Environment: Decision-making in Environmental Politics and Assessment. London: Earthscan.
Ellinor, L. & Gerard, G. (1998). Dialogue: Rediscover the Transforming Power of Convers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Fischer, F. (2000). Citizens, Experts,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Politics of Local Knowledge. Duke University Press: Durham and London.
Freudenburg, W. R., & Pastor S. K. (1992). NIMBYs and LULUs: Stalking the Syndromes.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48(4), 39-61.
Hammond, K. R., Stewart, T.R., Brehmer, B., & Steinmann, D.O. (1975). Social Judgment Theory. In M. F. Kaplan & S. Schwartz(Eds.), 「Human Judgment and Decision Processe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271-306.
Hammond, K. R.(1978). Judgment and Decision in Public Policy Formation. Boulder, Press: Westview.
Hammond, K. R., McClelland, G. H., & Mumpower, J.(1980). Human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New York, Press:Praeger Publishers.
Holling, C. S., ed. (1978). Adaptiv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New York: Wiley-Interscience.
Hyman, E. L., & Stiftel, B. (1988). Combining facts and values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Boulder, Press: Westview.
Kane, J., Thompson, W., & Vertinsky, I. (1973). KSIM, A Methodology for Interactive Resource Simulation.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9, 65-80.
Linden, R. M. (1994). Seamless Government.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Leopold, L. et al. (1971). A Procedure for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Washington, D. C.: U.S. Geological Survey.
Ostrom, E. (2005). Understanding institutional d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University: New Jersey.
Policy PC (1991). Judgment Analysis Software-Reference Manual(3rd ed.). New York: Executive Decision Services.
Raiffa, Howard(1968), Decision Analysis, MA:Addison-Wesiey.
Solomon, R. C. et al. (1977). 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 Methodology(WRAM)-Impact Assessment and Alternative Evaluation. Vicksburg, Miss.: U.S. Army Engineer Waterways Experiment Station.
Sorenson, J. (1971). A Framework for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Resource Degradation and Conflict in the Multiple Use of the Coastal Zone. Berkeley,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or, E. et al. (1978). Forest Environmental Impact Analysis—A New Approach. Journal of forestry, 76, 723-725.
Thor, E., Smardon R. & Adams R. (1979). IMPACT in California and Colorado. Berkeley, Calif.: U.S. Forest Service Pacific Southwest Forest and Range Experiment Station.
Traveler’s Research Corporation (1969). Development of a Procedure and Knowledge Requirements for Marine Resources Planning. Hartford, Conn.: Athor.
United Nation(UN)(1996).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ies. New York: Author.
Valentin, A. & Spangenberg J. H. (2000). A Guide to Community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 381-392.
Wang, M. S., & Huang, G. L. (1993).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for Maj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aiwa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Pacific rim law & policy journal.
Wang, M. S., & Yang, J. S. (1992). An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for SAGE’s Value Assessment Procedur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34, 267-283.
World Commission on Dams. (2000). Dams and Development. A New Framework for Decision-Making. London, Press: Earthscan.

網路文獻
中華民國(台灣)行政院新聞局全球資訊網(2003)。「游揆正式宣布吉洋人工湖列入新十大建設計畫,並改名為高屏大湖」。2009年3月2日取自http://www.tcoc.com.tw/(A(X0FkNF95yQEkAAAAZDI0MGJjYWQtOGViZC00NTNkLWI4YWYtOTYyMjllZjExMGU49Ks9aJ-njtamYR4di8wpBemr8901)S(goeygo55i1r51a45ibn3ay45))/is/dotnet/showarticle.aspx?ID=2023&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中華民國(台灣)行政院新聞局全球資訊網(2007)。「張揆視察高屏溪攔河堰,呼籲大家節約能源」。2009年3月2日,取自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33873&ctNode=3764&mp=11。
李根政(2005)。「政府不顧政治承諾 高屏大湖(吉洋人工湖)開發在即!」。2009年3月2日,取自http://e-info.org.tw/node/2613。
青春鐵馬部落格(2007)。「馬英九高屏溪訪視--定遠及信國社區附近遭盜採砂石情形」。2009年3月2日取自http://mabike.blogspot.com/2007/09/blog-post_07.html?widgetType=BlogArchive&widgetId=BlogArchive1&action=toggle&dir=open&toggle=MONTHLY-1180627200000&toggleopen=MONTHLY-1188576000000(20090302)。
陳佳珣、張岱屏(n.d.)。「我們的島 新十大建設?」。2009年3月2日取自http://www.water.tku.edu.tw/sub91/sub_know_show.aspx?id=37。
經濟部水利署(n.d.)。「高屏大湖試挖暨試驗專屬網站-高屏大湖計畫」。2009年3月2日,取自http://www.kaopingstation.com/。
潘岳(2007)。2007年8月24日,取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4/26/content_6028470.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