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1995)。資優學生鑑定與輔導。台北市:心理。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1997)。資優教育的革新與展望。台北市:心理。
李德高(1996)。資賦優異教育。台北市:五南。
林正隆(1999)。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舞蹈資優班畢業生追蹤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台北縣。林仁傑(2006)。臺灣中小學藝術才能班教育的四到課題。藝術論壇,4,353-379。許幼靜(2002)。我國國民中小學舞蹈班實施現況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48,85-93。教育部(1997)。藝術教育法。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8)。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4)。特殊教育法。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6)。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唐璽惠(2004)。舞蹈資優教的現況與展望。高雄市:復文。
張蓓莉(1999)。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準說明手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曾淑容(2006)。資賦優異及特殊才能者教育。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307-344頁)。台北市:五南。
詹馨、莊明貞、、歐用生、何秀珠、簡紅球、任秀媚等(1986)。資賦優異兒童教學與輔導。高雄市:復文。
賴秀月(1996)。我國中小學舞蹈資優教育實施現況。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教育資料集刊,21,257-263。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陳宸如(2006)。我國美術資優教育鑑定意見調查之試探性研究。資優教育研究,6(1),89-127。郭為藩(1970)。特殊教育。台南市:開山。
郭靜姿(1996)。資賦優異學生的鑑定與教育安置。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教育資料集刊第二十一輯(頁27-51)。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郭文青(2001)。國小音樂才能班新生入學鑑定方式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陳守仁、洪瑞兒、周素玲(1993)。高中舞蹈資優班成效與課程之分析。高雄市:左營高中。
簡美姿(2002)。我國國中舞蹈班學生就讀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市。蘇郁惠(1998)。藝術資優教育的新走向─由藝術才能班設立標準之草案談起。國教世紀,183,17-21。英文部份:
Barry, A. O., Steven, V., O., & Susan, M. B. (2003)Validity, reliability, and equity issues in an observational talent assessment process in the performing arts. Journal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27,62-94.
Edward, C. W.(2002). From talent identification to 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Toward new models of evaluation in dance education. Research in Dance Education, 3, 103-121.
Susan, M. B., Steven, V. O., & Barry, A. O.(1996). Talent beyond words: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talent in dance and music in elementary students. Gifted Child Quarterly, 40, 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