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9 03:4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瑋玲
研究生(外文):Wei-Ling Chang
論文名稱:主題課程中之協同教學探究—以台中縣太陽國小附幼圓圓班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Co-Teaching in A Theme-based Kindergarten Classroom
指導教授:陳淑琴陳淑琴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u-San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學前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2
中文關鍵詞:主題課程幼兒教育協同教學
外文關鍵詞:Theme-based curriculum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Co-teach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4
  • 點閱點閱:93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主題課程中之協同教學探究
—以台中縣太陽國小附幼圓圓班為例

張瑋玲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幼兒教師實施協同教學的情形,所探討的問題包括:幼兒教師實施協同教學對課程與教學的影響為何?影響兩位合班幼兒教師實施協同教學的因素為何?幼兒教師實施協同教學所遭遇的困境與解決策略為何?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的方法,並以深度訪談及文件建置與分析等方法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獲得以下的結論:
一、 幼兒教師實施協同教學對課程與教學的影響為:
(一)從教學者觀點得知:教學活動前協同討論,讓課程有統整性與延續性之發展。教學活動中之協同教學,讓課程與教學更為豐富、流暢、有效率,並能提升教學成效。教學活動後之協同溝通,可以維持班級的教學與課程品質。
(二)從幼兒學習觀點得知:幼兒教師實施協同教學,能提供幼兒較佳的課程品質、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給予幼兒較佳的照顧品質、提供幼兒多元的學習內容。
(三)從家長觀點得知:幼兒教師實施協同教學,教師為幼兒典範,提供最佳的身教示範。教師提供生活化課程內容,結合幼兒生活經驗。親師合作成為課程發展的最佳助力。建立家長正確的教育觀念,並支持兒童本位課程。
二、影響兩位合班幼兒教師實施協同教學的因素為:人格特質、教育理念、溝通技巧、兩人合班時間長短、協同教學舊經驗的累積等五個因素。
三、幼兒教師實施協同教學可分為三個階段,包括:磨合期、相知相惜期與成熟期;每一階段均產生不同的協同教學困境,在協同合作的過程中針對困境提出解決策略,以實施協同教學模式。
根據以上之結論,研究者針對幼教實務工作者、幼教師資培育機構、教育主管機關以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A study on Co-Teaching in A Theme-based Kindergarten Classroom

Wei-Ling Chang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intended to examine the implementing of the co-teaching in a theme-based kindergarten classroom. The research questions explored included: What were the impacts of the co-teaching on the curriculum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What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o co-teaching? What were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and resolution strategies adopted while implementing co-teach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were adopted, including in-depth interviews and documents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ing:
1. Impacts of co-teaching o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1)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Discussing the curriculum with the teaching partner before teaching activity enhanced the unification and continuity of the curriculum. Co-teaching enriched the curriculum and classroom teaching, and also smoothed and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of teaching. Peer communication after teaching activities enhanced and sustained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quality in the class.
(2)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Implementing co-teaching enabled children to receive a better education quality and to create a better learning environment. It also gave children better caring quality and provided multi-learning resources.
(3)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ents: While implementing co-teaching, teachers were the best role models for children to learn cooperation with others. Teachers provided authentic curriculum which connects the real living experience of children. Parents-teachers cooperation gave best support to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t helped parents to establish positive education concepts and support child-center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2.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eachers in implementing co-teaching included personality, education beliefs, communication skills, co-teaching period, and co-teaching experience.
3. There were three phases found during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co-teaching which can be labeled as: phase I. Acquaintance with each other,
phase II. Care with each other, and phase III. Cooperate smoothly. There
were different obstacles encountered and resolution strategies adopted at
each phase.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above, this researcher proposed suggestions to teachers in practice,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author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9
第三節 名詞釋義………………………………………………………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協同教學的意義與歷史發展……………………………… 11
第二節 幼兒教師實施協同教學之模式與課程教學……………… 17
第三節 影響兩位合班幼兒教師實施協同教學的因素…………… 25
第四節 協同教學之困境……………………………………………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37
第一節 研究場域 ……………………………………………………37
第二節 研究概念架構與流程 ………………………………………47
第三節 資料蒐集方法 ………………………………………………49
第四節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53
第五節 研究的信實度 ………………………………………………57
第六節 研究限制與倫理 ……………………………………………5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1
第一節 幼兒教師實施協同教學對課程與教學的影響……………… 61
第二節 影響兩位合班幼兒教師實施協同教學的因素……………… 86
第三節 幼兒教師實施協同教學所遭遇的困境與解決策略………… 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9
第一節 結論…………………………………………………………… 129
第二節 建議…………………………………………………………… 136
參考文獻………………………………………………………………… 141
中文…………………………………………………………………… 141
英文…………………………………………………………………… 145
附錄
附錄一 參與研究同意書
附錄二 圓圓班主題課程分享之課程發展評鑑表回饋內容
附錄三 教學日誌
附錄四 訪談大綱



表 次

表2-1 國內外學者提出之幼兒教師協同教學模式………………………18
表3-1 研究對象之基本資料………………………………………………39
表3-2 圓圓班學習活動表…………………………………………………46
表3-3 本研究採用的資料蒐集方法………………………………………49
表3-4 轉譯符號表…………………………………………………………53
表3-5 資料整理與資料管理方式表………………………………………55
表4-1 稻米主題焦點活動歷程……………………………………………63









圖 次

圖3-1 圓圓班教室配置圖…………………………………………………44
圖3-2 稻米課程主題網……………………………………………………45
圖3-3 研究概念架構圖……………………………………………………47
圖3-4 研究甘梯圖…………………………………………………………48
圖3-5 資料分析圖…………………………………………………………56
圖4-1 稻米課程預期主題網………………………………………………62
圖4-2 除草整地照片………………………………………………………63
圖4-3 下田踩泥巴照片……………………………………………………63
圖4-4 幫秧苗施肥照片……………………………………………………64
圖4-5 校長爸爸教孩子如何種稻米照片…………………………………64
圖4-6 秧苗長高照片………………………………………………………64
圖4-7 戶外教學照片………………………………………………………65
圖4-8 發現稻苞蟲照片……………………………………………………65
圖4-9 長雜草照片…………………………………………………………66
圖4-10 稻米博士看稻米葉子變黃原因照片…………………………… 66
圖4-11 稻子開花結穗照片……………………………………………… 67
圖4-12 使用鐮刀體驗割稻子照片………………………………………67
圖4-13 碾米機碾米照片…………………………………………………68
圖4-14 稻香博覽會活動情形照片………………………………………68
圖4-15 油畫寫生實景與作品照片………………………………………80
參考文獻
一、中文
教育部(2003,6月25日修正)。幼稚教育法。上網日期:2008年3月12日。網址: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070007
教育部統計處(2007)。九十六學年度各級學校概況表。上網日期:2008年3月12日。網址: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b.xls
王秀津等人(1999)。協同教學模式初探-「探討東北角地層之旅」為例。國立教育資料館編,中小學行動研究:原理與實踐研討會,台北市。
江麗莉主持(1998)。幼稚園同班搭檔教師間的合作關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NSC87-2413-H134-002)。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江麗莉主持(1999)。幼稚園搭檔教師合作關係的建立:協同行動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NSC88-2413 -H134-011),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江麗莉(2003)。幼稚園教師間的合作關係。國教世紀,206,49-56。
李園會(1999)。協同教學法。台中:作者。
李菁菁(2002)。公立國小附設幼稚園兼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花蓮市。
吳清山、林天佑(1999)。協同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26,83。
吳嫈華(1995)。兩位老師恰恰好—幼稚園每班兩名教師的必要性及搭配的藝術。新幼教,8,42-43。
吳靜吉(1999)。快樂如何追求。台北:遠流。
吳文賢(2001)。國小推行班群協同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台南市勝利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吳佩瓏(2004)。幼稚園教師教學信念及即其轉變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吳樎椒、程健教(2002)。統整課程中的主題教學對幼兒教育的啓示。在第一屆健康的幼兒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1-109)。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
吳樎椒、張宇樑、江立珍、陳雅慈、張富棠、洪巽盈(2004)。課程統整Follow Me-從美國經驗談起。台北:學富。
呂翠夏(1998)。如何與你的夥伴教師合作。成長幼教季刊,34,21-26。
呂翠夏(2001)。幼稚園的合作教學----以一個班級為例。台南師院學報,34,475-492。
谷瑞勉主持(1997)。幼稚園班級經營- 精熟與初任幼兒教師知能與實作之比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NSC86-241 3-H153-001),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谷瑞勉(1999)。幼稚園班級經營一反省性教師的思考與行動。台北:心理。
何欣姿(2006)。公立幼稚園合作教學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學報,31,99-114。
何欣姿(2007)。公立幼稚園教師在合作教學上之問題及其影響因素。致遠管理學院學報,2,29-55。
林育瑋(1996)。教教師的專業成長歷程。台北師院學報,9,803-832。
周怡萱(2003)。協同教學中的危機與轉機-為幼兒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園。幼教資訊,157,23-29。
周淑惠(1998)。幼稚園課程與教學創新:一個個案的啟示。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台北:揚智。
周淑惠(2006)。幼兒園課程與教學:探究取向之主題課程。台北:心理。
柯啟瑤(2000)。協同教學初探----理論篇。翰林文教雜誌,15,8-35。
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2002)。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高敬文(1988)。質的研究派典之理論分析與實際運用。屏東:東益。
高誼婷(2006)。1+1>2〜〜談幼稚園教師間的協同教學。國教世紀,206,49-56。
陳淑琴主編(2004)。美猴王-車籠埔幼兒實驗學校主題課程紀實。台北:光佑。
陳淑芳(2000)。幼教專業倫理守則之案例教學(一)。幼教資訊,118,41-46。
黃瑞琴(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黃光雄主譯(2004)。質性教育研究。台北:濤石。
黃永和、莊淑琴(2004)。「協同教學」的回顧與展望。教育研究月刊,117,64-77。
黃玟玲(2007)。幼稚園課程轉型之研究---以台中縣車籠埔國小附設幼稚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張鐸嚴(1995)。國民小學教師與行政人員間衝突管理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張德銳、邱惜玄、高紅瑛、陳淑茗、管淑華、蕭福生(2002)。協同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張勤英(2004)。幼稚園帶班教師英語協同教學歷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花蓮市。
張保隆、謝寶園(2006)。學術論文寫作:APA規範。台北市:華泰。
郭俊賢(1998)。大學生的快樂經驗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陳佩蓉(1997)。幼稚園初任教師專業成長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陳淅雲、吳財順、潘文忠(2003)。邁向協同教學之路。台北:遠流。
陳向明(2004)。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莊淑玲(2003)。幼稚園教師面對合班搭檔衝突之詮釋、因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彭欣怡(2000)。新進教師適應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葉瑞芬等人(2001)。台北縣秀朗國小協同教學模式實例。輯於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試辦與推動工作國小組學校經營研發輔導手冊(5)協同教學模式實例(頁32-72)。台北:教育部。
葉建昇(2004)。國中少年文學閱讀指導對於生命提昇之協同教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研究所,高雄市。
裏昆崇(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楊玉儀(2001)。幼稚園班級的靈魂人物-兩位老師的默契。幼教資訊,126,33-35。
鄔佩麗(2003)。談訓導工作輔導化。台北縣九十二年度公私立中等學校新進訓導人員專業知能研習手冊。台北:台北縣政府。
潘淑滿(2008)。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歐姿秀(1998)。幼教老師同班共處問題面面觀。成長幼教季刊,34,17-20。
鄭立俐(1998)。幼稚園實習教師集中實習困擾問題及調適方法之研究--一位大四實習教師的經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鄭青青、林芝蓉、巫佳蓉(2000)。他們的故事-合作帶班的心路歷程。幼教資訊,118,50-55。
鄭玉玲、練雅婷(2003)。兩個女人的故事。載於中華民國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會主編,來!說我們的故事:幼教師的專業成長(頁201-222)。台北:心理。
鄭琦琰(2007)。托兒所協同合作教學模式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台中市。
劉姵蓁(2004)。幼稚園教師教育信念之研究---以一位男性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劉文姬(2007)。多元智能理論取向之幼稚園主題課程模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蔡菁菁(2003)我、合班老師、園長-談幼師的人際關係及我的自處之道。來!說我們的故事:幼教師的專業成長(223-244頁)。台北:心理。
蕭福生(2001)。國民小學協同教學實施之分析研究-以一所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謝雅玲(2004)。幼兒園合班老師的互動關係-以兩個班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台北市。
簡楚瑛(1994)。方案教學之理論與實務-兼談瑞吉歐學前教育系統。台北:文景。
簡楚瑛、盧素碧、蘇愛秋、劉玉燕、漢菊德、林玉珠、吳嫈華、張孝筠、林士真、鄭秀容(2003)。幼教課程模式-理論取向與實務經驗。台北:心理。
簡佳雯(2002)。國民小學班群式合作教學之探討-以東部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蘇建洲(2003)。提升國小協同教學成效策略之研究----以團隊管理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二、英文
Bauwens, J. , & Hourcade, J. J. (1995). Cooperative teaching: Rebuilding the schoolhouse for all students. Austin, TX: PRO-ED.
Bogdan, R. C. & Biklen, S. K.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3rd ed.). Needham Heights: Allyn & Bacon.
Buckley, F. J. (2000). Teamteaching: What, why and how? California: Sage.
Cook, L., & Friend, M. (1996). Co-teaching: Guidelines for creating effective practices. In E. L. Meyern ,G. A. Vergason, & R. J. Whelan (Eds),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in inclusive settings (pp.155-182) Denver: Love.
Goodwin, W. L. & Goodwin L. D. (1996). Understand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ch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
College Press.
Miles, M. B. & Huberman, A. M.(2006).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n Expanded Sourcebook. (2nd ed.).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McNairy, M. R. (1988). Multiple staffing and teacher actions: The effec of team teaching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30,1-15.
Robinson, B; Schaible, R. M(1995). Collaborative teaching. College Teaching, 43(2), 57-59.
Yin, R. 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3rd ed.).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