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份
行政院(2003),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台北:行政院經
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2003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地方巡迴論壇。台北:
文建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2004年文化白皮書。台北:文建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文化台灣-新世紀 新容顏。台北:文建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文化創意產業手冊。台北:文建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文化創意產業國際人才延攬、進修及交流規劃報
告。台北:文建會。
王力行、林蔭庭編(2006),動力20-關鍵年代的人與事。台北:天下遠見。
王文科(2003),課程與教學論。台北:五南。
王涵薇(2003),台灣地區大學美術相關學系3D電腦動畫課程之研究。國立嘉義
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著(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
方金寶(2006),以Porter鑽石模型探討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與法規。國
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南。
石雯侃(2005),影響文化創意產業從業員工創造力因素之研究-兼論與組織創新
之關係。立德管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朱元鴻(2000),文化工業:因繁榮而即將作廢的類概念,《文化產業,張苙雲主編》。
台北:遠流出版。
沈清松(1992),解除世界魔咒-科技對文化的衝擊與展望。台北:時報文化。
李亦園(1986),劇變與調適-一九八五台灣文化批判。高雄:敦理文化。
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Robert J.Sternberg主編,創造力。台北:五南。
李俊明譯(2005),創意英國。台北:五觀。
李子建、黃顯華(1996),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台北:五南。
李錡(2004),「彩虹社區」文化創意產業與社區文化建構之研究。南華大學
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何春蕤(1997),台灣的麥當勞化:跨國服務業資本的文化邏輯,陳清僑編,
身分認同與公共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沈台訓譯(2003)Susanne Schech、Jane Haggis著,文化與發展-批判性導論。
台北:巨流。
吳懷宣(2005),體現創意-從存有美學觀點探討藝術與創造的意涵。第一屆文化
事業、創業及管理研討會。
吳國卿譯(2006)傑克、福斯特著,點子學。台北:財訊。
林宗德譯(2004)Philip Smith著,文化理論的面貌。永和:韋伯文化。
林信華 (2002),文化政策新論―建構台灣新社會。台北:揚智。
林曼麗(2000),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台北:雄獅。
林季誼(2006),台灣各大學院校插畫人才培育之現況。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
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周珮儀(2000),課程統整與課程分化,《課程統整與教學》。台北:揚智。
邱華君(2008),我國公務人員晉升官等訓練課程之探討。國家菁英季刊,第四卷第二期,95-108。
查修傑譯(2006)Pink,Daniel H著,未來在等待的人才。台北:大塊文化。
施良方(1997),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高雄:復文。
夏克、李天綱、陳江嵐譯(1988)菲利普•巴格比著,文化•歷史的投影。台北:
谷風。
徐佩瑩(2005),都市型文化產業策略發展之個案研究---以台北市文化產業政策
為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段兆麟 (2000),體驗式經濟在農業的實踐。新世紀體驗農業經營研討會論文暨會
議實錄。第25~35頁。
夏業良、魯煒譯(2003),體驗經濟時代。台北:經濟新潮社。
陶東風(2000),後殖民主義。台北:揚智。
陳郁秀(2004)台灣文化新思維―文化政策之回顧與前瞻,文化台灣―新世紀 新
容顏。台北:遠流。
陳辰洧(2005),大學校院培育工藝設計人才核心課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陳香君(2004),數位典藏產業人才培育需求及學習地圖之規劃。國立臺灣大學圖
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陳學明著(1996),文化工業。台北:揚智。
陳嘉陽(2005),教育概論。台中:教甄策略研究中心。
陳芸芸譯(2002) James Lull著,媒介、傳播與文化。台北:韋伯文化。
陳其南(2001),從全球化看文化產業與地方行政。文化視窗,第33期。彭淮棟譯(2004)巴特‧摩爾-吉爾伯特(Moore-Gillbert)著,後殖民理論。台
北:聯經出版。
楊思偉(1999),日本教育。台北:商鼎。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2006),文化創意資產與藝術產業國際論壇藝術院校領導人會
議。板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張春興(2007),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維倫譯(2003)大衛 索羅斯比著,文化經濟學。台北:典藏。
張世彗(2003),創造力:理論、技術/技法與培育。台北:五南。
張家瑜譯(2005),設計管理。台北:六合。
張文軍(1998),後現代教育。台北:揚智。
張怡琪(2006),大學廣告創意課程研究:一個實務取向的課程規劃。國立政治大
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高陳民(2003),遊戲產業創意企劃人員專業能力及人才培育研究。元智大學資訊
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中壢。
翁嘉懌(2007),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系科學生創業意向之研究-以南部各大專校院
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教育部(2004),創意臺灣、全球布局-培育各盡其才新國民。台北:教育部。
黃珮玲(2006),大專院校設計類科基礎繪畫課程之探討。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
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雲林。
黃武忠編(2002),二00二年文建會文化論壇系列實錄:文化創意產業及地方文
化館。台北:文建會。
黃光雄(1996),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黃奕光(2003),亞洲創造力。(王蕆真譯)。台北:陪生。
馮久玲(2002),文化是好生意。台北:城邦文化。
經濟部工業局(2006),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經濟部工業局(2007),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經濟部工業局(2008),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詹偉雄(2005),美學的經濟。台北:風格。
詹宏志著(1998),創意人。台北:臉譜文化。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合著(2005),文化行銷。蘆洲:國立空中大學。
鄭瓊慧(2004),農村節慶活動與遊客滿意度之研究-以2003大崗山龍眼蜂蜜文
化節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
鄭義融(2000),大專院校陶藝教育課程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
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劉得臣(2007),地方文化產業全球化:以霹靂布袋戲為例。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
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劉玉玲(2005),課程發展與設計。中和:新文京開發。
劉大和主編(2001),觀光‧文化節慶─APEC議題研究精選系列2。台北:APEC研究中心。
蔣淑貞、馮建三譯(2006)Toby Miller,George Yudice著,文化政策。台北:
巨流。
盧麗淑、管倖生(2005),美國四年制大學平面設計相關科系的發展與課程規劃之
研究。環球科技人文學刊,第二期,57-70。
魏炎順(2006)。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發現美學新台幣。清雲科技大學通識課程師
資培訓演講稿。
賴聲川(2006),賴聲川的創意學。台北:天下雜誌。
賴建都(2002),台灣設計教育思潮與演進。台北:龍辰。
羅秀芝譯(2003)、Ruth Rentschle編,文化新形象-藝術與娛樂管理。台北:
五觀。
蘇明如(2006),解構文化產業。高雄:春暉。
英國文化媒體體育部:取自2008年10月20日。
http://www.culture.gov.uk/creative_industries/default.htm
英國伯明翰藝術設計學院:取自2008年10月20日。
http://www.biad.uce.ac.uk/
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取自2008年10月20日。
http://www.artcenter.edu/
貳、外文部份
Doll, W.E.( 1989).Foundations for a post-modern curriculum.J.Curriculum Studies,21(3),pp.243-253.
Friedman,J.(1994).Cultural Identity and Gobal Process.London:Sage.
Gardner,H.(1988).Creativity: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1(1),pp.8-26.
Pink,Daniel.H.(2005).A Whole New Mind:Moving from the Information Age
to the Conceptual Age. New York:Riverhead Books.
Rhodes,M.(1961).An analysis of creativity,Phi Delta Kappa,Vol.42,No.7,
pp.305-310.
Thompson,J.(1990).Ideology and Modern Culture.Cambridge,UK:Polity
Press.
Tomlinson,J.(1991).Cultural Imperialism:A critical introduction.
London:Printer.
Waters,M.(1995).Globalization.London:Rout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