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典籍(以朝代順)
․《周易》,收於(清)阮元 校勘:《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台北:大化書局,1982年
․《禮記》,收於(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台北:宏業
․《尸子》,(清)汪繼培 輯,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管子》,管仲,台北:台灣商務,1967年
․《莊子集釋》,郭慶藩 輯,台北:華正出版,1991年
․《世本》,(清)張澍稡 集補注,台北:聯經,1976年7月
․《山海經校注》,袁珂 校注,成都:巴蜀書社,1996年10月
․《呂氏春秋校釋》,陳奇猷,台北:華正書局,1985年8月
․《爾雅義疏》,(清)郝懿行,收於《清人注疏十三經》,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1月
․《楚辭章句》,(漢)王逸,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一,楚辭類,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墉城集仙錄》,(前蜀)杜光庭,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二五八冊,子部,道家類,台南:莊嚴,1995年9月
․《漢書》,(漢)班固,收於《二十五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58年
․《論衡》,(漢)王充,台北:中華書局,1981年
․《史記會注考證》,(漢)司馬遷 撰、瀧川龜太郎 考證,台北:藝文,出版年不詳
․《吳越春秋》,(漢)趙曄,收於《文津閣四庫全書》第一五八冊,史部.史鈔類.載記類,2005年
․《說文解字注》,(漢)許慎 著、(清)段玉裁 注,台北:萬卷樓,1999年4月
․《淮南子》,(漢)劉安 編著、高誘 注,上海:上海古籍,1989年9月
․《淮南集證》,(宋) 劉家立,台北:廣文書局,1978年7月
․《漢武內傳》,(漢)班固,收於(清)張海鵬 纂輯:《墨海金壺》35冊,台北:大通,1969年。
․《廣雅》,(魏)張揖,台北:台灣商務,1969年
․《枕中書》,(晉)葛洪,收於嚴一萍輯《百部叢書集成》第1函之2,出版地不詳:藝文,1968年
․《安天論》,(晉) 虞喜,收於《叢書集成續編》集部,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
․《博物志》,(晉)張華,收於《文津閣四庫全書》第三四八冊,子部,小說家類,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古今註》,(晉)崔豹,台北:台灣商務,1966年
․《世說新語》,(宋)劉義慶,台北:廣文,1987年
․《述異記》,(粱)任昉,收於嚴一萍 輯《百部叢書集成》第1函之1,出版地不詳:藝文印書館,1968年
․《文選》,(梁)蕭統編、 (唐)李善注,台北:文津,1978年7月
․《宋書》,(梁)沈約,收於《二十五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58年
․《魏書》,(北齊)魏收,收於《二十五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58年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清)嚴可均 輯,京都:株式會中文,1981年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逯欽立 輯校,台北:木鐸,1983年
․《晉書斠注》,唐太宗 御選,收於《二十五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58年
․《隋書》,(唐)魏徵,收於《二十五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58年
․《開元占經》,(唐)瞿曇悉達,鄭州:中州古籍,1994年7月
․《一切經音義》,(唐)釋元應等 撰,台北:台灣商務,1966年3月
․《初學記》,(唐)徐堅,臺北:新興,1972年
․《續幽怪錄》,(唐)李復言,台北:台灣商務,1966年
․《全唐詩》,清聖祖御定,台北:文史哲,1987年12月
․《中華古今注》,(後唐)馬縞,台北:台灣商務,1969年
․《唐書》,(宋)歐陽修,收於《二十五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58年
․《通志》,(宋)鄭樵,杭州:浙江古籍,2000年1月
․《路史》,(宋)羅泌,收於《文津閣四庫全書》史部,別史類,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太平御覽》,(宋)李昉,收於《文津閣四庫全書》子部,類書類,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埤雅》,(宋)陸佃,收於《文津閣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爾雅翼》,(宋)羅願,收於《文津閣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新編醉翁談錄》,(宋)金盈之,收於《中國風土志叢刊》,揚州:巴陵書社,2003年4月
․《東京夢華錄》,(宋)孟元老,台北:台灣商務,1982年8月
․《夢梁錄》,(宋)吳自牧,收於《筆記小說大觀》第三冊,揚州市:廣陵書社,2007
․《武林舊事》,(宋)周密,台北:廣文,1995年6月
․《全宋詞》,唐圭璋 編,台北:明倫,1970年
․《全宋詩》,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 編,北京:北京大學,1998年12月
․《金史》,(元)脫脫等 修,收於《二十五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58年
․《瑯嬛記》,(元)伊世珍,收於(清)張海鵬 纂輯:《學津討原》13冊,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
․《元史》,(明)宋濂等 修,收於《二十五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58年
․《平妖傳》,(明)羅貫中 撰 、(明)馮夢龍 增補改編,台北:鼎文,1978年8月
․《升庵外集》,(明)楊慎,台北:台灣學生,1971年5月
․《松窗夢語》,(明)張瀚,收於《叢書集成緒編》第八十九冊,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
․《會仙女誌》,(明)酈琥,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燕京歲時記》,(明)蔣一葵,台北:新興出版社,1987年
․《帝京景物略》,(明)劉侗、于奕正,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陶庵夢憶》,(明)張岱,台北:漢京,1984年
․《明史》,(清)張廷玉等 修,收於《二十五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58年
․《繹史》,(清)馬驌 撰、王利器 整理,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月
․《廣東新語》,(清)屈大均,台北:學生書局,1968年
․《清史稿》,(清)趙爾巽,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清嘉錄》,(清)顧祿,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
․《經義述聞》,(清)王引之,南京:江蘇古籍,2000年9月
․《清稗類鈔》,(清)徐珂,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二、專書(以作者姓名筆劃順)
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上海:上海文藝, 1988年3月
王孝廉:《花與花神》,台北:洪範書店,1980年10月
:《中原民族的神話與信仰》,台北:時報文化,1992年,12月
:《中國的神話與傳說》,台北:聯經出版,1994年4月
:《嶺雲觀雪---民族神話學論集》,北京:學苑,2002年1月
毛星 主編:《中國少數民族文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王吉懷:《中國遠古暨三代宗教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
尹榮方:《神話求原》,上海:上海古籍,2003年
田哲益:《細說中秋》(台北:百觀出版社),1994年9月
玄珠:《中國神話研究》(台北:東方文化),1971年
古添洪、陳慧樺:《從比較神話到文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3年1月
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台北:谷風),1986年10月
邢莉:《天神之謎》(北京:學苑),1994年10月
李立:《文化嬗變與漢代自然神話演變》(汕頭:汕頭大學出版),2000年1月
李劍平 主編:《中國神話人物辭典》(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李露露:《中國節:圖說民間傳統節日》(台灣:麥克),2007年3月
余崇生編:《楚辭研究論文選集》,台北:學海出版社,1985年1月
何新:《諸神的起源》,台北:木鐸出版社 ,1987年6月
何星亮:《中國自然神與自然崇拜》,上海:三聯書店, 1992年5月
宋恩常:《中國少數民族原始宗教初編》(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杜而未:《神州溯源》(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
:《山海經神話系統》(台北:台灣書局),1984年3月
:《崑崙文化與不死觀念》(台北:台灣學生),1985年4月
屈育德:《神話․傳說․民俗》北京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88年9月
尚仲豪、郭思九、劉允禔:《佤族民間故事選》(上海:上海文藝),1989年
林惠祥:《神話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文化人類學》(台北:商務印書館),1981年9月
周天游、王子今 主編:《女媧文化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5年10月出版
茅盾:《神話研究》(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1981
姜寅清:《屈原賦校注》(台北:世界),1961年
俞建章、葉舒憲:《符號:語言與藝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
殷登國:《歲節的故事》(台北:時報文化),1993年6月
袁珂:《神話論文集》台北:漢京 1987年1月
:《中國神話通論》(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4月)
:《中國古代神話》(北京:華夏),2004年9月
馬學良、今旦:《苗族史詩》(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3年
馬書田:《中國民間諸神》(台北:國家出版,2001年6月)
袁英光、桂遵義 編選:《李平心史論集》(北京:人民),1983年
高壽仙:《中國宗教禮俗---傳統中國人的信仰系統及其實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秦安祿、馮光榮:《中國節日及傳說》(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年6月
郭興文、韓養民:《中國古代節日風俗》(台北:博遠),1989年2月
陶陽、牟鍾秀:《中國神話》(上海:上海文藝),1990年4月
:《中國創世神話》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4月
陸思賢:《神話考古》(北京:文物),1998年11月
陸家驥:《中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9月
陳天水:《中國古代神話》(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年3月
陳鈞:《創世神話》(北京:東方),1997年5月
陳高華、徐吉軍主編:《中國風俗通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陳曉勤、鄭土有編:《中國仙話》(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5月
陳慕儒:《台灣民間年節習俗》(台南:世峰出版社),1997年1月
陳榮富:《宗教禮儀與文化》(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年12月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台北:聯經),1988年
馮兆偉:《神話與節日》(台北:希代),1984年4月
傅德岷、書濟木、馬培汶:《中國八大傳統節日》(四川:重慶出版社),2005年9月
曾永義:《說俗文學》(台北:聯經出版),1984年12月
游國恩:《天問纂義》台北:洪葉文化,1993年9月
湯炳正:《屈賦新探》台北貫雅 1911年
雲南省民間文學集成辦公室:《白族神話傳說集成》(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6年
喬繼堂:《中國歲時禮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
詹鄞鑫:《神靈與祭祀---中國傳統宗教縱論》(南京:江蘇古籍)2000年1月
葉舒憲:《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原型批評的理論與方法》(成都:四川人民),1988年
葉舒憲、蕭兵、鄭在書:《山海經的文化尋蹤---「想像地理學」與東西文化碰觸》(武漢:湖北人民出版,2004年4月)
楊利慧:《女媧的神話與信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97年12月
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12月
聞一多:《聞一多全集》台北:里仁1996年2月
:《伏羲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1月
劉城淮:《中國上古神話》(上海:上海文藝出版,1988年10月)
:《中國上古神話通論》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
劉毓慶:《圖騰神話與中國傳統人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鄭志明:《中國社會與宗教》(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9年11月
鄭志明主編:《西王母信仰》,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7年
潛明茲:《中國神話學》(銀川:寧夏人民)1994年5月
錢舜娟:《滿族民間故事選》上冊(台南:王家),1989年10月
蕭兵《楚辭與神話》(江蘇:江蘇古籍出版),1987年4月
韓廣澤、李岩齡:《中國古代詩歌與節日習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
蘇雪林:《楚辭新詁》台北:國立編譯館1978年3月
:《天問正簡》(台北:文津),1992年
龔維英:《原始崇拜綱要---中華圖騰文化與生殖文化》(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9年10月
三、外文譯著
塞․諾․克雷默 著、魏慶征 譯:《世界古代神話》(北京:華夏),1939年3月
白川靜 著,王孝廉 譯:《中國神話》(台北:長安),1983年
卡西勒(Emst Cassirer)著、甘陽 譯:《人論》台北:桂冠,1991年5月
M․艾瑟․哈婷著、蒙子、龍天、芝子譯:《月亮神話---女性的神話》,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9月
小南一郎著 ; 孫昌武譯:《中國的神話傳說與古小說》(北京 :中華書局,1993年
李維斯陀著、周昌忠譯:《神話學:餐桌禮儀的起源》(台北:時報文化),1998年
卡爾.榮格 (Carl G. Jung) ; 龔卓軍譯《人及其象徵》台北:立緒文化,1999年
克洛德․萊維-斯特勞斯 著、俞宣孟、謝維揚、白信才 譯:《結構人類學》第二卷(上海:上海譯文),1999 年11月
百田彌榮子著,范禹譯:《中國傳承曼荼羅》,(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11月
四、期刊論文
于丹:〈嫦娥形象與《女仙外史》的創作〉(《學習與探索》2004年第2期)
申江:〈月亮女神及其語言、神話、文化失落---中國神話原生態研究之三〉(《昭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8月
朱玲:〈「月、浴(谷)」的象徵語義:婚戀、生殖、生命〉《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3期(2004年5月)
向熹:〈嫘祖雜說〉,《文史雜誌》第1期(2001年)
李忠華:〈嫦娥奔月神話本末論〉,《思想戰線》第3期(1997年)
何根海:〈月亮神話與中秋拜月的原始意涵〉,《歷史月刊》(1999年9月):〈女媧引繩為人之謎的文化破解〉(《民間文學論壇》2000年第11-12期
宋兆麟:〈青蛙崇拜與稻作農業---壯族螞拐節試析〉《民間文學論壇》第2期,(1987年)
沈謙:〈嫦娥奔月的象徵意義〉,《中外文學》第15卷第3期
易小松:〈月亮神話的文化之謎〉,《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3年)
周克庸:〈月神原型為玄冥說〉《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4期(1999年7月)
胡萬川:〈嫦娥奔月神話新探〉,《民間文學論壇》(1997年3月)
:〈嫦娥奔月神話源流〉《歷史月刊》第140期
姚寶瑄 蒐集整理:〈麥德爾娘娘開天闢地〉,《民間文學》第3期(1986年3月),頁55
紀永貴:〈嫦娥奔月的寓意分析〉(《民間文學論壇》1998年第3期
段渝:〈黃帝、嫘祖與中國絲綢的起源時代〉,《中國文學論壇》1996年第4期
涂元濟、涂石〈論嫦娥奔月神話〉,《中國神話》第一集,1987年6月
秦美珊:〈擺盪「日」「月」間--羿與嫦娥原型故事與儀式的結構分析〉,《文學前瞻》第3期,(2002年6月)孫作雲:〈后羿傳說叢考---夏時蛇鳥豬鼈四部族之鬬爭〉輯於杜正勝編《中國上古史論文選集》(台北:華世),1978年11月
國光紅:〈楚國巫壇上的月神祀歌〉《山東大學學報》第一期(1997年)
高國藩:〈嫦娥神話新解〉,《中國神話》第一集,1987年6月
郭于華:〈死亡起源神話略考〉(《民間文學論壇》1991年第3期)
梁冬梅:〈中華民族的月神崇拜及東方文化的價值取向〉,《貴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6期
陳鈞:〈論月神嫦娥〉(《民間文學論壇》1986年第5期)
陳才訓:〈嫦娥․蟾蜍․玉兔---月亮文化摭談〉,《江淮論壇》第3期(2002年)
陳昭昭:〈嫦娥神話傳說及其相關拜月信仰研究〉《嘉南學報》人文類2003年12月
張劍:〈月亮神話中蛙兔之變動因考〉,《江漢大學學報》第23卷第3期,(2004年6月)
賈雯鶴:〈月神源流考〉,《社會科學研究》第2期,(2004年)
楊知勇:〈從青蛙騎手的誕生談圖騰藝術的演變〉,《民間文學》第6期(1986年)
趙宗福:〈中國月亮神話演化新解---以月虎為主題的考證〉(《民間文學論壇》1995年4期)
劉敦願:〈中國古俗中的虎崇拜〉(《民間文學論壇》1988年1期
鍾敬文:〈馬王堆漢墓帛畫的神話史意義〉,《中華文史論叢》第2輯,(1979年)
龔維英:〈夸父逐日神話新釋〉,《天津社會科學》,第5期,1983年
:〈嫦娥神話面面觀〉《民間文學論壇》第4期(1987年)
:〈古神話雷神考論〉(《延安大學學報》1987年第1期)
五、學位論文
李艷梅《唐詩中月神話之研究》(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國78年1月)李文鈺《嫦娥神話的形成演進及其意象之研究》(台灣大學中文碩論,民國85年)
吳慕雅的《中國原母神神話研究》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年
范佳琪的《論女媧形象的嬗變:以文獻學為考察中心》東華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6年
秦美珊《羿和嫦娥的神話與儀式之結構分析》南華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年游佩娟《嫦娥奔月神話研究》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90年6月黃才容《西王母神話仙話演變軌跡之研究》(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鄭慧如《月宮故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論,1990年)謝婉若《古代月神話與月崇拜研究》四川大學碩士